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龙泉人才网 - 职业人才 -

兵器工业出版社(一代名枪老套筒的争议与讹传)

  • 职业人才
  • 2024-03-15 18:00
  • 龙泉小编

所谓“老套筒”,即德造7.9毫米1888式步枪(简称88式步枪)。该枪是受了法国8毫米1886式勒贝尔步枪的刺激而紧急研发的。勒贝尔步枪破天荒第一次使用了无烟发射药,在杀伤力和弹道性能诸方面都远超当时德国毛瑟71/84式步枪。面对这样的挑战,德国佬坐不住了,立即成立了一个步枪试验委员会,多方借鉴,研创了7.9毫米1888式步枪。因为该枪是由这个委员会集体研制而成的,又被称作委员会步枪。

兵器工业出版社(一代名枪老套筒的争议与讹传)

88式步枪诸元:口径7.92毫米,枪全长1240毫米,枪管长750毫米,枪重3.9公斤,弹仓容量5发,曼利夏式漏夹供弹,发射7.92X57毫米无底缘步枪圆弹,初速638米/秒,表尺射程2000米。

这枪从外观看,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即枪管外包裹有一个全长型套筒。

兵器工业出版社(一代名枪老套筒的争议与讹传)

就因为这个套筒,该枪在中国民间,便有了“套筒步枪”或“双筒步枪”的俗称,之后年久膛口老化,又有“老套筒”的雅号。

88式步枪是德军采用的第一支发射无烟火药的小口径连发步枪,是一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名枪。但关于这支枪,却存在着诸多争议与不实传说,下面一一道来。

一,老套筒被称作毛瑟枪,是确有其事,还是网络谣言

自清末一直到前二十多年,有相当多的人将德88式误认作毛瑟步枪,这些年这一误读已基本予以纠正。但纠正后却又有人发文,称包括张之洞在内,并没有人将老套筒认作毛瑟步枪,那都是网络谣言。如此一来,好不容易弄清楚的问题又给搅浑了。所以这里要列几篇有关文档中的部分原文,来看看老套筒被认作毛瑟枪到底是确有其事,还是无中生有的谣言。

光绪二十三年二月十八日(1897年3月20日),《张之洞就会校江南制造局与湖北枪炮厂所生产之枪式事致督办军务处之咨呈》载:

“一曰枪式,则鄂厂专宗小口径毛瑟,取法划一,配合得力; 而沪枪则采取英、奥两种式样,似未能尽取其长。”

1897年的鄂厂,所生产的枪没有第二式,只有一式,就是仿德88式步枪。张之洞将德88式称作“小口径毛瑟”,这不是谣言吧?

兵器工业出版社(一代名枪老套筒的争议与讹传)

光绪二十九年闰五月二十一日(1903年7月15日),《赵尔巽奏请报销购买湖北枪炮厂枪弹费用片》载:

“查湖北枪炮局定章,小口径毛瑟枪一杆配子千颗,需库平银六十六两。”

当时的湖北枪炮局,步枪也仍然只有一式,即仿德88式。赵尔巽将其称作“小口径毛瑟枪”,也不是谣言。

1910年造的『湖北兵工钢药厂历年及宣统元年造成拨解实存各项军火表册』,记载了1895年至1909年该厂枪炮生产情况:

“造成七密里九口径毛瑟步快枪121,974枝、七密里九口径毛瑟马快枪8,062枝、抬枪53杆、毛瑟枪头尖刀2,310把、七密里九毛瑟枪弹62,670,758颗。”

1916年由北洋政府陆军部编撰之《陆军统计简明报告书》中,关于各师、混成旅兵器装备一栏,凡涉及到德88式的,一律写作“德国造套筒毛瑟步枪”“套筒毛瑟步枪”。限于篇幅,这里不一一罗列。

还不要说清末民初将套筒步枪说成是毛瑟枪了,就是到了民末的1948年2月,由国民党联勤部兵工署组织撰写的《第一工厂厂史》中,也是这样说:

“于【光绪】二十年终工程告竣,二十一年冬开始工作,仿造德国八十八年式毛瑟步枪,每日出品仅十数枝,逐渐增加到五十枝。”

更有甚者,1998年由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代兵器工业》一书中,在“后膛连发枪”一节,也有这样的表述:

“湖北枪炮厂于1893年开始仿制1888年式毛瑟枪,1895年投产称汉阳式步枪。”

一百多年来,似这种将德88式称作毛瑟枪的文档比比皆是,白纸黑字,何来谣言之说?

德88式步枪的设计来自一个委员会,与毛瑟兄弟毫不相干。该枪定型后,分别在但泽、埃尔富特、斯班道和安贝格几家兵工厂生产,与毛瑟兵工厂也没有任何的关系。

既然该枪与毛瑟八杆子打不着,可进入中国后为什么却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老是将其称作毛瑟步枪呢?原来,毛瑟枪在当时的中国特别受青睐,已到迷信的程度,德国的军火奸商们窥测到中国官僚们这种迷信的心理,就挂羊头卖狗肉地把88式冒充毛瑟步枪卖给中国人。令德商们窃喜的是,他们玩弄的这一伎俩多年来一直没有被识破,那些被蒙骗了的中国官员们,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始终一贯地将其看作毛瑟枪而不疑。

清末的旧官僚们不识货,而将88式看作毛瑟枪,可为什么后来的许多史籍中也如此称之呢?这大概是因为那些高学历的专业历史工作者,大多关注大人物、大事件,对于这些细枝末节不屑一顾吧。

二,进入到中国的老套筒,打圆弹还是打尖弹

汉阳造只能打圆弹,但有些老套筒是可以打尖弹的。

1898年,毛瑟98式步枪问世并开始装备德军。98式比88式整整前进了一代,特别是当其采用了S型轻尖弹后,比只能发射圆弹的88式更是强了很多,这让88式的处境变得更加尴尬。迫于无奈,该枪的经营者使出一招没有办法的办法,对原枪进行扩膛改造。改造后的88式,和98式一样发射7.92X57毫米S型轻尖弹。

兵器工业出版社(一代名枪老套筒的争议与讹传)

但88式还是比不过98式,最终还是被后者取而代之了。怎么办?那也有办法,除了向土耳其和南非等国推销,德国人又一次看中了中国这个老主顾,而且欺中国人不识毛瑟与委员会步枪的区别,使出惯用的伎俩,把被德军淘汰的88式再次冒充新锐的毛瑟步枪卖给中国。

在一份建成洋行与北洋政府陆军部签发于1912年3月16日的售枪合同中,有这样的字句:

“以上甲乙两种均可改配施放新式尖头子弹,改费甚廉,此弹与德国军队所用者同,此枪改定后配放尖头子弹,其功效击力无异与德国最新式之毛瑟枪……前贵部所购配放尖头子弹之三万枝马步枪,谅已抵华早经实行试用……”

其实早在清末,这种经改造后发射尖弹的88式便已经大量进入到中国。从陆军部文档中可见,光是清宣统三年(1911年)的闰六月十八日、二十五日和七月二十七日,该部便经过信义、礼和洋行分别购进这种“八十八年式毛瑟步枪”3万支、2万支和31112支,并随枪分别购进毛瑟尖头子弹6000万发、4000万发和3111.2万发。

兵器工业出版社(一代名枪老套筒的争议与讹传)

上图是清末的一支新军。他们手中所持,即清一色的德88式套筒步枪。请注意看枪上的刺刀,和后来常见的装于枪管下侧不同,老套筒的刺刀装于枪管的右侧。这倒不是套筒步枪所独有,而是那个时代广泛采用的方式,法国的格拉斯步枪、巴查克步枪,德国的毛瑟1871步枪、1871/84步枪等,都是刺刀右置。

进入民国以后,军阀混战,各路诸侯也通过不同渠道购进德88式套筒步枪,比如1924年,广东商团曾秘密购买该型步枪4000支;比如1928年,滇军曾通过法国代理商购进该枪5000支。所有这些套筒步枪,都是经德国改造后发射毛瑟轻尖弹的型号。

当然这些都只是零星数据了,实际的购进肯定远远不只这些。

北洋陆军1916年有个统计,在当时仅有的总共19个师中,至少有12个师全部或部分装备德国造的“套筒毛瑟步枪”。到了国民革命军时期,国军各部队也有不少德88式一直使用至抗战初期。武汉保卫战的外围战斗中,国军王耀武所部74军51师,主要装备的就是这种套筒步枪。

兵器工业出版社(一代名枪老套筒的争议与讹传)


上图是抗战时期的两个国民党军士兵,他们手中使用的,也还是老套筒。

这些流入到中国战场的德88式,清末购进的只是少数,多数是民初购进,而其早在民国建成之前的1903年,便已经完成了扩膛改造,因而出现在中国的老套筒,打圆弹的很少,主要是打尖弹的。

三,汉阳厂仿制的德88式,啥时候去除的套筒

一直以来,很多人(包括笔者本人)坚持认为老套筒就是最初的汉阳造。理由是汉阳兵工厂最初仿制的德88式步枪,就是有套筒的,只是到了1904年才去除了套筒,所以说前期的汉阳造,也就是老套筒。

持此一说法的可并不仅仅是自媒体,而是还有颇具影响力的兵器大家。比如著名轻兵器博客“火器堂”,对老套筒的描述就是这样的:

“1904年,湖北枪炮厂又对88式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88式步枪与德M1888式不同点有﹕德M1888式枪管外部有一套筒,俗称老套筒, 而改良88式则去掉套筒, 并将枪管外径从13.4mm加大到14.8mm……”

再比如伊恩·麦科勒姆主讲的“被遗忘的武器”视频关于汉阳造一节中,也差不多,同样也说汉阳厂最早的仿88步枪有套筒,是到了1904年才去除的套筒。

兵器工业出版社(一代名枪老套筒的争议与讹传)

国内一大波重量级专家,也大致如此。比如原总参轻武器论证研究所副所长马式增、汉阳铁厂博物馆原馆长顾壁阶等,不论是在央视的讲座,还是著文,均持此说。

上面说的这几位以及他们的文章、视频等,在轻兵器界都颇具影响力,特别值得信赖,因而很多论断被众多网友视作标准答案,用之不疑,以至自媒体中,汉阳造之套筒摒弃于1904之说众口一词,几乎千篇一律。

很长时间以来,笔者同样对这些专家充满了迷信,也表达了同样的认同,也曾发文认定汉88步枪是1904年才去除的套筒。但是,因为一次其他作文的需要查阅清末档案,偶然间,吃惊地发现了几则颠覆我原有认知的史料。

《张文襄公全集》第101卷,收录有光绪二十三年十月十八日(1897年11月12日)《张之洞就湖北枪炮厂所造枪炮演放考试各情致督办军务处之咨呈》,该咨呈载:

“汉厂快枪,均仿德国小口径新毛瑟式,惟将套筒改作单筒,计重九磅三两,枪力弹力可及二千零五十迈当之远。”

从张大人的这几句话中可以解读出这样的信息:其一,他又一次将德88式步枪称作了“小口径新毛瑟式”; 其二,汉阳厂仿制的德88式,早在1897年就已经没有套筒了,远不是一直以来所流传的1904年才去除的套筒。

宣统三年闰六月五日(1911年7月30日)《湖北兵工钢药两厂所造枪炮钢药各件利病说略》中载:

“查本厂所制七密里九口径枪枝,原系仿照德国八十八年步枪式,惟八十八年式原有套筒,而汉阳始制之时已弃套筒不用,因此头箍、中箍、木壳、望牌等处皆稍有更改。”

看到没有!“汉阳始制之时已弃套筒不用”。不是1904年才去除套筒,也不是1897年去除的套筒,而是早在“始制之时”就已经摒弃了套筒。

汉88 步枪1904年才去除套筒的结论,最初的出处在哪里?除了各大专家和网络自媒体的说法,翻遍有关汉阳造的史料,找不到丝毫这样的记载。

这极有可能是某一颇具影响力的专家最初的误读造成的大面积的、一连串的讹传。

根据汉阳造之父张之洞的咨呈和清陆军部的文档,完全可以认定,汉阳厂从没有生产过老套筒,老套筒全是德国造。

四,老套筒与汉阳造,孰强孰弱

到了抗战后期,人们一说到老套筒,都是将其作为落后低劣的枪械代名词使用的。老电影《董存瑞》中,参军前作为民兵的郅振彪用的,就是老套筒,在八路主力“一水三八”的衬托之下,显出该枪的老旧;同是老电影的《战火中的青春》中,高姗刚刚从区小队升级到主力时,也用的老套筒,和青年突击排清一色的三八大盖相比,也显出该枪的老旧。

兵器工业出版社(一代名枪老套筒的争议与讹传)

这样的表现是没错的,应该为老电影无声而又精准的电影语言点赞!

最初的套筒步枪与汉阳造相比,性能差不多,除了一个有套筒,一个没套筒,两枪的诸元参数几乎一致。

汉阳造在之后又有改进,比如增加了上护木,改变了后瞄具等。

套筒步枪诞生后,根据使用中发现的问题,也在改进,而且改进有五次之多。

第一次改进是1891年,主要是加强枪管,改进弹膛前方的锥膛形状。改进后称作88/.型。

第二次改进是1896年,主要是采用新的膛线,阴线深度从原来的0.10mm增加至0.15mm,目的是为了解决枪管磨损严重和膛压过大容易产生事故。改进后称作88/Z型。

第三次改进是1903年,主要是改造枪管膛线,以便能发射直径较大的S型尖头弹。改进后称作88/S型。

兵器工业出版社(一代名枪老套筒的争议与讹传)

上即88/S步枪的局部。请注意红圈中的“S”,那一来标注的是该枪的型号,二来也意在提示枪手,这枪是打S型轻尖弹的。

第四次改进是1905年,主要是改进供弹机构,易曼利夏式漏夹为桥夹。改进后称作88/05型。

第五次改进是1914年,改进的具体情况待考。改进后称作88/14型。

经过改造后的老套筒,至少有两点已经超过了汉阳造。一是供弹具更优。汉阳造的供弹采用的仍然是曼利夏式,这种供弹系统用漏夹装填,弹夹留在弹仓内,只有待全部五发子弹打完后才能再装填。

兵器工业出版社(一代名枪老套筒的争议与讹传)

88/05改用了桥夹,不用等弹仓内子弹打光,可以随时装填以使枪弹满槽,这当然是前进了一大步。

二是发射的子弹更猛。汉阳造从诞生到停产,一直使用圆弹,而1903年以后生产的套筒步枪则使用轻尖弹。尖弹和圆弹不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发射尖弹比发射圆弹,枪口初速提高了244米/秒,射程、弹道、威力等都不可同日而语了。

既然套筒步枪比汉阳造在性能上还要强一截子,至少并不落后,可为什么后来人们总是把它当作落后老旧的代名词,对汉阳造却并不同样诟病呢?

这是因为,汉阳造一直不间断地生产到1944年,不断损耗,又不断补充,所以抗战中出现的汉阳造,有可能还是刚刚出炉的新枪,而套筒步枪则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便已停产,抗战后期仍在使用的,全是生产于三四十年前的老枪了。从1910年代开始,中国就一直在打仗,那年头的中国战场严重缺乏步兵支援火器,步枪是主打。可以想象,历经几十年的战火,对一支步枪的磨损得有多大。这个时候的套筒步枪,还有没有膛线怕都难说了。

归了包堆一句话,套筒步枪之所以为人所诟病,并不是这枪本身的性能不如汉阳造,主要原因是它太老了,老掉牙了。这就好比一部跑了20年的大奔,再怎么强,也是强弩之末,未必比刚刚出厂的桑塔纳更给力了。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龙泉人才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收录文章侵犯到您的权益/违法违规的内容,可请联系我们删除。
https://www.lqrc.cn/a/zhiye/107237.html

  • 关注微信
下一篇:暂无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