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秦怡
1903年,鲁迅在翻译儒勒·凡尔纳的《月界旅行》后写道:“导中国人群以行进,必自科学小说始。”20世纪初,鲁迅、梁启超等有识之士认为科幻能够激发人的科学精神和力量,从而将科幻引入中国。从那时起,科幻在我国发展已经走过120年。
四川与科幻的故事,则要追溯到1979年。那一年,有着科幻界“黄埔军校”之称的《科幻世界》在成都出版发行,由此,中国人的想象力有了一个出口,科幻也开始在广袤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成果中的一项,就包括诞生了一大批优秀的科幻作家。
后来,从《科幻世界》成长起来一大批科幻作家,成为了今天中国科幻界闪耀的群星。被誉为“四大天王”的刘慈欣、王晋康、何夕、韩松等著名科幻作家,都与成都有着深厚的缘分。
当他们的作品走向世界时,也带给世界一个认识中国的机会。而最令中国科幻迷振奋的消息,莫过于成都成功申办2023世界科幻大会。今年10月,当今世界上最受瞩目、历史最悠久、规模和影响力最大的科幻文化主题活动,将在成立后的80多年里首次来到中国,落地成都。
4月25日,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举行新闻发布会
届时,全世界最有想象力的一群人即将跨过文化和语言的壁垒,带着对科幻的热爱相聚在天府之国。这一次,成都将用科幻这门语言,展示她的历史、文化、科技和文明,拥抱更多的朋友。人类伟大的想象力,也将一如既往地照亮黑夜、照见未来。
成都的科幻基因
如今,刘慈欣和《三体》已经是家喻户晓的名字和作品。但很少人知道,他的科幻宇宙是从成都出发。2000年,刘慈欣创作的《流浪地球》首次刊登在《科幻世界》上,他的大部分作品几乎都是通过这本杂志发表的。
不只是刘慈欣,对许多科幻作家来说,成都都是梦开始的地方。1979年,《科幻世界》正式在成都出版发行,它的前身是《科学文艺》和《奇谈》。正是通过这本杂志,许多科幻迷成了科幻作家,也孕育了更多关于科幻的故事。
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新闻发布会上,刘慈新视频致辞
《流浪地球2》制片人、编剧龚格尔就是《科幻世界》的铁粉,“如果没有小时候在《科幻世界》看的那些光怪陆离的世界,就不会有那么多想象力。”龚格尔表示。
正如著名科幻作家王晋康所说的那样,成都在无数中国科幻迷的心中,是近乎神圣的存在,“我知道好多科幻迷到了成都都想去《科幻世界》的编辑部看看,像一场朝圣之旅。”
梦幻,这是《科幻世界》杂志社首任总编辑、科幻作家谭楷得知成都成功申办2023世界科幻大会时脑海里闪过的念头。谭楷记得,他到《科幻世界》杂志社当编辑那一年正好36岁。在他朴素的讲述里,故事“没有什么动人的”,但那片土地很炽热。即便过去了40多年,今年80岁的谭楷依旧记得,《科幻世界》杂志社有一个500平方米的办公室、44个展柜和44个工位,每一扇窗户、每一束灯光,他都记忆犹新,“就是这500平方米的办公室,承载了中国人伟大的想象力。”谭楷说。
和刘慈欣一样,华人科幻协会董事长董仁威也是在《科幻世界》上开启了自己的科幻生涯。1979年,他在《科幻世界》的前身《科学文艺》上发表了第一篇小说,从而开始科普科幻小说创作,40多年未曾间断过。2022年,董仁威获得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授予的科普科幻终身成就“银牛奖”,“这是我最引以为豪的。”
除了银牛奖,中国科幻第一奖银河奖也诞生在成都,这个奖项由《科幻世界》主办,如今已经走过33届。通过这个平台,刘慈欣、王晋康、韩松、何夕等一大批科幻中坚成为中国科幻天空的明星。
谭楷回忆,科幻文化鼎盛时期,有20多个刊物和出版单位刊登科幻文章,如今只剩《科幻世界》还在坚持。“要是我们也停刊了,中国就没人搞科幻了。”谭楷认为,只要一个民族还有好奇心,还能仰望星空,这个民族就还能搞科幻。
10月18日,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将开幕。谭楷表示,希望中国科幻迎来又一次“超新星的爆炸”,未来,在成都、在中国出现更多超过刘慈欣的科幻大师。
4月25日,2023世界科幻大会举行新闻发布会,谭楷、吴显奎、何夕、韩松、董仁威和姬少亭齐聚成都,讲述他们与科幻的故事。
中国科幻高地打造中国科幻之都
“四川是中国地理上的洼地,却是中国科幻的高地。”首届中国科幻银河奖得主、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吴显奎的这句话广为人知。
吴显奎常被看作官方层面推动打造成都打造“科幻之都”第一人,在他看来,于成都创立的《科幻世界》影响了三代人,培养了3700位专业科幻作家,是中国科幻人才的培养高地。与此同时,成都对创意文化的重视,促进了成都科幻产业的增长。
早在2017年11月,中国(成都)国际科幻大会开幕式上,吴显奎就代表大会组委会发布了《成都科幻宣言》,提出打造“科幻之都”的概念,包括加速推动“科幻城”项目、常设中国(成都)国际科幻大会、成立四川科幻协会、申办世界科幻大会、“一百年后的成都”征集等工作。
随后,成都开始了一系列推动科幻创意产业发展的措施。在此背景之下,2019年第五届中国(成都)国际科幻大会以“100年后的成都”为题,向全球征集众多关于成都的科幻作品。作家们将成都写进作品里,架构起成都与科幻之间的联系,试图用想象力带领读者去探索一百年后的世界。也是在那一年,成都当选2019“中国最科幻城市”。
打造科幻之都,成都的科幻触角正向更多元的领域不断延伸。《科幻世界》原副主编杨枫成立“八光分文化”,以策划出版为基,挖掘国内科幻作家,和英美科幻界进行深度合作,并与其他机构共同发起冷湖科幻文学奖。
以天府国际机场为引擎的成都天府国际空港新城落地了中国科幻城项目,这里将打造四川自然博物馆、中国科幻文博馆两大博物馆,建设科幻文创孵化园、科幻影视拍摄研发创意基地、中国科博场馆研究设计中心、中国科普科幻传媒基地、中国科技创新中心、科幻创意教育园区等产业中心,以及科幻世界主题乐园。
作为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的承办地,成都郫都区提出了打造清水河高新技术产业走廊成都科幻中心的目标,并加速“三隧一互通”、科幻馆、科幻公园等重点项目的建设。
赛凡科幻空间是成都的一家科幻文化集合店,专注于科幻周边衍生产品的创意和研发。2019年,伴随着科幻电影《流浪地球》票房与口碑的双丰收,由赛凡科幻空间开发的周边产品在淘宝众筹平台达到了近800万元的成绩。目前,赛凡科幻空间还获得了中国航天的授权,进行探月和探火工程的周边产品制作。
如果说过去只是让别人看到中国有科幻,那么成都成功申办2023世界科幻大会则是打开门,让世界知道,中国的科幻正在走向世界。
2023世界科幻大会能给成都带来什么?
世界科幻大会落地成都,能带来什么?这也是这次盛会,成都面临的考题之一。
从刘慈欣《三体》的火爆,到电影《流浪地球》的热映,科幻文学和影视蓬勃发展,科技和科普传播日益兴盛,中国科幻产业迎来发展机遇。在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专职主席、成都市科幻协会副会长梁效兰看来,成都需要借由此次大会,完成文化的碰撞和产业的交流,“希望通过本届世界科幻大会,助力成都科幻产业进一步发展,让成都的科幻产业有一个质的提升。”此前,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她曾如是说。
梁效兰
目前,科幻产业已形成以科幻IP为核心的全产业链条,科幻文学、科幻影视、科幻动漫游戏、科幻衍生品、科幻主题乐园和旅游等全产业链的开发和运营,都将极大带动城市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全国范围内,成都、北京、深圳都在大力发展科幻产业,加强创新文化建设,打造创新型城市,被列为“中国科幻城市榜”前三名。成都“中国科幻之都”的名片已经打响,但北京和深圳同样不甘示弱。
北京依托首钢园,建设“科幻之城”,发挥工业空间、数字科技、冬奥会品牌等资源优势,打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引入科幻制作企业,举办科幻交流活动,开展科幻论坛会展,搭建版权交易平台,打造中国科幻的创新展示空间和产业基地;深圳作为特区城市,立足科技和文化,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科幻产业链,设立了国内首个致力于科幻产业发展的科幻公益基金—科学与幻想成长基金,以科幻为核心打造科技文创平台,发展粤港澳湾区的科幻产业。
至于成都,2023世界科幻大会的舞台无疑是厚积薄发的关键时刻。吴显奎表示,成都可以大会为契机,聚人才、练内功,“世界主要的科幻组织、科幻团体都会来参加,我们可以把创新人才吸引过来,把‘粉丝’吸引过来。”
“通过这次世界性的大会,让成都成为科幻产业的聚集地。”董仁威表示,成都应当通过大会吸取全世界的经验,建设名副其实的科幻之都。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