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纵览大国小事
老戏骨听得多,「老饭骨」又是何许人也?3位年约六旬的国宴大师,退休后组团拍片教烹饪,就起名叫「老饭骨」, 他们是各大平台最受欢迎的美食烹饪类KOL之一。
网红界大浪淘沙,3位加起来近200岁的大叔,如何突出重围、得到众多「小饭骨」的青睐?
备菜、热油、烹饪、调味...... 一道色香味俱全的菜式出锅了。影片中3位「老饭骨」看起来普通,其实个个身怀绝技。
「老饭骨」由三位国宴大师创立,图为「大爷」郑秀生、「二伯」孙立新,以及「三叔」武剑利
郑秀生自称「大爷」,从16岁入行到66岁退休,在北京饭店做了50年,做过数不清的国宴,年轻时甚至给周恩来总理做过狮子头。
「二伯」孙立新也是国宴名厨,曾在北京华都饭店燕山大酒店、天伦王朝饭店、新华保险大厦、鱼阳饭店等星级酒店担任厨师长、行政总厨、集团行政总厨等职。
曾经的「三叔」武剑利亦是厨界响当当的人物。
3个烹饪时长加起来超过100年的大厨,一拍即合打算「出道」,拍摄时下最新潮的短视频。
顶级国宴大师,退了休为何不安享晚安,却要赶潮流呢?
做美食是件高兴的事,我们希望让年轻人在家也能吃上『国宴菜』,辛苦工作之余也能抚慰自己的胃。」抱着「让国宴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初衷,3位大厨开始拍摄影片,一边亲手演示做饭的步骤和技巧,一边普及中华美食背后的故事和文化。
从零开始积累人气,过程必然不简单。
以往饭店和酒店的宴会菜,对食材、厨具、工艺的要求很复杂;要让这些大菜在家庭小厨房重新亮相,既要容易上手,又不能牺牲风味,怎么调整火力、怎么搭配食材...... 每个步骤都要重新研制。
除了烹饪技巧,拍摄更是更难啃的硬骨头。
「老饭骨」的第一条影片是做中华名菜怀胎鳜鱼,为了丝丝入扣地展示全过程,他们将烹饪过程拆解成40多集、每集15秒的影片,配上详细的解说,整个过程投入颇大,但收效甚微。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大家发觉贴地的风格比严肃教学更受欢迎:没有提前设定的剧本和台词,像邻家大叔一样,一边做菜一边聊天,加几句相互调侃,再配上中式音乐…..轻轻松松,一道「国宴菜」就教得差不多了。
「老饭骨」找到了适合的风格,追踪他们的人也愈来愈多,甚至还有个特定的名字——「小饭骨」。
做红烧肉高压锅是大火还是小火?炸油条和面的水用热水还是凉水?蒸米饭到底洗几遍?面对「小饭骨」琐碎的基础问题,「老饭骨」一一耐心解答。
同行并不理解,甚至开玩笑说:你怎么「沦落」到做这些基础菜了?
不过大菜小做,「老饭骨」并不觉得大材小用,反而从中找到意义。
「大爷」郑秀生曾说:「从我们做菜就能看出来,其实宴会菜单也很简单……我们希望让网友们也能学会,在一次次家庭聚会中做出来,一代代传承下去。」
「老饭骨」制作了中式面果的专题影片,传承中式甜点的技法。
经典国宴、无肉不欢、主食忘忧、素食主义、中式面果...... 几年来,「老饭骨」积累了很全面的菜谱,供「小饭骨」们分门别类地学习。
为了更好地回复网民提问,「老饭骨」又写起文章「食万个为什么」来,在其中系统地回复网民有关厨房技法、生活常识的种种疑问。
聚餐终有时。2020年4月,「三叔」另有规划离开了「老饭骨」; 2022年1月,「大爷」因病逝世。
「三叔」离开,「大爷」过世,「老饭骨」如今只剩「二伯」孙立新,但频道依然经营得红红火火。
「老饭骨」只剩下「二伯」,但他和徒弟们仍然保持一周三更的高频率产出,日复一日分享美食。如今,「老饭骨」的追踪者已经超过千万,被称为中华美食最强KOL。
传承技法,毫无保留,这八个字是「老饭骨」的频道定位,也是三人的初衷。也正是这份匠心,让「老饭骨」在新潮的网络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