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全力推进青岛化工企业退城入园、环保搬迁,推动传统化工行业实现转型升级,走在了国内化工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前列。
他带领青岛化工产业涅槃重生,完成新旧动能转换,构筑起青岛化工发展的新高地。以他为掌舵人的公司,正在向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现代化工企业集团不断迈进。
他就是青岛海湾集团董事长李明。
翻开李明的成长档案,人们会发现,身处困局敢于亮剑、面对机遇眼光超前的企业家精神,在他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上世纪90年代之前的青岛化工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门类齐全、产业链完整的产业体系,涌现出一批在全国同行业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曾经“上青天”的美誉,印证了这段历史的辉煌。
但是,上世纪90年代以后,青岛化工企业因经营观念陈旧、历史包袱沉重,生产运营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特别是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很多企业更是举步维艰,青岛化工整体衰落。
李明所在的企业——原青岛化工厂,1999年被划为青岛市特困企业。一位老员工感慨地回忆说,当时企业已经穷到连一个电灯泡都买不起。残酷的现实,令很多人对青岛化工厂的未来已经不抱任何希望了。
穷则思变,临危受命。1999 年 9 月 15 日,青岛海晶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在青岛市工商局注册成立,取代了青岛化工厂。35 岁的原副厂长李明出任新海晶首任总经理,也成为青岛市大型国企中最年轻的总经理。
上任伊始,李明便提出了市场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机制创新的发展方向与目标,带领年轻的班子大刀阔斧实施一系列改革。很快,海晶化工走出了低谷,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在此后连续10余年时间里,海晶化工始终保持着年销售收入30%的增长,被中国化工企业管理协会、中国化工情报信息协会授予“化工500强常青树”的称号。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突然爆发,氯碱企业全线进入寒冬,仅山东就有17家聚氯乙烯企业相继停产。困局再次给了李明学习与成长的机会。
他带头降薪,带领广大职工抓住氯乙烯降价的有利时机,迅速找到港口码头及储存储罐、调整工艺路线,在最短时间内进口单体投入生产。企业很快扭亏增盈,在全国氯碱行业率先走出危机,缔造了又一个海晶传奇。
2004年5月,按照青岛市委、市政府的部署,青岛海湾集团重组成立,下辖青岛碱业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海晶化工、青岛双桃精化、青岛海洋化工、青岛东岳泡花碱等10余个企业。这些企业被居民区包围,发展空间严重受限。除海晶化工之外,其他企业的生产规模与效益都连续10余年没有较大的突破。因业绩突出,2005年12月,李明由海晶化工总经理升任青岛海湾集团总经理。
2010年是青岛化工史上非常重要的节点。这一年,按照青岛市对老城区企业退市入园、退城进郊的战略部署,海湾集团环保搬迁工作正式启动。
虽然搬迁势在必行,但当时,一些二级单位主要领导却心怀疑虑,认为搬迁的条件并不成熟,不能操之过急。还有一些领导盲目乐观,认为只要把安全环保做好了,就可以延长在市区的时间,甚至可以不用搬迁。还有个别企业,竟然在企业内禁止宣传与搬迁有关的消息,担心影响企业稳定。
经过反复的学习与思考,李明笃定地认为,搬迁对企业而言,是百年不遇的良机,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复制。要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式,重铸青岛化工的辉煌,必须走出去,站到世界化工标杆企业的肩膀上研究谋划未来海湾的出路。
2010年11月底,李明一行4人从青岛出发,踏上了去德国、法国、意大利、瑞士欧洲四国考察的旅程,重点考察先期启动搬迁的海晶化工项目工艺技术的选择问题。他们10天穿梭于8个城市,先后拜访了伍迪、阿科玛、Vinnolit、伍德、瑞士博特等10余个专利商、工程公司和生产厂家。虽然行程安排非常紧张,但此行却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交流令这些跨国巨头对海湾集团刮目相看。李明一行结束考察回到企业的第二天,Vinnolit公司派出的代表就来到了海晶化工老厂区洽谈合作事宜,表达了与海晶化工强烈的合作愿望。
随行的海湾集团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梁锡伟回忆说,这次考察中,李明的敬业精神与专业水平赢得了跨国巨头们的认可与尊重。拜访中,一些公司开始只是按照一般的公务接待规格与他们交流。随着交流的深入,李明的专业水平引起了对方高层的关注,一般性的接待竟改成了高层间的会晤。
一轮轮围绕海晶化工项目工艺技术选择的谈判拉开了帷幕,海湾集团搬迁的指导原则与方向也开始在李明脑海中日渐明朗与清晰,技术国际化、装备大型化、环境生态化、管理现代化的“四化”发展理念开始生根发芽。
2011年6月20日,海湾集团海晶化工项目引进英国英力士公司氧氯化法氯乙烯/聚氯乙烯专利技术合作仪式在青岛海景花园大酒店举行。英力士乙烯基专利许可及化学品和技术总经理罗纳尔多·桑切斯在致辞中由衷地说,他们愿意与海晶化工这样强大的合作伙伴组成团队。他们坚信,海晶化工一定会成功、快速地实现自己的目标,并将在中国成为这个领域的领先者之一。随后长达7年的合作,印证了桑切斯的判断。
海晶化工与英力士的牵手合作,在当时的海湾集团引起了强烈的反响。2011年集团工作会议,“四化”发展理念正式被确立为海湾集团搬迁发展指导原则,让广大干部职工看到了集团未来发展的希望。
充满激情、热情是每个创业者必备的素质,拥有梦想、脚踏实地是每个成功者不可或缺的精神。在李明身上,梦想与实干这两种精神特质都得到了充分体现。
李明经常跟班子成员说的一句话就是,他们必须全力以赴把企业干好,把青岛化工推上一个更高的台阶。他说到了,更做到了。
大到集团发展战略,小到具体一项中控指标的控制,都是他思考的重要议题。按照“四化”原则,针对一企一策,他逐个研究,先后解决了青岛碱业、海湾精化二期、海洋化工等企业的搬迁难题,同时,还帮助企业解决了很多生产与技术上的难题。
李明不喜欢听汇报,更不习惯整天坐在办公室打电话遥控指挥,他坚信答案就在现场。不管多么忙,他多年如一日,每周至少一次到一线督导检查。对于发现的问题,或企业遇到的难题,他都会在最短的时间内拿出妥善的解决办法。
以“四化”为引领,推动海湾集团成为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现代化工企业集团是李明多年来的梦想,目前已被确立为海湾集团的愿景目标,被广大员工所熟知并认同。
都说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家文化。历经7年的搬迁发展,在李明的影响带动下,目前海湾集团已经形成了忠诚敬业、干事创业的浓厚文化氛围,把企业当成家一样的地方、企业的事比自己的事更重要,这已经是海湾人的“标配”。
作为入驻园区的第一家企业,无论是工作场所,还是园区配套设施,都非常简陋。很长一段时间,集团各级领导和干部职工都是住在极其简易的临建宿舍里。虽然条件极其艰苦,但大家都始终保持了乐观精神。现在回忆那段艰苦奋斗的日子,很多同事如数家珍,充满自豪。
在干部任用上,李明要求各级党委严格把关,把品德好不好、能不能干成事、员工认不认可作为选拔任用二级企业领导班子的“硬杠杠”。他们先后对12个单位的领导班子进行大幅调整,涉及干部160余人次,一批爱岗敬业、廉洁奉献的干部走上领导岗位。
搬迁涉及资金多,稍有不慎,就会出大问题。出于对干部的爱护,更重要的是为保证项目建设安全、规范,杜绝暗箱操作,早在海晶化工项目建设之初,李明就对招投标管理流程及项目参与人员廉洁从业作了明确规定。
2012 年,海晶化工率先启动 i6 软件系统,将项目立项、招标、合同、进度、付款管理纳入其中,并于 2013 年出台包括不准接受客户和施工单位吃请,不准接受客户和施工单位回扣、礼金、礼品、购物卡及其他有价证券,不准在原材料、设备采购、资产处置、工程项目等招投标中向客户泄露企业商业秘密,不准违反招投标相关纪律等“八不准”。
随着新项目建设的全面展开,李明又从集团层面对两级班子提出了严格要求。他坚持以身作则,带头践行廉洁承诺,要求干部职工做到的,自己率先做到,坚决与利益输送划清界限。
搬迁启动以来,涉及招投标厂家数百个,两级班子从未接受任何厂家的宴请,更没有为哪个厂家打过招呼、写过条子。上行下效,风清气正的氛围使得暗箱操作没有藏身之地,项目建设品质因而也得到了保证。有关专家断言,海湾集团两个产业园区的新装置可以确保20年不落后。
在李明心中,海湾是一项事业,需要一代人又一代人的努力。但是要实现百年海湾的梦想,完全依靠团队的觉悟是难以做到的。引进外脑,加强学习,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制度流程才是根本。
2018年1月2日,海湾集团引进世界500强SAP公司软件,埃森哲负责实施的SAP ERP项目成功上线,一个信息化、标准化、规范化的高水准企业运营管理平台随着项目的推进将会更加完善。
最近,海湾集团启动了申报国家级技术中心的工作,与大学联合实施了“MBA百硕英才计划”,加快技术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为海湾集团的未来发展不断积蓄新动能。未来,李明和班子成员将采取引进有关安全、资金、人力资源等其他外部专业管理手段,进一步对集团要素资源进行整合,对体制机制进行变革。
海湾集团,这个历尽沧桑的青岛老牌化工企业,在李明的带领下,正乘着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的东风,肩负着几代化工人的期望与嘱托,昂首阔步、走向未来!
2013年4月,李明就任海湾集团董事长,兼任总经理。依托黄岛董家口、平度新河“一南一北”两大园区,海湾集团“四化”发展的方向与路径更加清晰。
通过对国内外化工产业规律的反复研究,李明清醒地看到,绿色、低碳、环保是石油化工产业今后发展的方向,不解决环保问题,企业就没有出路。因此,从源头入手,李明确立了项目选择的根本原则,即无论是什么项目,不管有多大效益,只要环保问题不解决,都要坚决舍弃。
他主导毅然淘汰了企业生产30多年的电石法PVC生产工艺,采用国际领先的英力士氧氯化平衡法PVC生产工艺替代,项目达产后综合能耗指标较搬迁前下降16.5%,使青岛化工从此彻底告别了汞触媒消耗的历史。
2017年8月16日,《水俣公约》正式生效,再一次证明了李明独到的战略眼光。同年12月14日,海湾化学荣获2017年度石油和化工行业“绿色工厂”称号,全国氯碱企业仅两家企业获此殊荣。
淘汰年产80万吨纯碱装置,引进美国德希尼布石伟技术生产年产50万吨苯乙烯项目;引进中国台湾东南碱业技术,上马年产8万吨硫酸钾联产氯化钙小苏打项目,是李明综合多年的专业积淀与深度思考。其中,年产8万吨硫酸钾联产氯化钙小苏打项目为世界首套,属于典型的低碳循环经济项目,目前已申请国家专利。
纯碱的退出,所产生的直接环保效益是每年减排二氧化硫700吨、氮氧化物400吨。苯乙烯项目达产后,万元综合能耗指标由2.4吨标煤降至0.5吨标煤,下降幅度高达79%。
海湾集团的精细化工产业在搬迁启动之前,已经经历了90多年的发展,但规模与效益始终没有突破。搬迁到平度新河之后,李明在全面研究国内外染料行业发展现状及规律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双乙烯酮强则双桃强”的战略决策,为双桃精化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对接海湾集团“四化”理念,双桃精化先后与国外40多家装备生产厂家开展了150余次技术交流。通过技术对比、实地实物实验,主要装备从裂解炉到反应釜、搅拌、离心机、干燥、包装,全部引进国际最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装备,达到了物料消耗低、能源消耗低、产品质量稳定的目的;同时引进信息化控制手段,做到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实现了革命性蜕变。
随着南北两个园区新项目的投产,李明提出,打破企业之间的界限,实施资源共享与集约发展迫在眉睫。经过深思熟虑,他提出了规划建设一体化、安全环保一体化、公用工程一体化、仓储物流一体化、智能管理一体化的“五个一体化”发展战略。
2017年9月20日,立足董家口园区,原海晶化工、青岛碱业新材料、东岳泡花碱3家企业实施重组,更名为海湾化学;2018年1月9日,立足新河园区,硅酸盐事业部成立,对原青岛双桃精化、硅酸盐事业部实施重组,更名为海湾精化。
“一体化”模式重塑了生产流程,极大地释放了生产潜能。产业链间吃干榨尽、闭路循环的生产工艺,极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升了盈利空间。“据测算,海晶化工+东岳泡花碱+青岛碱业新材料,这个‘1+1+1’的组合仅在生产成本和人工成本上,一年就可降低成本1亿多元。”海湾化学技术部部长张清亮说。
“一体化”让海湾集团产品竞争力显著提升:聚氯乙烯凭借质量成本优势,成功替代日美等高端厂家产品;烧碱60%的销售量由管廊直接输送到码头,装船完成销售,运输成本显著降低;偏硅酸钠产品依托管道烧碱、蒸汽、压缩空气、天然气等原料成本优势,生产线全线开满负荷,产品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染料及化工中间体等产品装置经过优化改造,达到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醋酸单耗显著下降,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
历经7年的倾力打造,海湾集团两个现代化工园区已初具规模。其中,董家口南部园区项目全部达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05亿元,利税11.6亿元,未来将充分利用港口物流优势,延伸产业连,发展耗氢、耗氯、耗碱产品,以进口乙烯、苯为原料,生产苯乙烯、聚苯乙烯等系列产品。新河北部园区项目全部达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48亿元,利税10.2亿元,未来将充分发挥园区区位优势,发展双乙烯酮系列以及酐下游产品、染料颜料、无机硅化物等产品。
根据规划,海湾集团通过实施“一体化”一期项目达产后,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将下降到0.65吨标煤,不到搬迁前的1/3,达到国家清洁生产标准;员工数量从搬迁前的近万人精减至不到3000人;销售收入从搬迁前不足60亿元,发展到一期项目全部达产后逾百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可提高近6倍,集团综合竞争实力显著提升。
2017年9月22日,海湾集团董家口园区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他们是在青岛市往届政府工作过的市一级老领导,专程来观摩海湾集团“四化”建设成果。在听完李明的介绍、参观现场之后,很多老领导眼含热泪、激动不已。他们表示,海湾的搬迁发展,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和发展方向,可谓是破茧成蝶、凤凰涅槃,重振了青岛化工的雄风。(纪丽文)
李明带队到英国英力士公司考察交流。
李明到海湾集团董家口园区检查指导工作。
李明到海湾集团新河园区检查指导工作。
(图片由宋华福、 刘宏伟 、王云龙摄)
(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化工报》,邮发代号1-44,或下载中国化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