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风波,厦门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的电焊工、“80后”的技师,不仅电焊技能一流,还喜欢搞研发,他造过的船舶有100多艘。
炎热的夏季,热浪滚滚。柯风波穿着厚厚的工作服,戴着面罩,提着焊枪,仰着头,在狭小的船舱中焊接舵叶。汗水顺着他的脸颊一滴滴地淌下来,而他似乎丝毫没有感觉到,他的眼神始终盯着焊接处,力求让每一个焊接点都没有瑕疵。
来自莆田的柯风波已有18年的船厂工作经验。说起电焊工的艰辛,柯风波说,必须经受得住“烤”验。
高温天十分难熬,在室外烈日下,船舱里的钢板热得发烫,人在船舱里工作,就像是待在蒸笼里,工作结束后,全身上下都湿透了。
柯风波的工作服上有一个个小白点,有几处痕迹更是穿透了衣服。“这是飞溅的焊花掉落造成的,有时直接烧到皮肤,会冒起水泡。”柯风波说,对电焊工来说,被烫出水泡是家常便饭。更需要克服的是眼睛的疼痛,每天工作8个小时,最长有6个小时是在焊接钢板,一天下来,眼睛痛得让他睡不着觉。虽然工作时戴着防护罩,但眼睛还是会被强光刺得出血,他不时因为眼睛疼痛要上医务室。
焊枪弧光闪烁的背后,是船舶电焊工用一双双灵巧的手精心打造扬帆出航的巨轮。
电焊工是个精细活,需要超强的责任心。“可以说,整艘船都是通过焊接拼装而成的,任何一个焊接处都必须达到百分之百合格。”生性做事严谨的柯风波在工作中从不懈怠,每一次都要求自己做到极致,不出任何差错。他说,在茫茫大海上航行的船只,时刻经历着风浪的考验。倘若船体的焊点出现任何一个细小的纰漏,都有可能成为溃堤之穴。
“现代工艺的铁甲船,70%的工作都要由船舶电焊工来完成。”柯风波说,船上薄板多,变形量大,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焊接的,而是要根据事先编排的焊接数据进行操作。“我们这里有500多个电焊工,一条世界最大的汽车滚装船,可装载8500辆汽车,需要大家一起用半年才能完成整条船的焊接工作。”
参加工作18年来,柯风波累计参与了100多艘船舶的焊接工作。
多年工作在一线的柯风波,目前已经是老手中的高手。
2011年起,公司焊接实验室正式成立,柯风波转到这个实验室,主要从事各项新高效产品的焊接技术研究、工艺评定认可试验工作、现场特殊情况的工艺定制及新工艺新技能的焊工培训。“因为自己喜欢搞技术,所以选择了这个行业,又因为技术的提高,让自己在这个行业中工作起来没有压力。”他笑着说。
离焊接实验室不远处就是公司的焊工培训练习场地,柯风波经常在第一时间对焊接工进行培训,像当年师傅教自己一样,把自己研究得到的成果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新的焊接工人。
30000吨重吊船舵叶制造,制定焊接精度控制工艺,填补了厦船重工舵叶制造的空白;参与公司各船型的焊接工艺制定,实践证明效果良好,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柯风波带领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
如今,老焊工有了新梦想——他正在研究一种焊接参数数据回收系统,“今后在焊接中也会运用大数据分析等信息化手段。”柯风波笑着说,“这就是电焊行业的‘互联网+’吧。”
编辑:郑瑞娟
制作:林依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