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龙泉人才网 - 人才百科 -

西南育才学院(江姐之子定居美国)

  • 人才百科
  • 2024-01-04 13:00
  • 龙泉小编

前言

1949年8月的一天,重庆渣滓洞监狱女二号牢房

29岁的江姐拿出一根竹筷——这根竹筷是她之前悄悄藏起来的,她趁着看守不注意的时候,将这根竹筷的一端磨尖,然后拆开棉被,扯出一些棉花烧成灰,在碗中加入了一些清水,将棉花灰调成了“墨水”……

做完这些之后,她拿出一张草纸,趴在阴暗潮湿的牢房地上,用尽全身力气一笔一划地写下了一封“托孤”信:

在写完这封信两个多月后,江姐被杀害于重庆歌乐山电台岚垭刑场

江姐在监狱中写的“托孤”信

而信中提到的“幺姐”,后来果然将“云儿”抚养成人。只是后来,江姐这个唯一的儿子定居了美国,甚至一度被人质疑违背其母亲的遗愿……


01 假扮夫妻,革命伉俪弄假成真

因为一部小说《红岩》,江竹筠后来以“江姐”之名为中国人民所熟知。

江竹筠出生在四川自贡的一个农民家庭,因父亲是一个游手好闲之徒,个性刚强的母亲在她8岁那年便带着两个孩子(江竹筠和弟弟江正榜)离开了四川,投奔到重庆舅舅家。

1939年,19岁的江竹筠考入了重庆的中国公学,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当时的重庆,是国民政府的陪都,也是国民党特务分子的大本营。虽然当时处于国共合作期间,但蒋介石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为了安全起见,党组织安排了很多党员从事地下工作,江竹筠就是其中一员。

1943年的一天,江竹筠接到了党组织交给她的任务:给中共重庆市委第一委员彭咏梧做“妻子”。

彭咏梧

因为彭咏梧肩负着在重庆地下党组织中开展整风运动的重任,而他目前还住在集体宿舍中,年龄也已经28岁了,如果老是单身,不利于他隐蔽和开展工作,因此,党组织决定派年轻稳重的女同志江竹筠与彭咏梧假扮夫妻,组成一个“家”。

可是,只有23岁的江竹筠此时还没有谈过恋爱呢!虽然此前她的母亲给她介绍过一个对象,但她听说对方身在国民党机关,而且说的做的全是国民党那一套,便毫无犹豫地回绝了母亲。

如今,让从来没有过恋爱经历的她去假扮别人的妻子,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刚开始,江竹筠感觉是那么的不习惯:邻居称呼她“彭太太”时,她差一点忘了自己已经“为人妻”,以为不是叫她;彭咏梧的同事们拿这对“新婚夫妻”打趣,她常常羞得满脸通红;到了晚上,独自面对着一个陌生的大男人,她心里觉得别扭极了……

但是最终,这些“不习惯”都让位于“掩护组织领导”的重任了,江竹筠越来越适应“彭太太”这个身份了,而身边的人,也都以为他们是一对真夫妻了。

在一天天的朝夕相处中,江竹筠逐渐对工作经验丰富、成熟稳重的彭咏梧敬慕有加,而精干优秀、体贴贤惠的江竹筠同样深深地吸引着彭咏梧。

两个年轻人有着共同的革命理想,又两情相悦,本是皆大欢喜的事,然而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江姐

这是因为,彭咏梧在老家还有妻儿。这桩婚姻虽是父母包办的,但他和妻子谭政姴的感情很好,两人还育有一个儿子彭炳忠。

本来,在江竹筠假扮他妻子之前,他是想接妻儿来重庆掩护他工作的,只是当时他接到了妻子的信,信中说她刚刚在老家办了一个家庭纺织作坊,儿子彭炳忠又正在出麻疹,一时不能离开老家去重庆。

而此时的彭咏梧,身在形势极其险恶的重庆,又肩负着地下党组织交付的重任,必须要有一个家庭来掩护他的工作。就这样,党组织给彭咏梧安排了新的“妻子”江竹筠。

假扮夫妻的时间久了,再加上江竹筠扮演“彭太太”实在太逼真,等到两人意识到应该分开时,却发现彭咏梧在重庆再也难以在周围的人们中间道明事情的真相——如果突然解除两人的“夫妻”关系,周围的人一定会起疑心,他的身份也有暴露的可能。

组织上当然也考虑到了这一点,于是,在1945年,党组织批准彭咏梧和江竹筠结为真正的夫妻。

组织的决定让彭咏梧和江竹筠这对弄假成真的革命伉俪既感到幸福,同时又觉得无比歉疚。

江姐


02 毅然绝育,年轻夫妻天人两隔

结婚后的江竹筠主要负责协助丈夫彭咏梧的工作,负责处理党内事务和内外联络工作,也就是从那时起,她开始被同志们亲切地称呼为“江姐”。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八年的抗战终于取得了胜利,但因为蒋介石决意发动内战,大肆残害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

此时的江竹筠,已经怀有身孕,妊娠反应厉害,但她还是和其他地下党组织成员一起策划、组织学生运动,反对国民党反动政府的法西斯统治。

1946年4月的一天,正在成都四川大学进行地下工作的江竹筠突然觉得肚子疼,像是要生了,她的几个女同学赶紧把她送到了华西医院。

几天后,她在分娩时遭遇难产,不得不进行剖腹产手术。在被推进手术室之前,江竹筠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大夫,做手术时,请一起给我做绝育手术吧!”

负责做手术的医生大吃一惊:“你这是头胎呢,这怎么成?哪有生头胎就做绝育手术的,我还没碰到这样的事呢!”

几个陪同在她身边的女同学也劝她:“现在的社会风气都是生得越多越有福气,你怎么生一个就不想要了?”

已经打定主意的江竹筠摇摇头说:“难道,你们愿意让一个有为的青年,背上背一个,怀里抱一个,手中牵一个,拖儿带女的吗?现在斗争越来越残酷了,多一个孩子就多一分危险。”

医生看江竹筠坚持要求绝育,没有办法了,只好说:“你实在要绝育,就得你家属签字。”

但此时,江竹筠的丈夫彭咏梧远在重庆,他还不知道自己的妻子生孩子呢,当然不可能来签字了。最后没办法,一个女同学拗不过执意要做手术的江竹筠,以妹妹的身份在手术单上签了字。

半个月后,彭咏梧从重庆赶来,当他得知江竹筠做了绝育手术,心里很难过,但他还是称赞妻子说:“你是个有独到见解的好母亲!我明白你为啥这样做,我要是在场,也会同意你这样做的。”

江竹筠看着理解自己的丈夫,心里觉得很安慰,她笑笑说:“我知道你不会责怪我。孩子还没取名呢,你想好了吗?”

彭咏梧想了一下说:“孩子是云阳人,又出生在这风云变幻的年代,就叫彭云吧!”

有了“彭云”这个名字后,从此江竹筠便无比怜爱地称呼自己这个唯一的儿子为“云儿”。

此后不久,江竹筠带着儿子彭云回到重庆,以会计的身份为掩护,和丈夫彭咏梧一起继续从事党的地下工作。

随着国共内战的升级,彭咏梧的工作越来越忙,他不仅要负责宣传和学运,还要领导川东地区的地下党组织,筹备武装暴动等。为了减轻彭咏梧的担子,重庆市委指派江竹筠直接负责领导重庆国立女子师院、西南学院、重庆育才学校等多所学校党的地下工作。

1947年春,重庆市委创办进步刊物《挺进报》,江竹筠具体负责校对、整理、传送电讯稿和发行工作。短短几个月时间,《挺进报》发行量大增,引起了敌人极大的恐慌。

1948年元旦刚过,彭咏梧在重庆万县一带领导游击队组织武装暴动,一度打得敌人胆战心惊。然而,在1月16日的巫溪安子山战斗中,彭咏梧为掩护游击队员迅速突围,不幸中弹壮烈牺牲,年仅33岁

更让人心痛的是,彭咏梧牺牲后,他和另外两位烈士被野蛮残忍的敌人砍下头颅,悬挂在竹园小学的门楼前示众……

得知这个消息后,江竹筠悲痛万分,她决定接替丈夫的工作,“在老彭倒下的地方继续战斗”。于是,她把儿子彭云托付给一个朋友,然后毅然赶赴川东万县,与这里的同志们一起进行革命斗争。


03 狱中托孤,大义前妻抚养遗孤

1948年6月14日那天中午,江竹筠正准备去找地下交通员李承林,刚走到马路上,突然听到有人喊她:“江竹筠!”

她回头一看,竟然是重庆市委副书记冉益智!江竹筠顿时警觉起来:重庆情势紧张,他怎么跑到万县来了,还在大街上这样喊自己的名字?

江竹筠没有理睬冉益智,赶紧往前走,想摆脱这个家伙。不料冉益智跑过来用双臂拦住了她,紧接着两个便衣特务一拥而上……就这样,因为叛徒的出卖,江竹筠被捕了

第二天傍晚,江竹筠等12名被捕同志被押往重庆歌乐山渣滓洞集中营,一场持久的生与死,正与邪的搏斗开始了……

在渣滓洞,江竹筠受尽了国民党军统特务的各种酷刑:老虎凳、辣椒水、吊索、带刺的钢鞭、撬杠、电刑,甚至是竹签钉进十个手指中……然而,江竹筠——这个年轻的女共产党员,面对敌人惨无人道的摧残,始终坚贞不屈,没有向敌人吐露一个字

关于江竹筠在监狱中所进行的英勇战斗,小说《红岩》中已经有了详尽的描述,在这里就不赘述了。

在狱中的江竹筠,无比思念自己的儿子彭云,在她入狱以前,已经通过谭竹安把儿子交给了虽然从未谋面,但却是最值得信任的“幺姐”——彭咏梧的前妻谭政姴(音同“烈”)照顾。

1949年8月,江竹筠再次给表弟谭竹安写信,将年仅3岁的儿子托付给谭竹安和“幺姐”,这也是江竹筠生前的最后一封信!

面对“夺夫”之人的托付,谭政姴表现出了一个中国女人传统的善良和难得的深明大义,她毅然担负起了抚养前夫之子的重担。

在江姐被捕之后,谭政姴将自己的名字改成了谭正伦,带着儿子彭炳忠和继子彭云开始了与特务周旋的日子。两年间,她不知道搬了多少次家,躲过了多少次劫难

建国初期的谭正伦(谭政姴)

有时候撤得急了,谭正伦甚至顾不上还在学校的亲儿子,抱着小彭云撒腿就跑

有一次,8岁的彭炳忠放学回家,发现妈妈带着弟弟又突然撤走了,他一下子傻了眼,又不敢向邻居们打听,幸好他记得妈妈的嘱咐,一路上打听着找到了在大公报社上班的舅舅谭竹安。

等到谭竹安带着小炳忠找到妈妈时,丢了儿子的谭正伦已经急坏了,看到儿子平安归来,她一把搂过来,哭着说:“儿呀,你莫怪妈妈只顾着弟弟撇下你没管,弟弟的命比你还苦呀!”

解放后,作为烈属的谭正伦本来可以进妇联或者其他机关工作,但她主动要求到托儿所当了一名保育员,之所以选择这个工作,是因为她考虑到,这样既能工作,又能把3岁多的彭云带在自己身边抚养。

后来,因为工作忙,谭正伦实在没有精力照看彭炳忠和彭云两个孩子,于是她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既敬佩又不解的决定:把彭云带在身边,让亲儿子彭炳忠去孤儿院!

1976年谭正伦去世,亲人们赶往成都为她送葬

好在小炳忠是个懂事的孩子,虽然他也渴望留在妈妈身边,但他知道弟弟彭云没有了父母,更需要妈妈的呵护。于是,他什么都让着弟弟,对于妈妈因为照顾弟弟而忽视了自己也毫无怨言。

在谭妈妈和哥哥彭炳忠的精心照顾下,彭云茁壮成长着。


04定居美国,烈士之子面临质疑

作为烈士之子,彭云上学后受到了国家的照顾和抚养,他自己也非常争气,在学习上刻苦认真,成绩在班里总是数一数二的,人缘也非常好,一直担任班干部。

在重庆读完高中后,彭云以四川省理科状元的身份考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沈阳一家工厂工作。

1977年,国家恢复了高考和研究生考试,彭云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中科院计算所的研究生,不久后他又考取了第一批公派留学生。

在美国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后,彭云回国在中科院软件所担任副研究员,做了一年多的研究工作。

那时,中国的软件相关领域几乎是一片空白,相关研究还很少,恰好美国一家出版社看中了彭云的博士论文,请他担任第一作者,于是彭云又再次前往美国。

此后,他便一直在美国工作和生活,并成为马里兰大学巴尔的摩分校计算机系终身教授

1999年,在江竹筠牺牲50周年前夕,彭云带着妻子易小冶回到四川自贡祭奠母亲。

在这期间,有人质疑彭云定居美国的行为违背了他母亲“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的遗愿,是“背叛”祖国的行为,还有人说他已经加入了美国国籍。

彭云

对此,彭云表示,自己始终是中国人,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加入美国国籍

他还解释,当初来美国,是因为美国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更为先进,研究环境也更宽松,更适合自己,“我当时就想着等有一天研究出来重大成果之后,就回到祖国,可是我现在老了,还是没弄出来。”他颇为无奈地说。

对于母亲的遗愿,彭云表示自己一直牢记在心,从未忘记过,但自己只完成了一半,“在做人做事方面,无论在哪我都比较努力,也比较低调,但对于祖国的奉献我确实没有做好,有愧于母亲,也有愧于祖国。

其实,祖国一直在彭云的心中,为此,他经常向儿子彭壮壮讲述爷爷奶奶在革命期间的故事,告诫他要热爱自己的祖国,忠于自己的祖国。

儿子彭壮壮也未辜负父亲的期望,他从美国哈佛大学毕业后,面对国外众多企业的高薪诱惑,他毅然选择了回国发展,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结语

今天,我们应该缅怀革命烈士彭咏梧和江竹筠——他们为了祖国的革命事业,奉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我们应该感谢和敬佩谭正伦——她深明大义,含辛茹苦,耗尽心血将烈士遗孤抚养成人。

同时,我们也不应该过于苛责江姐之子彭云,他虽然没有留在祖国,但他心中始终有祖国,始终没有忘记祖国,更没有做对不起祖国和人民的事。

每一个普通人的合法权利都能得到尊重,这也是无数“江姐们”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为之奋斗的目标!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龙泉人才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收录文章侵犯到您的权益/违法违规的内容,可请联系我们删除。
https://www.lqrc.cn/a/rencai/96352.html

  • 关注微信
下一篇:暂无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