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龙泉人才网 - 人才百科 -

株洲冶炼厂(老照片里的湖南有色冶金工业记忆)

  • 人才百科
  • 2023-12-17 10:00
  • 龙泉小编

锡矿山

  锡矿山锑矿区位于湖南省中部冷水江市,距市中心约13公里,靠近资江和湘黔铁路,矿区附近有丰富的无烟煤资源和大型坑口电站,电力供应充足。矿区海拔标高为300~800米,南北长约6~7公里,东西宽1~1.5公里,面积约6~10平方公里。主要生产单位有:南、北两矿的采场、选厂、南炼厂、湿法炼厂,以及机修厂、科研所、技校、子弟学校、汽车运输总队等。

原锡矿山闪星锑业公司南炼厂


锑都大厦从这里开工并崛起。

国家标准局委托锡矿山矿务局先后制定的精锑、锑白、生锑的国家标准,已进入世界锑行业先进标准行列。精锑国家标准1979年颁发执行(国家标准:GB1599-79),1980年荣获国家科技成果四等奖;锑白国家标准于1983年颁发执行(国家标准:GB4062-83),1985年获湖南有色科技成果三等奖;生锑国家标准于1985年正式颁发执行(国家标准GB5236-85),同年获湖南有色科技成果四等奖。

只要从冷水江火车东站走出来,仿佛就能立刻感觉到锡矿山的气息。高耸的楼房、繁荣的商铺,工矿业给这个毗江小县带来了巨大的富足与荣耀。

新中国成立前的锡矿山工程处办公楼现在改建成了展览馆

益阳锑品冶炼厂


  益阳锑品冶炼厂位于益阳市石碧湖,1965年2月创建。 厂区占地面积6.6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4万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754.42万元,净值556.22万元。主要产品——锑白的年综合生产能力3000吨,还拥有年综合回收黄金50公斤的配套工程。1986年,被省政府定为出口产品的生产基地。益阳锑品冶炼厂坚持走科技兴厂之路。1984年即作出规划,向锑系列产品的深度发展,要求加工出精产品——粒度分级锑白。988年,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再上新台阶。与1987年比较:工业总产值增长35.38%,实现税利增长22.4%,人平创税利15347元,居全省同行业第一,成为益阳市工交企业第一个盈利大户。1989年,国内锑品生产过剩,国际锑品市场萧条,该厂生产经营一度陷入困境。在这种情况下,该厂大力调整产品结构,及时提出了“三高一低”的奋斗目标,即:产品开发高档次,经营管理高层次,经济效益高水平,成本费用低消耗。全厂职工齐心协力,强化竞争意识,广辟销售渠道,调整服务方向。科技人员瞄准国际市场,加快新产品的研制步伐,做到外商需要什么就设法生产什么,积极开发出7种新产品,其中有3种新产品实现了当年开发、当年受益:焦锑酸纳销往西德、荷兰;高纯三氧化二锑销往瑞典、挪威;YT阻燃剂打入美国市场,并受到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绝缘材料厂的青睐


水口山

  水口山矿务局位于衡阳市以南四十公里的常宁县松柏镇。该矿是中外闻名的铅锌产地,相传发现于北宋,明代已有大规模私人开采,清朝中叶矿产开采益盛,清光绪二十三年(1896)正式收归官办,由湖南省矿务总局管辖,至今有90年的正规开发史。

  1949年10月衡阳解放,水口山矿由人民政府接管。1951年,接收湖南炼锌厂(一厂)和衡阳锌品厂(二厂),恢复黑铅炼厂的生产,同时在水口山兴建浮选厂,在松柏新建炼锌厂(四厂),以扩大铅锌的生产。1953年铅锌矿井下完成排水修窿任务,正式恢复生产。此后又新建了稀有金属冶炼厂(六厂)、机修厂、铜冶炼厂(五厂),接办了柏坊铜矿、车江铜矿(1962年接办,1968年又移交衡阳地区冶金工业局领导),组建了一整套辅助生产、科研、设计、建筑安装单位及生活服务设施,使该矿成为大型有色金属采、选、冶联合企业。该局是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重点企业之一。水口山矿务局所属的各矿、厂都有人才、技术和经营管理的优势。50年代,该局帮助筹建过广西泗顶铅锌矿、湖南桃林铅锌矿、黄沙坪铅锌矿、株洲冶炼厂等大中型有色金属企业,同时还为其他不少的新建单位输送了一批生产、建设与管理人才。

黄沙坪铅锌矿


  黄沙坪铅锌矿位于湖南省桂阳县城西南9公里处的黄沙坪镇,距郴州市45公里,矿区总面积为4.5平方公里,是以铅锌为主的多金属矿,可供工业利用的有铅、锌、硫、银、铜、钨、钼、铋、铁、萤石等。

  黄沙坪的金属矿,宋代即设场开采,清乾隆时最盛,民国初年一度停采。1954年至1957年曾由四〇八、四五二等地质勘探队进行了一系列的勘探。1957年8月27日,冶金工业部有色金属工业管理局决定黄沙坪铅锌矿由水口山矿务局筹建。1958年2月成立水口山矿务局黄沙坪铅锌矿筹建组。基本建设经过了三上两下。第一次上马是1958年2月,工程由湖南省第二工程公司承包,8月即因保钢铁“元帅”升帐而下马。第二次上马是1959年11月,旋即停建。第三次上马是1961年3月,由湖南省冶金建筑安装总公司的井巷公司、第一工程公司和机电安装公司分别承包井下、地面建筑与安装工程,1966年建成采选能力1000吨/日的中型矿山,1967年元月1日正式投产。 自投产至1985年,全矿共生产铅锌金属量39.42万吨(其中铅1.37万吨,锌25.74万吨)、硫精矿92.21万吨,工业总产值(按1980年不变价折算)5.58亿元,实现利税2.4亿元,上交利税2.25亿元(相当于国家历年累计基建投资的5倍)。

株洲冶炼厂


  株、洲冶炼厂位于株洲市清水塘,是我国最大的铅锌冶炼厂,以生产锌、铅、铜为主,综合回收铋、镉、金、银等20多种产品。设计能力为年产16万吨,其中电铅居全国第二位;电锌居全国第一位。


  1985年, 有铅、锌、铜和综合回收四大生产系统,还有较完备的动力、维修、仓储、运输、销售等辅助设施,共有冶炼炉、窑及电解槽900余台,金属切削机床及锻压设备共140余台,动力设备60余台,运输设备102台(其中有蒸汽机车2台)。设有科研、计量和自动化中心,化验和检验中心,安全环保中心。历年基建投资1.41亿元,更新改造资金7747万元。固定资产原值1.56亿元,净值1.01亿元。从1958年底部分投产到1985年,累计完成生产总值45亿多元,电铅81.4万吨,电锌85.47万吨,电铜12.45万吨,精铋4892吨,电镉3685吨;上交税利7.56亿元,为基建投资额的5.35倍。

柿竹园有色金属矿

  柿竹园有色金属矿系1986年7月由原来的东波有色金属矿和柿竹园多金属矿合并而成的中型国营矿山,隶属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该矿位于湖南省郴县境内,五岭山脉骑田岭的分支山麓,有公路通往京广铁路郴州车站。

该矿开采历史比较久远。据明万历《郴州志》载,明嘉靖年间已有碑志记述金川(船)塘早在百年之前就有人采铅锌炼白银。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编写的《郴县志》也有关于金船塘开采铅锌,柿竹园、野鸡尾开采锡矿的记叙。

桃林铅锌矿


  桃林铅锌矿是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长沙公司所属的大型有色金属矿山,是国家“一五”期间的156个重点项目之一。1956年筹建,1959年开始生产,国家核定其采选矿综合生产能力为100万吨/年。矿址位于湖南省临湘县境内,有铁路专用线与京广线于临湘车站接轨,矿区公路与地方公路网合成一体,又靠近长江城陵矶港口,水陆交通方便。

  

该矿共有6个矿体:东有坵坪坳、杜家冲、银孔山、上塘冲,西有官山、断山,由东至西总长达13公里。矿区地质构造简单,矿床成因类型为中低温热液裂隙充填矿床。1957年经国家储委批准的储量总和为3244万吨。

经过30年开采后,还有储量1200多万吨。1989年初,“三级矿量”形象为:开拓矿量785万吨、采准矿量151万吨、备采矿量49万吨,存窿矿量82万吨

湘东钨矿


  湘东钨矿位于湖南省茶陵县城北约50公里的汉背,地处湘赣边界,属武功山脉,主峰邓阜仙海拔1080米。
  邓阜仙钨矿于1919年被发现,翌年即开始采矿。1919年以前,由私商经营,共有8个采钨公司,1920~1949年共产高锡钨约1500吨。1949年春,矿商离山停办。1950年,人民政府派人上山收砂,并组织200余人以民窿方式开采。1950~1951年,共产高锡钨140吨。1951年8月,中南有色金属工业管理局湖南分局接管了矿山,成立茶湘管理处,仍以收砂为主。1952年民主改革后,固定了职工,改变了收砂制度,恢复和扩大了生产。1953年茶湘管理处与衡湘管理处合并为湘东钨矿。


  该矿为花岗岩型的急倾斜高中温热液裂隙充填石英脉黑钨矿床,品位较富,伴生铜、锡、锌、银等。

1985年末,湘东钨矿有采掘工区4个,选矿厂、冶炼厂、机修厂各1个,有职工2166人,固定资产原值2252万元,净值877万元,累计完成基建投资2382万元,更新改造资金1458万元。从1950~1985年,共生产钨精矿(折金属含量)3.67万吨,铜精矿(金属含量)1.45万吨,锡精矿(金属含量)2184吨,三氧化钨800吨,仲钨酸铵488吨,工业总产值3.64亿元(其中出口产值2.23亿元,占60%);累计上缴税利9488万元,为基建和更新改造资金总和的2.47倍,上缴税利额在全国大中型钨矿中占第3位。

瑶岗仙钨矿
  瑶岗仙钨矿位于宜章、资兴和汝城三县交界处,在南岭山脉主峰骑田岭东北,属宜章县境地,距京广铁路线白石渡车站51公里。矿区面积16.5平方公里,地形崎岖,山势陡峻,主峰天鹅塘海拔1694米,狭谷深邃,溪沟纵横,汇合于垅下河和流坡河。流坡河最大流量为2.5立方米/秒,为矿山的主要水源。


  该矿自1914年开采以来,生产波动很大,无系统记载。根据零星资料统计,到1949年止,共生产钨砂约1万吨。

  该矿为高温热液黑钨石英脉型矿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曾有几批学者来矿进行地质调查,写过学术论文,但未进行实地勘探。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54年,才由湖南冶金地质勘探公司206队上山进行了历时12年的系统地质勘探,1966年底提交了《湖南瑶岗仙钨矿荒山区段地质勘探总结报告》。至1980年末,黑钨矿区保有储量为:矿石量201.5万吨,钨金属量2.45万吨。

株洲硬质合金厂


  株洲硬质合金厂又名国营六〇一厂,曾用名中南硬质合金厂、湖南冶炼厂、长江工具厂、长江冶炼厂等。
  该厂于1953年开始筹备,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156项重点建设工程之一。
  该厂初步设计系根据1953年5月15日中苏两国签订的技术援助协定和1953年8月20日签订的第102245号合同,委托苏联铝镁设计院莫斯科分院编制的。1955年5月,苏联有色冶金工业部稀有金属管理局国立机要设计院根据我国批准的初步设计和1954年10月15日的审定议定书编制出技术设计,规模为年产硬质合金500吨。
  1955年3月动工兴建,至1957年11月底基本完成厂房施工。1958年4月1日经国家验收投产。1953~1960年先后有54名苏联专家参加选址、施工、安装、试生产等项工作,他们热情传授技术,交流经验,起了指导作用。
  作为从国外引进全套生产设备和工艺技术的株洲硬质合金厂,自投产以来,一直抓住科学研究和技术革新不放,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50~60年代初,该厂科研工作主要是学习、掌握和运用苏联的工艺和技术。但由于当时片面追求高产量,实际研究成果不多。该厂1963年编制了《1963~1967年五年发展规划》,就硬质合金、钨、钼、钽、铌产品发展方向和科研工作做了全面部署。在掌握苏联技术的基础上,开始赶超世界先进水平,1963年研制成功G6X合金,1964年研制成功YM1、YM2合金,1965~1966年研究成功白钨精矿酸分解工艺。与此同时,合金产品材质有了很大提高,一些粗晶粒合金相继研究成功。至70年代,在单项工艺研究成功的基础上,逐步向整体工艺改革发展。特别是70年代后期,完成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到1980年止,获国家科委、冶金部奖励项目有39个,获省、市奖励的27个,编著出版了《硬质合金凿岩工具》(陈献迁编著,中国工业出版社,1982年8月出版)、《硬质合金生产》(张荆门等编著,冶金工业出版社,1974年6月出版)、《钢结硬质合金》(萧玉麟等编著,冶金工业出版社,1982年8月出版),后者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

株洲钨钼材料厂


  株洲钨钼材料厂创建于1972年,位于株洲市新华西路85号。椐1989年统计:拥有固定资产原值2700万元,净值2050万元,职工900余人(内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95人)。主要产品有:仲钨酸铵、钨粉、三色氧化钨、阳级钨棒、钨丝、钼丝、钨杆、钼杆、钨线圈等200多个品种、规格。1987年钨丝产量已突破一亿米。仲钨酸铵、W31钨丝是部、省双优产品;钨线圈、钼丝获省优质品奖;超细钨丝获省优秀新产品奖。在1989年度北京首届国际博览会上,仲钨酸铵获银牌奖,钨丝获铜牌奖。该厂产品除满足国内30个省、市、自治区的用户需要外,还远销日本、美国、新加坡等国家及香港、台湾等地区。该厂于1986年经国务院机电产品出口办公室和对外经济贸易部批准为第二批扩大外贸自主权企业。

汝城钨矿
  汝城钨矿年产钨精矿1300多吨,是全省重要钨矿基地之一。该矿位于汝城县白云仙,海拔1612米。矿部设于小垣,南53公里至广东乐昌,西98公里至白石渡,东46公里至汝城县城,交通便利。


  汝城钨矿是多种有色金属矿山,以开采黑钨石英矿床为主,同时回收钨锰铁矿、钨酸钙矿、锡石、辉钼矿、辉铋矿、黄铜矿、黄铁矿、绿柱石等8种矿物。50年代以前,选矿是简单的人工重力选矿,50年代是半机械化重力选矿,1965年发展为现代化重选、浮选、磁选、电选、水冶等十几种连续性生产的机械化作业。至1985年,两个机选厂处理合格矿石的能力为500吨/日,年产钨精矿1000吨以上,并附产锡、钼、铋、铜等精矿。该矿自建国后不断发展,形成了系统的生产能力。至1985年底,具有采选综合能力35万吨/年,累计基建投资910万元,更新改造资金2373万元,固定资产原值2233万吨,净值1010万元,累计利税1703万元。

宝山铜矿


  宝山铜矿位于桂阳县城西南郊约1公里处,距郴州40公里。宝山俗称宝岭,古名虎形山或虎爪山,属大凑山之一部,系湖南产铜的重要基地。

宝山铜矿所产钼精矿含铼600~800克/吨,品位在全国名列前茅。为了回收铼,1976年成立了钼铼试验组,引进美国以石灰焙烧法从钼精矿中回收铼的专利,对其工艺流程(石灰焙烧钼精矿—酸浸钼铼—萃取或离子交换回收铼)进行了为期3年的试验,于1979年3月通过鉴定,受到冶金工业部的表彰,获省人民政府科技成果三等奖。冶金工业部随即下达建设《宝山铜矿钼铼冶炼车间设计任务书》,由长沙有色冶金设计院设计,自筹资金296.8万元,于1980年11月动工兴建,1982年投产。

麻阳铜矿


  麻阳铜矿位于麻阳县九曲湾,地处麻阳、辰溪两县边界,距麻阳和辰溪火车站均30余公里,还可从辰溪入沅水下洞庭。1985年末,该矿采选能力达500吨/日,有职工1292人,各种机电设备807台。1950~1985年共生产铜金属含量1.28万吨。湖南省冶金工业厅根据勘探资料,于1966年报国家计划委员会批准,兴建麻阳铜矿,由北京有色冶金设计总院设计,建设规模为500吨/日,年产铜金属量1900吨,由湘西钨矿负责筹建。后来,冶金工业部又确定麻阳铜矿为采、选、冶直到压延成材的小型联合企业。随即接收原黔阳专署铜矿的设备、房产和留守人员,进行施工前的准备工作。1968年7月正式成立麻阳铜矿,为省直属企业。1978年3月开拓斜井,1979年末采矿能力达385吨/日。1984年3月全面竣工投产,采矿能力达到了设计要求。

湘乡铝厂


  湘乡铝厂始建于1958年,是以生产炼铝用氟化盐为主,同时生产电解铝、氢氧化锂产品的综合性有色企业。该厂地处湘乡市城西北部4公里的可心亭,全厂占地1.41平方公里,是目前我国最大的氟化盐生产厂家。工厂在筹建初期称湖南铝厂,以后更名为湘乡铝厂、国营三〇五厂、湘乡氟化盐厂,1978年4月恢复湘乡铝厂原名。该厂先后隶属于冶金工业部、中国铝业公司、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

长沙有色金属加工厂


  长沙有色金属加工厂位于长沙市南区大椿桥,厂区面积28万平方米。
  该厂是1964年4月由下马的国营六〇二厂改建而成,以生产铜铝材为主.据1985年统计,全厂拥有职工1148人,设备306台,设计能力为年产铜铝材2000吨。
  长沙有色金属加工厂初成立时,只有150人,一面生产打火石,一面精选钨砂,两项业务经济效益都好,年获利数十万元,为发展铜铝材生产积累了资金。
  1965年9月,湖南有色金属工业管理局从冶金工业部在上海召开的铜铝会议上获悉铜铝管、棒材加工在中南地区还是空白,于是决定长沙有色金属加工厂以生产铜管、棒材为主。1967年10月,该厂本着自力更生的精神,充分利用原国营六〇二厂的厂房及公用设施,继续扩建,投资160万元,兴建铜铝材加工工程

香花岭锡矿

  香花岭锡矿位于湖南省郴州地区的临武、郴县、宜章三县交界处,矿区面积约60平方公里,矿本部设在距临武县城西北面30公里的香花岭。1951年1月,湖南省人民政府接管香花岭锡矿。经过36年的建设,该矿已形成以生产锡为主,兼产白钨、铅锌的配套生产系统,共生产有色金属5.45万吨,其中精锡0.16万吨,锡精矿金属含量1.02万吨,锡精矿0.60万标准吨,铅含量1.79万吨,锌含量1.86万吨,铜含量102吨,银20吨,锡精矿的产量在全省占第一位。锡产品在60年代就销往香港和欧洲。进入80年代以来,全矿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产品质量稳步提高。精锡产品的品质优良,1983年在北京《全国出口商品生产基地、专厂建设成果展览会》上获得中国对外经济贸易部颁发的《荣誉证书》。1985年新创的“尖峰”牌白钨精矿产品深受用户好评,铅、锌产品的质量也达到国家标准。

衡阳冶炼厂


  衡阳冶炼厂是锡冶金的专业厂。该厂主要产品为精锡、焊锡及其他锡合金,还生产高含量氧化钴及其它贵金属产品。
  该厂位于衡阳市北郊七里井,占地9万多平方米,水陆交通便利。主要原料为锡精矿,由香花岭锡矿、瑶岗仙钨矿、道县湘源锡矿等矿山供应。所用烟煤大部分来自山西大同,焦炭主要来自涟源钢铁厂、邵东焦化厂。
  衡阳冶炼厂的前身为衡阳市冶炼化工厂,是1958年3月建立的小型冶金化工企业,以生产红丹、氧化钴为主,还生产过黄丹、密陀僧、三盐基硫酸铅、二盐基亚磷酸铅、电解铅、硬质合金、混合稀土金属、硫酸铜和金银等产品。
  1973年改名为衡阳冶炼厂。1974年定点生产精锡,只用了两年时间和85万元的投资,就在北郊七里井一片荒丘上建起了全省第一家炼锡厂。1977年11月精锡车间试车投产成功。1979年工厂全部搬迁到新厂址。以后,不再生产红丹、黄丹、硬质合金等产品,成为以生产锡金属为主的,产品比较专一的有色冶金企业。

新晃汞矿

  

新晃汞矿(辖新晃酒店塘和凤凰茶田两个矿区),是一个具有采、选、冶和汞产品深度加工能力的中型联合企业,矿部设在新晃侗族自治县境内,隶属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矿区占地23平方公里,交通称便。

  

明朝末年,即有人在此采汞,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民办、官办、商办三个时期。1951年,湖南省工业厅接管后,正式命名为新晃汞矿。经过36年的改造和扩建,采矿、选矿、冶炼、机械动力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和进步。1976年3月,该矿的“新——1型”机械化掘进作业线,创造了独头平巷月掘进1056.8米的全国同行业最新纪录,跨入世界先进行列,这个作业线的掘进队被冶金工业部授予“勇攀高峰的快速掘进队”光荣称号。

黄金洞金矿


  黄金洞金矿在平江县境内,距平江县城77公里,距长沙市155公里,有一条19公里的公路与湘赣公路衔接。地处深山,有金塘、金枚两个矿区,矿部设在金塘。1949年7月14日,矿山和平解放。8月,长沙市军管会派员接管。军管小组深入发动群众,加速建设,扩大生产,1950年黄金产量创历史最高纪录。

上世纪80年代的冶金工业部黄金洞金矿


  1953年,因资源不清,生产方式落后,成本高,金价低,亏损严重,金矿停办,全部设备、人员统一调拨,仅留下40多位老工人成立洗沙组,淘洗废砂,实行生产自救。
  1958年,平江县银行接收洗砂组,逐步恢复扩充。1959年平江县工业局接管该矿,正式成立平江黄金洞金矿。在此期间,国家先后投资76.8万元,黄金贷款67.3万元,从事恢复性建设,生产工艺仍沿袭土法,回收可见金。1965年,矿区至长寿公路通车,随即筹建40吨/日处理能力的选矿厂。1967年,选矿厂正式建成投产,以球磨机取代水碾碎矿,采用重、浮联合流程回收含砷金精矿;还相应地建设了机电、焙烧配套工程。70年代以来,又对采、选系统进行了调整和改进,综合生产能力提高87.5%,金属回收率达到82%以上。为解决金精矿脱砷问题,1978年底建成日处理精矿7吨回转窑一座,指标为砷挥发率98.99%,脱砷率73.8%,焙烧后的精矿含砷平均0.3%以下,白砒纯度平均96.59%以上,金损失率在0.66%以下。1980年销售白砒金额达12万元。焙烧生产工艺是目前国内既可火法提炼低砷金精矿,又能获得合格白砒的先进工艺。

2008年的湖南黄金洞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湘西金矿


  湘西金矿发现于清光绪元年(1875),已有110年的开采历史。1953年由沅湘管理处与桃湘管理处合并组成湘西钨矿,1976年6月改为湘西金矿。从1950年至1985年,湘西金矿的发展经历了一条曲折的道路。
  1951年,沃溪矿区采用斜井开拓,首次使用风钻凿岩。1953年,建成沃溪伍家堡第一条机械卷扬提升斜井线,平巷铺设轻便铁道,用手推车运输。到1954年,各矿区新建的4座发电厂相继投产,共安装柴油发电机组7台,蒸气发电机2台,装机容量1660千瓦。1955年在沃溪首先建成机械化选厂,1957年又建成西安、桃安两座半机械化选厂,从而结束了沿用几十年的手选作业的历史。此后改进浮选、精选工艺流程,增加选矿设备,使选矿回收率大幅度上升。到1958年,钨选矿回收率比1953年提高19.6%,锑选矿回收率提高4.8%;井下通风排水、平巷运输、采场搬运等都实现了机械化或半机械化,采矿能力从1951年的4.32万吨上升到21.71万吨;黄金、精锑、白钨精矿的产量分别比1953年增加118倍、1.26倍和0.94倍;累计实现利润和上缴税金2256万元,为同期投资额的3.2倍。
  遵照国务院关于增产黄金的指示,湘西金矿调整产品结构,将黄金列为主要产品,并于1959年兴建黄金选厂,加上发动群众采金,超额完成了第二个五年计划指标,产量比第一个五年计划增加2倍多。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龙泉人才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收录文章侵犯到您的权益/违法违规的内容,可请联系我们删除。
https://www.lqrc.cn/a/rencai/89918.html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