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怎么认识教师群体,我作为一名在这个行业浸淫了二十多年的老教师,经历了无数风吹雨打,始终不改初心。
哪怕出现《寒山拾得问对录》里描述的那种场景: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我认为,教师群体也应该是现实的最底线,就应该保持一种温文尔雅。
就像医生医治了我们的身体一样,教师培养着人类群体的灵魂。无论我们教育的灵魂即将走向何处,教师自身的灵魂应该是一个标杆。
如果做到了这么一点,我想,即便人们背后即便觉得教师迂腐,骨子里也会仍旧把老师摆上不可亵渎的地位。
然而,现实不是如此。现实的老师早已经长出了獠牙,灵活地互相撕咬。我很难说这种现象究竟是好是坏。
我所在的学校有一名女性教师,在世纪之初进入教师队伍,任教于一所小学。
刚开始,她的教学工作很是不顺利——这是大多数初入教师职场的人的通病。尤其在那个车马慢的年代,刚刚走出校门的年轻人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社交恐惧症患者。
她生性比较耿直,并没有什么花花心肠。可能也是这个原因,她并没有融入到学校的“码头”文化之中,并不被学校里掌控着话语权的那些人接受,反而呈现出“被排斥”的征象。
不过,她年轻时有着迷人的容颜,她的婚姻对象也并不是泛泛之辈,很是有一些运作能力,没过一两年就让她换了个工作环境,到了当时还存在的乡镇教育办公室上班——也就是集中统合管理十几所、几十所学校的那个地方。
当时,这种教育办公室的用人机制比较灵活,她在那里算作“借用”,并不是真正属于这里。
主管那里工作的BOSS曾经对她直言过她的工作性质——打杂,这让她很是不高兴。时过境迁几十年,她仍旧会提起这么一件事。
谁也没料到经济发展那么快,十年之前,我们这里的城市规模呈现爆炸式增长,原来的城市边缘摇身一变成了城市中心。
原来的“教育办公室”也在时代的洪流中更换了名字,名义上不再存在。她就只好重新回到这个学校,重新做起了老师的一线工作。
在她离开的那十几年时间里,学校里的话语中心人物在谈论她时,经常把她作为反面教材,对她抹上一层层的黑色。
那些伶牙俐齿的话语中心人物,在教学之后的闲谈里经常说:“那个xxx,她就是管不住学生,就是教不了学。但人家嫁得好,就到‘教办’去工作了。”
在这种谈话气氛里,无论学校里的人是否认识这名教师,人们都不会对她留下什么好印象。
在她回到这个学校之后,舆论中心仍旧不接纳她。
她呢,也是聪明人,经过十几年、二十年的风雨历练,皱纹爬上眉头额角的时候,她也已经褪去了当年的青涩,既不可以攀附这些“码头”,也不像我似的表现出明显的对立,教学能力似乎也不似那些人口中那般不堪。
有一次,在期末考试之后的校内总结联欢会上,其中一个环节是根据班级获得流动红旗的多寡,给老师发一张校内的获奖证书。没想到,在这里出了问题。
她任教的班级在同年级中获得的流动红旗次数最多,她已经做好了到台前领取获奖证书并拍照的准备。可是,念出来的名单里没有她,变成了同年级的另外一个班。
这让她非常生气,当场就暴跳起来,指斥这不是一个误会,是有意为之:统计的相关学校教育管理者有意为之;当事班级有意为之。
她在现场踢翻了桌椅,厉声质问:“为什么是这么一个结果!”并且几乎和一些老师上演华山论剑的戏份。
当然了,大家都是文化人,怎么可能允许事态继续发展,大家都表现出了“超高”的情商,分开了情绪激动的涉事老师们,终于没有在年关之前来一场火花四溅的干戈,只表现出激烈的“互相问候”。
说到这里,我当时觉得极其诡异:那些拉开双方的教师们,言辞上都是无懈可击的堂皇说辞:“多大点事,不要激动,不要伤了和气,我们都是兄弟姊妹”,可在双方分开之后,搞错具体事实那一方的老师旁边围满了老师和学校的教育管理者,甚至还互相开起了玩笑,递上了各种糖果;那名自我感觉被设了陷阱的老师身边却没有一名老师聚集,形单影只。大家都很清楚:这名教师在学校里没什么“人气”,没有“码头”归属。
或许,这么做的出发点就是看她如何反应:或者赌定她是老实人,不在意这些虚名,轻信了学校教育管理者的统计结果;再或者就是赌她不敢当场指出这个错谬。
这件事发生后不久的新学期,某一次,这名老师再次在学校的微信群里发难。
事情是这样的,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教师们多了一项工作:必须制作各种各样的美篇和公众号。这些美篇和公众号虽然是给普通人看的,但普通人谁会去看呢?只是为了让BOSS的BOSS了解BOSS的丰功伟绩。
当然,大家都知道这就是一种“你骗骗我,我骗骗你”的游戏,但在咒骂之后,又都对这种制作乐此不疲。我总怀疑:现在的美篇和微信公号是不是应该感谢各级各类学校:他们才是这些程序的忠实使用者。
某一天,学校的微信群里忽然弹出了这名老师的一则消息:“我提一个建议:学校的公众号代表着学校的形象,相关的制作人能不能用心为出境老师选一张好看的照片?我的那一张照片那么难看,还是闭着眼睛的,怎么还给选上了?!”
微信群里寂静无声,没有什么人接话。
但在办公室里,那些“码头”们的话语中心则反响强烈,她们恶狠狠地说:“看看她,还像一个老师吗?简直是一个泼妇!”
其实,我当时对这些“码头”的反应特别奇怪:她们只是泛泛而谈对这个老师的厌恶,反倒没怎么指出这名老师建议的不合理之处。比如,她们并没有说:这些照片选用并没有什么不合适;也没有说:即便选用的照片不合适,那也是制作公众号的老师的无心之失,并非有意为之。
我甚至有点怀疑:莫非那名老师并没有小题大做?莫非这确实是有意为之的一个失误?
反正,经历了这么两件事,这位老师的校内地位突然之间变了。
我原以为,在这些事情出现之后,这位老师会被边缘化。没想到,这两件事情之后,所有人竟然对这位老师表现出了异乎寻常地尊敬。不但言行举止上尊敬多了,就连各种校级以上的荣誉也给得多了起来。
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
尘世如潮人如水,可叹江湖几人回?
有的时候,我想一想自己:是不是我的獠牙不够尖?不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