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龙泉人才网 - 人才百科 -

宝庆集团(围歼白崇禧)

  • 人才百科
  • 2024-01-06 22:00
  • 龙泉小编

林彪治军从严,很少有哪位将军,敢违抗他的命令。

但在1949年围歼白崇禧集团的时候,上级要求二野精锐陈赓兵团,归四野林彪指挥。

可每逢大战,陈赓就会反对林彪的部署,连续多次拒绝林彪的战役安排。

林彪要短距离迂回包围白崇禧,陈赓则要打长距离迂回大包围;林想要重点打广西,陈则直接打了广东。

不仅陈赓拒绝林彪的命令,包括秦基伟在内的多名军长,也坚决拥护陈赓,拒绝林彪的命令。

在解放广东的关键时刻,毛泽东的电报并没有直接发给陈赓,而是发给林彪和叶剑英,让二人转告陈赓去追击广东之敌……

一,陈赓拒绝林彪指挥到师级单位

关于此事的详细经过,要从1949年5月25日说起,上级要求第二野战军,派出三到四个军的兵力由陈赓率领,归第四野战军林彪指挥。

意思其实很简单,上级要集合二野和四野的精锐部队,合力围歼白崇禧集团。

林彪直接派人去找陈赓,要求指挥到陈赓第四兵团的师级作战单位。

陈赓得知此事,嘴上虽然没有明确拒绝,但只允许有“特殊派遣任务时”才能够越过兵团司令部和军指挥部,指挥到师一级的部队。

陈赓事后解释过拒绝林彪的原因,主要担心大战关键时刻部队乱套,事实也证明陈才是正确的,不过这也是后话了,咱到后面的文章再说。

上级发动湘赣作战计划,陈赓在江西境内,派出13军和14军,配合林彪作战。

可第13军的两个师,因为开进速度太快,陷入了白崇禧九个师的包围圈。紧接着国民党的报纸就大肆宣扬,说包围了共军的“精锐主力部队”。

以至于立刻就有人埋怨,认为陈赓派出去的两个师,有可能会被敌人吃掉,所以有些指挥员对此表示非常恼火。

这便是围歼白崇禧期间,林彪和陈赓争论的开始,前者是常胜将军,后者是战术大师。

事态到这一步,似乎可能会失控,但陈赓对此却非常冷静,他望着地图思考,该如何度过这个难关。

陈赓认为,陷入白崇禧包围圈的部队,有四个团是他一手带起的主力团,从抗战时期打到现在,战斗力毋庸置疑。

从地形来看,白崇禧虽然派去九个师,但顶多只能摆开四个师,再加上白习惯用两梯队战术,也就是说会把四个师分成两部分。

(白崇禧)

这样来算的话,敌人只有八个团在正面,是很难打败我军两个师的。

再加上前线迟迟没有报告,由此可以推测出,局势完全在控制之中。

陈赓在司令部,嘱咐大家别紧张,如果出了什么事,他自己承担全部责任。

果不其然,正如同陈赓预料的那样,前线周希汉很快就传来了捷报,不仅打跑了敌人,还缴获了十多门重炮,俘虏了几百人。

其实获胜的原因很复杂,一是我军意志顽强,二是白崇禧避战心理严重,总想着收缩防线放弃城市,不想重演蒋介石被“农村包围城市的阳谋”打败;三是白崇禧想诱导我军两个师离开山区,去开阔地交火。

兵团副司令郭天民一听这话很高兴,于是让部队继续追击;陈赓却反而说,部队立刻撤回,不能在赣江西岸不能有一兵一卒。

郭天民当场反对,哪有打了胜仗又撤回去的道理?不该乘胜追击吗?之前那两个师被包围的时候,你倒是一点也不紧张,如今获胜了却紧急后撤。

(开国上将郭天民)

陈赓则分析说,敌人之所以撤走,极有可能是受限于地形施展不开,如果我两个师追击到开阔地,陷入敌人包围圈的话,极有可能被吃掉。再加上四野主力尚未形成合围,所以现在不是打消耗战的时候。

郭天民听到陈赓如此分析,这才恍然大悟,差点中了白崇禧的诡计!

陈赓打仗向来注意细节,例如部队赶到进贤县,他疑惑老百姓为何家家户户都有船?一问才知是长江涨水时,鄱阳湖会连通赣江涨水。即使是县里大晴天,也会毫无征兆地来洪水。

陈赓立刻下令指挥部搬到高地,由于很多人不想转移,以至于陈赓双眼看不到的很多指挥机关,依旧留在洼地。

结果到了半夜,大水汹涌而来,幸亏陈赓派出船只,才把大家接上高处。

陈赓批评说:“看!这就是想住好房子的结果!”

二,短距离迂回大包围,和长距离迂回大包围的争论

6月26日,陈赓去往上海,参加二野的作战会议。

因为陈赓的任务是配合四野,所以他的第四兵团,并不会参与二野的战斗计划。

陈赓返回第四兵团,可他很快就注意到,上级制定的是大迂回包围,是跨越多个省份围歼白崇禧集团。

但实际上,林彪打得是迂回或者说短距离迂回包围,以至于多场战役打下来,战果远远低于预期。

陈赓立刻联络郭天民,明确拒绝日后的浅迂回作战,要求兵团直接大迂回去广东,来完成上级制定的、真正的大迂回大包围。

这一点,无论是《陈赓传》还是《林彪传》都有明确的记载,林彪并未执行上级的大包围战术。

直接导致的后果,则是白崇禧屡屡逃出包围圈,按照陈赓的分析,几次战役都没有围住白崇禧,主要是因为低估了白匪的避战心理。

从白崇禧的角度来看,蒋介石的教训案例血淋淋,起初不肯放弃济南,导致王耀武集团被歼;不肯放弃锦州,导致范汉杰、侯镜茹、廖耀湘兵团被歼灭……

倘若按照杜聿明的设想,兵团撤出淮海包围圈,只要人还在,城市就能重新夺回来,蒋介石也不会败得那么惨。

所以白崇禧想着,即使做最坏打算,撤退到广西防守老家甚至是海南岛,也比被解放军全歼好得多。

当白匪集团撤到衡阳和宝庆,明显要跟广东的余汉谋集团联合,如果继续浅迂回,不仅徒增伤亡,还会导致白崇禧集团和余汉谋集团汇合。

而北京的上级领导,自然认为陈赓的大迂回,才是真正可行的战术,于是上级命令林彪,不管白崇禧如何撤退,务必要远远绕到白匪的背后。

林彪在7月17日,命令陈赓兵团和邓华兵团,直接往广东进军。

看似是林彪不服从指挥,陈赓则想执行上级的部署,但实际上问题远比表面上复杂很多。

因为林和陈都遭遇了同样的问题,那就是北方士兵不适合南方气候。

因此,眼前只有两个选项,一是速战速决,二是部队休整,让战士适应南方气候。

天气酷热潮湿,就连北方来的骡马都大批生病,战士甚至瘦了十多斤。

以我们后人的角度看历史:林彪的浅迂回作战,是想通过速战速决,趁着部队尚能忍受南方气候,尽快消灭白崇禧集团。

可事实证明白匪过于狡猾,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远远逃出了我军的包围圈,所以陈赓和林彪的争论,并不能从战果的角度简单定性错与对。

陈赓向北京建议休整,进行“兵强马壮”运动,上级则同意休整。

于是,林彪执行上级的安排,在建军节的那天,进行了四十天的兵强马壮运动。

要求战士们讲卫生、按时吃药、修剪指甲、为骡马治病……

一个月后,战士的身体明显恢复,骡马也都逐渐适应了南方气候,这为日后的胜利打好了基础。

到9月4号,二野的精锐陈赓第四兵团,抵达江西赣州,这里接通福建和广东,属于是战略要地。

紧接着,四野的精锐部队邓华第十五兵团,也抵达了赣州。

两大野战军的拳头部队会合,剑指中国“南天门”广东省。

叶剑英召开作战会议,强调了上级的大迂回大包围方针,陈赓起草了报告以“叶陈”署名。

(叶剑英)

叶剑英元帅审批了一遍之后,称赞陈写得非常好,甚至将署名改为“陈叶”。

陈赓赶紧推脱,想让叶剑英改回来,他哪里能排到参座前面?

叶剑英则笑着说,既然上级要陈赓指挥,所以就应该把陈赓的名字放到前面,再或者直接单独用陈赓的署名。

实际上,电报真正发到北京的时候,署名已经被陈赓改回“叶陈”很显然他认为自己应该服从叶剑英的指挥才对。

三,先打广东还是先打广西?

休整结束之后,陈赓认为应该先打广东的余汉谋,再从广西包围白崇禧,最后是进军云南。

陈赓先打韶关,只要打下这座城市,便可断绝白崇禧集团撤到广东的可能性,也直接让余汉谋成瓮中之鳖。

随着四野在衡宝发动攻势,直接让白崇禧计划的“湘粤联防”彻底失败。

余汉谋意识到大事不好,急忙在英德县聚集部队,仅仅留下一个军队防守韶关。

陈赓大兵一到,韶关之敌望风而逃,连沿路埋的炸药都没有来得及起爆。

余汉谋在清远和英德的防线,还没有建造完成呢,就被陈赓打碎了大半,以至于心脏城市广州,完全暴露在了第四兵团的枪口下。

可这时候,林彪却提出建议,因为四野没有绝对的把握消灭白崇禧,所以建议陈赓兵团 ,立刻去广西桂林和柳州,切断白崇禧逃跑的后路。

陈赓得知此事之后明确反对林彪,一是不能让余汉谋集团跑掉,防止余去往海南岛;二是第四兵团,距离“桂林、柳州”至少一千三百多里,很难达到围歼白匪的目的。

虽然陈赓拒绝,但上级已经批准了林彪的战术安排,要求陈赓兵团立刻执行,放弃广州的余汉谋集团,去广西打白崇禧集团。

如果陈赓反对,就等于是违抗了上级的安排。

陈赓先是在兵团研究了战术,随后便去找叶剑英,叶也认为陈赓说得很对。

于是乎,陈赓以“叶陈”的名义写了一份电报发给北京和四野,首先是赞同林彪在“湘桂”打白崇禧的计划。

可是四兵团已经破了敌人的广东防线,以每天至少六十公里的速度扑向广州城。

如果去协助四野打广西,还不如让第18军、46军、以及第13兵团去切断白崇禧的后路;让第4兵团去三水,然后过梧州打南宁。

再有就是,敌人的胡琏兵团增援广州,倘若陈赓兵团不打广州,会导致邓华兵团压力大增……

当然了,叶陈的建议,属于是局部视角,具体由上级做决定。

林彪接到电报之后,依旧认为陈赓兵团暂时不要打广州。

这时候,上级面对林彪和陈赓的战术分歧,要做出最后的决策。

北京的毛泽东认为,叶剑英和陈赓的意见很好,只要广州的敌人没有往广西逃窜,陈赓兵团和邓华兵团,就直接去打广州。

10月14日,陈赓命令第15军秦基伟,以急行军直接插入佛山,断广州敌人的后路,形成包围广州的天罗地网。

这时候,难题摆到了秦基伟这里,包围圈的成败关键,落在了他的身上。这位未来的国防部长,并没有谋求打入广州的虚名,而是坚决执行陈赓的命令。

第14军李成芳,迅速杀奔三水和四会;第13军周希汉,则扑向了高要。

秦基伟、李成芳、周希汉三位军长,不折不扣的执行陈赓命令,这让副司令郭天民竖起了大拇指,赞扬三名军长的大局观念,感叹陈赓在兵团当中威望很高。

陈赓说并不是自己威望高,而是兵团里的三名军长,能够深刻领会毛主席的战略思想,所以他做出安排之后,三名军长立刻执行。

可各部队正急行军的时候,突然跟第14军断了联络,直到15日凌晨,才艰难接通了报话机。

万万没想到,第14军已经成功打下了三水,居然一夜行军七十多公里。

陈赓惊叹:“你们是飞过去的吗?”

李成芳说:“我们从英德上船,沿北江顺流而下,两岸有敌人射击,我们没有理他,一直向前走,现在西南镇追上了敌人的第三十九军。”

关键点在于,没有理会小股敌人的射击,以最快速度追上敌人主力!昨夜之所以没能联络兵团司令部,是因为在船上架设电线,怎么也接不通信号,以至于陈赓很紧张一夜未眠。

陈赓的困意一扫而空,连连称赞李成芳的杰作,直接扭转了局势,让我军迅速占据了主动。

(李成芳)

为避免混乱,陈赓兵团并未参加进广州的入城仪式,而是直接绕开了广州,去追余汉谋集团,势要将对方消灭在广东省内。

这时候林彪认为,陈赓兵团距离余汉谋集团较远,如果一旦追不上,会导致余汉谋集团进入广西……所以他担心余部和白匪汇合。

因此,林彪一封电报发到上级那里,又同时发到了各部队,希望陈赓兵团停止追击。

陈赓兵团的各部队,同样收到了林彪的电报,他再次拒绝林彪的战术安排。

原因也很简单,倘若放走了余汉谋,余会不会率部逃到海南?那样后患巨大。

所以陈赓认为,他肯定可以追得上余汉谋集团,于是直接拒绝了林彪的安排,部队继续猛追余汉谋集团。

陈赓下令之后,又起草电报发到上级那里,大致意思是,能迅速打败广州周边的残敌,只要能追上余汉谋集团,便可孤立白匪。

而且已经抽调了秦基伟的两个师,以最快速度追上李成芳,参加对敌的追击作战。

虽然说,陈赓拒绝了林彪的安排,但第四兵团的周希汉、李成芳、秦基伟,都表示坚决执行追击余汉谋的命令。

也就是说,在大包围的关键时刻,第四兵团的三位军长,坚决拥护陈赓的决策。

10月17日,李成芳根据投诚将领的情报,查出余汉谋想要从湛江出发,途径阳江县奔向雷州半岛。

陈赓摸清了余汉谋的逃窜路线,直接让李成芳指挥附近的部队(三个军当中的六个师)以最快速度杀奔阳江县。

此战如果败了,第四兵团不仅陈赓会承担责任,而那三位军长因为坚决支持陈赓,也会承担责任,后果不言而喻,所以只能胜不许败。

就在陈赓连同三名军长有心理负担的时候,毛泽东在10月17日晚上10点,直接发电报给林彪和叶剑英,让林叶转告陈赓第四兵团,乘胜追击余汉谋集团。

毛泽东的这份电报很重要!!完全卸下了陈赓兵团各将领的心理负担,从这个细节也可以看出,主席不仅能大开大合的指挥全国解放,也细致入微的体贴到前线各部。

叶剑英立刻转告陈赓,向西南迅速追击余汉谋。

这次第14军的李成芳,电台虽然在船上,好在是能联络到陈赓。

问题出在了秦基伟那里,速度明显慢于李成芳,主要是因为带的东西多,还要照顾几千名俘虏。

陈赓直接下令,不要去管半路上的小股敌人,迅速绕到敌人的后路,留小股部队照顾俘虏。

到25日,陈赓兵团胜败的关键一天,120团抢占制高点,补住了包围圈的最后一个缺口。

敌人在一天的时间里,组织多个师级作战单位,连续八次疯狂冲撞我军防线,八次都被120团以及援军打退。

激战到26 日,打掉了包围圈当中的、敌4个军大部分作战力量。

前后一算,广州激战一个月,歼敌六万多人!

林彪获悉战果之后,在10月27日嘉奖广东作战部队,赢得了追击西南逃窜之敌主力的伟大胜利!

直到硝烟暂时落幕,陈赓才向大家解释,为什么拒绝林彪指挥到第四兵团的师级作战单位。

倘若第四兵团的各师长归林彪指挥,只要不让追击,就会导致第四兵团乱套。倘若陈赓想追击,各师长却不敢违抗命令,直接导致的后果,便是余汉谋通过雷州半岛逃窜,甚至是逃到海南岛。

陈赓完全歼灭余汉谋集团的主力之后,亲自在韶关街头视察,并且亲手在一家小馆子,做了一盘鱼款待大家。

参考资料:

《头条百科》

《陈赓传》

《林彪传》

《叶剑英传》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龙泉人才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收录文章侵犯到您的权益/违法违规的内容,可请联系我们删除。
https://www.lqrc.cn/a/rencai/96943.html

  • 关注微信
下一篇:暂无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