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浓香,一缕温暖
这些广告是你青春的回忆?还是童年的记忆?还记得一两句吗?
1995年是中国企业品牌史上值得记录的重要的一年,在那个被技术统治不怎么发达的年代里某某口服液的广告语是“做女人真好”,听起来是否带来一丝温暖和信任呢?打破了过去的直白的卖式广告,摔先走起徐事情的情感路线,迅速吸引了大众的眼球。
世界为你倾倒
某芝麻糊的广告“一股浓香,一缕温暖”既有温暖更有故事,拍成了画面感温馨的短片,里面有一个少年说“小时候一听见芝麻糊的叫卖声,我就再也坐不住了”。原来这个广告创造团队才是短视频的开山鼻祖。
那个年代广告语温暖可人,人心也非常朴实善良的。某牌羊绒衫温暖全世界,但是价格贵得也要命。那个时候我每个月几百元的工资,
羊绒衫想都不敢想的。2004年的时候我婆婆公公去出去旅游,回来时候给我带了某牌子的价格2200元的短袖,真的被感动了。
苦苦的追求,天天的享受
二老一辈子省吃俭用,从来不买昂贵的东西。为了给我买品牌衣服把两个人当年的一个月工资都花了。
过去的人,跟现在的人有点不同对品牌好像很崇尚,再穷也买两件品牌衣服装装样子,充充门面,我就是其中之一。现在的大多数人活得很明白通透,不盲目追求名牌只穿,舒服的、价格合理、面料考究的。当然追求牌子那不也含糊喜欢就买买买…。
科技以人为本
因为平台的规定牌子的名字不能说。我们家的所有家电都是某品牌的,它的广告语是“真诚到永远”纯粹理念性的宣传。当时效果很好的,
现在的互联网时代,不听解释的年代它这个广告语很吃亏了,现在市场份额也变得很少,品牌没有以前那么响亮了。
这个企业的文化很好,他们的质量观念是:高标准,精细化,零缺陷,优秀的产品是优秀的人干出来的。
服务理念:用户永远是对的;市场战略:先难后易;人才观念:人人有才,赛不相马;资本运营理念:东方亮了,再亮西方。
真诚到永远
当时用这个品牌看重了它的售后服务特别到位,属于迅速反应,马上行动类型的。用起来确实放心,有问题打电话,很快得到解决。
现在市场规范了,任何牌子的电器不管是网上买,还是实体店都有三年的保修了。以前不是的,很多产品的售后得不到保障,所以过去的人比较注重售后好的牌子,最起码有问题有地方管呢。
品牌名用叠字,因为叠字会形成你记忆。现在的品牌方玩起了心里战术。
我的眼里只有你
古人把叠字名成为双名或者重文名。最早的叠字名是汉末翟宣的后母叫“练练”。唐宋时期叠字涌现的高峰,什么崔莺莺、关盼盼、张好好、李师师,层出不穷。
心理学上:叠字称呼更容易让人有好感,生活中对恋人、孩子、朋友等使用叠字称呼时,似乎更能增加亲密感。
比如叫“宝宝”吃糖糖、睡觉觉、叠字在语言上有重叠、朗朗上口、自带律美。同样的需要重复出现,语气会得到极大程度地缓和。
古代叠字名一般用于小妾、妓女、或者情人,大家闺秀是不用的。
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没有机会第二次解释,必须一语道破才行。
现在的广告语越是简明扼要、抓住重点、用字浅显、符合潮流、语义明确、简短便于重复的品牌名字越受欢迎,越便于推广。
羊羊羊,发羊财
品牌名字是品牌方会从我们日常用的潜意识的词汇中间直接取出来了。作用吗?又是利用心理学概念心里暗示,潜意识是不经过你大脑记忆,这样命名是因为你头脑中间某些画面直接被唤起。
有个外卖餐饮品牌叫“…了吗?”当中的“了”用在句子末尾中停顿的地方,表示变化。用在动词或者形容词后面表示实际已发生的动作或变化。“么”是助词读轻声,表示含蓄地肯定。
“么”虽然又有“吗”那样疑问的成分,但是疑问感情不太强烈。
牙好,胃口就好,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
“…了么”的意思偏向于肯定,并不是问你“走不走”而是暗示你“一定想走了”看似在问,实际说话的人已经明确表示他想要的答案。
如同过去的文学作品,表达的比较含蓄。现在的互联网自媒体时代,文章想有展现量和阅读量必须的文章前面暴击、题目起的有吸引力、
去哪儿?
写法上就“结果先行”也就是我们上学时候学的倒叙,最好每个文章都有独特的金句,才成为爆款的可能性。
说了这么多,不是某个品牌做广告,只是通过广告语的变化回忆一下共同的青春岁月。
言归正传我写的十三条广告语当中您记的几条?这些广告是1994年到1999之间的广告语,基本是70后的青春、80后的童年记忆,90后可能记的一两个吧?评论区告诉我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