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龙泉人才网 - 职业人才 -

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无锡物联网金融研究院院长)

  • 职业人才
  • 2024-03-01 18:00
  • 龙泉小编

无锡物联网金融研究院院长 刘海涛

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趋势下,稳增长与防风险摆在了更为重要的位置。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整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实体经济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入,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样需要深化拓展,这也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预计物联网在金融领域将迎来更深层次的应用与发展。

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是当前金融工作的重点。民营企业缺乏银行认可的抵押和担保,难以融资;银行贷款违约仍然是终生追责,不敢贷款。如何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这一世界性难题是当前金融领域面临的重要挑战。

物联网金融是以客观信用为核心,客观地感知实体经济的全过程,真正地实现资金流、信息流、实体流的三流合一,物联网与金融深度融合的全新体系。物联网金融在有效把控风险的前提下,助力金融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

物联网金融变革——构建客观信用,推动三流合一

1.推动实体经济新形态

物联网是信息技术发展的第三次产业浪潮。信息技术由信息获取、信息传输和信息处理三部分组成,也被称之为三大支柱。以PC机为代表的信息处理推动信息产业进入第一次产业浪潮——智能化时代,带动金融进入电算化发展;移动通信、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传输推动信息产业进入第二次产业浪潮——网络化时代,带动金融进入网络化时代;物联网使信息获取产生革命性的变化,正推动信息产业进入第三次产业浪潮——社会化时代,物联网构建全新的社会属性的体系架构,带动金融进入客观化时代。

物联网推动实体经济发展新形态。互联网是信息共享系统,核心不是网络,网络是它的手段;物联网核心也不是网络,网络是它的手段,物联网是面向实体世界的感知互动系统,物联网是社会属性的架构,让实体世界的管理产生重大变革。物联网推动信息技术从“智能化”架构到“社会化”架构,从“主观”到“客观”,从“数据”到“事件”,物联网推动催生虚实交融的实体经济发展新形态。

2.推动三流合一

物联网金融构建客观信用体系,防控金融风险。互联网信息是人输入的、主观的,有真的,也有假的。物联网上的信息是物联网终端、体系架构在实体世界感知以后的镜像反映,都是真实的,物联网构建起客观信用体系,即使是物联网系统的建设者和运营者也无法篡改客观信用信息,消除人为第三方道德风险,实现了人为第三方监管体系到客观信用体系的转变,大大提高金融风险防控能力。互联网让数据说了算,数据是可以造假的,物联网是通过感知体系让事件说了算,提供的是事件服务,事件是不能造假的,物联网金融将变革金融模式和信用体系。

物联网金融推动三流合一,服务实体经济。互联网作为一种有效的信息共享工具,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带来了金融的便利。互联网金融的信息流和实体流、资金流脱节,因为互联网的信息是人输入的,线上是线上,线下是线下,而物联网线上线下不区分,形成了三流的深度融合。物联网与金融深度融合,感知实体经济经营的全过程,真正地实现资金流、信息流、实体流的三流合一,助力金融脱虚向实,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物联网金融实践——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

国际同步坚持物联网技术标准创新。1999年,“感知中国”团队(2009年时任温家宝总理视察感知集团授予团队感知中国称号)国际同步开展物联网研究。从创立全球物联网基础理论体系,到攻克共性架构+应用子集全球物联网产业化的瓶颈问题,2016年正式发布物联网架构国家标准GB/T33474-2016,2018年“感知中国”团队主导的物联网架构国际标准ISO/IEC30141-2018也正式发布,创造了新兴信息技术领域顶层架构技术从跟随到引领的历史。

全球首创开启物联网金融理论技术探索。2010年,笔者带领“感知中国”团队研究物联网金融,在建设银行总行领导的支持下,首次和金融家探讨物联网与金融的结合,其后在投资领域实现了两个经典案例,推动物联网投资模式落地。2011年,同农业银行总行领导进行了深度交流,这也是首次探索物联网与银行的结合。2012年初,“感知中国”团队全球首创物联网金融理论并推动技术创新,此后也推进了同民生银行、平安银行等银行机构的交流和探索,但该阶段银行信贷理念没有改变,物联网金融创新模式无法落地。“感知中国”团队相继发表全球首篇物联网金融文章,提出客观信用体系,举办第一次国际物联网金融高峰论坛,发布全球首份物联网金融白皮书,出版《物联网——重构我们的世界》,系统论述了物联网金融理论体系。理论创新同时,笔者带领核心研发团队历时6年,构建了共性架构+应用子集的物联网金融技术体系,形成以物联网为核心,物联网与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安全等深度融合的客观、可信、柔性、安全的技术体系。

示范工程创新物联网金融模式。2017年6月9日,在上级银监机构支持下,在无锡银监分局时任局长戴玉明的总体设计规划指导下,感知集团(包括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和无锡物联网金融研究院)与江苏银行、无锡农商行和江阴农商行三家试点银行成立物联网金融创新工作组,开启了物联网金融创新示范工程,真正第一次推动物联网和银行深度融合的模式创新和落地。2017年12月15日完成首笔线上物联网金融融资业务,2018年1月10日正式开始创新试点业务,截至2019年4月,感知物联网动产融资业务共计发生用信业务2579笔,还款服务7158笔,实现融资服务40多亿元;服务实体经济客户231家,80%以上为首贷户(在传统信用体系下达不到授信条件),降低了银行信贷门槛;提升了效率,平均用信审批时间小于20分钟,最短2分钟,1天也可以贷款,随借随用随还,银行信贷提高效率4-5倍,信贷人力成本降低70-80%;控制了风险,全线上自动化信贷,0事故、0风险、0不良、0逾期。

感知团队牵头创立国际物联网金融标准研究工作组,得到了50多个成员国的支持,特别是2018年10月物联网金融国际标准ISO/IEC30163正式立项,标志着物联网金融受到了国内外的普遍认可。

2018年7月13日,银监系统长三角(三省一市)金融工作会议在感知召开现场会,会议对其物联网金融的业务模式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认可。认为物联网金融变革了金融信用体系和监管模式,是实体经济融资新路子和银行盈利新支撑。

物联网金融展望——从“金融大国”到“金融强国”

物联网构建客观信用体系,不仅对动产融资体系带来变革,而且会深刻而深远地变革银行、保险、投资、租赁、证券等众多金融领域。物联网为银行建立起客观信用体系,防控金融风险,破解实体经济融资难题。物联网保险使风险可测可控可预防,传统的保险是概率原理,大数法则,物联网让保险业对风险做到可控、可预期,部分甚至可预防,将大大降低保险的赔付成本。物联网投资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将物联网与资本紧密结合,对传统产业物联网化技术改造、模式再造,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是防控金融风险,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有力支撑。

中国是金融大国,但并不是金融强国,重要原因之一是并未建立起完备的信用体系,中国信用体系目前还有待完善、完备。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将重构信用体系,推动一个全新的、客观的信用体系,解决诚信问题,我国有望改变国际的信用体系规则,推动中国从金融大国向金融强国的转变。物联网金融将推动一带一路的经济一体化,成为全球经济的整合者,重新布局全球产业金融经济新格局,引领全球物联网金融新时代。


订阅《金融电子化》《金融安防》《金融客服》

可登陆官方淘宝店铺:http://jrdzh.taobao.com

有疑问可拔打电话:010-88232440-858进行咨询

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无锡物联网金融研究院院长)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龙泉人才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收录文章侵犯到您的权益/违法违规的内容,可请联系我们删除。
https://www.lqrc.cn/a/zhiye/104100.html

  • 关注微信
下一篇:暂无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