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龙泉人才网 - 人才百科 -

大同国际陆港招聘(在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上)

  • 人才百科
  • 2023-06-21 15:01
  • 龙泉小编

大同国际陆港招聘(在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上)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由950.1亿元增加到1686亿元,年均增长6.3%;规上工业增加值由254.6亿元增加到520.7亿元,年均增长6.8%;固定资产投资由489.3亿元增加到732亿元,年均增长10.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88.93亿元增加到166.7亿元,年均增长1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553.5亿元增加到760.9亿元,年均增长6.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6273元增加到36685元,年均增长6.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8217元增加到12909元,年均增长9.5%。

——转型发展突破前行。煤炭先进产能占比达到90.7%,新能源电力装机达到662万千瓦、占到全省的五分之一,秦淮、中联等一批大数据产业项目建成投产,装备制造、现代医药、新材料、通用航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大幅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加快布局,北肉进出口平台初具规模,“大同好粮”品牌叫响全国;文化旅游、现代物流、数据服务等生产生活性服务业蓬勃发展,第三产业在经济总量中占比达到51.5%。

——脱贫攻坚全面胜利。31.14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745个贫困村全部出列,6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小黄花变成了产值达30亿元的大产业;成功举办全国扶贫职业技能大赛、全国光伏扶贫现场会;实施易地扶贫搬迁9.5万人,改造农村危房7.8万户,饮水安全巩固提升惠及116万人,搬迁房发证和饮水安全工作受到自然资源部和水利部表彰。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从2015年的2681元提高到2021年的10246元,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

——城乡面貌深刻变化。代王府、九龙壁、明堂遗址公园、历史文化街区等古城保护修复成效斐然,北朝艺术、红色记忆等一批博物馆建成投用,曾竹韶雕塑展、古都灯会等系列活动声名远播,正在修复中的古城展现出新的气象;完成御东五大场馆后续工程并对外开放,永泰门广场、高铁站前广场建成投用,北环桥、开源桥、同煤快线(主城区段)建成通车,京隆长输管线等一批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工程竣工投用;新建改造城市道路143公里、农村公路7225公里,建成长城一号旅游公路644公里。

——改革开放纵深推进。能源革命综合改革、国资国企改革、开发区改革、放管服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形成制度性成果150多项。全国首个光伏领跑者基地建成投产,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大同分所建成投用;开发区“三化三制”改革持续深化,“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全面铺开;党政机关机构改革和行政区划调整圆满完成;6家农信社成功改制化险,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成效明显;大同经开区获批国家绿色产业基地,医药园区获批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大张客专和大西动车贯通运行,广蔚高速建成通车,云冈机场航空口岸获批开放,大同国际陆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成投用,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和经济廊道正在加速形成。

——环境质量持续领先。坚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空气质量始终保持全省第一,“大同蓝”经验做法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新建改造提标11座污水处理厂,“大同清”成为又一亮丽名片;国土绿化行动持续推进,累计植树造林221.3万亩,矿山生态修复8.8万亩,新增城市绿化面积476.8万平方米;净土保卫战成果丰硕,国家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获批建设,“大同绿”筑牢了京津冀生态安全屏障。

——民生保障更加牢固。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始终保持在八成以上,两居收入增速始终保持全省前列;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位居全省第一,高中教育质量实现新跨越,新增山西通航职业技术学院、大同师范两所高等专科学校;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大同助老”智慧居家养老模式入列全国首批示范案例;新建棚户区住房3.19万套,改造老旧小区267个4.83万户;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天下大同》《热泉》等文艺精品不断涌现;疫情防控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平安大同建设深入推进;创新性解决国有土地房屋权属登记历史遗留问题、惠及市民43万户。

——政府效能大幅提升。认真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1038件、政协委员提案1223件;政府法律顾问制度不断完善,法治政府建设有力推进;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持用好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和13710督查督办系统,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显著增强。

刚刚过去的2021年,我们与全国一道,隆重庆祝党的百年华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中汲取奋进力量,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这一年,我们坚持稳中求进,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686亿元,净增305亿元,比近三年净增量之和多26.1亿元,同比增长7.5%、比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净增量和增速均达到近五年最高水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3.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1%、11.2%。

这一年,我们加快培育新动能,产业转型迈出新步伐。主动担当能源保供重任,煤炭产量再创历史新高;上海中能生物基新材料产业园、新国大现代医药产业园等一批项目成功签约,秦淮数据“零碳数基·桃花源”、中联大数据、京东华北(灵丘)智能算力数据中心基地、国网时代华电大同储能、高速飞车等项目开工建设,中车首台国产氢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机车成功下线,大同锡纯半导体芯片材料、太重高端起重机等项目竣工投产,以煤电为基础,以大数据、新材料、装备制造、现代医药等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实施服务业提质增效十大行动,服务业增加值完成867.7亿元,同比增长7.1%,拉动GDP增长4.1个百分点;粮食产量达到25.1亿斤,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完成154亿元,同比增长24%。

这一年,我们深化京同合作,对外开放取得新成果。与央企和在京知名企业合作共建项目11个、总投资372.8亿元;大同航空口岸通过省级验收,与天津港的陆海联运物流通道已经打开,跨境电商入驻企业57家,现代物流体系加快构建;成功举办中博会·大同云冈数字碳中和峰会、中国医药战略大会、第八届中国·大同车河国际有机农业论坛、第二十八届全国绒毛会议、晋北肉类平台境内外集采集供大会等重大活动;全年进出口总额完成69.7亿元,同比增长74.9%,增速排名全省第一,开放型经济激发出新的活力。

这一年,我们推进产城融合,城乡协调发展取得新成效。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坚持一周一调度,聚力推进古城保护修复工程,历史文化街区修缮取得重大进展,东马市角、太平街等27条配套道路加快建设,引进落地安麓和凯悦2家高端品牌酒店,古城整体风貌和各种业态正在加快恢复;持续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平城街西跨桥、高铁站综合客运枢纽等重点工程建设,城市品质进一步提升;乡村建设行动扎实推进,完成500个村环境提质升级,改造农村户厕1.84万座,建设“四好农村路”和长城一号旅游公路469公里,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这一年,我们践行“两山”理论,生态环境实现新提升。认真贯彻“双碳”战略,严格落实“双控”要求,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完成“煤改电”清洁取暖改造24万户,深入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二级以上优良天数达到315天,空气质量继续保持全省领先;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统筹实施治“五河”、连“五库”、延“两线”工程,重点流域综合治理成效明显,为首都北京实施生态补水2亿多立方米;高质量开展国土绿化,爱绿、植绿、护绿成为一种文明风尚和自觉行动。

这一年,我们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民生保障得到新加强。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成效明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持把就业作为最大民生,引进落地京东物流、上海润迅等一批实力企业,数据采集、清洗、标注等服务产业形成集聚规模,有效带动就业6000多人,吸引了一大批青年人集聚大同;严格落实义务教育“双减”政策,建设普惠性幼儿园32所、乡村寄宿制学校22所,规划启动云冈职教城建设,引进传智教育互联网职业技术学院,成功申报大同职业学院、影视艺术学院等3所职业高校;继续推进安居工程建设,改造老旧小区73.9万平方米,开工新建城镇棚户区住房2342套;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困难群体基本生活得到有力保障;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有效应对多轮疫情输入冲击,守住了“大同阵地”;加强安全生产和社会维稳工作,确保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主动回应群众关切,停车场建设、老旧街巷改造等10件民生实事全部兑现,交出了一份满意的民生答卷。

新一届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抢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围绕省委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按照市委十六届二次全会确定的“奋斗两个五年、跨入第一方阵”目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发展和安全,突出“经济转型、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对外开放、城市更新、民生保障”六大任务,苦干实干,砥砺前行,在率先蹚出转型发展新路上进行不懈探索,努力谱写大同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 蹚出传统与战新双轮驱动的经济转型之路
  • 蹚出稳农与强农相辅相成的乡村振兴之路
  • 蹚出生态与生产相融共生的绿色发展之路
  • 蹚出产业与人口竞相汇聚的开放共赢之路
  • 蹚出古城与新区交相辉映的城市更新之路
  • 蹚出共建与共享相互促进的共同富裕之路

2022年工作安排

在统筹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上

重点抓好十个方面工作

做大工业经济,增强高质量发展实力

煤炭电力产业链。积极推进10座生产煤矿核增产能900万吨,5座建设矿井调增规模净增产能1310万吨;加快市属煤矿6处智能化工作面建设。开工建设湖东2×100万千瓦和大唐中煤、晋能同热两个2×100万千瓦等容量替代项目;推进大同—北京1000千伏特高压和新荣500千伏变电站项目。装备制造产业链。加强与中车、大齿、陕汽、晋能等龙头企业的“地企共同体”建设;加快中绿科技碳监测仪器、巴什卡智能联轴器、贝利科技增压器生产等项目建设;整合机械加工能力,建立共享服务平台,提升系统集成和技术创新能力。现代医药和大健康产业链。加快国药威奇达原料药及青霉素发酵车间升级改造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新国大现代医药产业园、临床实验基地和生物医药等项目。新能源产业链。推动169.5万千瓦风光电项目全部建成并网;采取超常举措推进浑源抽水蓄能电站建设进度,加快晋能广发甲醇弛放气制氢、天镇地热能开发利用等项目建设;推动华电大同300兆瓦储能项目建成并网。大数据产业链。推进秦淮高性能服务器制造、秦淮灵丘和中联阳高数据中心等项目建设,推动新荣国富数据中心开工建设;建设数据采标基地、人才培训基地、人工智能服务中心等项目,推动大同建设数据高地和信息高地。新材料产业链。推动上海中能生物基新材料产业园尽快开工,加快推进西安隆基2GW光伏组件和3GW电池项目达产达效,加快大同锡纯半导体芯片材料二期项目和氢都驰拓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建设,推动投资30亿元的凯金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落地建设。通用航空产业链。继续完善大同通航产业园基础设施配套,抓好灵丘通用机场建设,加快长鹰蜜蜂、山西维顶等落地项目建设进度,推动太昊集团“大型客机改货机”项目落地。

发展第三产业,提升高质量发展效益

加快文旅康养产业发展。继续打好“云冈、恒山、古城、长城”四张王牌,持续叫响“文化古都、清凉夏都、美食之都”三大品牌,实施A级景区倍增计划。建设北方最大的影视基地。进一步提升北村影视基地影响力,引进北京八仙影视基地落地建设,努力建设“南有横店、北有大同”的特色影视基地。加快综合康养产业区建设。推动世家生态康养小镇、黄经世家中医康养小镇、398康养中心、伟光汇通文旅康养综合体等项目建设,引进实力康养企业,大力发展“康养+”新业态;推动万龙滑雪场提标升级。建设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合作,推动中欧班列常态化运行,深化与华远国际陆港集团战略合作,创建扩大产业联盟;加快推进农村三级寄递物流体系建设,形成遍布城乡的物流网络。大力促进消费升级。推动批零住餐等传统商贸消费升级,发展直播经济、流量经济等新零售业态;用足用好数字消费券、家电下乡等政策,策划推出一批夜游大同、打卡古城等消费品牌;鼓励“老字号”创新发展,叫响“大同美食”品牌。

推进乡村振兴,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以特色产业振兴为主线,发展有机旱作50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21.5万亩;积极扶持设施蔬菜,总面积稳定在9万亩;稳步实施种业提升工程;强力推进规模化养殖,改造提升标准化养殖场100个。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大同好粮”产品附加值。推动大同黄花、浑源黄芪向中高端品质发展;推动北肉冷链进出口加工产业园达产达效;积极引进1~2个标准化、规模化屠宰加工企业,提高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率。大力开展乡村建设行动。紧盯先行示范、整体推进、重点帮扶“三类县”,加大高素质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培训力度,确保“三类户”有就业、稳增收、不返贫;大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污水治理、垃圾治理等环境整治工程;推进长城旅游公路沿线美丽乡村建设,加快推进“长城一号”公路和“四好”农村公路建设。大力推进农业农村改革。落实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新建农村综合服务社24个,新增托管服务面积100万亩;激活农村资源要素,引导社会资本投资乡村产业振兴项目;扎实推进“三变”改革,深化“三治”融合,走好乡村善治之路。

培育市场主体,集聚高质量发展后劲

分类培育强主体。按照育“小”、培“中”、壮“大”的基本思路,梯次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扶持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强筋壮骨、逐步成长;支持引导中小企业深耕细分领域,加快培育更多的“专精特新”企业。政策支持保主体。常态化开展政银企对接,完善重点项目建设用地服务保障机制,放宽市场准入,鼓励民营企业进入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公用事业、生态保护修复等领域。搭建平台增主体。深入推动“双创”活动,加快建设网络流量平台,培养出越来越多的“农创客”。规划布局城市公共空间、商业区,大力发展楼宇经济,摸清存量资产底数,制定出台支持政策,集聚一批新经济市场主体。

加快城乡融合,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

提速城市更新。推进综合交通体系、市政基础设施等重大规划实施;加快大同综合客运枢纽建设;继续实施停车场建设、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实施文瀛湖南侧东侧绿廊建设、口泉河和十里河两岸环境整治等工程。推进古城保护发展。启动三年恢复古城整体风貌规划,健全古城建设管理运营机制;系统布局古城业态,活化利用代王府、古城墙、护城河等资源,设立街头艺术创作平台,充分彰显古都大同的文化魅力。精细城市管理。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实现城市数据一网共享、城市治理一网统管、民生服务一网通享;提高公共资源使用效率;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强化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加快大县城建设。强化规划引领,引导各县区因地制宜建设园区;加快县城城镇化建设步伐,全面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和综合承载能力。

优化营商环境,强化高质量发展支撑

构建高效便捷政务环境。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优化登记注册流程,让群众办事实现“一窗受理、限时办结、最多跑一次”;完善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功能,实现更多事项“一键快办”“一次全办”“全程网办”。深入推进信用体系建设。扎实推进政务诚信,兑现政府承诺事项;加快推进信用立法,深入推进司法公信建设。常态化开展入企服务。强化资金、土地、人才等支持,确保项目快落地、早建设;积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实施为企业减负纾困行动。

深化改革开放,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

深化国企改革。加快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积极稳妥推进历史债务化解、富余人员分流。对全市所有国有资产进行梳理排查,加快资产处置盘活,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健全风险防控体系,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强化经营管理,规范投资行为,逐步提质增效、减少亏损。推进开发区建设。开展好“三个一批”活动,切实推动“三率”提升,力争全市产业投资增速达到20%以上。持续深化“三化三制”改革,构建高质高效运转的管理服务机制;发挥链长制作用,积极开展会展招商、小分队招商、产业链招商等。完善开放平台。加快集大原高铁建设步伐,实施云冈机场改扩建工程。推动大同航空口岸开放通过国家验收,完善大同国际陆港运营功能,推动保税物流中心(B型)升级为综合保税区。发展航空物流等临港经济,培育口岸体系,建设对外“空中走廊”。激发创新活力。深化与知名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研发机构的对接合作,高质量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推动企业与各类创新主体融通创新。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和质量强市建设。加快大同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加快高速飞车项目建设,推动规上企业研发活动“从有到强”“从强到专”。

聚力生态文明,擦亮高质量发展底色

实施双碳行动。紧跟国家和省碳达峰行动步伐,推进高耗能行业工业企业节能技术改造;探索开展规模化林场碳汇造林项目和森林碳汇核算交易,推动森林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加大污染治理。完成3家水泥企业超低排放改造,新增集中供热面积629万平方米,实施煤改电2.26万户、建筑节能102万平方米、农村节能近1万户;加快实施污水处理厂搬迁扩容和主要河流水质提升工程、城市配套管网建设和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建设生态长廊。全面实施治水兴水战略。加快推进引黄入左前期工作,持续推进重点河流河道综合治理,提速御河十里河交汇处湿地修复工程,启动开源桥两岸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工矿区、尾矿库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

办好民生实事,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

持续做好就业技能增收。坚定落实好就业优先政策,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积极引进劳动密集型行业企业落户大同,吸纳更多的年轻人就地就近就业;扎实推进“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全民技能提升工程,做大“天镇保姆”“广灵巧娘”等特色劳务品牌。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安全;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民办义务教育规范发展,推进“双减”落地落实;持续提升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整合职业教育资源,推进职教城建设;支持大同大学加快“双一流”建设。深化健康大同建设。深入推进“三医联动”改革;加快“5G+远程医疗”建设步伐;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全力办好第十六届省运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落实好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失业工伤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持续推动“大同助老”服务品牌建设;稳妥推进农村颐养工程;建立健全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快发展保障性住房;继续加快殡葬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推动三孩生育政策落地见效。大力繁荣文化事业。全面加强“云冈学”体系建设;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5个多功能“城市文化会客厅”;实施文化精品演艺工程,讲好大同文化故事;擦亮“微笑大同”品牌,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建设平安大同,坚守高质量发展底线

从严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夯实“四方责任”,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举措,切实筑牢人、物、环境同防安全防线;完善多点触发预警体系,做实做细各项应急预案;实施公共卫生体系改革,全面提升核酸检测、流调溯源、转运隔离、物资保障等方面的能力;持续推进疫苗接种工作,构建更加牢固的全民免疫屏障。牢牢守住安全生产底线。全面落实分级分类监管责任;深入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不断完善应急救援机制,强化应急物资储备。全力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严防各类食品药品安全风险;扎实推进“雪亮工程”,加快创建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

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 加强政治建设。持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
  • 坚持依法行政。全面加强法治政府建设;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扎实开展“八五”普法;加强政府智库建设。
  • 改进工作作风。始终坚持“大道至简、实干为要”的工作导向,始终盯紧群众关心的实事难事,以政府的担当作为换来经济的赶超跨越、换来百姓的幸福安康。
  • 恪守清正廉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加强制度约束,守好廉政底线。


责编 王宇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龙泉人才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收录文章侵犯到您的权益/违法违规的内容,可请联系我们删除。
https://www.lqrc.cn/a/rencai/45476.html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