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铮
公司执行总监
负责商业影视项目的策划及执行,服务客户包括:奔驰、宝马、丰田、英菲尼迪、格灵深瞳、红杉资本、中国人寿、华为、链家/贝壳金控、TODAY(今天)、小麦铺无人便利店等。
微电影代表作品:《怦然心动》、《人生的旋转木马》、《因为爱情》、《挚爱一生》、《最好的时光》、《笑脸》等。
Q:先请老师自我介绍一下
我是卞铮,今年43岁,来自北京。2001年进入影视行业,从业已经二十多年了。2011年,成立北京光影人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要做企业宣传片,微电影,还有短视频等业务,我主要负责其中的项目执行工作。
Q:您已经从业20多年了,作为大前辈能谈谈您的从业经历吗?
▶ 从技术积累到内容创作的转变
第一个阶段是刚毕业的时候,那时去了北京中科大洋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08 、09年以前,北京中科大洋是国产后期编辑这方面很厉害的公司,在那里我主要学习了技术,完成了初步的技术积累。
第二个阶段是去了北广传媒,因为我对后期技术掌握得比较好,所以在那里还是负责技术上的工作。而且很幸运的是,北广传媒它是一个节目创作单位,工作上经常会跟编导、后期人员交流,所以,我又在那里积累了内容创作的技能,学会了如何用以前学习的技术去支撑内容创作。
后来,优酷、爱奇艺等流媒体平台出现,我觉得将来内容创作肯定是很大的需求,所以,在2011年创办了自己的公司。
Q:从专攻技术后期转到商业内容创作,您在工作思维上有什么转变吗?
▶ 技术是工具,核心在内容
我始终认为技术,它不管多么先进,都只是工具,最核心的还是内容。接到一个项目后,我们与客户沟通更多聊的是内容方面,内容做出来以后,我们再依托技术为客户呈现更好的效果。
Q:您也经历过多次转型,那对于个人转型发展您有什么建议吗?
▶ 眼光要放长远
我觉得这需要有长远的眼光去看待。有些行业这几年发展的越来越快,不稳定性大,比如现在的直播带货是一个特别大的风口,但可能过几年,VR流行了,风口又会变。如果你察觉到公司无法满足行业的发展需求,有特别大的局限性时,可以适当做出一些改变。
我当时从中科大洋去北广传媒,就是因为我看到非线性才是未来剪辑的趋势,但国产软件有很多限制。我们和一线用户接触得多,知道用户对软件的实际需求,但当时待的公司有些固步自封,不愿意大改,所以,我最后决定转业。
如果是刚进社会的从业者,可以选择用户群广的公司历练几年,比如Adobe、苹果之类的公司,之后再根据个人情况决定。
Q:您公司成立初期会为找业务发愁吗?
▶ 酒香不怕巷子深
刚成立的时候,想着先要生存下来,所以决定用制作商业微电影的模式去拍摄婚礼。当时市场上已经有很多名气大的婚礼拍摄公司,拍的画面也非常华丽好看,但看久了就觉得千篇一律,缺乏真实感。
多方面考虑后,我们决定把爱人从相识到相爱,最后走进婚礼殿堂的整个过程真实地表现出来。这个定位也决定了我们会偏小众一些,但我们始终坚持自己的创作理念,倾听他们的故事,用心打磨每一部婚礼影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和不少客户成了朋友,之后他们也给我们推荐了一些商业片项目。不到两年的时间,我们就完全转到商业项目制作上了。
Q:您对行业中的变化总能及时感知,请问如何保持行业敏锐度呢?
▶ 关注新事物,保持前瞻性
这里我提几个关键点:要时刻关注新事物,不断刷新自己对行业的认识,用前瞻的眼光思考。从业者不需要事无巨细,但要了解技术发展的趋势,这是对未来趋势把控的关键所在。比如优酷、爱奇艺、腾讯等线上流媒体平台爆火,是因为它们非常符合当下年轻人的观看习惯。
Q:您能给行业新人分享一些从业经验吗?
▶ 学无止境
每一次技术革新,受惠最大的还是创作者。对创作者来说,技术革新会带来更多样的手段,更多的技术支持,帮助他/她们的创作内容达到更好效果。
Q:影像技术在不断更新发展,作为需要不断学习的从业者,怎样才能筛选到好的信息渠道呢?
▶ 始终保持客观立场
不管信息渠道有多少,你自己必须具备专业知识和保持客观立场。
报班学习过于脱产。现在网上有很多免费内容,价值含量也很高。国外的话,可以去油管 看一些比较有名的评测;国内可以看影像狗和影视工业网两个平台,不用多,很多新出的东西他们马上就会跟进。
B站还有其它平台都有关于影像技术的评测,但这里面有几个问题。第一,专业度不够,直接照搬国外的文章或视频,能明显听出来有问题。第二,背后有隐形恰饭,立场并不客观。所以,确实是希望未来能多出现一些专业、中立的影像媒体。
Q:对于影像技术在不同时期的发展,您有何感受呢?
▶ 影像技术的革新会为内容创作者提供更宽广的舞台
影像技术已经经历了几次大变革,比如,视频从最初的标清到高清,画面清晰度和色彩都有了很大提升。比如索尼刚出1×1的时候,虽然不能录1080P,但录制的1080I和720p已经比标清提升很大了。没过两年,开始出现单反拍摄,随后,个人影像兴起。
在后期编辑上,我在中科大洋时,国产的编辑系统主要依靠的CPU,那时的CBA跟现在的AE软件很像,要借助硬件编解码的板卡,来实现回放、监看以及编辑加特效等,而且特效的效果也受硬件限制。
这时正好是从线性编辑(磁带的电子编辑)开始转向非线性编辑的时期,当时,我也接触了大量非线性编辑的新用户。而且当时已经有素材共享的概念,比如一个栏目组中不同的部门,大家可以把素材储存在一起。这里面涉及到很多技术,比如底层技术,网络技术,IT技术,广电技术等,主要关注点在于如何提升素材的安全性,如何确保剪辑速度等等。
Q:您觉得影像技术未来会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
▶ 精巧简便一体化,品牌差异逐渐缩小
我觉得会朝着轻量化发展,设备体积越来越小,但是画质和各个方面指标都越来越高,功能越来越丰富,能满足各种创作需求。
之所以这几年影像发展的越来越快,是因为整个影像行业都参与其中。在一些科技企业的带动下,影像行业正综合性发展,发展中出现的瓶颈,马上就会有新技术出现解决,所以各方面的功能也是越来越完善。比如,现在电脑的处理速度也是越来越快,像8K的素材,以前的电脑是无法处理的,但现在很多新机都可以流畅操作。
整个行业的品牌差异在缩小,用户更多是根据个人喜好而作选择。从业者主要看性价比和市场的认可度,市场认可程度越高,保值率就越高。
Q:在制作商业宣传片时,您会特别注重哪些方面?
▶ 内容讲述者的感染力
我还挺看重配音这块的。有些宣传片会找专业配音,但我觉得这样做缺乏真情实感,不够打动人。所以,我们公司一直主张由与宣传片内容相关的人来讲述,比如宣扬公司的文化和理念,就让了解公司发展历史的领导来讲述。这样观众才能感同身受,片子也能更真实、更打动人。
Q:您在制作商业宣传片采访部分时,是如何引导讲述者的呢?
▶ 做足功课,把控好方向
首先要拟定采访提纲。但在拟定采访提纲之前,要做很多功课,全方位了解客户,比如了解客户的行业背景,企业的发展史,个人经历等等。比如,我们之前去拍一个红杉资本的二把手,他们是做风投的,当我们说出“赛道”这个词,受访者就会觉得你做了功课,愿意跟你谈更多更深层次的话题。
让对方知道你了解他,建立亲近感,才能在沟通的过程中互相尊重,形成轻松自在的聊天氛围。起初,他只是把你当做一个拍摄者,但是通过沟通,他发现你做了很多前期工作,对他尊重,那自然而然地,他也会尊重你,这在整个采访过程中都能体现得出来。
采访提纲上我们一般只列四五个问题。提问前,我们一般先会和受访者聊一会天,让对方放松戒备,同时,也试一下该用什么语气,再引入到提纲上的问题。如果对方聊的内容不是你想要的点,那你就要顺着他的话,适时抛出问题或者引他深入细说其中的一些小环节等等。正是这些具体的事例,才能更好体现出企业自身的文化。
Q:如果您发现采访的内容有些拖沓,反而影响了宣传片的质量,那在后期上应该如何处理呢?
▶ 根据采访架构适当调整
我们会先把好内容挑选出来,根据说话逻辑重新排列组合。初步调整完后,为了听起来更连贯,还要注意词与词之间的间隔,音落是否舒服,上下句连接是否合适。我们之前拍的一个片子中,有一个厨师的片段,他说话语速特别慢,中间也会夹杂很多语气词,后期我们就先摘出好的片段,再减掉零碎的话,这样去处理。
然后在后期处理过程中的关键在于了解整个采访的内容架构;所以,我们这里一般谁做的采访就由谁来负责剪辑,中间细碎的地方用画面补充,更立体的表达出来。还有一个方法,就是把采访完的语音同步好,再单独语音转文字稿,先拿着文稿去改,比起反复看视频素材,这种方式效率会更高。
Q:您之前也参加过CMG视频影像大赛的甘肃外拍活动,您觉得有什么收获吗?
▶ 激发创意,跳出舒适圈
这个创意很棒,融合了技术、设备、创作。从挑选灯光、脚架等设备开始,构思拍摄题材。实际创作时,每个人选择的设备都有差异,因为大家视角不同,有的关注人文,有的是看重风景,有的可能会有一些更个性化的做法。无论从技术角度还是从创作角度,最终达到的效果都是非常好的。
这个活动更加让我意识到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重要性。在舒适圈待久了,就会形成固化的观念,会变得懒惰。但参加这次活动的年轻人大多数都是20到30多岁,都很有想法,他们创作欲望强烈,对设备很精通,还具备很好的执行力。到了评片的环节,谈到其他组拍摄的短片,他们的创作心得,创作过程中遇到的事情,我会换位思考自己去拍会怎么样,大家像一个团队一样分享,我就觉得这整个过程都很有意义。
Q:您用过什么摄影设备?有什么优点和不足呢?
▶ 松下的画面质感yyds
我们用过一段时间松下S1H,感觉它拍摄的画面比较有质感,友商的画质虽然不差,但色彩的层次感有些薄弱,必须经过调色才能达到我想要的效果。但是S1H的原始素材拍出来就不错,简单微调就很有感觉了,这也是为什么网飞推荐的摄影器材里,S1H是唯一的一款微单。
我以前还跟松下的日本技术人员聊过,我说松下风格是好东西但全藏在心里了,不会做很多表面文章。在拍摄人物幅度没那么大,比如拍采访之类的,可以去设定构图,让人物走进来,除了对焦以外确实无可挑剔。
Q:您期待松下的全画幅机型会朝哪方面改进?
▶ 自动对焦和性价比是关键
我觉得松下可能要改变思路,不要成为发烧友产品,要重视并解决自动对焦的问题,提升可靠性,也比较期待他们下一款全画幅机器能够有比较好的自动对焦。
还有就是性价比要提高。尤其我们这个行业的很多摄影摄像师,无论能否拍4K 120p或8K,性价比是他们首要考虑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