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证”、“开锁”、“疏通下水道”……诸如此类的小广告屡见不鲜,墙面、树木、地面、楼道、门缝、车窗,简直无孔不入,让居民不胜其烦。乱贴乱画小广告一直是困扰城市管理的难题,张贴行为隐蔽,违法成本低,清理后易反复,很难彻底有效的治理。
现在,我们要对城市“牛皮癣”说NO!
8月18日,全市乱贴乱画“小广告”治理工作现场会在李沧区召开,吹响了全市乱贴乱画小广告治理的冲锋号。会议强调,小广告治理是“攻坚战”,更是“持久战”,力争10月前全市“小广告”治理工作实现明显改观。
01 亮眼的“李沧模式”
李沧区从七月开始积极推进“美丽李沧,洁净社区”建设活动,其中小广告治理是重要内容。重拳之下,李沧区首战告捷:
全区集中开展楼院小广告清理整治行动3次,累计清理小广告15000余处,粉刷楼道20000余平方米,对346条主次干道采取了服务外包方式进行治理;在98个社区设立公益宣传栏,通过宣传栏、手机APP、电子屏等播放供求信息2000余条,为后期的常态治理打下了良好基础。
执法创新是最强引擎,李沧区借助科技力量、开展智慧执法,初步形成了小广告治理的“李沧模式”。
科技赋能、智慧执法是“李沧模式”的核心价值。数字化城管系统、12345、12319举报等渠道获取的办案线索,通过大数据系统自动流转至执法中队,结合提前布局的“全天候、全方位、全覆盖”高清视频摄像头,对李沧全区重点路段市容环境进行动态监测,一旦发现有人乱贴乱画,可以及时发现、即时响应、完成取证。在此机制之下,执法人员多次查获当事人。
源头上管控,执法时也要用上“高科技”。发挥“李沧区综合执法信息化平台”的作用,使用新型4G执法记录仪,完成对违法乱贴人员的人脸识别、信息取证等内容,同步传送到后台,提高了执法效率。
此外,运用“综合执法文书智能辅助系统”,最短时间内完成处罚程序,然后通过移动终端APP,对定位信息等作智能化算法处理,把案件自动转派到相关辖区中队处理。执法人员调查取证并录入移动执法终端,根据情况进行立案,部门负责人、法制审核人及局领导可以实现全过程线上签批。审批后,现场直接制作相关文书进行处罚。
“李沧模式”初步形成以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8月份开展小广告专项整治工作以来,已查处乱贴乱画行为157起,罚款57000元。此外,通过“李沧模式”的示范效应,有助于创新执法场景应用,提升全市综合执法水平。
02 治理小广告,要下大力气
从12319服务热线提供的数据来看,今年1至7月份,七区关于“小广告”的投诉累计1275件。不少楼道“小广告”已经泛滥成灾,必须下大力气整治。李沧区打响了小广告治理的“头一炮”,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放眼全市,小广告治理攻坚战也早已吹响了号角。
七月以来,市城管办就对青岛小广告治理工作进行了全面摸底、调查研判,并进行了相关工作部署。这次全市统一的小广告整治工作,务求动真格。作为本次会议的重点工作之一,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从清、疏、防、打等各个环节齐抓共管,同向发力。
战役要想打赢,必须得有规矩。
第一是“清”,这是见效最快的治理措施,迅速调动各方力量,形成声势浩大的小广告治理阵仗;第二是“疏”,这是标本兼治的良策,既要规范设置便民服务栏、公告栏、信息墙等,又要引导广大市民通过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发布需求信息;第三是“防”,这是源头减量的好方法,比如在老旧小区改造的同时,安装单元门、楼道门等物防设施,粉刷防粘贴涂料、增设监控装置等技防措施;第四是“打”,这是最有力的保障,加强全过程、全方位管控。
这些治理小广告的方法,都是长期治理总结出来的经验,而在实际工作中,则要灵活运用,积极创新,探索更多类似于“李沧模式”的治理方式。
03 打造方便、温馨之城
去年,在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中,小广告是主要的失分点;在今年市民群众关心的城市管理热点难点问题中,小广告再次上榜;而在市纪委护航行动反映的问题中,小广告问题也位列其中。小广告被称为城市“牛皮癣”,足见市民的反感,这一顽疾必须根治。
经过美丽青岛三年行动、城市品质改善提升等行动的开展,青岛主次干道、重点区域乱贴乱画现象得到了有效控制,但背街小巷、开放式楼院、楼道乱贴乱画问题仍非常突出,严重影响市民居住环境,成为楼院里的“视觉污染”,这也是重拳整治小广告的根本原因。
青岛正在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化大都市,这一目标对城市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结合我市实际和城市管理部门的职责,城管部门明确提出“打造方便、温馨之城”的目标。
在这样的部署之下,各级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部门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想方设法解决群众操心事、千方百计提高群众幸福感、获得感,让市民感到方便、温馨。乱贴乱画小广告,严重影响市民生活环境,不仅是市民身边的“烦心事”,也与我们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城市定位不符,开展小广告整治工作,顺应民心、顺应时势,更是城市发展的时代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