当前位置:龙泉人才网 - 热点 -

从“新”看中国海军发展:转型建设“转”的是什么?

  • 热点
  • 2023-04-25 17:34
  •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青岛4月23日电 题:从“新”看中国海军发展:转型建设“转”的是什么?

  中新社记者 李纯

  近年来,中国海军高质量推进以航母编队、核潜艇、两栖作战编队等新域新质力量为重点的海上力量体系建设,加快转型建设,全面提高部队现代化水平。“新型”“转型”已成为中国海军建设发展的关键词。

  正值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4周年之际,中新社记者在山东青岛走访了几支海军新质作战力量的代表性部队,从“新”观察人民海军的转型发展历程。

  新力量背后的能力建设

  几年前,某保障基地组建成立。这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航母综合保障力量,可谓“因航母而生”。

  为了提高效率,基地官兵探索出“海上下订单、岸上先预置、靠港即补给”的新型保障方式,对舰艇同时开展多条装载线作业,大幅提高了装载效率。

  目前,该基地已具备对航母编队进行弹药、物资、油料等方面的补给保障能力,能够担负区域性一体化综合保障工作,支撑联合作战任务。港区内,航空母舰、“万吨大驱”等新域新质作战力量正不断聚集。

  该基地某保障大队副大队长卢立飞认为,对待航母的综合保障工作,首先要在认识上有所转变,不只是单一舰艇“那么几发雷弹”,而是要满足整个航母编队的保障需求。“将航母出航前的备战时间压缩,反过来讲,就是使其发挥战斗力的时间延长了。”

  新身份背后的体系融入

  火箭弹开辟通路,无人车扫除障碍,装甲步战车实施火力打击,步兵班排在烟幕下攻占“敌碉堡”……

  如此一幅抢滩登陆的“战斗画卷”,是海军陆战队某旅正在野外驻训场上展开相关课目训练。不曾想到,这支中国海军的两栖劲旅,几年前还是一支陆军海防部队。

  近年来,该旅完成了从海防到海战、从后方到一线、从传统到新质的“跨界”发展,实现由防到攻、由陆到海作战能力的新突破。该旅参谋长陈斌将这个“从零到一”的过程形容为“翻天覆地的变化”。

  由“丛林绿”到“浪花白”,这支部队的发展历程可被视作中国海军转型建设的一道缩影。陈斌认为,“转型”最根本的变化在于体系建设,如何将部队融入到体系作战中。另一方面则是在装备和训练模式上,如何满足遂行多样化任务的需要,并以此指导部队进行实战化训练。

  新装备背后的自信提升

  中国海军舰艇装备发展近年来取得长足进步,国产航母、两栖攻击舰、新型核潜艇、大型驱护舰密集入列。有着16年军龄的康志超认为,多年来部队建设发展最直观的变化就是舰艇装备的更新换代。

  但转变不止于此。服役于中国海军“万吨大驱”无锡舰,康志超对中新社记者表示,装备的发展是前提条件,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提升能力、挖掘潜能,人与装备的磨合时间也越缩越短。

  近年来,中国海军着眼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特点,高质量推进新域新质作战力量为重点的海上力量体系建设,加速远海远域、新型军事力量融入作战体系综合运用,努力缩短战斗力生成周期。

  康志超也指出,装备的升级带来了战法训法的延伸,作战理念、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与此同时,能力建设带来的还有海军官兵自信心的提升。(完)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龙泉人才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收录文章侵犯到您的权益/违法违规的内容,可请联系我们删除。
https://www.lqrc.cn/a/redian/11705.html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