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歧视,一直存在。以往是赤裸裸的出现在公告中,比如会直接写只招男生、只招某类高校。后来相关部门坚决制止这种行为,于是在公告中基本看不到歧视性的内容了。但事实却仍旧是歧视存在着,不因文字看不到而消失。
苏宁在广东工业大学招聘过程中,HR在该校校招时涉嫌歧视,称管培生只要985/211高校学生,致使部分学生只能面试经理岗。引起同学的不满。最后企业不得不专门道歉去消除这样的消极影响。
有的人会说为什么不在公告里写清楚,还是前面讲到的,不能写,写了就是违规歧视。当然也不能说。
小米在郑州大学举办校园宣讲会,公告里写到2018届本科,硕士应届毕业生,专业不限。但是在现场宣讲会中,一位来自小米的HR发言,有映射日语专业的学生,讲自以为搞笑的荤段子,引得郑州大学日语专业学生不满。
越大的公司就业歧视其实是越严重的。因为他们的选择面更广,小企业想歧视都没资本,不歧视都没人去。
而大公司的歧视更容易引起人们的不满,因为他的社会影响太消极。
公司在招聘过程中的人群选择肯定是有目标的,大企业都是一次性排出全国的招聘高校,HR不了解目标高校是正常的。
各高校的相互之间的歧视一直存在。网上已经太多的论战。其实,大家也已经不得不接受这样的现状。招聘的歧视仅仅是高校鄙视链的社会化。
高校鄙视,企业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高校,其实事实上就是歧视。
其实招聘歧视,可以看到是HR个人的言语的结果。这也就提醒企业HR在招聘之前不仅要对招聘技巧培训,对个人素养的培训也是必须的。
哪些是高校的禁忌,哪些是坚决不能讲的,否则会影响公司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