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终于为上海人设计了一个上海的咖啡馆。”设计师俞挺颇为自豪地说。4月26日,由他设计的Mapoly(满坡栗)甄选店在上海市历史博物馆西楼一楼全新亮相。
这是一家别具风情的海派咖啡馆,空间设计“小而精”,是潮流设计与古典建筑的碰撞,在匠心中呼应着上海风范,打卡出片率极高。
步入店门,左手边是一个深绿色空间的“口袋展厅”,一系列老上海的咖啡广告、漫画、照片、街景图片等,追溯着咖啡与上海城市生活的历史渊源。在这个小空间里,观众可以一边回味咖啡的香气,一边品味城市历史岁月,感受咖啡来到上海的百年咖啡之旅。
走过暗色的空间,用餐区域是白色调的“城市客厅”。此处,烟火小舞台、会客小包厢与历博观景位融汇出一个海派社交广场。游客在此落座,透过窗玻璃阅读跑马总会大楼侧立面的景致,经典的建筑正书写着新的篇章,令人既感受历史,又看见未来。思想与喜悦在此交流碰撞,属于个人的故事、属于时代的印记便有了新生,这何尝不是一种“博物”的写照、历史的留痕?今后,“城市客厅”将不定期举办小型艺术演出、沙龙等活动,以时尚、精致的表达方式,丰富游客的多元体验。
“咖啡馆就是一个广场,在这里,可以有男有女,有鲜花、有故事,甚至可以跳一段探戈舞。如果把这个咖啡馆放大10万倍,就是我们的上海。”俞挺的设计思路,就是要把城市装在一个咖啡馆里。“上海是全世界咖啡馆最多的城市。在设计之初,我们做了一个调查,欧美的、日韩的、甚至东南亚的……世界上所有的咖啡馆类型,在上海基本都有了,反而上海本土的咖啡馆很少。”俞挺说,上海是国内最早将咖啡馆平民化、本地化的城市,并将精英文化和市井文化结合得非常好。“这是罕见的,我想把这种氛围再创造出来。”
博物馆,不仅承载了文化和历史,也是一个可供休憩的城市文化客厅;咖啡馆,不仅是氤氲着香味和闲适节奏的空间,也是一个浓缩着风物和历史的都市街角。博物馆+咖啡馆,营造出别样的氛围,是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文商深度融合的一次有益实践。
“博物馆里的咖啡馆一定是与城市历史、城市风情、城市传统,尤其是与海派文化结合起来。”上海市历史博物馆馆长周群华表示,跟一般咖啡馆不一样,在Mapoly(满坡栗)甄选店可以看到上海的历史。事实上,在该咖啡馆设计中增加了不少博物馆元素和历史元素。比如,在进门的地方设计了一个小的咖啡博物馆,市民游客在等待咖啡过程中可以了解到,咖啡进入上海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
“为什么要在历博这个区域开设咖啡馆,因为咖啡馆进入上海,为市民所广泛喜爱,就是从南京西路一带推广出去的。”周群华透露,1910年的《上海指南》杂志将“咖啡”列为游沪必须体验的项目之一,颇有点今天网红打卡之意。在那个时候,这座城市的包容、文化的多元性已经充分体现。彼时的咖啡馆经营方式也很前言,有广场、即兴表演空间、许愿池、舞池等。根据记载,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南京西路一带的咖啡馆就有乐队、舞池,有跳芭蕾,也有印度舞、吉普赛舞。“这一次在Mapoly(满坡栗)甄选店重现历史的元素,是希望引导人们重新理解咖啡馆及其消费方式,它不仅只有咖啡,还是城市文化重要体现。”周群华说,咖啡馆从来都是广场式社交场所,100年前,或者更晚一点,上海革命党人、中国的文学家、思想家和一大批年青学生,就在咖啡馆产生了很多灵感,他们在这里谈文学、艺术、电影,谈中国革命未来……“希望历博的这个咖啡馆带给大家新的认识:因为咖啡,所以上海。我们愿以更优质的公共服务为观众带来更美好的博物馆体验,为市民游客提供更上海、更多元、更开放、更温情的文化休闲场所。”
据透露,“海派咖啡馆”Mapoly臻选店作为一家开在博物馆的咖啡馆,面向年轻一代咖啡爱好者、面向骨灰级咖啡粉,也热衷于推广、普及海派咖啡文化。此次开业,特别研发推出了数款新口味的产品,包括:栗博拿铁、栗博摩卡、栗博澳白(“栗博”谐音“历博”)、定制款钟楼拉花等,展现出博物馆+咖啡馆的“历史感”。此次开业,特别研发推出了数款新口味的产品,包括:栗博拿铁、栗博摩卡、栗博澳白(“栗博”谐音“历博”)、定制款钟楼拉花等,展现出博物馆+咖啡馆的“历史感”。
咖啡馆内还拥有和雀巢合作的大中华区第一台烘豆机,将雀巢店内烘焙模式概念首次引入中国。100%口感的纯手工咖啡,让服务品质充满个性与感性。
作者:李婷
编辑:许旸
责任编辑:王雪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