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龙泉人才网 - 人才百科 -

杭州爱空间(1997年邓小平逝世)

  • 人才百科
  • 2023-12-07 16:00
  • 龙泉小编

1997年,就在邓小平去世的前4天,他的夫人卓琳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给江泽民写了一封信。在这封信中,邓小平主要交代了4点内容。

2月19日,一代伟人邓小平在北京因病逝世。随后,按照邓小平生前所立下的遗愿,他于临终前交代的事情全都得以如愿完成。

那么,邓小平临终前到底交代了哪4点内容呢?他的夫人卓琳究竟又做了哪些事情呢?

一、不离不弃,生死相依

邓小平的夫人卓琳,原名为浦琼英,1916年出生于云南宣威。“七七事变”爆发时,她正在北京大学物理系读书。

为了躲避战乱,她辗转到了延安,并化名为卓琳,正式成为了陕北公学的一名学生。

毕业后,她被分配到中共陕甘宁边区政府保安处参加工作。正是在这里,她与邓小平自第一天相识之后就结下了这段不解情缘。

1939年,卓琳与邓小平在毛主席的窑洞前举行了一场简单而又朴素的婚礼。

由于身处战争年代,他们只能将大部分时间用于工作当中,因此常常是聚少离多。但是,从小就被家里视为掌上明珠的卓琳却逐渐习惯了战场上往返奔波的岁月。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卓琳始终无怨无悔、任劳任怨,把一生当中最好的青春年华都献给了太行山脉,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默默地全力支持邓小平的工作。

即使在新中国成立后,卓琳依旧承担着所有的家务以及孩子的教育,为的就是能让邓小平在外安心忙于国家的建设事业,尽可能地不受家庭的牵绊和拖累。

特别是在1956年邓小平开始担任中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后,卓琳竟然主动向邓小平提出自己不准备外出参加工作了,而是在家中负责处理文件,以此帮助邓小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全心全意地为邓小平分忧解难。

在特殊时期,尽管有人劝说她划清界线,但卓琳一直都坚定地陪在邓小平的身边,相濡以沫、不离不弃,还在精神层面给了邓小平很大的支持与鼓励。

不得不说,卓琳的陪伴确实产生了巨大的作用。邓小平在面对工作当中出现的各种困难时,他的意志力不仅没有被摧毁,反而越来越强大。

并且,在生活极其困顿的时候,邓小平没有唉声叹气,也没有自怨自艾,而是选择与卓琳一起在自家的后院开垦出一小片菜地,学着自己种菜。

当菜地里挂满丝瓜、辣椒、西红柿的时候,只见邓小平和卓琳二人不约而同地相视一笑。此时此刻,生活在他们看来好像并没有发生什么挫折与坎坷,只是一些酸甜苦辣罢了。

经过漫长的等待,邓小平终于迎来了崭新的日子。1977年,邓小平重新回到了党和国家的领导岗位之上。而且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带领全国人民逐步走上了改革开放的伟大道路。

除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邓小平还提出了“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等著名论断,这些先进理论为国家上个世纪的现代化建设和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与此同时,正是在邓小平的号召之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气才会越来越浓厚。并且,邓小平结合当时的国情,还提出了著名的“三步走”发展战略。

当然,作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自然在“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国家大政方针上投入了很多心血与精力。其中的每一项决策都无不包含着他的聪明才智与领导智慧。

早在60年代,为了应对当时全国出现的自然灾害,邓小平就提出“不管黑猫白猫,只要能捉住老鼠就是好猫”。

而在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的“白猫黑猫论”竟然逐渐成为了大家发展经济建设的思想共识和行动指南。

而且,邓小平还在工作当中时常告诫大家一定要敢于突破旧观念和旧思想的束缚,大胆吸收与借鉴国外的先进文明成果与科学技术,发展全球贸易,开展国际合作,建立起真正符合中国实际国情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对此,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为“出口特区”(之后改名为“经济特区”,1988年增设海南为经济特区),并相继开放了上海、广州、天津、青岛等十几个沿海开放城市。

随后,邓小平在视察南方时特地向大家指出:经济特区是技术、管理、知识、政策的窗口。我们只要依靠经济特区的快速发展,就一定能够走出国门,拥抱世界。

不过改革开放的进程并非一帆风顺。在面对一些刺耳的反对呼声和不理解的冷嘲热讽之时,邓小平总是细致耐心地讲解政策,希望以此赢得当时大多数人的认可与肯定。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场又一场的演讲、一次又一次的开会,改革开放得到了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并且,之前一些“唱反调”和“打对台戏”的老同志们也都纷纷开始拥护邓小平。

二、一代伟人,功成名就

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尤其是在吃穿住用方面,比以前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可是就在大家兴高采烈之际,邓小平却一脸愁容,还皱起了眉头。

原来邓小平敏锐地发现,物质文明虽然提升上去了,但是精神文明还有所欠缺。于是,他在开会时表示:我们既要一手抓物质文明,也要一手抓精神文明

对此,邓小平提出了一个直到今天我们依然耳熟能详的著名论断,即“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与此同时,邓小平还在军队方面进行了震惊世界的“百万大裁军”。正如邓小平所言:裁军也是一项改革,为的就是打造一支强大的现代化军队,从而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中国的贡献。

其实,邓小平裁军百万的信心正是源于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的全面提升和经济建设所取得的质的飞跃。这些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也是不容质疑的。

而且,邓小平还就如何在干部队伍中进行新老交替的问题进行了思考。随着老干部离职、退休等一系列制度的出台,邓小平率先于1980年辞去了国务院副总理的职务。

在邓小平的带动之下,叶剑英等一批党的老同志先后提出申请,希望完全退出中央委员会,把机会让给德才兼备的年轻同志。

看到昔日的老战友纷纷自愿退下来,邓小平旋即决定“全退”。但是在聂荣臻等人的坚决反对之下,党中央决定让邓小平“半退”:退出中央委员会,保留中央军委主席一职。

不过随后在邓小平的一再要求之下,直到1989年党中央才最终同意了邓小平辞去中央军委主席的请求。

当然,邓小平的另一项伟大创举则是提出了“一国两制”。1982年9月24日,他在与英国的撒切尔夫人会谈时所说的“主权问题是不能谈判的”这句话掷地有声、铿锵有力,直到今天依旧回响在我们的耳边。

然而,令人感到非常遗憾的是,邓小平最后并未能够看到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那一天。

1996年12月,邓小平突然咳嗽不止,连正常的呼吸和吃饭都感到非常困难。于是,家人旋即把他送到了北京301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就到了1997年元旦。但是,大家的脸上不仅没有一丝喜色,还布满了愁云。只见邓小平的病房有许多医生和护士忙着进进出出,医院前面的大街上下着小雪,丝毫看不到节日的氛围。

之后,邓小平的病情变得越来越严重,整日都在饱受疾病的折磨。可是,他却没有产生半分畏惧,而是以超出常人的顽强意志力坚持同病魔抗争。

除夕之夜,邓小平的警卫为邓小平送上了一副对联。打开之后,只见上联写着“同吃同住同欢乐同在一个空间”,下联则是“爱国爱家爱事业共为一个心愿”,横批赫然呈现出六个大字:“一切为了首长”。

这些通俗质朴的话语无不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大家对邓小平的敬仰与爱戴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希望邓小平早日康复的美好心愿。

对此,躺在病床上的邓小平则在脸上艰难地露出了一丝难得的喜色,就好像在用力地说:谢谢你们!

然而,就在大家翘首期盼、祈祷祝愿之际,1997年2月19日,一代伟人邓小平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93岁。当晚,所有人都沉浸在万分悲痛之中,很多人还当场嚎啕大哭起来。

三、不说再见,真情永恒

就在邓小平去世的4天之前,卓琳忍着心中的悲痛写信给江泽民,说明了邓小平临终前曾经交代的4点内容: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家中不设灵堂,捐献角膜,火化后开追悼会并将骨灰撒入大海

同时,卓琳还哭着说:“没有想到,他从家里这一走就再也没有回来!”在2月20日的北京天安门广场,就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升到旗杆顶端之时,国旗护卫队突然传出一个“降半旗”的口令。接着,只见旗杆上的五星红旗开始徐徐下降。

当天安门广场上的人们明白了其中的原因之后,情不自禁地流下了伤心的泪水,口中还声嘶力竭地喊着:小平同志,您一路走好!

虽然邓小平交代过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但是大家一致决定为邓小平送别。2月24日上午,北京301医院南楼小礼堂送别室被布置得庄严而又肃穆。

洁白的花朵、黑色的挽幛都在表达着大家对邓小平深深的哀思及沉痛之情。墙上贴着巨大的横幅,而在横幅下面则是邓小平的彩色遗像,照片上的他看起来是那么地慈祥可亲。

同时,还可以看到邓小平的遗体静静地放在鲜花和松柏当中,他的身上覆盖着鲜红的党旗。旁边站着4名人民解放军礼兵,他们持枪肃立,负责守护遗体。

这时,邓小平的夫人卓琳和子女正在敬献花篮。只见花篮的绸带上写着一句话:“我们永远爱你。”紧接着,全国党政领导人开始逐一上前敬献花篮。

随后在哀乐声中,大家护送着邓小平的遗体被灵车转运到八宝山革命公墓进行火化。在邓小平的灵车缓缓行进中,马路两旁站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民群众。

只见他们神情凝重、眉头紧锁,有的还当场悲痛流泪,甚至因伤心过度而昏厥过去。那天,北京的上空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雾,给人一种极其阴沉的感觉。

同时,宽阔的大街也失去了往日的热闹与喧嚣,全都沉浸在庄严而又肃穆的气氛当中。

2月25日,邓小平的追悼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当时,默哀虽然仅仅只有短短的3分钟时间,但大家却感觉静默了很久。

接着,江泽民走上会场前方,开始为邓小平致悼词。在悼词中,邓小平的英雄事迹和高大形象仿佛呈现在了大家的眼前。追忆邓小平的一生,追悼会现场无人不倍感敬仰和热泪盈眶。

可是说,邓小平一生始终忠于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他曾经为中国所立下的光辉业绩和不朽功勋都将光荣地载入史册并且永远地光耀华夏。

随后,按照邓小平的遗愿,卓琳在3月2日这天带着邓小平的骨灰登上了专机。当专机飞至高空时,卓琳缓缓地将邓小平的骨灰撒向了正在翻腾不息的海面之上。

此时在专机的客舱里,邓小平的子女全都默默地跪着,眼含热泪、悲痛欲绝。那天,苍茫的大海久久不愿平息下来,它卷着浪花,呼啸着、呜咽着,似乎是在向邓小平挥手告别。

事后,当警卫在医院整理遗物时,邓小平的随身医护人员黄琳看着那张病床竟然一下子哭了起来,并泣涕涟涟地说道:

他的角膜贡献出来了,骨灰也撒到大海里去了,他什么也没有留下,我只能把他默默地装在心里面了。

警卫闻言,旋即用手擦了擦眼角,一时之间竟然说不出一句话来,只能任凭眼泪不争气地从眼角继续滑落到脸颊之上。

在邓小平去世后,卓琳每天都在一种深深的孤独感当中度过。她的那种失落竟然过了很长一段时间都还没有彻底消除。

想想也是,在一起生活了几十年的人突然之间就不在了,这种情况无论给了谁,一时半会都难以接受。

此后每到邓小平去世的纪念日,卓琳都会买来一些花瓣,细心地撒在院子的地面上,并眼含热泪地自言自语:“老爷子,给你撒花了!”不难想到,卓琳正是在以这种简单的方式来表达对邓小平的无限思念之情。

然而,平淡而又充满怀念的日子却在2009年7月29日戛然而止了。那一天,卓琳在北京因病医治无效而逝世了,与邓小平一样,卓琳去世时也是93岁。

这一年,卓琳荣获“感动中国2009年度人物”,永远地成为了全国人民心间“彩云之南的才女,黄土高原上的琼英”。

结语:

邓小平生前曾经说过:“如果没有毛主席,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当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那么我们也可以这样认为:如果没有邓小平,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也不可能有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邓小平和卓琳携手搀扶一起走过了五十八个春秋。其间,他们二人在战场里转战南北、并肩作战,又在生活的风雨中起落同随、相伴一生。

他们始终矢志不渝,对彼此不离不弃。他们最后用真心和情感将二人之间的美好爱情变成了人世间伟大的理想与信念。

这个爱,这份情,感人肺腑而又感天动地。相信邓小平和卓琳的故事将会永远铭记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间!

参考资料:
徐京.邓小平的故事[J].江淮.2004,(第8期)

孔昕.“起码我是努了力的”——邓小平和卓琳的故事[J].江淮文史.2017,(第2期)

卓琳.邓小平同志的亲属致江总书记并党中央的信[J].党的建设.1997,(第Z1期)

黄友凡.人民想念邓小平——几个真实的故事[J].红岩春秋.2004,(第5期)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龙泉人才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收录文章侵犯到您的权益/违法违规的内容,可请联系我们删除。
https://www.lqrc.cn/a/rencai/86455.html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