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龙泉人才网 - 人才百科 -

爱科农(当数字飓风掠过稻田)

  • 人才百科
  • 2023-12-17 22:00
  • 龙泉小编

穿过耕田与水塘,山乡与村落,在远离城市喧嚣的地方,有6亿中国农民仍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

《隐入尘烟》所拍摄的,便是他们未被看到的真实生活。

这一困境正发生改变。12月中旬,在上海崇明岛新村乡,1600亩水稻田开始秋收。

一台台水稻收割机在田间不停穿梭,金黄的水稻被迅速收割,颗粒分明的稻粒顺着红色钢铁管道,从田里的收割机倾泻到路边的货车中。

2016年,一群农业专家和科学家决定改变农民困境,他们研发了一套智慧种植决策系统,告诉种植户何时播种、浇水、施肥、用药,几乎涵盖了种植的方方面面。

他们将公司取名为爱科农,是国内首家智慧种植决策服务商。崇明岛这片水稻田便是他们测试模型、纠正数据的实验田。

我们的数字化工具已经可以帮助种植户在降低10-20%的成本投入基础上,提高5-15%的产量。”爱科农创始人兼CEO郭建明说。

在智慧农业加速发展大背景下,爱科农得到了众多种植户的认可,也获得资本市场的关注。

截至目前,爱科农服务农户超30000户,经销商超300个,线性、高瓴、源码、凯泰、腾讯、IDG向其投资。

在中国农业迅猛发展的当下,这仅仅是个开始。

文:杨磊


耕田中的大数据


45岁的李彦鹏是一个拥有20多年种植经验的老农户。他在黑龙江富锦临城村,承包了60亩土地种植玉米,并通过“爱耕耘”APP实现了增产、增收。

“往年一垧地也就产十二三吨,今年打了十六吨左右,每垧地提高了三四吨,每亩比往年多赚了400元。”李彦鹏虽然不善言辞,但谈到种地,他仿佛打开了话匣子,并拿出手机介绍起了“爱耕耘”APP。

“爱耕耘”APP是爱科农推出的一款客户端产品,可以告知用户土地的活动积温、年蒸散、年辐射、年降水等信息,未来15天气象信息,用户播种、浇水、施肥、用药,以及用量等决策信息。

“精准播种、精准施肥,打什么药,打几次,打多少,什么时间段打药更合适,手机上都有提示。”李彦鹏说。

在种植期内,李彦鹏平均每天都要打开“爱耕耘”APP两三次,看地块天气、看玉米长势、看病虫害预警,掌握田间的各种动态。

“爱耕耘”APP能够有如此多功能都要归功于爱科农研发的智慧种植决策系统,一款依托其独立自主研发的植物-土壤-大气连续体模型及农业云平台原始数据库,结合卫星与无人机遥感监测、人工智能预测、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构建而成的农业数字工具。

农业云平台原始数据库融合了土壤、气象、品种生育期、病虫害等数据组成,而模型又是由大量复杂的公式组成。

模型能够推算出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和原理,当用户在APP端输入种植信息后,系统能够通过模型推算出农作物各种需求,向用户反馈准确而专业的建议。

上个世纪,中国第一代农业气象学家高亮之就曾研制了中国第一代水稻作物模型,其他农业专家也一直在研究、完善模型,但受限于客观条件,这些技术大都停留在实验室,而西方早在上个世纪就已经在广泛运用了。

“爱科农的业务有模型的研发和优化,但更多的是承担着模型落地推广的任务,这也是所有农业模型研究者们所期望的。”爱科农研发团队的工作人员说。

据悉,爱科农研发团队成员全部来自瓦赫宁根等国际知名科研院所,以及国内985、211高校的研究生。

在他们看来,中国农业水平的提高,不仅仅是技术提升,更多是对技术的广泛应用。


不断进化的农业模型


农业模型并非无水之萍,而是基于客观的农作物生长而创造出来的。荷兰瓦赫宁根大学、英国皇家洛桑学院、德国拜耳集团等世界顶尖机构都是爱科农的合作伙伴。

虽然当下的农业模型存在或多或少的误差,但通过现实数据不断优化、迭代,模型能够尽可能减少误差,让种植更加高效。

为了实现模型的更新、迭代,爱科农选择建立实验田,其主要目的之一,就是通过观测农作物的成长,收集相关数据,优化模型。

近日,上海崇明岛新村乡西侧,1600亩水稻实验田正在秋收。这片稻田是正大全权委托爱科农种植的实验田。

应当地政府建议,实验田里,种植着常规水稻南梗46、杂交水稻申优28。

“剩余1000亩,还要收五天。这些水稻都是我管理的。“魏伟站在田埂上,指着周围的稻浪说。

魏伟今年32岁,来自黑龙江,农业研究生毕业,曾在五常、海南等地管理过水稻种植。因为常年在田间劳作,他的皮肤黝黑、粗糙,而且总是穿着一身深色外套。

爱科农为了照顾好水稻,收集可用信息,指派了两名管理人员,魏伟就是其中之一。

种植期间,魏伟每天早中晚三次到田间,操作着无人机和氮素测量仪等设备,收集水稻的各种数据,然后上传到爱科农农业云平台原始数据库,以帮助模型研发同事优化模型。

而在此期间,魏伟也遇到过一些棘手的突发状况。

因为疫情的缘故,水稻播种晚于播种期15天,6月24日才播种完成;9月,两次台风光顾崇明岛,施肥、除草、除虫等工作一度陷入困境;10月中旬,寒流突至,即将冻伤晚种的水稻;11月末临近秋收,成群的野鸭到田间觅食。

这些问题都被魏伟上传到了数据平台,后台的智慧种植决策系统和爱科农的专家组,一同给予解决办法。

首先通过少量、多次施肥、打药方式,提高水稻的营养,消减病虫的危害;其次通过精准的气象信息,于两次台风间隔时期完成水稻管护工作;而后,利用深水保温和植株抗逆性能力的药品度过寒流;最后,在水稻倒伏前提前抢收,避免野鸭进食。

“智慧种植决策系统给出的方案能够恰到好处的解决我们所遇到的难题,这些难题,很多资深种植户都难以克服。”魏伟自信地说道。


持续生长的力量


爱科农的很多工作人员都来自农村,他们从小接触种植,并有下地务农的经验。魏伟小时候经常在田地里弯腰割稻子,“当时的技术不发达,种植几乎都要人力完成,太苦了。”

幸运的是,当下中国工业开始反哺农业,优势的种子和先进的农机开始在国内大面积普及,但专业种植技术依旧推广缓慢。

“土地上的农作物不仅是农民的工作,更是他们一年的收入,所以他们对新技术运用的态度非常谨慎,这增加了技术推广的难度。”魏伟解释道。

新技术运用推广难度高,但亲眼见识过技术运用成果后,农民则会积极的参与其中。

因为施肥、除草、除虫等优势,实验田里的水稻质量比较高,在尚未收割时,收粮公司就对魏伟承诺会以高出市场价收购。

最为明显的就是田间的杂草数量。杂草高于水稻,站在田垄上,一眼就能看出两者的区别:爱科农的崇明岛水稻田几乎没有杂草,而周边新村乡村民的稻田地里则杂草丛生。

农闲时,附近新村乡村民会慕名而来,向魏伟请教种田技巧,“数量不定,有的时候几个人,有的时候十多个一起来,都是问水稻除虫、除草的问题。”魏伟说。

通过交流,这些人最终都成为“爱耕耘”APP的用户。

类似的情况并不少见,在新疆伊犁察县、吉林永吉县、新疆博乐市、黑龙江双河等地,爱科农实验田附近的农户见到了智慧种植决策系统的好处,大都选择使用“爱耕耘”APP,并不断向亲朋好友推荐。

“智慧种植决策系统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农业专家。当你把种植的基本信息发到系统后,它会提供你各种种植决策,提前预警各种自然灾害,让种地变得简单、科学,收入变得稳定。”爱科农的工作人员魏伟说。

爱科农重视实验田,其CEO郭建明认为,“帮助老百姓种植是公司的焦点所在,因此一切仍是回归到模型、算法、数据,以及下地干活。

6年里,爱科农建立了10万亩示范田,范围覆盖新疆、黑龙江、内蒙古、河南、 山东、宁夏等全国10余个省市,并建立了玉米、水稻、小麦、棉花、 苜蓿、大豆、马铃薯等多种数字化模型。

爱科农同步完成A轮、A+轮,两轮共计过亿元人民币融资。A轮由源码资本领投,A+轮由IDG资本和高瓴创投联合领投,线性资本、食芯资本两轮均参与跟投。

在农民支持、资本注血、科技人才投入之下,爱科农如同田里的稻苗一样,获得了持续生长的力量。

傍晚时分,崇明岛上的水稻被一车车拉入粮库,留下一片金黄的稻田,一阵晚风掠过,吹起一股扑面而来的稻香。

对农民李彦鹏来说,这便是丰收的味道。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龙泉人才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收录文章侵犯到您的权益/违法违规的内容,可请联系我们删除。
https://www.lqrc.cn/a/rencai/90174.html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