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龙泉人才网 - 热点 -

走进亚洲文明古国的“流金岁月”,成都博物馆新展串起金属艺术的千年画卷

  • 热点
  • 2023-04-28 23:11
  • 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李雨心 实习生 王邵佳

从两河流域驶来的牛车,到安纳托利亚的铭文马具;从波斯帝国的兽首来通杯,到璀璨生辉的金银贵器……一段段隐秘的青铜回忆、一个个惊心的白银故事、一桩桩动人黄金事件,人类长长的历史,离不开金属和冶金的符号。

走进亚洲文明古国的“流金岁月”,成都博物馆新展串起金属艺术的千年画卷

灿烂的记忆:亚洲文明古国金属艺术展 海报

4月28日,由成都博物馆、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联合主办的“灿烂的记忆:亚洲文明古国金属艺术展”在成博3楼临展厅免费向公众开放。展览展出来自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凉山彝族自治州博物馆的268件/套金属器经典藏品,展现亚欧大陆不同文明和地区金属艺术发展、传播的轨迹,在金属与美的硬核碰撞中,为观众带来古老文明王国瑰丽的金属艺术画卷。

走进亚洲文明古国的“流金岁月”,成都博物馆新展串起金属艺术的千年画卷

灿烂的记忆:亚洲文明古国金属艺术展 展厅

感受水与火的碰撞

268件/套金属器窥见古老文明

走进铜山金穴般的展厅中,这里囊括了苏美尔文明、哈拉帕文明、阿姆河文明、新亚述王国、乌拉尔图王国、波斯帝国、希腊化王国、贵霜帝国、萨珊波斯帝国等亚洲文明古国的文化积淀,牵系万千又各具特色的金属艺术风貌。

其中,古老而原始的牛车,承载了苏美尔人对繁衍生息的朴素信仰;铭刻着“天下四方之王”纳拉姆辛王铭文斧,器身斑驳却庄重威严;栩栩如生的山羊纹把手杯,纹路自然成趣;别致精巧的金王冠,加冕希腊化王国的璀璨成就……

据悉,为了使观众更清晰地了解到金属器发展的历史脉络,展厅以文明迭代为线索,直观地呈现出各亚洲文明古国金属器的形制流变。据此次展览设计负责人付小玲介绍,本次展览在展厅的设计上也做了些小巧思:“我们利用不规则阶梯,为大家营造出两河流域的氛围,特别是在第二单元,我们将冶金代表的火和两河流域所代表的水相结合,做了特别的造型设计。”

走进亚洲文明古国的“流金岁月”,成都博物馆新展串起金属艺术的千年画卷

牛车苏美尔早期王朝(公元前2500年左右)土耳其

在众多精美的器具中,一件来自苏美尔早期王朝的铜牛车吸引了不少观众的注意,它也是本次展览中年代最久远的一件器具,硕大的牛角似乎与大家印象中的牛相距甚远。“牛角象征着生殖与力量,这个时期由于对自然原始的崇拜,往往将牛角做大,体现出人们对于自然的敬畏和尊崇。”策展人张倩影介绍。

从这件展品也可以看出,牛不仅受到中国人的重视,将其雕刻在各大器具上形成民族图腾,同样也受到亚洲各流域文明的欢迎。

站在多元文明的十字路口的阿姆河文明,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城市农耕文明,因此也出现了许多以牛、羊等动物形象,几何图案和植物为主题的镂空印章以及精巧的化妆容器。展品中,“牛形化妆容器”就受到了不少女孩子们的关注。这些化妆容器大多拉长了牛的身体,或呈跪姿状,或呈站立形,精美小巧、造型别致。

走进亚洲文明古国的“流金岁月”,成都博物馆新展串起金属艺术的千年画卷

青铜牛形化妆容器 巴克特里亚-马尔吉亚纳考古共同体(公元前2100年—前1800年左右)

“这是阿姆河文明和两河流域文明最大的区别,其更追求自然和妆饰,往往会放有矿物粉末所做成的眼线膏,起到日常防护和驱蚊虫的作用,像我们熟知的埃及壁画中眼部的颜色,其实用的就是这种容器盛放的眼线膏。”张倩影说。

以金属器为媒

见证古国文明的交流融汇

在金属器发展的千年文明中,各地区和文明以金属器为媒,不断传播、交流冶铸技术与冶金工艺,相互借鉴发展,共同绘就瑰丽的金属艺术画卷。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同样也呈现出灿烂的文化底蕴和无上的劳动智慧。

展览现场,萨珊王朝的帝王狩猎纹盘、鎏金银壶等精致器物令人侧目。随着丝绸之路交流加深,魏晋南北朝期间,萨珊波斯艺术中以生命树为中心的装饰手法图案成为中国织物的典型纹饰。

面对异域文化,唐人结合自身的生活和审美习惯,对其吸收并创新。譬如,唐代狩猎纹筒腹银高脚杯,其多曲的特征与萨珊长杯几乎完全一致,但杯体加深、口沿外敞、足部增高等特征有与萨珊长杯有着微妙的区别。

“这样的设计就是为了让它更符合国人的使用习惯,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并非完全的拿来使用,会借鉴有用的部分,但同时也会加入自己的创新。”

走进亚洲文明古国的“流金岁月”,成都博物馆新展串起金属艺术的千年画卷

绿松石金鹿 巴克特里亚王国时期(公元前100年—前1年左右)

张倩影说到,不光是器型的借鉴,纹样上也是如此。唐代金银器皿中还有一些特别的纹样装饰也是在萨珊金银器的影响下出现的,如“徽章式纹样”,是一种以动物形象为中心,周围绕以绳索纹圆框或花瓣组成的图案。

此外,一醒惊天下的三星堆遗址,闻名遐迩的金沙遗址,以及入围“2022年中国考古新发现”的盐源老龙头遗址,都是古代四川地区青铜文化的代表。其中盐源老龙头遗址是西南地区迄今为止发现的延续时间最长的青铜时代墓地,它从商代晚期一直延续到西汉时期,其文化面貌除本土因素外,还显示出滇文化、欧亚文化和北方草原游牧文化的影响。

走进亚洲文明古国的“流金岁月”,成都博物馆新展串起金属艺术的千年画卷

人首(马)纹树形铜饰片 战国晚期—西汉(公元前259—公元8年)

展览中,也精选了来自四川盐源的战国晚期的羊首形雷纹杖、蛇尾杖,它们造型奇异、霸气十足,2件枝形饰片缀有动物、植物、人物的抽象线条,还有1件独具特色的铜带饰,实证了西南、西北地区及欧亚草原青铜文化交流的历史,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和文明交流互鉴的生动体现。

“文明是繁荣共生、始终延续的。”张倩影说。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览将持续至8月9日,“五一假期,观众可与家人一起来到展览中,共赏鎏金岁月,体验多元文化。”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龙泉人才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收录文章侵犯到您的权益/违法违规的内容,可请联系我们删除。
https://www.lqrc.cn/a/redian/14273.html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