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龙泉人才网 - 热点 -

四川阆中:千两蚕丝织就“东方软浮雕”

  • 热点
  • 2023-05-04 20:46
  • 新华社

  新华社成都5月4日电 “一丈毯,千两丝⋯⋯”唐代诗人白居易诗句中描写的丝绸地毯,其织造工艺如今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式,在西南小城四川阆中得到保护传承。此地出产的丝毯远销海外,广受欢迎。

  “五一”长假期间,四川阆中市“阆中古城”游人如织。古城中“银河丝坊”丝毯展销店内,在一张张图案斑斓绚丽的丝毯前,访客纷纷驻足。

  “用手摸摸就能感觉到,如婴儿皮肤般丝滑,又比羊毛更加绵密厚实。说千两蚕丝织出一张毯,毫不夸张。”年过七旬的阆中丝毯织造技艺传承人卢兴琼向参观游客介绍。

  阆中地处四川盆地北缘,境内山峦连如翠屏,嘉陵江水环绕而过,素有“阆苑仙境”的美誉,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战国时期为古代巴国都城,蜀汉名将张飞曾在此镇守7年。阆中养蚕历史悠久,据《华阳国志》记载,巴子国盛产桑蚕、麻、鱼、盐……

四川阆中:千两蚕丝织就“东方软浮雕”

  据记载,中国丝毯最早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当时主要用作地毯,即“地衣”。汉晋有“双面彩色栽绒地毯”“彩色龟甲纹地毯”等。

  阆中丝毯是纯手工制作的真丝地毯,以精密、美观为特色。“生产一条丝毯要经过挂经、栽绒、过粗细纬、砸耙子、剪荒毛、挑花刺和扎背面等7道工序。以一个工匠每天编织8小时计算,一年也只能编织3平方米。”卢兴琼向记者介绍。

  卢兴琼祖辈便从事地毯编织,她从一名老国企普通丝毯纺织女工,逐渐成长为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省级非遗传承人,后创办了四川银河地毯有限公司。

  “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全国地毯行业十分红火,但织造手艺人缺乏。我在阆中周围农村建立地毯编织加工点,广招员工,传授织造理论知识和手工打结编织实操技术。”卢兴琼回忆说。

四川阆中:千两蚕丝织就“东方软浮雕”

  走进卢兴琼创办的阆中丝毯博物馆,可以看到一个个木质支架上,蚕丝紧紧绷成白色毯布,数种彩色丝线次第排列,工人熟练地将一根根丝线缠绕打结,双手翻飞间,繁密精致的图案跃然“毯”上。

  一条长约3.7米、宽5.5米的桑蚕丝毯引得不少参观者久久驻足。“它借鉴的是古典主义绘画风格,以地毯的表现形式来编织教堂穹顶,刻画出教堂内圆顶窟窿和石柱等细节。”卢兴琼的徒弟冯俊华介绍,这张丝毯,一位工匠耗时10年才能完成。

  “蚕丝又滑又软,丝线又极细,如果有质量不达标的地方,整条都要拆了重织。”说起织造丝毯的辛劳,冯俊华感慨万千。

  卢兴琼说,早在古代丝绸之路时期,中国的丝绸制品就传入波斯等中亚地区。“现在我们的产品也以设计精美、密度大、防水、防皱、耐脏、不易吸附灰尘,保存时间长等特色受到海外市场追捧,被誉为‘东方软浮雕’。”

  “去年公司总产值达5000多万元,出口销售额占比约五分之一。阆中丝毯出口主要销往日本、土耳其、俄罗斯等国,也受到欧美和东南亚国家消费者的青睐。”四川银河地毯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宇说。(记者高健钧、童芳、张海磊、周思宇)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龙泉人才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收录文章侵犯到您的权益/违法违规的内容,可请联系我们删除。
https://www.lqrc.cn/a/redian/17667.html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