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人为乐
尹建敏,女,满族,1960年8月生,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鑫源天然气有限公司董事长。
尹建敏秉承给予别人帮助是最大人生价值的理念,18年来,坚持每月慰问红古区19户五保户、困难户和残疾人家庭,定期去红古区养老院看望老人,累计为社会公益捐助资金达1800多万元,并带领企业积极助力脱贫攻坚,以大爱善行谱写奉献之歌。
2001年,尹建敏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号召来到西部发展,成立兰州市红古区鑫源天然气有限公司。项目在建期间,在村子里,遇到病人、贫困者和上不起学的孩子,她都给予援助。在给用户安装天然气的过程中,只要遇到老弱病残等低收入家庭,尹建敏都会免去安装费用并赠送燃气具。她还在公司成立鑫源志愿者服务队,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
2014年,尹建敏开启了产业扶贫攻坚计划,将天然气公司的全部利润投入农业发展项目,她先后投资3500万元,建成占地200亩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引导村民吃上“技术饭”,走上脱贫路。她还在科技示范园区设立电教室,成立农民田间学校,长期开展肉羊养殖、果蔬及食用菌种植技术培训,助力农户成为技术能手。为构建农业产业扶贫大版图,她投资1.8亿元,建成占地1700亩的金砂台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园,其中,囊括了占地440亩、存栏量可达5万余只的金砂台良种肉羊繁育基地,以及占地1260亩的有机果园。
2018年初,为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尹建敏又将扶贫新战场放到了深度贫困地区临夏州东乡县。她成立了东乡县伊东羊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给当地3000余个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发4只种羊,带动12个行政村、6个养殖专业合作社规模化养殖,养成后以高于市场价格收购。尹建敏在走访中发现,当地妇女们主要是在家照顾老人、孩子,鲜有就业机会。她又成立东乡县伊淼食用菌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打造生产基地,发展村域经济,村里的妇女们每天去采摘木耳、浇水,获得稳定收入来源。
尹建敏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等称号,其家庭被评为全国文明家庭。
赛智,男,藏族,1970年6月生,中共党员,甘肃省甘南州迭部县赛银农贸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27年来,赛智始终以一颗赤诚之心,在谢谢村播撒爱的种子,他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脱贫致富。在他带领下,谢谢村从落后村变成了先进村,成为迭部县第一个通自来水、第一个安装太阳能路灯、第一个拥有硬化篮球场的村寨。
赛智2004年承包谢谢砖厂,为了帮助本地村民增加收入,砖厂除了几位专业师傅外全部招聘本村村民。砖厂产品畅销,需要提高运输能力,他情系村民,鼓励大伙组建运输队。短短几年,村集体的运输队由原来的七辆拖拉机发展到二十多辆,家庭年均收入达七八万元。同时他以服务当地群众为己任,所开办的赛银驾校、赛银酒店等企业吸纳本地未就业大学生多达150人,有效解决了村里的就业问题。
他乐于助人,2009年投资20万元作为村发展基金;2010年垫资27万元为全村硬化道路;2011年资助了四名大学生。通过赛智的不懈努力,谢谢村的村民在奔向小康生活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他自己出资包车、管吃管住,组织村里从未出过远门的老人、青年、贫困户到北京、拉萨、成都等地参观学习,开阔了眼界,让一辈子没离开过村子的乡亲们真正走出了大山。当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像近在眼前、布达拉宫变得触手可及时,大家热泪盈眶,爱国情怀进一步激扬,团结奋进的力量更加增强。
赛智荣获甘南州劳动模范称号。
见义勇为
李岩河,男,汉族,1983年1月生,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北湾镇中堡村村民。
李岩河危难时刻,奋不顾身,先后两次跳水救人,成功挽救3人生命,成为乡亲们的“身边英雄”。
2015年10月3日下午,高崖村的一名儿童趁大人收玉米之际,偷偷跑去河边玩,不慎掉入水中。孩子的爷爷发现后拼命呼救,不会游泳的他跳入河中想救孙子。可孩子没有救起,连他自己也陷入水中。在附近钓鱼的李岩河听见呼救声急忙赶来,顾不上脱衣服,一跃跳入河中。当时已是深秋,河水将李岩河冻得浑身发抖,他倾尽全力,咬牙把孩子顶上了岸。李岩河体力消耗极大,但他又一次跳入河中去救老人。用尽全身力气,经过好几次搜摸,好不容易找到了已失去知觉的老人。他将老人的头托出水面,缓缓游至岸边,将老人救上岸。上岸后,气喘吁吁的李岩河立即对昏迷老人进行人工呼吸,按压胸口。老人醒来后,发现救他的人已悄然离去。
早在2002年,19岁的李岩河在青海打工,和工友去住所附近的涝坝游泳,工友因水性不好,刚一入水就不见了人影。李岩河忙去救人,求生欲使工友一把抱住李岩河的脖子,情况十分凶险。经过一番奋力挣扎,李岩河拼尽全力,终于将工友救上岸。
李岩河荣获甘肃省道德模范称号。
靳春旺,男,汉族,1983年4月生,泰康人寿甘肃分公司平凉中支静宁服务部训练专员。
高速路上的一起车祸引发熊熊烈火,靳春旺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从车中救出一家三口。他的英勇义举感动一座城。
2017年8月7日下午,靳春旺驾车接在兰州治病的儿子回家。车行至兰青高速距静宁县城约3公里处,靳春旺突然发现前面一辆高速行驶的小轿车失控冲向了路旁护栏。在巨大冲击力下,车头直接沿着护栏飞了起来,油箱被护栏划破,大火轰然而起,一瞬间火势凶猛,车辆迅速变成火球,飞起两三米后,重重地摔进路边的树林。
靳春旺将自己的车行驶至距离出事车辆五六十米处,迅速停车、飞奔过去。出事车辆驾驶座一侧因地势较低,火势凶猛,车门无法打开。他又快速跑到副驾驶座一侧,不顾车身滚烫,一把拉开了副驾驶座的车门。只见司机愣坐在驾驶座上,他连拖带拽将吓得不知所措的司机救了出来。把司机带离火场后,靳春旺顾不上火大烟浓,又来到了出事车辆后排。糟糕的是一棵胳膊粗的小树挡住了后车门,脚踏、手推,靳春旺使足力气终于将车门拉开了40多厘米,司机妻子首先把一个3岁孩子推了出来,然后自己也跟着爬了出来。但因火势越来越猛,靳春旺没能救出第四个人,他为此深感遗憾和自责。
靳春旺奋不顾身勇救一家三口性命,大爱义举温暖了静宁小城,人们将爱心延续,纷纷为烧伤的一家三口捐款,靳春旺夫妇也捐出善款并积极呼吁更多的爱心人士伸出援手,20余天捐款近70万元。
靳春旺荣获甘肃省道德模范称号。
诚实守信
郑建军,男,汉族,1980年8月生,中共党员,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新润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
郑建军积极探索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建立“互联网+果园基地连农户”网络平台,依靠诚信经营,赢得客户信任,不断壮大企业,成为诚信兴业的好榜样。
郑建军退伍后,组建了“秦安新润果园”网店和 “村小二”销售等网络,通过线上线下,将秦安蜜桃、秦安花牛、红富士苹果销售到全国各地。郑建军一直信守诚信经营理念。2016年初,郑建军按照往年市场行情制定了当年蜜桃的预订价,前期共接到订单近2000单。但到了蜜桃上市期,蜜桃的收购价格每斤就比上年涨了近2元钱,加上快递费用,每一单要比预订价多出20元。很多人劝郑建军不如把蜜桃的出售标准由原来的直径再降低些,这样收购价格就会降低。但郑建军并没有这样做,他说,2000单订单每单赔上20元也就4万块钱,别说是4万,哪怕是40万、400万我也不会因此失去客户的信任、砸了自己的品牌。这一年,郑建军的蜜桃销售亏了,但是他却实实在在地赢得了客户的尊重。
郑建军一直把诚实守信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把诚信教育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使员工真正认识到市场经济对企业诚信的要求和诚实守信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内心树立起诚信经营的理念。多年来,公司合同履约率和产品合格率达到100%,已在全国8个省市自治区终端市场设立营销网点,与100多个经销商建立了业务关系,年销售量达5000多吨。
郑建军在坚守诚实守信的同时,还热衷公益事业,由其组建的秦安县“月十团”公益协会,先后为当地残疾人、农村中小学、贫困大学生上学、就业及特困家庭、“五保户”捐款捐物300多万元,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郑建军荣获甘肃省道德模范称号。
窦兰英,女,汉族,1949年5月生,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红湾寺镇隆畅社区居民。
大女儿患病离世,留下12万元看病欠款,窦兰英年过花甲,6年间辛勤劳作,替女还债。老人视诚信如生命,被街坊四邻亲切地称作“信义奶奶”。
1985年2月,窦兰英丈夫因肝癌去世,36岁的她以一己之力承担起抚养两个女儿和照顾婆婆的重担。2006年,窦兰英的大女儿结婚了,但孩子出生28天后女婿就离家出走,从此杳无音信。2013年,患直肠癌的大女儿不幸去世,留下年幼的外孙女和12万元看病欠款。许多人看着年迈的老人拉扯幼小的外孙女生活不易,想着不再提债务的事了,窦兰英却做出了决定:替女还债!她用田字格本做了个小账本,把看病所欠的12万元账目全都罗列出来,甚至女儿生前所欠一些小商铺数额不大的柴米油盐钱也都被列了进去,记在本上、装在心里。
为信守替女还债的承诺,60多岁的老人当起保姆、干起钟点工,捡废品卖破烂,省吃俭用把每一分钱都攒下来。每还完一笔,窦兰英就在债主名字旁边打个小勾,每打下一个勾,心里也就轻了一分。6年时间里,在老人的努力和社会各界帮助下,12万元债务已还得只剩下1万多元了。
在她的影响下,外孙女无论家务还是学习,样样拿手,多次获得“三好学生”等奖项。外孙女常说:“姥姥不仅抚养我长大,更教会了我做人,真想快快长大挣钱,让姥姥享福。”
窦兰英荣登“中国好人榜”,荣获甘肃省道德模范称号。
敬业奉献
马祎,男,回族,1954年1月生,中共党员,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县掌子沟乡达沙村党支部书记。
马祎担任达沙村党支部书记27年来,带领全村群众艰苦拼搏、奋发不息,换穷业、改穷貌,把达沙村建设成为多民族聚集的团结和谐幸福村,实现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华丽嬗变,被群众称为小康路上的“领头人”。
作为村级组织的“领头雁”,马祎首先从提升党支部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入手。他坚持从优秀青年和致富能人中培养发展党员,探索村民参与管理村级事务的新途径,每月召开一次“知情大会”,为全村群众搭建“谈话说事”的平台,村上的事情让老百姓说了算,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群众的困难诉求实行村社干部上门服务代办,在与群众贴心交心的过程中赢得了认可支持。
马祎对村上脱贫攻坚有想法、有办法。他认为全村有四种人:勤劳致富“走的人”、想脱贫缺钱缺技术“站的人”、徘徊观望“坐的人”、等靠要“躺的人”。他通过政策宣传、真心帮扶和精准施策,让“走的人”跑起来、“站的人”走起来,“坐的人”“躺的人”站起来,极大提振了全体村民感恩奋进、自力更生、战胜贫困、共同致富的信心和决心。他因户因人制定实施脱贫发展计划,动员群众组建成立种养殖合作社,发展当归种植、蜜蜂、獭兔、牛羊养殖,引导群众外出经营牛肉拉面等特色餐饮业,帮助600多人劳务输转就业,帮助105户群众改造危房、30户群众搬出了“穷窝”。短短几年时间,全村危旧房改造覆盖率、自来水入户率、水泥路通户率、电网覆盖率、宽带网络入户率、适龄儿童入学率均达到100%,2015年实现了整村脱贫。
达沙村多民族杂居、各类矛盾纠纷多发、环境卫生难管理,马祎坚持当好小村庄里的“大当家”、小社会里的“大法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奔走在村社巷道、田间地头,教育引导大家讲文明、树新风,比致富、比和谐、比卫生,如今的达沙村宗教和睦和顺、社会和谐稳定、人人思上思进、庄风民风淳朴。
马祎荣获甘肃省“陇原先锋岗”、改革开放40周年感动甘肃人物“陇人骄子”等称号。
陈忠祥,男,汉族,1960年9月生,中共党员,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定西工务段陇西桥隧车间桥隧工。
陈忠祥三十九年如一日,怀揣“匠心”,潜心钻研铁路桥隧专业知识,痴迷桥梁隧道养护研究,矢志攻克技术难关,乐于知识技能传授,带领团队先后研发成果17项,培养技师、高级技师100余名,从“门外汉”到“桥隧大师”,被誉为铁路行业的桥隧专家。
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1980年,刚参加工作的陈忠祥成为了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第一批电力机车乘务员,1984年他由机车乘务员转行干起了桥隧工。他暗下决心,当桥隧工就要当最优秀的桥隧工。他从最基础的工作干起,从最基本的技能学起,脚踏实地苦练基本功。不到两年时间,他精通了桥隧维修养护技术,在工作中独当一面。1989年6月,陈忠祥所在的桥隧机械化工队到清水支线特大桥大修施工,一台日本进口的空压机突然“趴窝”。工队“内燃大拿”谢师傅让陈忠祥协助他一起攻关,3天里,陈忠祥在空压机中钻进钻出,一遍遍拆装,终于排除了故障。从此,陈忠祥得到了大家认可。上世纪90年代,武汉长江大桥桥工处到定西工务段推广运用K型分开式扣件,经过3个月的试用,陈忠祥发现扣件的损坏率高达20%,他顶着压力向技术权威“叫板”,经过改进把扣件损坏率降到了3%,使用寿命大大延长,2000版的《铁路桥隧建筑物修理规则》专门作了更正说明。
为高铁建设夜以继日工作。宝兰高铁建设期间,陈忠祥带领团队走遍了宝兰高铁59座桥梁、37座隧道,对156公里的隧道逐米敲击检测,检测了近万个桥梁支座,先后检查出桥梁方面问题5300多个、隧道方面问题2.2万多个。在此过程中,他总结出高速铁路支座转角“4定4测2点检测法”,极大提升高铁桥隧科学管理水平。
在成长的路上不断实现超越。39年来,陈忠祥带领团队攻克技术难关、解决生产难题,取得了17项成果。伴随着一个个难题攻克,陈忠祥成为全国铁路系统唯一的桥隧工首席技师,以他名字命名了全国铁路系统唯一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他作为领头人,带领工作室完成了4万余人次的培训任务,培训高铁桥隧工等高技能人才360余人。
陈忠祥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荣获“新时代·铁路榜样”“铁路工匠”等称号。
孝老爱亲
王满福,男,汉族,1969年10月生,甘肃省定西市漳县三岔镇河南坡村村民。
王满福面对因妻子瘫痪导致的家庭变故,不离不弃,把没有血缘关系的两个继子抚养成人,用19年的坚守和担当演绎着人间真情,是十里八乡公认的好父亲、好丈夫。
王满福父亲离世早,家里兄弟多,一直没有成家。2000年,经人介绍,他认识了三岔镇河南坡村的张改改。张改改的丈夫之前因为车祸去世,留下她和3个孩子,当时最大的5岁,最小的只有2岁。王满福与张改改相识后,决定做个上门女婿,他想,只要两人齐心合力,日子还是有奔头。
2005年,张改改在一次外出中遭遇车祸,导致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看着3个不懂事的孩子,王满福心里再清楚不过,这个家必须靠他支撑下去,一旦他选择退缩,3个孩子连同这个家庭就彻底完了。那段时间,除了照顾妻子,干好地里的农活外,他还要靠打零工挣钱补贴家用。
屋漏偏逢连夜雨。2010年,大儿子又因意外不幸离世,这让张改改更加沉默寡言。在遭遇一次次打击后,张改改最终没能从丧子之痛中走出来,撇下一家人撒手而去。料理完妻子的后事,2个孩子问王满福:“爸爸,您不会离开我们吧!”看着一脸稚气的孩子,王满福哭了。他说:“傻孩子,有谁会舍弃自己的孩子呢?我一定会供你们上学,我们一家人永远在一起。”
坚强的王满福一个人撑起这个支离破碎的家。背煤、拉土、打零工,不管什么脏活、累活,他都去干,只为多挣点钱,让两个孩子完成学业。开家长会时,王满福经常听到老师的表扬,说孩子积极上进,又团结同学。王满福看到孩子都很有出息,自己感到非常自豪。2018年,二儿子组建了自己幸福的家庭,小儿子去了服装厂上班。王满福说,终于能给九泉之下的妻子一个交代了!
王满福荣获甘肃省道德模范称号。
葛莉娜,女,汉族,1996年6月生,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周家镇乔坡村村民。
父母离世,让16岁的葛莉娜成为家里的顶梁柱。她用柔弱肩膀扛下了生活苦难,为弟弟妹妹撑起一个温暖的家,用实际行动诠释爱和担当的亲情真谛。
2012年底,葛莉娜的母亲因肝癌救治无效去世。不久后,瘫痪在床的父亲因悲伤过度去世。那一年,葛莉娜16岁、妹妹6岁、弟弟3岁。亲戚们商量将弟弟送大伯抚养,妹妹送大叔抚养,让葛莉娜继续完成自己的学业。葛莉娜不想弟弟妹妹离开这个家、离开自己,决定给弟弟妹妹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她毅然放弃学业,回家承担起照顾弟弟妹妹的重担。
葛莉娜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做饭,送弟弟妹妹上学后,自己再去上班。晚上照顾弟弟妹妹吃完饭,她还要为妹妹辅导作业。等弟弟妹妹都入睡后,她又要为他们洗衣服。她每天早起晚睡,只能休息几个小时,可她从不抱怨。
葛莉娜还要照顾年事已高的外公外婆。外公患有轻微精神疾病,外婆患有冠心病,两个舅舅都在外地。每到周末,葛莉娜安排好弟弟妹妹的生活后,就去外公家为二老洗衣、做饭。2018年的一个雨天,外公出门不小心摔伤盆骨。为更好照顾外公,她每天早晨4点半就起床烧水、做饭,给外公擦脸、擦身子、按摩。
每当谈起姐姐时,弟弟、妹妹总是心怀感激地说:“父母给了我生命,但姐姐是我们生命的支柱。”谈起对未来的打算,葛莉娜信心十足地说:“我想学一技之长,提高家庭收入,为弟弟妹妹将来考上大学准备费用,圆自己的人生梦想。”
葛莉娜入选“甘肃好人”。
来源:每日甘肃
甘南日报官微声明
甘南日报原创微信,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及著作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将按规定予以一定报酬。
责编:邓永强
审核:后晶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