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新闻界曝出了一桩骇人听闻的“假古董骗贷案”。
报道称,原北京燕山华尔森集团法人代表谢根荣,以2万元购买的玉片、金丝,自己动手打造了一件“金缕玉衣”。
图1
“金缕玉衣”是汉代规格最高的丧葬殓服,能够享用此等规格的人必定得是王侯将相这样的贵族,所以金缕玉衣极为稀少,时至今日在全国范围内出土的金缕玉衣也仅仅只有20余件。
物以稀为贵,谢根荣知道金缕玉衣价值不菲,所以他亲自动手制作了一件,并且还请来包括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杨伯达等5位专家,亲自为自己伪造的“金缕玉衣”开具证明,在这份证明中,五位在古董界堪称泰斗级别的专家给这件赝品的评估价居然高达24亿元!
此后,谢根荣拿着这件价值24亿的“金缕玉衣”在中国建设银行成功骗贷6亿元人民币!
更令人奇怪的是,银行行长发现被骗贷之后竟然并没有选择报警,反而继续为谢根荣提供了4个亿的资金,致使中国建设银行损失了5.4亿元人民币。
图2 谢根荣
五位极具权威的文物专家为何会在这件“金缕玉衣”上如此一致地“走眼”呢?明知被骗,可为什么银行行长依然会给谢根荣继续拿钱呢?
2003年,“中国400富豪榜”正式出炉,而燕山华尔森集团老板谢根荣凭借7亿元的个人身家排在了这份榜单中的第163名,而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这让他成为全中国第163有钱的7亿资产,居然全是谢根荣骗出来。
谢根荣文化水平不高,他上完初中就不念了。上世纪80年代,谢根荣借着国家给的好政策,登上了“边境贸易”这艘致富大船,很快便在中俄边境赚到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桶金,之后谢根荣利用这些钱开了公司,渐渐地仅有初中文化的他也摇身一变,成为了腰缠万贯的千万富豪。
上世纪九十年代,谢根荣觉得啤酒产业是一个很好的投资项目,所以他在北京燕山创办了北京燕山华尔森集团,有名的华尔森啤酒就此诞生。
图3
1995年,谢根荣又将目光转移到了房地产行业。
1998年,北京市宣武区房地产经营开发公司获得了“东华金座”的开发权,“东华金座”项目的地皮位于北京的黄金地段,在南光路附近,所以这个项目在当时十分抢手。
可就在破土动工之际,宣武区房地产经营开发公司自己却陷入了经济危机,已经无力再对“东华金座”进行开发了。
无奈之下,“宣武地产”只能选择壮士断腕,将“东华金座”的开发权转让,而这也让谢根荣看到了大赚一笔的机会。
2000年5月,北京一家资金雄厚的房地产公司以3.2亿人民币的价格,从“宣武地产”的手里买下了“东华金座”的开发权,而就在此时,谢根荣主动找上了这家公司的老总,希望他能将这个项目让给自己。
四个月后,这家公司果真将“东华金座”的开发权以1.2亿的价格转让给了谢根荣,而原本定好的3.2亿的收购费也将有谢根荣名下的“北京华鑫森商贸集团有限公司”支付,就是为了这3.2亿,谢根荣走向了他人生末路的起点。
图4
2000年9月,谢根荣以“融资开发”为名,指示他人通过多种方式雇佣“演员”,假冒购房人签订购房合同,并以此手段与中国建设银行签订来555份《个人住房贷款借款合同》。
谢根荣就是用这555份虚假的借款合同,空手套出了6.6亿余元的房屋贷款,并一举成为了当时中国最有钱的富豪之一。
2002年年底,时任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支行行长的颜林壮与副行长赵峰突然察觉到了谢根荣的骗贷行为。随即,他们二人便找到了谢根荣并与其谈判。
看到两位行长特意登门拜访,谢根荣自知自己骗贷的行为已经败露,所以他便带银行的同志们一同参观了自己陈列古董的“根荣陈列馆”。
而在这个不大不小的陈列馆中,赫然陈列着两件“无价之宝”——金缕玉衣与银缕玉衣。
图5
原来,谢根荣在施行完骗贷之后就早已预料到会有今天,所以他特地以数万元的价格从市场上买来了大量的薄玉片、金线以及银线,按照网上搜集的资料,完美“复刻”出了这一对“金银玉衣”。
为了能让两件玉衣做到以假乱真的地步,谢根荣特地请来了五位在古董界堪称泰斗级的专家,来为自己作证。这五位分别是:
原中国收藏家协会秘书长——王文祥;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杨伯达;北京大学宝石鉴定中心主任——杨富旭;中国宝石协会原秘书长——李劲松;原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史树青。
就是这五位极为权威的文物专家,却为谢根荣这两件1比1复刻出来的“玉衣”开具了评估报告,而且还为这赝品开除了24亿的天价估价!
图6
谢根荣拿着五位专家为自己开具的鉴定证书,信誓旦旦地向两位行长说道:
看了看陈列柜中的两件“玉衣”,又看了看五位专家开具的鉴定证书,颜林壮与赵峰对谢根荣的怀疑也逐渐消退。
此后,颜、赵二人又利用职务之便以支票的形式多次为谢根荣转款,几乎每一次转款的金额都在4000万以上。
图7
2008年3月,谢根荣与颜、赵二人相继被捕,截止到他们落网之日,建设银行的损失已经达到了惊人的5.4亿!
谢根荣之所以能有恃无恐的拿赝品骗贷,正是因为有五大权威专家为自己开具的鉴定证书保驾护航。如今,谢根荣赝品骗贷的事情败露,那五位专家也自然而然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可面对所有人的质疑,这些专家们却一致地将自己“走眼”的原因归咎于“草率”。按照常规的文物鉴定程序,鉴定一份文物的真伪至少应该经过称重、收样、手摸、仪器检测等三十几个步骤,而要确定宝石的真伪则要动用一些专业仪器。
但是在鉴定谢根荣的这两件“玉衣”时,五位专家却出奇地“懒惰”。不仅没有用专业仪器监测宝石,甚至连上手触碰一下玉衣也没有。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当时参与鉴宝的杨富旭坦然地表示:
那既然仅仅只是“围着柜子看了几眼”,这五位专家究竟是依靠什么断定谢根荣这两件“玉衣”是真品的呢?这令人瞠目结舌的24亿又是依靠什么估算出来的呢?
图8
面对记者的提问,这几位专家的口径竟然出奇的一致,无论是杨富旭还是李劲松,又或者是王文祥,他们都说是因为“史老”确定这件文物是汉代的,所以他们才敢在鉴定报告上签字。
他们口中的“史老”正是当代我国著名的文物鉴定专家——史树青。
史树青这个名字在中国文物界可是一个响当当的存在,他从1995年起就参加到了我国众多大型古墓的发掘工作当中。
1972年史树青更是被国务院钦点为“文物出国展览业务组”的副组长,可见其能力究竟有多么出众。
按理说,诸如“史老”这样一位在文物界堪称泰斗的人物,不应该会看不出这两件“玉衣”的端倪啊,可这一会他怎么就走眼了?
图9 史树青
难道年过八旬的“史老”这一次真的“老糊涂”了?
当时媒体记者曾多次电联当事人史老,可惜都遭到了老人家的“无情挂断”。
2007年,史老因心力衰竭抢救无效死亡,当时为何断定“玉衣”为汉代真品的原因也从此石沉大海。
正大所有人都以为,时间的真相终究无法解开之时,当年谢荣根鉴宝事件的中间人道出了一句石破天惊的话,进而将谜团点破。
这个人叫牛福忠,也是一位“鉴定专家”,当时就是他负责联络史老等人为谢荣根的假“玉衣”做鉴定的。在一次媒体的采访中,牛福忠向记者说道:
原来,在鉴宝当天,五位专家并非“义务劳动”,他们只需要在陈列玻璃周围走上几圈、看上几眼,之后动动手指在鉴宝报告书上签上自己的名字,这十几万的“劳务费”就能揣进腰包。正所谓“有钱能使鬼推磨”,看来只要价格出得高,这假文物也能变成真宝贝啊!
图10 牛福忠
既然属于有偿服务,那对于谢根荣的诈骗行为,这几位专家是否会受到法律制裁呢?答案是否定的。
按照这几位专家的说法,鉴宝本来就是一个说不准的事情,常在路边走哪能不湿鞋,难免有几件看走眼的文物,很不巧,谢根荣这两件“玉衣”就是他们“看走眼”的文物。
对于谢根荣拿他们签订的鉴定报告去施行诈骗一事,这几位专家表示他们确有责任,但同时他们也非常无辜。王文祥曾公开的对媒体记者表示:
而李劲松对于这件事件则表示“非常遗憾”,他说:
2009年12月,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以贷款诈骗罪判处犯罪嫌疑人谢根荣无期徒刑,原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支行行长的颜林壮因违法发放贷款中,判处有期徒刑20年;副行长赵峰也被判处了19年有期徒刑。
图11
结语:
据不完全统计,现如今全中国有超过7000万人在玩古玩或者收藏古玩,这也造就了中国庞大的古玩市场。
但是这所谓的“古玩市场”如果深究下去,根本就是一个不应该存在的市场,因为它完全就属于一个“非法”的存在。
市场就意味着有交易,而古玩还有一个称谓那就是文物。
根据我国《文物保护法》相关规定,个人能够获得文物的途径无非继承、赠予、拍卖、转让、从文物商店购买几种方式,而私底下交易文物在我国属于违法行为。
如果交易的文物是真品,则构成“非法倒卖文物罪”最重可被判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有期徒刑;
如果交易的文物是赝品,则可构成“诈骗罪”,最重可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的有期徒刑。也正是因为古玩市场属于法律的三角地带,许多人便可以钻法律的空子谋取私利。
谢根荣案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全新的利益链条。
图12
主谋谢根荣看重的是专家们签下的一纸鉴定书,专家们看重的是主谋谢根荣手中的鉴定费,银行方面看重的大客户关系和个人业绩,他们三方全都是利益链条上的一部分,没有一个人能撇清关系。
这可怕的利益链条如今肯定依然存在!作为弱势一方的广大古玩爱好者又将如何保护自己呢?这实在不得不令人深思!
参考文献:
《鉴定费背后藏着多少猫腻?》——《美术报》,2011年9月17日
《民间收藏还有多少鉴定是真的》——宋风,2011年12月
《24亿元假古董,谁在开玩笑》——姚冬琴,2011年10月
《商人伪造金缕衣骗贷7亿元》——《新华时报》,2011年9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