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龙泉人才网 - 职业人才 -

美容微整形招聘学徒(微信朋友圈招生暗藏5个坑)

  • 职业人才
  • 2023-05-22 08:00
  • 龙泉小编

2017年2月23日讯,根据相关统计数据,至2016年11月,微信的月活跃用户已经达到6.9亿人,月活跃人数超过8亿人。在自媒体盛行的年代,微信成为沟通交流、发布信息的重要工具,而微信及朋友圈也成为各种招生培训广告的发源地。在朋友圈里拜师学艺,通过微信报班学习,也成为很多人丰富的生活内容。但这里也隐藏着诸多微信营销的“陷阱”甚至是“深渊”,需要消费者或者学艺者格外小心谨慎。

微信营销多“陷阱” 插图 王金辉

法院认可朋友圈师傅带徒弟

陈女士曾经接受过按摩师凌丹的服务,因此加了对方的微信关注。去年初,陈羽从凌丹发的微信朋友圈里看到她发帖招收徒弟。陈女士得知做这行每月收入可达到四五万元,就动心了,主动拜师学艺。“当时凌丹承诺,利用4个月传授乳房护理和按摩技术,收取学费1万元及两年内的后续支持费2万元,并承诺学完后每月给予免费技术支持一次,共24次。”陈女士说。

2016年3月,陈羽正式成为凌丹的徒弟,并交纳了3万元的学费。期间凌丹在酒店的客房内教授陈女士等人按摩的相关知识及技术,并实际带领陈女士等人入户进行实操练习。学习了1个多月后,凌老师告知陈羽所授课程完毕,可自行出去找活干。但陈羽发现,以她的水平,并不能考取国家认可的证书,更不用说每月四五万元的收入,她多次要求凌丹发给学习证书,但是一直没有得到。

“在教学过程中,凌丹所授内容为百度搜索或网购图书的照本宣科,并常在授课过程中请教学员穴位的取穴方法。我认为她不能传授正确的医学知识,没有教学资质,其所授知识没有医学依据。”陈羽认为自己上当受骗了。和她有类似感受的还有几名学员,纷纷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凌丹提出退还2万元后续支持费。

凌丹对此说法不同,她表示:“现在陈羽她们是找不到活儿干,出去后碰壁,回来找我,因为暂时没有时间,就让他们自己先找找看,她们就以为我不再管她们了。我收的都是学徒费,没有支持费,我是打算把我十多年的手艺进行传承,因为她们的纠缠,就退了部分学费,事情已经得到了解决。”

法官认定,凌丹的招徒行为不同于一般专业培训机构的招生,凌丹有基本的妇幼保健资格和按摩技术。师傅带徒弟的教学方式由来已久,其生源主要依靠教学者的专业技能及其在同行业的口碑,对其是否具有专业教学资质法律并无强制性的规定,故凌丹带徒收取学徒费的方式,并无不当。关于学习后取得相应资格证书的问题,凌丹系个人招收徒弟、传授技术,无法提供证书理所当然,陈羽对此理应提前预见。现陈羽以此为由要求退费,亦无法律依据。陈羽表示凌丹所收费用中的2万元为后续支持费,但其交费记录和收据上均由其书写交纳学费或学徒费,并未显示支持费。退一步讲,即使双方约定凌丹有义务为陈羽提供“后续支持”,双方已通过协商方式解决,凌丹亦退回了相关的费用,陈羽在双方达成和解后再诉至法院要求凌丹退费,没有事实及法律依据。

法院最后判决驳回了陈羽等人的诉讼请求。

微信营销圈里有的是各种专家

随着微信社交作用的扩大,目前微信营销已经成为众多机构及个人招生、招学员的重要手段,而微信朋友圈也成了招生资源的宝藏。

各种传授微信营销的攻略也充斥网络,有的微信营销机构甚至号称“6年不发一张传单,仅靠微信传播就拥有数百名学员”。这类营销把微信朋友圈看作是招生的传播渠道、宣传工具,号召打造朋友圈里的专家形象,营造优质的朋友圈内容等。其中一个重要原则是营造恐惧感,增加学员的紧迫感,其次是做好互动营销,精心设计互动活动,比如集赞换礼物、投票评选优秀学员等等。有人曾计算,如一个拥有200名学生的培训机构将招生信息发到微信平台,假设每个微信朋友圈有30人次的曝光度,如200名学生家长同时在微信朋友圈转发培训机构的招生信息,将会有200*30=6000人次的曝光。

记者从微信上搜集到诸多培训班招收学员或会员的广告,按照培训内容可分为几大类,第一类是投资类,学习如何炒股、炒汇等;第二类是医疗服务业,包括推拿按摩、针灸、口腔医疗等;第三类是整容业,包括文眉、微整形等;第四类是教育类,培训英语、书法、写作等;第五类是艺术类,如学习绘画、乐器等;第六类是健身类,如武术、太极拳等,第七类是技能类,如学习烹饪、化妆等。还有一些是另类培训,比如传授如何交友的情感培训。这些招生培训的广告承诺都非常诱人,而且图文并茂,但收费金额不菲,大部分在每次培训万元以上。

防范微信招生的“五大坑”

和线下的社会招生培训一样,微信朋友圈的招生培训也埋藏着诸多陷阱和问题,如交费容易退费难、虚假承诺等,要防止上当受骗,报名者需要提高辨别真假的能力。

美容微整形招聘学徒(微信朋友圈招生暗藏5个坑)

招收学员的主办方并没有相关培训资质

像陈羽报名学习按摩,后来发现老师并没有开班办学的资质,仅仅是通过传统的拜师方式学习,法院也对此表示认可。

记者了解到,目前社会上很多培训机构未经过教育主管部门的审批,而直接在工商部门注册,打着“教育咨询”的旗号进行教育培训。此外,如果培训规模不大,即使培训人没有办学资质,但培训双方之间的关系,可视为民事合同关系,也是合法的。

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的庞理鹏律师建议,消费者选择教育机构时最好先查看对方的资质,确认是否有办学许可证,尽量到正规教育机构报名,在签订合同前先验看对方是否有《营业执照》、《办学许可证》等相关证照,以便今后发生纠纷能更好地保障自己的权益。

培训机构自己规定的“霸王条款”

比如预交全部课程费用或者开课后不得退费等。但在实际上,这种霸王条款并不受法律保护,在格式合同显失公平的情况下,法院往往会作出对学员有利的解释。有的培训主办方甚至连合同都不提供,只有口头协议,仅提供交费收据,建议消费者不要选择这样的培训,权益很难有保障。

发布含有虚假内容的广告

比如报名参加培训,可提前参加重点中学的面试等等,或者师资力量是名校名师,或者各种执业取证考试能“保过”,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报名者在花了大价钱之后才发现,这些承诺都是假的。

庞理鹏律师建议,双方在签订教育培训合同时,应就双方的权利义务进行明确约定,特别是要将培训机构的口头承诺写进合同,比如承诺可提供重点中学入校机会等,必要时将口头承诺或宣传内容进行书面备注,这样将来打官司时,按照“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有书面合同法院才能予以采信。

此外报名者也可向工商部门举报广告违法。从2016年9月1日起,国家工伤总局公布的《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开始实施,规定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在自媒体发布广告均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无论是自发的还是转发的微信广告,造成欺骗的都要担责。

借培训招生名义售卖假冒产品

很多招生广告名义上是招收会员,有的甚至号称可以免费学习,实际是通过培训之机向会员推销商品,比如减肥药、保健品、电器等等。但这些商品很有可能是未经批准生产或进口的,属于假冒产品。

利用微信培训进行传销、诈骗等违法犯罪

除了常见的利用微信培训开展传销、非法集资等违法活动之外,近年来微信上还出现了一种“空手套白狼型”的培训诈骗。骗子首先建立一个充满虚假信息的朋友圈,基本每天都会发送晒自己出国旅游或者名车名包照片,起目的是为了营造财富形象,可以增加别人的信任度。骗子建立好自己的朋友圈后,通过陌陌主动和人打招呼,然后吸引对方在微信上加关注。加关注后,骗子会在朋友圈或微信聊天中发布自己招收学员的广告,称可以传授快速赚钱的方法,比如提供低价苹果手机的供货渠道,但学员需交纳数千元至上万元不等的学费。骗子在此过程中会提供各种聊天截图,证实自己确实给学员提供了赚钱的机会,但真相是,这些截图也是假的,学员在交过学费之后,往往得到的是对方各种推诿,直至微信上拉黑,然后杳无音信。

支招:朋友圈遭遇纠纷注意保存证据

与微博、博客等社交工具不同,微信的私密性更强,非微信好友很难见到朋友圈发布的内容。但是微信朋友圈并不是纯粹的“私人领地”。

东城检察院网络和电信犯罪部的检察官吕永浩介绍,如果在微信朋友圈等网络世界里遭遇纠纷或骗局,消费者应注意保存证据,在实践中个人保存截图就可以。但截图还要结合其他证据比如供述、证言来相互印证。另外截图只能算作书证,电子证据是以数字形式储存的,比如存在光盘中的证据。

按照2016年9月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联合出台的《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收集提取和审查判断电子数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网页、微博客、朋友圈、贴吧、网盘等网络平台发布的信息均属电子数据,法院、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有权依法向有关单位和个人收集、调取电子数据。也就是说,任何人发的朋友圈信息都可能会成为呈堂供述。(文中当事人名为化名)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王蔷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龙泉人才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收录文章侵犯到您的权益/违法违规的内容,可请联系我们删除。
https://www.lqrc.cn/a/zhiye/28928.html

  • 关注微信
下一篇:暂无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