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上海举行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宣布,根据当前疫情防控形势,经慎重研究并报教育部同意,上海决定作如下调整。
上海市秋季高考统考延期至7月7日至9日举行,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延期至6月18日至19日举行,中考延期至7月11日至12日举行,取消初中理化实验考试、外语听说测试,相关成绩以满分计入学生中考总成绩。
上海市教委指出延期主要出于三方面考虑,一是大考之前,要尽可能给高三、初三以及参加等级考的高二学生到校学习留出必要时间;二是需要在等级考和秋季统考之间留出一定的时间间隔;三是使考务安排更具操作性。
高考如此重要的大事,都宣布延期1个月,是否意味着上海无法在5月份全面复工复产?市场对上海造成的全球供应链紧张再次提出了担忧。
上海日本商工俱乐部就在沪企业复工复产情况发布第二份问卷结果:在封锁期间,80%的公司停工停产,约30%的公司通过日本工厂或第三国工厂来替代生产。
此次调研涉及100家会员企业,其中63家为制造业企业,其中54家在上海设有工厂,7家在上海以外地区设厂。调查结果显示,在沪日企的复工进程在工厂运营、物流以及人员流动方面均存在困难。
工厂运营方面,54家在沪设厂的企业中,80%的企业在封锁期间停工停产,获得运营许可的企业不足40%,超过60%的企业正在申请或尚未申请许可。63%的工厂没有运转,而工厂运转率在30%以下的工厂占总体的90%。
对日企而言,恢复物流、确保员工返岗是复工的首要任务,其次是为员工提供住宿、获得当局的许可等。
在美国苹果公司的200家主要供货商之中,约半数都在上海、苏州地区。
《日经新闻》调查显示,在苹果产品的零部件及组装的供货商中,70多家在苏州和昆山及附近,上海市约有30家。这些名单覆盖苹果采购98%的金额。包含iPhone组装的中国台湾地区的和硕,以及组装“iPad”的仁宝等。
不仅仅是面对苹果,它们还向谷歌和微软等美国大企业,以及华为、小米等中国大企业供货。华为正是加码智能汽车的关键时候,此刻火急没有用,而蔚来不得不停产。德国企业也都心急如焚,日本汽车无奈停产。
停掉一条产业链,只需要一个指令,然而,重启这条产业链,往往需要数月。而且上海对供应链断裂将会引发“挤压效应”,它会让供应链受压而加速产业外迁的趋势。
越南和墨西哥,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美国和中国的邻居,在这次上海封控的过程中,已经占到了巨大的红利。
以越南为例,今年第一季度,越南货物出口额为891亿美元,同比增长13%。在3月份,越南货物贸易出口340亿美元,增长46%,已经超过深圳的240亿美金,正在追赶广东全省580亿美元的出口额。
3月12日以来,以中小学实施封闭式管理为标志,上海至今已经“封城”接近57天,意味着大部分上海企业已经停工停产近2个月。
2020年2月,新冠疫情爆发初期,有不少研究机构对各类企业的“抗疫承受力”做过测算和评估:从现金流来看,34%的中小企业只能维持1个月,33.1%的中小企业可以维持2个月,17.91%的中小企业可以维持3个月,只有9.96%的中小企业能维持6个月以上。
新冠疫情走过了2年,断断续续的管控措施,大部分企业的现金流状况还比不上2020年那时,换句话说,如果今天再做一次调研,中小企的“抗疫承受力”会更低。
哪怕数据相仿,上海如今已封控超过一个月,将有30%的小企业面临破产风险。若疫情封控三个月至6月中,将有67%以上小企业和33%中型以上企业面临危机。
据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上海企业总数居全国第一,共有267万户。上海从3月中旬开始陆续封控各个“出血点”,至今已近2个月时间。
粗略估计,上海最快在5月底或6月初才能实现全面复工复产,那么这一轮封控, 将对几十万,乃至百万量级的上海企业带来现金流危机。
服务业“死”于人流,制造业“死”于物流,企业最终都“死”于现金流,所以这波封控,无论是制造业、服务业或商业,几乎是无一幸免。
上海日本商工俱乐部理事长垣内隆以邮件形式发函给上海市商务委员会,代表在沪的日本企业表达了深深的忧虑,垣内隆提及:“79%的企业已全面实行居家办公,20%的企业有部分员工住在工厂或公司。在沪日企中,有11%的驻员以及17%的驻员家属正在考虑临时回国避难。”
“家大业大”的日企都面临生存危机,高薪厚禄的日企高管都抢着回日避难,那么过百万的上海中小企日子将会更难过,也许上海解封之时,就是大批量上海企业倒闭之日。
上海从3月中旬开始陆续封控各个“出血点”,至今已封控近60天。5月7日,上海宣布高考中考延期1个月,让人们对5月能否复工做出了悲观的猜想。上海日本商工俱乐部就在沪企业复工复产情况的调研,80%的在沪日企在封锁期间停工停产,11%的日籍驻员以及17%的驻员家属考虑回日避难。
按照研究机构对各类企业的“抗疫承受力”的调研,超过67%的中小企现金流熬不过超3个月的封控,那么,也许上海解封之时,就是大批量上海企业倒闭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