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龙泉人才网 - 职业人才 -

苏州软件招聘(江苏要情动态)

  • 职业人才
  • 2023-04-23 20:00
  • 龙泉小编

“最江苏”导读

软件业“产才融合”的苏州方案与启示

中经社分析师 王梦菲 王艳艳  

软件是数字经济的基石。作为知识密集型产业,软件人才在整个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下简称“软件业”)的发展中至关重要。近年,我国软件人才规模持续扩容,带动软件技术和产品创新突破,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但总体来看,国内软件人才供给与行业需求尚不能完全匹配,是新时期制约软件业自立自强的重要因素。  

调研发现,苏州坚持以产业“揽才”、平台“引才”、载体“盛才”、协同“链才”四步走方案,有效促进当地软件业“产才融合”,近三年软件业从业人员增速总体保持在6.5%,拥有各级软件人才25万人,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超过7成;获评省软件方向双创人才17人、省创新团队3个,重点特色领域汇聚了一批国家级重点人才计划和江苏省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调研认为,苏州突破地级市能级局限,围绕软件名城建设系统施策引育人才,实现城市发展、产业升级与人才成长相得益彰,相关做法值得研究与推广。

软件业自立自强亟待突破人才瓶颈

2020年6月,哈工大、哈工程的老师和学生陆续收到MATLAB正版软件取消激活的通知,经与MATLAB开发公司MathWorks交涉后得知,美国政府强制要求停止向上述高校提供MATLAB授权,这一事件在国内引发广泛关注讨论。MATLAB软件被誉为“工科生必备神器”,在宇航等数字化设计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如何才能不被类似MATLAB这样的“限禁令”扼住咽喉?软件业自立自强成为必选项。  

同年8月,国务院出台《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从财税、投融资、研究开发、进出口、人才、知识产权、市场应用、国际合作等领域全方位支持软件行业高质量发展。  

政策利好支持下,我国软件产业量质齐升:重点领域持续突破,在高精度导航定位系统、复杂电网调动和控制系统、物流仓储管理系统等形成全球领先的行业应用解决方案,云计算、智能语音、开发框架等产品加速赶超世界一流水平,有力支撑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产业规模持续提升,2020年,我国实现软件业务收入81616亿元,比上年增长13.3%,软件企业数量40308家,从业人员704.7万人。

苏州软件招聘(江苏要情动态)

软件业虽然发展势头强劲,但需要看到,现阶段我国软件人才的供需矛盾仍较为突出,制约了整个行业的发展。在供给侧,虽然我国高校软件人才供给逐步上升,但课程设置仍难以充分适应市场需求。在需求侧,重点软件投入大、研发周期长、缺少应用场景,国产替代进程较慢,对人才吸引力相对不足,大量优秀软件人才流向互联网、电商、游戏等一线城市的热门领域,不少软件企业往往“招不到”“留不住”高端软件人才。此外,软件企业招聘途径较为单一,七成以上企业的软件人才主要来自社会招聘。  

新时期,如何实现软件业人才供需精准对接?“软件名城”苏州的实践可资借鉴。近年,苏州按照市场化、国际化思路招引人才,软件业“产才融合”工作卓有成效。目前,软件方向获评省双创人才17人、省创新团队3个,汇聚了俞凯、王专、郑朝晖、刘继明、袁海骥、朱奇峰等一批国家级重点人才计划和江苏省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其中,俞凯团队的思必驰(智能语音服务)、郑朝辉团队的凯美瑞德(金融IT服务)主营业务收入均超亿元,朱奇峰团队的清睿教育(智慧教育)近三年平均利润超5000万元。

“‘产才融合’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也是国际创新型城市的鲜明特征。近年,苏州根据产业优势,加强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联动,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加速走向融合,在工业软件、人工智能应用创新领域日渐成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力量。”苏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万利说。

“四步走”打造软件业“产才融合”新高地

“目前,吸引软件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落户,不能再仅依靠高薪,地方政府是否有真抓实干的决心、有否吸纳国际人才的视野、能否提供干事创业的平台、可否拿出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实招,成为软件人才衡量城市是否值得落户的新标准。”苏州市工信局信息与软件服务处处长卢剑荣说。近年,苏州适应新阶段新要求,全面加强产业布局“揽才”、搭建国际化双创平台“引才”、打造一站式服务载体“盛才”、引导产学研协同“链才”,取得阶段性成效。

——矢志打造软件名城,加强布局产业“揽才”

全球新一轮产业变革中,硬件、知识、工业流程加速向软件化方向演进,软件业成为各地布局重点。作为制造大市,苏州数控机床、机械制造、模具等细分工业领域数字化转型均离不开软件支撑,求新、求变、求强的愿望尤为迫切。  

今年1月4日,苏州市委、市政府召开“新年第一会”——数字经济和数字化发展推进大会,强调“做大做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加快建设‘中国软件特色名城’”。

2020年,苏州工业总产值突破3.48万亿元。高水平的工业软件成为苏州制造业智改数转,由大转强的关键。

苏州软件招聘(江苏要情动态)

瞄准先进制造业与软件深度融合,苏州出台了《关于推进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苏州市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等文件,围绕财税、投融资、创新创业、人才等各个方面,加大对软件业发展扶持力度。同时,按照“产业规划与人才规划同步制定”的思路,苏州配套出台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实施细则》、姑苏高技能领军人才计划、姑苏科技创业天使计划、姑苏知识产权人才计划等,为包括软件产业在内的高端人才提供落户奖补。

2018年以来,苏州市级财政仅工信条线即扶持工业软件相关项目52个、4000余万元;对上争取省级以上项目17个、8400余万元,累计获省认定软件企业技术中心43家,居全省前列。  

同时,苏州近年一直在高举高打搭建高水平交流平台,助推工业软件产业链供需对接,实现人才、资金、载体等创新要素高效流动。  

今年7月16日—18日,“首届工控中国大会暨工业软件产业链供需对接会”在苏州举办,是国内首次聚焦工业控制和工业软件领域的全国性对接会,吸引产业链上下游约750个企业、科研院所、行业协会、联盟参会,中国工程院院士钱锋、曹喜滨,中国科学院院士房建成等专家学者与本土企业家代表围绕产业发展、技术攻关等进行了深入交流合作。

“苏州是一座‘机遇无限’的创新天堂,这里制造业门类齐全,可以为工业软件测试迭代升级提供丰富的场景,地方政府先后协调指导我们参与了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等国家级重大项目。”苏州同元软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凡利博士说,自落户以来,公司已经对接航天、航空、核能、船舶、汽车等行业近200个合作项目,全面掌握了多领域统一建模与仿真技术。

——用好用足双创大赛,坚持国际视野“引才”  

如何招引真正符合软件业发展需要的人才?苏州秉持国际化理念举办创新创业大赛,挖掘优秀人才(团队)和项目,拓展引才渠道。

2009年以来,苏州重点打造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国际创客大赛等,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软件与集成电路等领域在全球海选优质项目。此外,苏州还积极承办“i创杯”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参赛项目聚焦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产业升级,与苏州产业定位高度契合。

苏州软件招聘(江苏要情动态)

据统计,2015—2020年,累计有超过50家“i创杯”参赛优秀项目落户苏州,博纳讯动、星逻智能、画你爱萌、西格数据、清研微视、寻息电子、美能华、环亚数据、中科融合感知、知行汽车等一批软件企业在苏州实现良性运转。 

其中,博纳讯动、清研微视、画你爱萌均完成亿元级以上融资;星逻智能无人机产品负责人(王海滨、郝利静)作为主要贡献者,参与全球首个无人机载荷接口标准制定;2020年,画你爱萌主营业务收入超7亿元,博纳讯动主营业务收入超2亿元,成长为苏州软件产业中坚力量。

“成立四年多,我们就占据了苏州数据恢复市场大约一半的份额,公司年收入超过600万元。”苏州绿数信息安全科技有限公司营销副总牛越说,自2015年在“i创杯”胜出后,公司与苏州科技大学合力研发出多款数据恢复软件。

市场化的软件人才遴选机制令苏州受益匪浅。越来越多的创新创业计划转向“以赛促创”模式,真正选出了一批符合苏州产业发展导向、市场化前景好的优秀项目(团队)。以姑苏创业天使计划为例,该计划于2017年由苏州市政府发布,重点支持软件和服务外包、智能电网、传感技术及物联网、集成电路和新型平板显示、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领域创业的科技团队。入围团队可获得5万—10万元创业补助、20万—50万元的项目资助以及创业导师给予的创业培育服务等。  

以往,该计划的项目认定流程为“材料准备—政府审核—公告发证—领取奖金”。受“i创杯”等创新大赛影响启发,近期,姑苏科技创业天使计划也引入大赛机制,探索“以赛代评”“以投代评”模式,给予创业项目更多展示机会。大赛中优秀项目可获得姑苏科技创业天使计划立项名额以及姑苏领军人才计划优先立项名额。

——提供一流陪伴服务,优质产业载体“盛才”

软件人才落户后,如何成长起来?近年,苏州依托重点软件业载体,不断升级服务内容,陪伴项目成长壮大。苏州各板块均打造了高能级的软件业集聚载体,拥有国家级软件园1个(由苏州工业园区软件园、高新区软件园、昆山软件园和太仓软件园4个分园组成),省级软件园3个(包括昆山软件园、苏州吴中经济开发区和常熟国家大学科技园)。这些软件业载体在服务上狠下功夫,倾力兑现“苏州最舒心”营商服务。  

如苏州工业园区软件园建成软件评测平台、集成电路设计平台等高端共性服务平台,先后推出“SISPARK成长计划”“伙伴同行计划”等品牌服务,为创业创新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优质服务把企业牢牢“黏”在这里。目前,软件园已经集聚软件相关企业2000余家,产值约690亿元,累计获省认定软件企业技术中心占苏州市七成,累计国家级人才工程入选者14位、江苏省双创人才77位、姑苏领军人才超百位、园区领军人才超600位。

“苏州优美的生态环境、丰富的载体资源,对人才有着较大吸引力。”苏州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说,接下来将全力支持苏州工业园区争创工业软件方向的“中国软件名园”,打造“成人之美”的创业乐园。

苏州软件招聘(江苏要情动态)

——聚焦企业个性需求,深化校企合作“育才”

相比长三角区域的上海、南京、杭州等其他城市,苏州本土高校少,尤其缺乏理工类高校,软件企业开展关键技术研发活动受到不少人才限制。  

为此,苏州结合属地软件企业主攻方向和知名高校专业优势,为校企合作牵线搭桥,累计推荐19家企业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东南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合作;引入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中国计量大学、中科院等在苏州设立分支机构,开设软件相关专业课程,每年培养近2000名软件人才。  

苏州大学、苏州科技大学、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本土高校也紧贴地方发展需求,在深化校企合作中放大“工业软件”特色。如苏州大学于2002年设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学院),牵头成立“苏州大学IT校企合作联盟”,整合同程网、西门子、微软等苏州80余家软件龙头企业,开展创新型人才的联合培养;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设置精密制造工程、软件与服务外包、电子与通信工程等专业,实现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的“无缝对接”。  

校企合作结出硕果。2020年,由千机智能牵头,苏州大学、同元软控、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华东分所、慧工云、浩辰软件等机构联合组成的团队,一举中标工信部2020年协同攻关和体验推广中心项目,标志着长三角唯一的国家级工业软件协同攻关平台正式落户苏州。

“软件产业尤其是工业软件研发,不能仅靠企业,必须要全社会、全方位支撑。近期,苏州成立了市软协工业软件专委会,聚集企业、载体、科研机构等联合开展工业软件攻关,争取更多国家级、省级项目落地以及人才集聚。”卢剑荣说。

一些建议

高端人才与软件产业的有效融合,不仅激发了苏州数字经济创新活力与领跑势能,而且为苏州传统制造业注入新的发展活力,形成“引入人才(项目)—发展先导产业—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良性循环机制。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引育国际一流软件人才,巩固工业、应用及嵌入式软件领域先发优势,加强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运维服务等领域关键软件的技术攻关,为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走在全省前列、做好表率积蓄动能。”万利说。  

新华社智库江苏中心调研认为,苏州适应新趋势要求,推动产业政策与人才政策同频共振,系统回答了“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引入人才、如何让人才留得下来、发展得好”等问题,其做法对各地均具有借鉴意义。同时,苏州仍面临着研发型人才缺口大、缺少龙头企业、地方高校软件人才供给能力有限等瓶颈,建议从以下方面着手,进一步集聚软件人才、打造全国软件名城:  

一是组建软件领域新型科研载体,吸引高端人才集聚。 

大院大所是高端人才的“蓄水池”。近年,北京、深圳、杭州等城市相继组建了智源研究院、鹏程实验室、之江实验室等新型研发机构,服务地方软件业高质量发展。相比之下,苏州软件领域缺少高能级的研发载体。据初步统计,年营收5000万元以上的苏州软件企业中,近80%在北、上、宁等地设有研发中心,以解决企业研发问题。  

建议苏州接下来可研究在苏州工业园区等工业软件基础较好的区域,组建姑苏人工智能实验室,集聚国内外学术带头人和青年人才,联合本地科研院所企业,共同开展信息技术重大前沿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

苏州软件招聘(江苏要情动态)

二是趁势而上做强工业软件企业,触发人才虹吸效应。  

沪宁杭数字经济发展迅猛,三市集聚中国软件百强15家、中国互联网百强24家,头部企业以较高的薪酬吸引优秀软件人才,给苏州企业高端人才招引带来一定困难。目前,苏州本地软件从业者中,本科以上占比及人均实现业务收入能力均低于全国均值。

不过,苏州打造工业软件龙头企业,其时已至、其势已成。2020年苏州工业软件产业链相关收入763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占全省34.4%、全国9%左右,在研发设计(浩辰软件、同元软控、苏州利驰)、生产控制(欧软、美名软件、迅驰智能、西格数据)、信息管理(普实软件、益萃网络、远鼎信息)、嵌入式软件(汇川科技、瀚川智能、华兴源创、汇博机器人)等领域均拥有一批骨干企业,建议下一步可实施工业软件头雁企业培育计划,从项目用地、产业招商、创投支持等领域予以全方位支持,以一流企业吸引国内外软件人才。  

三是完善公共技术平台体系,提升人才供给质量。  

目前,苏州高校软件人才供给还存在较大缺口。据统计,2020年,苏州软件方向在校生约2.5万人,毕业生约0.8万人,远不能满足苏州近2000家(年营收100万元以上)的软件业企业用人需求。为应对人才不足挑战,不少企业自主开展培训工作,培训效果往往有限。对此,建议苏州引进国内外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领域先进科研机构,建设集工业软件开发测试、应用验证、技能培训、产业融合孵化等功能为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支持企业依托平台开展培训考试等,全面提升软件人才竞争力。(完)

资料来源:中国经济信息社江苏中心

小编:胡英婷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龙泉人才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收录文章侵犯到您的权益/违法违规的内容,可请联系我们删除。
https://www.lqrc.cn/a/zhiye/10148.html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