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龙泉人才网 - 热点 -

锐评|守护好人民群众的“救命钱”

  • 热点
  • 2023-05-07 11:03
  • 河北新闻网

锐评|守护好人民群众的“救命钱”

国家医保局、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日前印发《2023年医保领域打击欺诈骗保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在全国范围开展医保领域打击欺诈骗保专项整治工作,对“假病人”“假病情”等行为进行重点打击。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自建立以来,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保障水平逐步提升,在满足人们就医用药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医保基金使用主体多、链条长、风险点多,欺诈骗保现象时有发生。

欺诈骗保侵蚀国家医保制度根基,侵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近年来,有关方面对此始终保持高压严打态势,取得了积极成效。国家医疗保障局发布的《2022年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快报》显示,2022年共追回医保资金188.4亿元,处理参保人员39253人。然而,为逃避打击,一些地方骗保不再明目张胆,而是“穿上隐身衣”“躲进青纱帐”,“假病人”“假病情”就是其中的典型方式。

遏制欺诈骗保要靠专项治理,重点突破、精准发力,更需要强化制度保障。2021年5月起施行的《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针对各类欺诈骗保情形明确追究相应法律责任,并首次具体明确参保人的义务,为医保基金使用划定了“红线”。2022年2月,人社部发布新版《社会保险基金行政监督办法》,细化违法情形、明确法律责任,既防范打击社保服务机构、用人单位和个人的欺诈骗保行为,又防范打击社保经办机构和行使审批认定职责部门实施的侵占危害基金的职务犯罪,进一步织密了监督防护网。

守护好人民群众的“救命钱”,离不开有关方面积极行动,也需要每一名参保人绷紧“骗保违法”这根弦,看好用好自己的医保卡。同时,要加快推进公立医院补偿制度改革,完善医务人员薪酬制度,从根本上确保规范诊疗、合理用药,彻底堵住欺诈骗保的漏洞。多方发力,形成“不能骗”“不敢骗”的制度约束、治理机制和社会氛围,就能有效防止“救命钱”成“唐僧肉”,更好保障人民群众病有所医,为健康中国建设奠定坚实基础。(文/许君强)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龙泉人才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收录文章侵犯到您的权益/违法违规的内容,可请联系我们删除。
https://www.lqrc.cn/a/redian/19851.html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