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龙泉人才网 - 人才百科 -

小米科技公司(从小米的崛起)

  • 人才百科
  • 2023-11-29 16:00
  • 龙泉小编

岛君说

小米是一家专注于智能手机、互联网电视以及智能硬件生态链建设的创新型科技企业。在雷军的带领下,这家公司仅用5年便完成了从创业公司向科技独角兽的转变。

小米创业至今迈出两步重要道路:第一步是智能手机,现已成为出货量排名全球前五的厂商;第二步进军物联网万亿级别蓝海市场,基于小米的平台和资源打造的智能硬件生态链已然成型。

而作为中国消费电子产业发展的缩影,从小米的崛起,我们可以看到大陆电子企业的未来之路。

以下是小米科技专题报告的精编,为你揭开这只科技独角兽的非凡之路。

作者:王国勋、杨镇宇

编辑:叶超群

来源:正和岛

01 小米:从创业公司到科技独角兽

1. 小米的历史沿革

小米公司正式成立于2010年4月,是一家专注于智能手机、互联网电视以及智能硬件生态链建设的创新型科技企业。

小米公司自创办以来,保持了令世界惊讶的增长速度。小米智能手机现已成为全球前五大品牌厂商;小米在互联网电视机顶盒、互联网智能电视,以及家用智能路由器和智能家居产品等领域也颠覆了传统市场。

2016年3月29日,小米公司对生态链进行战略升级,推出全新品牌——MIJIA,中文名为“米家”,专门承载小米自有产品和生态链产品。

小米的产品虽多而杂,但都围绕消费者需求的电子产品而生产。当前小米主要业务还是智能手机,小米在售的手机至少分为以下六个产品线:小米旗舰系列、小米Note系列、MIX系列、MAX系列、红米、红米Note。

小米旗舰系列、小米Note系列、MIX系列和MAX系列面向中高端手机市场。红米手机和红米Note则面向中低端的小屏和大屏手机市场,产品线规划明确。

小米除了手机这一块业务外,更开拓了其生态链,包括:手机周边产品、智能硬件和生活耗材。截至2017年年底,小米公司旗下生态链企业已达77家,其中紫米科技的小米移动电源、华米科技的小米手环、智米科技的小米空气净化器、万魔声学的小米活塞耳机等产品均在短时间内迅速成为影响国内消费电子市场的明星产品。

小米历史沿革

2.快速成长的科技独角兽

小米前后经过五轮融资,整体估值已达到450亿美元,仅仅五年时间就完成从创业公司向科技独角兽的转变。小米当前的估值为680亿美元,如果小米在2018年第四季度上市,市值或有望突破千亿美元大关。

小米融资历史

3.从智能手机到物联网,非凡的生态之路

小米创业至今迈出两步大路。

第一步是智能手机。自小米2011年推出首款智能手机以来,经历了整个行业高速渗透阶段,通过主力机型自研与部分机型ODM相结合的方式,小米很快就打开了智能手机市场,用了4年时间做到中国手机市场的No.1。

2016年小米遇到产能瓶颈和颓势,销量大幅下滑30%左右,丢失了部分市场份额,被后来者赶超。小米痛定思痛,由创始人亲自把关产品线研发和供应链,经历大改造后,2017年小米绝地反击,实现了9200余万台智能手机的全球销量,重回世界前五,实现智能手机界少有的衰落后又逆转重生的奇迹。

第二步是物联网。2013年底小米看到了物联网和智能硬件的趋势,开始提前布局物联网业务,准备将手机成功的经验复制到物联网领域,进军物联网这一万亿美元级别的蓝海市场。

小米采用投资并孵化外部团队/企业的模式,基于小米的平台和资源打造智能硬件生态链。截止到2016年底,小米共投资了77家企业,其中30多家已发布了产品,年销售额突破150亿元。小米的物联网生态链已然成型。

小米的生态之路

02 智能手机:变局者的逆袭之路

1.自研与ODM结合,涵盖高中低端全系列手机

纵观小米手机的历史,首先打造高性价比的品牌认知度,然后通过搅动千元机市场对山寨机厂商进行洗牌站稳千元机龙头地位,最后进军高端市场提升品牌价值,在智能手机的红海中走出了逆袭之路。

2011年8月16日,初代小米手机正式发布,顶着“为发烧而生”的光环,搭载高通双核1.5Ghz处理器、1GBRAM和800万像素相机,配置不输于当时售价高昂的其他品牌旗舰机型,而价格却仅为1999元,以极高的性价比开启了互联网手机新时代。

2011年9月5日,小米正式开放网络预订,半天内预订超30万台,取得了重大的成功。2013年7月,红米手机正式发布。当时的千元机市场并不成熟,品质低劣的山寨机充斥其中,可供消费者选择的好产品有限。

红米手机采用了四核处理器,1GB+4GB的存储组合,元器件均来自高品质的供应商,售价仅需799元,立刻掀起了不小的波澜。红米的出现和热销,打开了千元机市场的空间,更多品牌手机商开始关注并加入到千元机市场的争夺中来,直接将低劣的山寨机淘汰,转而开启了国内优质千元机的热潮。

小米的智能手机主要分为低端的红米系列和中高端的小米系列,几乎能覆盖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目前红米系列负责了1300元价位以下的市场,而且相邻两部手机的价格没有拉开太大差距,多以百元为分割线,最低达到了599元的位置。

小米系列则是从1300元开始,涵盖了中端和旗舰机型。其中中端机型主要由小米5X,小米Max2,小米Note3构成,价格没有超过2599元,并且三款手机定位不一样,因此并不会造成太大的冲突。小米Note3为次旗舰,在性能方面略微不及小米6,镇守在1999元到2599元之间的价位。

旗舰机型则是由小米正统数字系列和黑科技MIX系列共同承担。小米的数字旗舰具备较高的性价比,小米6售价仅仅在2299元到2999元的价位区间。

而作为全面屏的引领者,小米MIX系列担负起了开拓高端市场的使命。普通版的小米MIX2就已经作为一款商务旗舰,涵盖3000元到4000元的价位。而陶瓷Unibody版本的小米MIX2更是达到了4699元的价位。

总的来说,小米智能手机的策略采用的是“定向出拳”、自研与ODM结合的模式:对于旗舰机型和部分中端机型,小米重拳出击自行设计研发,牢牢掌握相关核心技术,集中精力把资源用在刀刃上。对于部分中低端机型,小米则与外部ODM厂商合作设计开发,培育出了闻泰等一批手机ODM优秀企业。

小米手机现有产品线

2.MIUI和应用商店打造软件核心能力

2010年8月,小米发布了MIUI操作系统,成为国内最先发布的安卓定制优化系统之一。MIUI的横空出世,给热闹而略显混乱的安卓系统第三方定制市场带来了一股清流,人性化的交互界面和高性能等优点迅速获得手机发烧友的推崇,至今积累了相当高的人气和口碑。

初代原生安卓系统由于软件优化不足、硬件配置较低等问题,时常出现操作卡顿的现象,严重影响了用户体验,深受诟病。

MIUI基于安卓原生系统,在人机界面、底层内核、系统流畅性、系统功能等方面进行了大幅优化。MIUI也引领了后来不少安卓定制化系统的风格,比如MIUI率先取消了安卓系统的二级菜单,随后这项简洁化的设计被国产定制ROM广泛跟进,并且沿用至今。

截止到2018年3月6日,MIUI已持续更新367周,更新了近400个版本。初代MIUI发布时,安卓系统仍处于Android2.2时代,如今安卓系统已进入Android8时代,即将开启9.0时代;

而MIUI大版本也从最初的MIUIV1演进到今天的MIUI9,不断完善。UI界面从拟物到扁平化的过渡,并逐渐形成自己的一套视觉方案;几乎涵盖了其它第三方ROM的功能,加入了包括应用分身、双系统、分屏、悬浮球、长截屏等功能;并为大量的第三方安卓热门机型适配MIUI系统。

数据方面,2013年1月,MIUI全球联网用户突破1000万;2015年2月,MIUI全球联网用户突破1亿。根据小米官方数据,截止到2017年第三季度,MIUI系统用户已累计超过3亿,月活跃度用户达到1.3亿,成为装机量最大的国产手机ROM之一。目前MIUI已经覆盖55种语言,支持142个国家与地区。

小米以MIUI为核心,培育拓展了应用商店、云服务、阅读、游戏、金融等产品,实现了软件、内容、服务的叠合。截止2018年1月,小米应用商店分发次数累计突破1200亿次,日均下载量超过5000万次,单日下载量巅峰超过2亿次;依托小米手机和MIUI优质的平台效应,小米应用商店已成长为国内第四大移动分发渠道。

此外,目前小米云的用户规模已超过2亿,存储数据超过150PB。

MIUI 历史各大版本特点

3.从成长历经衰退到逆转,创造业界奇迹

然而,2015年和2016年小米迎来了发展瓶颈和拐点。2015年小米销售额780亿元,同比仅增长5%;2016年小米国内销量触顶回落仅销售4150万台,同比大幅下滑36%,市场份额为8.9%,相比2015年15.1%的市场份额大幅下滑,排名也由前一年的销量冠军跌至国内第五。

销量的急剧萎缩将小米手机当时的风险暴露出来:巅峰时期低估业务风险,线下渠道缺失,用户痛点需求响应不及时,再加上竞争因素安卓手机机型替代性强,使得小米手机基于粉丝经济建立起来的商业模式,在遭遇“掉粉”后陷入销量下滑的通道。

关键时刻,小米痛定思痛,创始人雷军亲自把关产品线研发和供应链,成立了质量监督委员会,提升供应链产能水平;此外,小米开始重点开拓海外市场特别是手机渗透率还很低的发展中国家市场;小米还快速扩张小米之家等线下渠道,打通线上线下。

2017年小米迎来绝地反击,小米全年实现智能手机销售9200多万台,同比大幅提升近60%,成为历史上稀有的扭转销量下滑趋势的手机企业。

营销渠道方面,小米最初依靠纯电商渠道销售,压缩了手机中间环节的成本,加上前期饥饿营销的手段,带动了小米手机的热销。小米从2016年开始重视线下渠道的投放,旗舰店小米之家在2017年加速扩张,截止2018年1月,累计开业300家旗舰店,弥补了线下渠道的短板。

小米之家目前坪效(即每平米年均销售额)达到28-29万元,在全球的消费电子门店范围内仅次于苹果的每平米约40万元,是传统零售店平效的20倍以上。小米之家门店SKU平均约300余个,涉及手机、PC、智能家居、智能穿戴、数码配件及日用品等小米旗下产品。

2017年7月小米之家月销售额开始超过5亿元,预计2017年全年来自小米之家的营收将会超过60亿元。小米之家目标3年开到1000家门店,最终可能会在全国开1000-2000家,销售额预计超过100亿美元,这将再造一个小米。

小米海外市场销售也开始爆发。2014年小米手机海外市场出货量接近500万部,2015年超过600万部,海外市场占比接近10%。2016年小米手机虽然在国内出货量出现明显下滑,但在海外市场却呈现大幅度增长态势,海外市场出货量达到1000万部左右,占比接近20%。根据GFK提供的数据,2017年小米大概有55%的手机销量来自于海外市场。

印度是小米在海外最大的市场,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态势。2015年第三季度小米在印度仅出售100万部手机,到2016年第三季度这个数字变成了300万部,到了2017年第三季度销量提升至920万部,占印度市场份额达到23.5%,成为和三星并列的印度第一大手机品牌,2017年全年小米占据印度智能手机市场份额超过20%,与领头羊三星仅一步之遥。

在东南亚,本地电商巨头Lazada是小米的官方线上销售渠道,小米还与印尼运营商Indosat合作,消费者购买一年的移动数据包,即可免费获赠一部小米手机。小米花了七年时间完成了“成长-衰退-逆转”的逆袭之路,创造了智能手机业界的奇迹。

小米手机的逆袭之路

我们认为其主要在于:

(1)精准的市场定位。小米手机最重要的定位就是打造高性价比的产品,同等配置条件下小米手机的平均售价可以做到更低,同时通过搅动千元机市场带动行业洗牌,站稳用户基数最大的中低端机市场。

(2)先行的营销手段。小米当初采用互联网销售模式,通过线上渠道销售可以直接省掉经销商环节从而降低成本,辅之饥饿营销的手段获得消费者的热捧。此后及时弥补线下销售渠道的缺失,推出小米之家,小米之家拥有业界仅次于苹果的极高坪效比,完成了对线上线下渠道的布局,补齐了营销短板。

(3)重视技术研发等核心能力的打造。小米在早期国际化拓展中,遭遇到了爱立信、高通等国际巨头的专利狙击,严重影响销售。此后小米加大了自主研发力度和专利申请力度,并积极收购海外专利,近两年取得较大进展。重视技术研发让小米摆脱了传统重营销轻专利的不足,未来将更好的应对行业竞争。

(4)逆境思维,保持高效率的运作方式。小米手机以低毛利著称,低毛利率水平倒逼小米改善项目、提升效率,小米通过对每个环节的精细化管理,提升了内部团队的战斗力,让公司保持逆境状态,以随时应对市场的风云变幻,为小米2017年的逆袭打好了基础。


03 物联网:破局者的拓荒之路

1.物联网生态的拓荒之路

物联网(IoT)时代本质是智能互联时代,在这个时代任何一个电子设备都有可能像智能手机一样具备电脑属性,可以相互连接,可以用手机控制,完成互联互通。物联网时代存在巨大的商业机会,且远远大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全球每年有15亿多部手机联网,而物联网时代每年将会有几百亿联网设备,物联网所带来的机遇远超过移动互联网时代。

2013年小米开始涉足物联网生态链,从最初的手机周边产品,比如小米移动电源、小米插线板、活塞耳机等,到后来的智能硬件和生活耗材,比如小米手环、空气净化器等,小米生态链的业务不断壮大,涉及智能硬件、智能家居等,小米打造的将是一个完整的物联网生态圈。

经过四年多的发展,小米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硬件IoT平台。截止2017年11月,小米IoT平台联网设备超过8500万台,IoT平台平均日活跃设备超过1000万台,用户粘性在业界遥遥领先,小米IoT平台通过智能硬件产品改变了用户的生活习惯,真正提升了用户体验。

小米IoT战略一直秉承开放的理念,小米IoT已经有包括中国移动、微软、西门子、飞利浦等在内的超过400家全球合作伙伴。

同时,经过四年多与小米IoT生态的共同成长,包括紫米、华米、智米、ninebot、小蚁等小米生态链企业跻身独角兽公司行列。目前在小米投资的生态链企业中有四个独角兽企业,分别为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智米科技、纳恩博和紫米科技,以及2018年2月8日在美国上市的华米科技。此外,青米科技的母公司也于2016年8月在新三板挂牌上市。

小米生态链部分企业

2.智能硬件生态链:无边界扩张,效率收益最大化

小米在智能硬件领域的布局和IoT模式,是其业务边界不断扩张、效率不断提升的过程。小米以智能手机为核心,生态链上的智能硬件大多是手机的衍生产品,具有很强的协同效应;

小米后续又向床垫、牙刷、箱包等生活耗材和品质消费品拓展,实现业务边界的不断扩张。由于不同品类产品的定位、用户需求的差异化,极高的效率是支撑业务边界扩张的基石,是撬动小米生态圈的杠杆。

小米智能硬件的模式,是基于“投资+孵化”的方式,打造企业生态的智能硬件孵化器。小米对于生态链上的企业投资但不控股,重产品并由小米品牌背书,生态链企业又相对小米独立。

(1)小米投资生态链企业,但不实现控股。这样小米可以对生态链企业提供足够的支持,同时又保持了生态链企业在管理、决策上的相对独立性。

(2)小米对生态链企业输出产品方法论和小米价值观,与生态链企业共同定义产品、主导设计、协助研发、背书供应链,通过内测的产品按类别开放米家和小米两个品牌,小米还提供渠道支持和营销支持,负责销售和售后。

(3)除了米家和小米品牌的产品外,生态链企业还可以研发销售自有品牌的产品。小米生态链的模式体现了小米追求效率收益最大化的本质。小米自己专注于手机等几个核心业务,生态链的业务通过寻找和投资专业的团队,由它们去做擅长的细分领域,实现以最快速度布局市场,极为贴合小米高效率的基因。

对于生态链上的企业来说,小米具备庞大的用户群,可以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且相对成熟的产品方法论和强大的供应链资源,生态链企业可以借助小米的平台迅速做大做强。

小米生态链对于所介入的行业起到了“鲶鱼效应”,通过高性价比产品搅动该行业,改变这个行业的产品定义,对产业链进行重构,通过提升效率改造传统行业。小米生态链上的第一家企业紫米,利用大品牌笔记本电脑的尾货18650电芯做出移动电源,保证高质量的同时价格可以做到很便宜,第一年就创造狂卖2000万只的惊人纪录。

目前紫米已经发展成为单品市占率第一的移动电源品牌,中国市场份额近80%,改变了移动电源行业杂乱生长、品质良莠不齐的格局。

经过短短四年时间发展,小米生态链已拥有90家硬件创业企业,其中30家发布了产品,16家企业年收入超过1亿元,3家年收入超过10亿元,4家企业估值超过10亿美元。值得一提的是,华米科技于2018年2月8日在美国纳斯达克IPO上市,成为小米生态链中首家实现境外上市的企业。

小米物联网智能硬件模式

3.触摸物联网下半场,智能化挑起大梁

物联网实现连接只是完成第一环节,汇集的海量数据和分析处理完成智能化并实现商业变现才是物联网真正产生价值的环节。小米通过低毛利的硬件产品实现海量的用户导流,把控多条产品线的流量入口,为后台海量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打下了基石。

小米的物联网操作系统MIoT将小米生态链上的所有智能硬件产品连接起来,形成一张立体的物联网;未来通过开放接口,让更多的物联网终端接入小米的操作系统,逐步破解物联网标准不统一的问题,为下一步大数据分析和智能化打通桥梁。

在上述环节当中,智能硬件扮演了重要而核心的角色。智能硬件通过软硬件结合的方式,对传统设备进行改造,进而让其拥有连接能力和智能化的功能,实现互联网服务的加载,形成“云+端”的典型架构,从而带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附加价值。

小米拥有全球最大的智能硬件物联网平台,截止2018年1月,已超过300万人激活了5个以上的小米智能硬件设备,小米用户持续活跃,用户黏性不断提升。在解决好设备连接的问题后,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处理以提供智能化的决策和指令下放,物联网终端会变得越来越智能,提供更精准的增值服务。

小米物联网智能化路径

04 从小米的崛起探寻大陆电子的未来之路

作为中国消费电子产业发展的缩影,小米的崛起有望给中国大陆其他电子企业的未来带来诸多启示。

1.从传统拼成本向重质量重服务转变

小米之前一直给消费者“廉价品”和“价格屠夫”的印象,但随着中国内地智能手机产品的质量和服务水平在不断攀升,产品结构升级,小米的部分产品性能已与国外顶级手机品牌不相上下,国产手机甚至率先于市场推出某些创新方案,比如双摄像头、全面屏等。

国产手机产品结构的升级带来了价格上的升级,部分旗舰机型已覆盖到4000-5000元的高端机价格区间,更多2000-3000元价格区间的中端机份额也在提升。比如小米推出了3000元以上的MIX2机型,一改往日只做中低端手机的策略。

除了手机外,小米智能硬件高质量、高性价比的优势大力提升用户买单的意愿;在国人消费升级的背景下,产品质量和性价比越来越成为消费者考虑的重要因素,强劲的需求趋势也将驱动中国电子业的重心放在质量服务上。

2.中游供应商构筑平台效应

消费电子下游终端市场竞争激烈,以智能手机为例,安卓和iOS两大阵营下,以三星、苹果为第一梯队,华为、OPPO、Vivo、小米、联想等国产手机为第二梯队的阵营已然成型。

为了吸引消费者,提高换机需求,厂商每发布一代旗舰机型都需要独特的创新点,这使得供应链上各厂商大多都需要配合客户进行产品开发。每款手机发布间隔不超过1年,新品开发时间一般不超过9个月,因此需要供应商具备较强的研发能力。

对于苹果、三星、华为、小米、OPPO、Vivo等大客户来说,通过长期认证进入供应链名单内的供应商能够获得较为稳定的份额,并且在拓展新业务,开发新产品的时候更容易获得订单,对供应链外的上游供应商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准入壁垒。

我们认为,供应商具备的客户资源是最核心的竞争优势。预计未来消费电子上游供应链相关行业的集中度亦会随着终端产业集中度的提升而上升。

消费电子中游领域,横向多元化扩展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方向。每个消费电子零部件子行业都有一个明确的天花板,并且出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考虑,下游终端厂商不会只选择一家供应商,导致单一业务的市场规模有限。

中游厂商要想成为行业巨头,提升议价能力的战略之一是进行纵向一体化,该战略无需厂商进行新客户拓展,并能够增加厂商在行业内地位,有利于提升利润水平。

产业成熟后,消费电子中游供应商集中度逐渐增加,已经进入供应系统的厂商在拓展新业务、开发新产品的时候更容易获得订单。横向多元化发展使得企业不受子行业天花板的限制,且能有效利用客户资源这一核心优势,提升市场空间。

3.企业间比拼的是多维度竞争力

消费电子品牌已发展到产品、技术、研发、生产、营销多维度竞争的时代。对于厂商来说,足够深厚的技术积累、精确的产品定位、强大的资金实力、精益的供应链管理能力是在这种竞争中取胜的关键。

小米基于高性价比的产品,加之技术创新、产品线扩充、多渠道开拓、多市场拓展等立足于行业,靠的就是上述几乎全方位的沉淀积累。

中国电子企业如今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全球范围内的竞争中,面对的是电子产业世界级选手的挑战,依靠单一强项已经难以在激烈的竞争中长期立足,这将比以往更考验中国企业的综合素质,多维度竞争力的塑造至关重要。

4.万物互联时代,“中国电子智造”将打造全球品牌影响力

受益于中国的人口红利和庞大的市场需求,中国部分消费电子已完成了“代工-模仿-创新-超越”的过程。随着物联网和5G的到来,中国部分电子领域有望实现从赶超到引领的跨越。

物联网被认为是下一代技术浪潮。根据JuniperResearch的预测,到2020年物联网连接设备数量预计达到385亿部。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物联网在家居、安防、物流、交通、工业等各行业的应用有望持续渗透,并与数据分析结合不断提升智能化程度,市场空间巨大。国内物联网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体系日趋完善。

预计到2020年,中国物联网的整体规模将超过1.8万亿元。随着行业标准完善、技术不断进步、国家政策扶持,中国的物联网产业将延续良好的发展势头,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提供新的动力。移动互联向万物互联的扩展浪潮,将使我国创造出相比于互联网更大的市场空间和产业机遇。

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及预测

2015年物联网在各领域的市场空间

中国已走在物联网技术发展的前沿,将享受物联网高速发展的红利,引领物联网商业化浪潮。从小米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小米仅仅用3年的时间就将其物联网生态打造出了规模效应,2017年底已接入超过800种智能硬件,物联网设备连接数超过8500万台,日活跃设备超过1000万台,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硬件IoT平台。

小米相关供应链的企业也将享受到小米物联网生态迅速壮大的红利。中国移动2017年物联网设备连接数超过2亿,2018年目标超过3.2亿个连接数,成为全球拥有最广泛物联网用户基础的运营商。无论是设备商还是运营商,都反映出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物联网市场和完善的物联网产业体系结构。

物联网将是中国电子产业实现行业引领、打造“中国电子智造”的最佳战略高地之一,未来有望在此领域诞生更多名誉世界的品牌企业,从而建立起“中国电子智造”的国际名片。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龙泉人才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收录文章侵犯到您的权益/违法违规的内容,可请联系我们删除。
https://www.lqrc.cn/a/rencai/83563.html

  • 关注微信
下一篇:暂无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