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龙泉人才网 - 职位推荐 -

乾安供求世界最新招聘(2019年全国谷子种植效益832元)

  • 职位推荐
  • 2023-06-28 19:00
  • 龙泉小编

作者:李顺国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

谷子起源于我国,曾长期是我国北方的主粮作物,目前主要分布在西北、东北、华北地区的干旱半干旱和老少边贫地区,是当地的主要口粮和经济来源,谷子产业发展对当地的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我国谷子种植面积总体稳定,产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规模生产优势逐步显现;种植方式发生革命性变革,人工成本降低、机械成本提高,总成本下降,净利润呈增长趋势;消费以食用为主,消费量稳步增长;加工用途多样,加工用量逐步提高;产业总体发展较快,形成一批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品牌。预计2020年,谷子种植面积、总产量将稳中有升;加工量稳步增长,价格小幅上涨之后趋于平稳。

乾安供求世界最新招聘(2019年全国谷子种植效益832元)

一、谷子产业发展现状

(一)生产

1.种植面积和总产量恢复性增长。2009-2018年,全国谷子种植面积先增后减,从1194万亩减至1167万亩,减少2.3%;总产量从126万吨提高到234万吨,增加85.7%;单产从105公斤/亩提高到201公斤/亩,提高91.4%。

2.传统优质品种正在被新育优质品种取代。2018年全国谷子良种面积共1195万亩,包含173个品种。年推广面积5万亩以上的品种有56个品种,推广面积1016万亩,占良种总面积的85.03%;其中40个品种为新育的优质、抗除草剂类型品种,占主要品种的71.4%。表明生产上传统优质品种正在被新育成优质品种所取代,谷子产业正处在品种类型更换的关键时期。

3.产区分布逐步集中。谷子在我国种植区域分布广泛,北自黑龙江,南至海南岛,西起新疆、西藏,东至台湾均有种植。目前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山西省、河北省、陕西省、辽宁省、吉林省、甘肃省、宁夏、山东省、河南省、黑龙江省、北京市、天津市等北方十三省市,其中,内蒙古、山西省和河北省种植面积占全国种植面积的67.1%。在生态需求和种植业结构调整影响下,新疆、安徽省等新兴产区、河北省季节性休耕区和地下水压采区的谷子种植面积扩大趋势明显。按照生态类型主要分为西北春谷早熟生态区、西北春谷中晚熟生态区、东北春谷生态区、华北夏谷生态区。

4.产业集中度逐步提高。谷子小规模种植鸟害严重、轻简化生产水平提升等自身特性,促进了内蒙古赤峰市、辽宁省朝阳市、河北省邯郸市、河北省张家口市、山西省长治市、山西省吕梁市、吉林省松原市等优势产区的形成,生产集中程度逐渐增加,播种面积前五十的县播种面积总和占全国比重由1985年的31.5%增至2015年的55.9%,其中,赤峰市敖汉旗、松山区、翁牛特旗、阿鲁科尔沁旗、巴林左旗、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通辽市库伦旗、扎鲁特旗、朝阳市建平县、阜新市阜蒙县、邯郸市武安等11个县种植面积超过20万亩。

5.种植方式发生革命性变革,平原区加快向规模化种植转变。以抗除草剂简化栽培谷子新品种为核心,配套精量播种机、联合收获机等系列生产机械,实现了谷子全程轻简化生产,改变了数千年来谷子人工间苗、人工除草的生产方式,解决了生产效率低下问题,将单户综合生产能力提高20倍以上,促进了谷子由传统小农人力畜力原始生产方式向现代产业化生产方式转变。内蒙古东部、吉林和黑龙江以及河北、河南、山东平原区,种植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以土地流转形式进行谷子规模化种植,种植面积百亩以上约1万多户。但在西北地区的山西、陕西、甘肃、宁夏,东北地区山区以及华北地区的山区,仍以小农户种植为主,种植面积在5亩以下占比仍在70%以上。

乾安供求世界最新招聘(2019年全国谷子种植效益832元)

(二)消费

1.消费类型以初级加工为主。谷子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膳食纤维、微量元素等成分,是药食同源的主要作物。目前,食用消费约占总消费量80%,深加工约占15%,其余5%用作种子和饲用。食用消费中粥用约占85%、米饭食用约占15%。

2.消费需求逐步增加、消费量稳步增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消费者对药食同源、健康保健的小米消费需求逐步增加。小米消费量呈增长趋势,由2014年175万吨提高到2018年232万吨。随着谷子产后加工技术水平的提升,小米醋、小米黄酒、小米煎饼等传统食品加快升级,小米饮料、小米化妆品等功能产品开发方兴未艾,小米加工产业快速发展。

(三)加工流通

1.加工用途多样。谷子加工用途多样,加工用量约占产量的15%:一是酿造产品如小米醋、小米黄酒、小米白酒、小米饮料等;二是主食化产品如小米馒头、小米挂面、小米煎饼、小米糕等;三是膨化食品和方便食品如小米锅巴、小米饼干、小米营养粉、小米方便粥、小米方便面等;四是高附加值产品如小米化妆品、小米膳食纤维、小米胚芽油等。

2.流通区域广泛。谷子主要种植在北方,北方人是主要消费群体,但近年来南方的消费在快速增长,据调查南方网购小米占比达到50.37%,表明谷子流通区域广泛。谷子国内生产、国内消费,出口占比不足0.2%,几乎没有进口,对外贸易可以忽略不计,供需规模完全取决于国内产量。从产区来看,谷子流通主要分为三类:一是谷子调出地,主要是内蒙、吉林、辽宁;二是谷子调入地,主要是河北小米集散地;三是谷子均衡地,主要是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等。

乾安供求世界最新招聘(2019年全国谷子种植效益832元)

3.流通模式多元化。"主产区+集散地+批发市场+零售店"是最普遍、占市场份额最大的流通模式,在谷子主产区以内蒙赤峰、辽宁朝阳、吉林乾安为主,集散地以河北藁城、曲周、孟村为主,该模式谷子总量约占产量的60%。其他流通模式,包括"农户+粮食收购商+加工企业"(约占15%)、"农户+种植基地+加工企业"(约占10%)、"农户+合作社+加工企业"(约占10%)、"种植大户(合作社)+自主销售"(约占5%)等。

(四)市场价格呈螺旋式上升。谷子作为市场化作物,市场价格受供求影响较大,市场波动频繁。长期市场监测表明,2009-2019年,谷子价格由3.5元/kg增长到5.1元/kg,增长46%,除2014年价格异常外,总体呈螺旋式上升趋势。小米市场主要分为小米集散地、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电子商务等几种类型。通过对全国小米市场调研发现,小米集散地价格对市场供求最为敏感,其次是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和电子商务,其中高端品牌小米持续在高价位运行。

(五)种植效益总体呈上升趋势。近10年来,我国谷子种植效益总体呈上升趋势。2009-2019年,全国谷子种植效益由346元/亩增长至832元/亩。我国谷子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由2009年的9%提升到2019年的49%,农机成本由58元/亩增长至92元/亩,增长58.6%;人工成本先增后降,2014年前,人工单价增长较快导致人工成本增加,2014年后,由于机械化水平提高,劳动投入减少。2014-2019年,人工成本由233元/亩减少至189元/亩,减少18.9%。

(六)品牌建设。近10年来,中国谷子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据调研和测算,全国小米产业规模由2009年50亿元发展到2018年300亿元左右,全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从零基础发展到49个,正在形成一批区域公用品牌。"山西小米""延安小米""敖汉小米"等省级、地区级、县级不同级别区域品牌建设卓有成效。"敖汉小米"广告率先登录央视《朝闻天下》,开创了小米品牌宣传的先河,极大提升了知名度。"敖汉小米"品牌评估价值达113.53亿元,品牌影响力指数达72.39。

二、谷子产业发展前景展望

(一)种植面积、总产稳中有升。在健康中国战略、乡村振兴战略以及农业绿色发展背景下,谷子的消费需求、农户种植意愿均呈增长趋势,预计2020年全国谷子播种面积、总产稳中有升。以华北地下水超采区、生态效益提升与特色产业扶贫的西北旱区、高效利用的南方秋闲田为产业拓展区域,节水型谷子种植面积将进一步扩大;东北、华北优势区在现有基础、市场需求及加工发展背景下,将进一步合理规划各种优质专用谷子种植区域,稳定主产区优势。

(二)谷子价格趋于稳定。2019年下半年,谷子价格在下行趋势下,年底强力反弹;2020年第一季度谷子价格持续在高价位运行,全国谷子陈粮库存首次见底,预计2020年新谷收获后,谷价小幅上涨后趋于平稳。

(三)谷子加工品逐步增多,消费比例将有所提升。在健康中国战略、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导下,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将食品的要求向安全、健康转变。谷子等杂粮消费比例将在膳食结构中逐步提高,且谷子消费占比中原粮消费将逐年降低,加工制品消费将不断提高。

(四)产业向高质量融合发展。谷子由传统农业加快向现代农业转变。产业组织模式形成以企业为主,"企业+农户"、"企业+基地"、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等多种形式共存的现代农业形态的经营组织模式。与此同时,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建立十多年来,已积累出从良种繁育到高效配套栽培技术集成,从产品研发到加工设备配套,从健康机理评价到消费市场拓展,从知名品牌塑造到产品模式构建等多项产业化发展新技术,为我国谷子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推动力。

三、贫困地区谷子产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谷子产业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发展模式,对当地农户脱贫增收发挥了良好成效。

(一)"科研+政府+企业+基地+农户"模式。敖汉旗属于国家级贫困县,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针对敖汉小米产业发展需求,与当地政府密切结合,形成"科研+政府+企业+基地+农户"产业发展模式,从规划、品种、技术、加工、品牌全产业链推进敖汉旗谷子产业发展,形成全国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的主产县。敖汉旗谷子种植面积从2010年的40万亩发展到目前的90万亩;培育规模以上小米加工企业22家,打造自治区级龙头企业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66家;年销售小米5万吨,总产值约在25亿元左右,占到农业产值的27.5%;直接带动全旗56118户村民增收,其中包含7913户贫困户,2019年人均增收860元;从没有品牌到打造出"八千粟、兴隆沟、孟克河、兴隆洼、华夏第一村"等一大批绿色有机小米品牌。

(二)龙头企业带动模式。沁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山西沁州黄小米(集团)有限公司以打造小米产业第一品牌为目标,坚持不懈抓科研、建基地、上项目、塑品牌、拓市场,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全县13个乡镇发展沁州黄绿色标准化基地6万亩,采取了"统一规划地块、统一品种种植、统一技术规程、统一施肥标准、统一收购价格"的"五统一"基地管理办法,年产优质沁州黄谷子1.5万吨,带动2万多农户户均增收3000元,成为老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沁州黄小米品牌评估价值达14.7亿元,品牌影响力指数达62.105。

四、谷子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风险

(一)主要问题

1.绿色高效生产技术较为缺乏。谷子在化肥减施、优质栽培、高产潜力挖掘方面的技术还较为缺乏,在品种-环境-栽培措施互作机制研究方面不够深入;在丘陵山区,机械化程度依然较低,缺乏适合小地块配套农机具;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域目前主要采用的是地膜覆盖技术,地膜回收利用率较低,缺乏绿色环保高效集雨生产技术。

2.突破性品种较少,知识产区保护有待提升。适应区域广、品质好、抗逆性优良的大品种是产业可持续发展和种业提高盈利能力的关键,由于谷子对光照、温度比较敏感,目前还缺乏突破性大品种,制约了谷子种业的发展。谷子品种登记门槛较低,众多小企业无序竞争登记了很多品种,存在不同程度的品种侵权、一品多名、一名多品现象,品种培育人权益没有得到保护,严重挫伤了原始创新的积极性。

3.消费方式单一,加工品亟待开拓。目前谷子80%左右以原粮消费为主,消费方式单一、消费类型少,产后附加值不高是目前的产业短板。初级加工企业增加较快,但各企业的产品以及市场定位趋同,缺乏市场定位明确、市场细分明显、产品开发多元的龙头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独特优势,不能够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不利于产业可持续发展。

4.产业文化挖掘不足,知名品牌建设乏力。我国谷子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但多数地区与企业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缺乏对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和充分利用,导致我国谷子产业品牌缺乏相应的文化内涵,对加工产品的销售仅停留在物质层面,致使区域公用品牌趋于同质化,尽管现有加工企业数量在逐步增加,但品牌多而不精,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全国名优特产品和中国名牌农产品的品牌较少,整体影响力不高,更缺乏"叫得响""走得远""立得住"的驰名商标。与此同时,区域公共品牌建设落后,未形成产业规模效应和公共品牌合力。

(二)风险分析

1.生态环境脆弱、干旱频发,严重影响生产。谷子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的干旱、半干旱区域,生态环境脆弱,制约了谷子产业发展。丘陵小地块不利于现代农机装备应用,生产效率提高较为困难;黄土高原生态系统极易遭受破坏,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直接制约生产发展;干旱半干旱区旱灾频发,严重影响谷子产量和品质,不利于产业可持续发展。

2.政策支撑不足。谷子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粮食作物,为中华民族的生存与繁衍做出过重大贡献,但目前仅被列为小杂粮,国家粮食生产能力规划中的粮食并没有包括谷子,特别是没有相关的收储政策,导致市场价格波动加剧,农户种植效益不稳,导致农民整体种植积极性不高,企业投入意向不足,种植面积恢复速度较慢,产业发展水平与预期有差距,无法真正体现谷子的优势和价值。

3.价格波动频繁,影响农户种植决策。价格的异常波动会造成种植主体及下游企业对市场预期的不确定性,进而影响其生产经营的最优决策,并对谷子产业乃至国民经济产生不良影响。从谷子价格近十年的变化角度来看,2009-2013年价格呈震荡上升趋势,2014年1-9月价格直线飙升至十年内最高位,随后价格断崖式下跌,至2016年全年价格震荡变动,进入2017年后价格开始缓慢下行至2018年5月,后期止跌回升,至2019年价格相对稳定。

五、政策措施建议

谷子是我国特色杂粮作物,确保谷子产业持续平稳发展,对于确保地区粮食安全、脱贫攻坚以及乡村振兴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强化全产链科技支撑,推进三产融合发展。依托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强化优质专用品种选育、绿色高效生产技术集成、产后加工产品开发等全产业链科技支撑。跨体系组建交叉学科团队在谷子平衡膳食配伍、谷子健康饲料标准、药食同源等方面加强攻关,为扩大谷子消费提供科技支撑。加强科技支撑"一县一业"提升产业竞争力行动,在谷子主产区打造若干谷子全产业链示范县,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区域公用品牌、企业知名品牌。突出高新技术的应用,将信息化、智能化、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应用在谷子生产、加工、质量追溯、市场营销、日常膳食搭配领域,全面提高谷子产业的科技水平。

(二)加强顶层设计,优化我国谷子生产空间布局。优化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立足各区域资源禀赋、生态特点、产业竞争力,充分利用谷子环境友好特点,在我国镰刀弯地区、长城沿线、季节性休耕区、压采地下水区等干旱半干旱区、生态保障区布局谷子生产,优化和制定我国谷子优势区域布局,高标准建设谷子良种繁育基地、绿色高效生产基地、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国家谷子现代产业园区,扶持、培育种植大户、合作社、企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促进谷子产业可持续发展。

(三)强化技术推广与培训。依托科研单位、基层推广部门、企业,建立谷子产业多元化技术培训体系。大力推广现有成熟栽培技术和丰产优质品种,提高农户种植管理技术水平,为后续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奠定基础。利用大数据、云平台、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探索"互联网+"条件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新手段,实现服务精准化、便捷化和高效化。总结"创新驿站""科技小院""农科驿站""科技直通车""12396新农村科技服务热线"等农业科技服务模式经验,在适宜区域大力推广。

(四)完善价格监测预警机制,保障市场平稳运行。加强谷子产业信息监测预警工作,及时做好市场运行形势研判,及时组织完成谷子品种月度、季度、年度全产业链信息分析报告,强化市场供需形势分析与研判,及时发布生产、价格、供求等信息,有效引导生产和经营者及时均衡上市销售,避免价格大起大落,促进市场稳定运行。通过给农户提供可靠的"先导性"信息,指导农户根据未来的供需情况来决定当前的生产。同时,运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增强对全产业链的调控能力,让各环节能够分享合理利润。

(五)宣传谷子健康营养知识,引导大众杂粮消费。研究表明:大众对谷子历史、文化、营养知识了解越多,谷子消费意愿越强烈。建议组织食品、营养、农学、文化领域专家学者撰写有关谷子营养、文化、历史知识的科普文章,增强民众对谷子的认知水平;结合地方食物资源、饮食习惯、传统食养理念,宣传以小米配伍为主的膳食结构的食品制作方法、健康营养知识和保健功能等;发挥我国谷子文化历史悠久的特点,拍摄适应不同目标消费群体的专题片,利用各类新媒体手段定向、精准地将科普信息传播到不同人群,从而促进国人的谷子消费。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龙泉人才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收录文章侵犯到您的权益/违法违规的内容,可请联系我们删除。
https://www.lqrc.cn/a/zhiwei/48251.html

  • 关注微信
下一篇:暂无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