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医疗投资门槛并不低,很多投资团队往往看不懂项目,盲目抬价抢项目,只看到市场规模和发展前景,没有看到政策壁垒和商业风险。另外,国外与中国在医疗体制上存在根本差异,国际成熟案例在中国并不适用,不能简单地用成熟市场估值套用中国,中国移动医疗市场的水分和泡沫很大。”
近日,以“医生社区”起家的丁香园宣布完成D轮融资,规模在1亿美元以上。此轮融资后,丁香园估值将达10亿美元,跻身独角兽之列。
创业于2000年的丁香园目前拥有550万用户,包括200万医生(平安好医生有888人组成的自有专职医生团队,外部医生4万,春雨医生注册医生为26万),还全资筹建了4家线下诊所,并在银川拥有一座互联网医院。
据了解,其业务大致分为医生端、大众/患者端、医疗机构端与商业服务端四个板块,而靠药企服务和医生猎头公司已获得连年盈利,成为行业少有的赚钱者,创始人李天天认为,是多种因素达成的这一成果。
“丁香园的TO B业务以大数据为积累、以技术为驱动,为药企提供整合营销解决方案,同时面向医院及科研机构,设立有招聘、实验室耗材买卖等细分业务;TO C业务以丁香诊所和‘来问医生’为代表,为患者提供诊前有偿咨询和线下医疗服务。”
对于此次D轮,李天天表示,未来会考虑并购或投资一些拥有一定用户量和品牌的行业标的。
丁香园创始人李天天
从丁香园医学文献检索网、丁香园医学主页,到长成独角兽,丁香园用了18年。
2000年,还在读医学研究生的李天天发现很多人不了解网络,在浩如烟海的医学资料里通过翻阅小卡片查找资料,效率慢。于是,一个简单的文献检索、知识共享论坛在他手上诞生了。
随后,丁香园转型做专业论坛,并成立生物医疗公司,建立丁香人才网,为医药行业相关企业和医院提供招聘服务,甚至运营起国内最大的医生社区。从To D(doctor)服务起家,有了垂直的医生群体后,丁香园逐渐切入To B业务。
而对于制药企业,尤其是处方药企业的销售来说,医生无疑是最重要的传播对象。对医生进行用药教育、学术会议、医学类专业媒体投放广告等,最终目标都是希望医生能够了解该公司的产品,使用该公司的产品。
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国内运营医生社区中面向制药企业开展的业务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常规广告服务商模式,帮助药企在指定的渠道进行广告发布或客情等。
丁香园等则是另外一种类型,除了可以制作内容、学术推广还有相对精准的投放渠道,更重要的是可以与目标医生进行互动。随着资本的进入、行业洗牌,只剩下屈指可数的一些渠道,而运营18年的丁香园无疑是其中最大的一个。
丁香人才:最稳健的收入来源
丁香人才诞生的原因,可以用“无心插柳柳成荫”来描述。据悉,2007年,一次偶然的因素,丁香园创始团队决定去搜索引擎后台看一下用户们到底在搜些啥。让他们惊讶的是,排名第一的关键词居然是招聘,加上之前丁香论坛的用户也会交流一些招聘话题,团队一致认为:或许可以试一试做人才招聘的内容。因此,在2007年7月产品正式上线,取名叫丁香人才网。
当时,丁香人才网没有做任何推广,因为医学生毕业后大多被分配到所在大学附属医院,民营医院数量也不多,所以来招聘的客户不会多。结果让所有人没想到,一年以后,来招聘机构越来越多,成为当时丁香园团队中最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
在医疗市场和医改政策背景的推动下,医疗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建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数量不断增加,医改政策不断颁布、互联网医疗刚刚兴起、公立医院也开始走出来招聘人才。
医疗人才开始流动,流动就需要借助于平台,而丁香人才恰好承载了人才流动的平台使命。
不开药的丁香诊所
目前,丁香园已经全资筹建了4家诊所,然而开业一年后,丁香诊所颇受外界质疑。没有住院部、大多数的医院检查都不能做的诊所要靠什么盈利?
“跟很多人的感觉一样,我之前也认为只有当我生了病才去医院,才需要去看医生。”李天天说。目前,国内医疗设施与照顾模式也大部分是为了处理急性问题,但对可能导致慢性疾病的行为方式改变、心理咨询与各种专业协同照护明显不足。
过去20年间,全球范围内的主要疾病负担和死亡原因正在发生转变。得益于经济增长和生活水平改善以及医疗技术提升,死于营养不良、传染病的人数急剧下降,肿瘤、卒中、高血压等非传染疾病成为导致人口死亡的第一原因,而不良生活方式是此类疾病最重要风险因素。
“从健康的角度来讲,这些风险因素都需要进行医生干预或者被管理的需求。”李天天说,“我们去做诊所,其实并不追求高大上的设备或者检查。科学的体重管理、健康儿童生长发育评估,这些都是市场需求很大的产品,但公立医院往往并不提供,或者提供的产品患者体验不好。”
丁香园看到了这个机会,结合中国特点,按照美国全科家庭诊所的医疗、管理和运营模式,打造对维系健康、预防亚健康、管理慢性病,提高患者和家庭及社区整体健康水平的平台,并将作为互联网+医疗的一个突破点。
对于时下大热的AI、区块链,李天天则表示,“不要总是盯着融资和IPO,不要追逐大数据、AI和区块链等概念,问问用户有哪些痛点,我们能为他们做点什么。”“医疗行业不是靠资本和技术,可以快速催熟或者快速清场对手的行业。无论是品牌的积累、医生的聚集还是与药企的支持互动都非常不易,而且我们这一行的公司通常都是慢公司,五年只能打基础,十年、二十年那都是平常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