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70年代,当时的社会处于动荡时期。毛主席的大女儿李敏怀了二胎,她非常犹豫是否把这个孩子生下来,于是她给当时住在中南海的父亲毛主席打去了电话询问他的意见。
毛主席听了严肃的表示:“生活再难,也不能抛弃一条无辜的小生命,他有来到这个世界的权力,应该留下这个孩子。”李敏听起了父亲的建议,留下了孩子。
毛主席与李敏
1972年李敏在上海平安诞下了一名女婴。她高兴地把孩子的照片寄给了父亲,希望毛主席能给这个小女孩起一个好听的名字,毛主席看了照片后非常惊讶,瞬间就喜笑颜开。当即决定把自己名字里的“东”给她。
毛主席与李敏
李敏是毛主席和第二任妻子贺子珍所生的女儿,也是毛主席最疼爱的一个女儿。
1936年春天,李敏出生在陕北延安,当时条件非常艰苦,贺子珍经过千辛万苦才生下了这个女儿,因为营养不良刚出生比正常的小孩要小好多。
邓颖超前来看望,看见孩子小巧玲珑的一只,笑着说:“这孩子真是个可爱的小娇娇”。
毛主席听了也感觉这孩子娇小得可爱。
于是就给她起了个小名,叫“娇娇”。
贺子珍
生完孩子后的贺子珍就远赴苏联参加训练,娇娇在延安长到四岁也被送到了苏联。娇娇生在那个最艰难的时代,跟着父母到处奔波,吃的苦是毛主席所有孩子中最多的。
在苏联时,娇娇还独自在伊万诺尔沃国际儿童医院渡过了一段很长的日子,在那里她没有亲人在身边,就像一个孤儿。本来就弱小的娇娇身体一直不好,有一次就患了严重的肺炎,差点就离开了这个世界。
贺子珍四处求医,经历了重重困难才把她从死神的手里拉了回来。正因为如此毛主席才特别地疼爱这个女儿。
毛主席与李敏
1947年才跟母亲一起苏联回到中国,毛主席看见女儿后非常开心。娇娇刚回国时中文不是很好,用一口略带俄语口音的中文跟爸爸交流,活像一个“洋娃娃”。
娇娇非常打小就非常聪明,她很快就学会了说流利标准的普通话,教什么都是一学就会。
主席宠爱得不得了,见人就说:“我家有个会说外国话的可爱洋娃娃。”
娇娇到上中学后,毛主席想孩子不能一直叫娇娇啊,听起来也不正式。就准备给娇娇取个大名,就叫“李敏”。毛主席很喜欢《论语》,而这个“敏”字就出自《论语》里的名句“君子纳于言,而敏于行。”
毛主席与李敏
主席姓毛,为什么给自己的女儿起名叫李敏不叫毛敏呢?
那是因为主席不想让别人知道娇娇是他的女儿,然后给予特殊的优待。
在延安时,为了隐秘工作,毛主席给自己起了个名字叫李得胜,希望革命得以胜利。主席也一直很喜欢这个名字,如今革命胜利了,女儿改姓李也能时刻提醒着自己不能忘记当年的艰苦,胜利果实的来之不容易。
毛主席
毛主席一生为人民服务,对子女的要求也是非常严格的。他常常跟正在上学的李敏说:“在学校要多跟农民工人的孩子做朋友,不要以为自己是毛泽东的女儿就处处了不起。”他告诫所有儿女要做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为党为人民付出,不能无搞特殊化。
“你们是我毛泽东的子女,处处、事事、时时都要夹着尾巴做人。”这也是毛主席在茶余饭后经常教导子女的话。
李敏与孔令华
李敏勤奋好学,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在1958年时考入了北京师范大学,后来进入了国防科委工作。期间她结识了一名叫孔令华的男孩,两人很快就相爱了。
李敏把这件事情告诉了毛主席。主席立即打听起了这个孩子的家世,他是做你什么工作的?为人怎么样?家里父母是干什么的?这已然表现出一个父亲对女儿的关心。
在那一刻他不是主席,只是一个期待女儿能有个好归宿的老父亲。后来得知孔令华是开国将领孔从洲的儿子,非常高兴,就答应了女儿和孔令华的交往。
毛主席、孔令华、李敏
孔令华是一个不错的年轻人,工作上进,对李敏也特别好,不久便步入了婚姻的殿堂。那是一场非常低调的婚礼,只摆了三桌酒席,宴请了一些亲戚和最好的朋友。
女儿出嫁当晚毛主席彻夜辗转难眠,自己疼爱的女儿出嫁了,心里有无比的不舍,但是女儿大了终究是要出嫁的,也只好在心里默默的祝福女儿。李敏婚后夫妻相敬如宾,过得很幸福,为此主席也感到非常欣慰。
外婆贺子珍抱着年幼的孔继宁
1963年10月的这天,毛主席一个人在书房处理着大堆的文件,秘书长急匆匆地赶来,给主席报告了一个好消息,他的女儿李敏为他添了一个可爱的小外孙。毛主席听了非常高兴,当晚就兴奋得睡不着觉。
不久之后李敏就带着孩子来到中南海看望主席,主席抱着小外孙爱不释手,满眼都是笑意。
询问女儿“这娃娃起名字了没有?”
李敏回道:“还没有,等着爸爸呢。”
主席道:“这孩子有爷爷奶奶,我做外公的起名字,多不好啊。”
李敏当场表示这就是孩子爷爷奶奶的意思,希望爸爸能够代劳。后来孔从洲夫妇也多次打电话来希望主席能给孩子起一个合适的名字。
李敏、贺子珍、儿时的孔继宁
于是主席就没有再推辞,这是他的第一个外孙,一定要好好想一想起一个什么名字,主席沉思说到:“列宁的宁就很不错,有健康安宁的意思,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也寓意着孩子能够成为列宁一样的伟大人物,希望孩子长大以后能够举继续为革命事业不断奋斗,我们就叫他继宁,孔继宁。”
毛主席非常喜欢这个外孙,一次主席来看望外孙,给他带来了一个拨浪鼓。这个拨浪鼓看上去非常陈旧,做工也没有那么精致,主席摇着拨浪鼓逗得继宁呵呵笑个不停。
李敏一家
李敏见了很是疑惑,连忙问爸爸:“这个拨浪鼓看上去不像是在集市上买的,是哪里来的?”
主席听了笑着说:“当年在延安时,你还是个小娃娃。没有母亲在身边,老是不停地哭。当时条件不好,买不到好的玩具,爸爸做来哄你的,你一听到这鼓的声音啊,也像继宁一样,呵呵呵笑个不停。” 李敏一听,突然想起了小时候的艰幸,看着父亲如今花白的头发,眼泪不由得润湿了眼眶。
李敏、孔东梅与外婆贺子珍
时光荏苒又过了好几个年头,李敏怀上了二胎。然而这个孩子来的却不是时候,那时正处于社会动荡,经济困难的年代。李敏并不打算留下这个孩子,打掉又于心不忍。于是便给父亲打去了电话。
主席表示:“生活再难,也不能抛弃一条无辜的小生命,他有来到这个世界的权力,应该留下,。”李敏听取了父亲的建议,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下留住了这个孩子。如果不是主席的这句话,这个小生命就可能看不到这个世界的美好了。
1972年,李敏在上海生下一个女孩。几个月后就急忙把照片寄给了孩子的主席,希望主席能够再给自己的第二个孩子起一个名字。
当主席看到女孩的照片时惊讶极了,这个女孩长得和主席年轻时候非常像,下巴还有和主席同款的福痣。
主席开怀大笑,想了想,缓缓说到:“这孩子长得与我有十分神似,不如把我名字里的东给她吧。”
转念又想叫孔东也不是很好听而且不像女孩的名字,应该再加一个字。看着桌上的搪瓷口缸上的梅花,心里有了主意。主席一直非常喜欢梅花,梅花是高洁的植物。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象征着傲骨之风,不畏惧严寒,坚强美丽。“梅”字也很不错。最终给这个女孩起名为“孔东梅”
可遗憾的是,主席从来没有见过这个和自己长得非常像的外孙女。
1976年9月9日,伟大领袖毛主席长辞于世。
她没有见过这位伟大的外公,她甚至不知道这位缔造了中华复兴,在中国历史长河里写下不朽“诗篇”的伟人是她的外公。
据孔东梅回忆,他从来没有见过外公,直到她上学时才听别人说她的外公就是毛主席,在她小时候的印象里,外国对于国家和人民来说是一个伟大的人,但对于他的生活并不是很了解。
外婆贺子珍、孔东梅
孔东梅从小在外婆身边长大,也从外婆嘴里了解到了一些外公的事情。孔东梅表示在外公给外婆的信件里可以看出,外公是一个很在乎亲情的人。而且文章也写得很好。也许是家族基因的影响,孔东梅从小就喜欢写作,在学校的文学社团,她的文章经常得到老师同学的夸奖。
1992年,孔东梅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京航天航空大学。毕业后就加入了当时刚刚创立的泰康人寿保险公司,几年后人寿保险逐渐走上轨道,规模越来越大。但那并不是孔东梅的梦想,他希望到外国留学,学习先进技术。
李敏、孔东梅、孔令华
1999年孔东梅凭借自己的努力考上了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政治学硕士。在美国就读期间,孔东梅收到了母亲李敏从国内寄来的书《我的父亲泽东》。
看完后她流下了感动的泪水,她说:“每每读这本书我就想哭,内心的激动总是抑制不住,好几个夜晚不能入睡,我决定以一个现代的角度继续讲述外公的故事。”
她决定要好好了解一下自己这个伟大的外公,回国后为了了解毛主席的事迹,她翻阅了很多资料,走访了很多地方,她去过北京的毛泽东纪念堂,在延安的毛主席纪念馆,多次辗转在毛主席生前去过的地方,找了很多关于主席生前的资料。
王海容与毛主席
从来不接受任何采访的王海容也接受了孔东梅的采访,贡献了许多关于毛主席的有趣故事。
2006年9月9 日,毛主席逝世30 周年,孔东梅正式发表《改变世界的日子》这本书,讲述了当时中国外交的幕后故事,带领中华儿女见识了革命先辈推进中华复兴的故事,也用一个现代的看法让世界认识了他的外公——毛主席。
孔东梅
在签售会上孔东梅身着淡雅的蓝色衬衫,一上台在场的众人都惊呆了,长的真的太像毛主席了,眉眼嘴巴简直是和主席一个模子刻来的。
下巴上的痣更是神来一笔,衬托得她跟主席更加的相似,就连眼睛中流露出来的睿智与温和的神情也和主席一模一样。难怪主席当年看到东梅的照片会那么喜欢,可能他在当时那张稚嫩的脸上看到了自己吧。
孔东梅不仅遗传了毛主席的外貌,也传承了他胸怀家国的大格局,在优良家风的影响下,孔东梅一直热心公益事业,在背后为社会做出了很多贡献。
孔东梅
2015年,为弘扬红色精神,孔东梅成立了“东润基金”用于助学,扶贫,救灾,解决欠发达地区,贫困地区孩子上学的问题。
新疆伊犁地区的很多贫困儿童则正是因为有“东润基金”的扶持才获得了入学受教的机会,这个基金名称也是孔东梅参照毛主席的名字起的。
毛主席
“东”就是主席名面的“东”,毛主席字“润之”,“润”便是他字里面的“润”。孔东梅曾经说过:“做为毛泽东她老人家的外孙女,有责任把红色文化传播到世间的每一个角落。另外她还创办了北京东润菊香书屋,致力于宣传红色文化。
让千万中华儿女记住我们如的生活来之容易,我们的幸福是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汗水在枪林弹雨中换来的。
2020年新冠疫情在中国爆发,她低调的就捐出了500万。后期疫情开始严重,她又悄悄捐了4500万,没有留下名字,也没有惊动任何媒体。
毛主席不仅把名字里的“东”给了外孙女,也把身上的红色精神给了她。毛主席在战场上宁死不屈,在残暴中勇往直前,带领中华人民站了起来,用星星之火创造燎原之势,让四万万受压迫的人民当家做主成了国家的主人。
他的后人孔东梅,也没有忘记他“身无分文,心忧天下的初心。”在外公的贡献上添砖加瓦,时刻不忘为人民服务的使命。真不愧是毛主席的外孙女,她配得上主席名字里的“东”也配得上所有中华人民的掌声。
毛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