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职上职下
到体制内的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当临时工的人,做梦都在想着一件事儿:转正
但是现在逢进必考的铁律,让很多年前那种“走门路”、“开后门”、“跑关系”的转正办法统统实效。
我观察了很多身边从临时工进到体制的人,发现他们是都悟到了玄机,踩准了点,有成功的共性。
事业单位人员绩效考核多数都是平均式考核,干好干坏差不多,干多干少差不多。
很多事业单位会出现一个现象:
有编制人员闲死,临时工累死
有的体制内员工翘着腿喝茶拿着高工资,领导碍于多年情面不好管,管不了,同事习惯了,只要人家没犯大错,也不可能开除他。有不少45岁以上的员工,无论任何工作,他们就一句话:我电脑玩得不熟,这些事情还是让年轻人干吧!
但是事业单位该干的事情其实挺多的,在编人员不想干,没啥积极性。领导没有办法,只能招聘一些临时工来干,有些领导会象征性的公开招聘几个真正有能力的来干活,然后就会想法设法安排熟人,亲朋的子女以临时工身份进入单位。事业单位的领导几年一次轮岗交流,在下一任领导到来时,上一届领导聘用的临时工用着不顺手,不放心,感觉不是“自己人”,于是,又会想法设法招聘一批新人,尤其是自己喜欢的,认可的,有裙带关系的“自己人”。几轮领导轮换下来,很多事业单位的临时工就成为一个不小的群体。有时候,临时工的数量甚至超过在编人员数量。
如果你进了这种临时工特别多的事业单位,会有两个好处:
一是一个单位临时工多了,形成了一个势力群体,这个群体是一种利益集团,他们会联合起来迫使领导层的部分决策倾向于他们,有利于他们。在这种单位做临时工,工资福利不会太差。
而且,为了激励临时工群体的干事积极性,每一任领导都会努力的协调更高层的资源,申请适当增加编制,如果有空编的单位,会申请特殊政策,实行内部考试。
事业编制可以通过设置一些限制性条件,来达到相对定向招考的目的。在一些技术性比较强的事业单位,内部公开招考,因为竞争比例小,是很容易考上的,比社会公招竞争小多了。
二是临时工多的单位,正式工就一般不会再歧视临时工,因为正式工也害怕树敌太多,所以,大多会和和善善的和临时工相处,大幅度减少了临时工的心理伤害。
如果进了临时工很少的单位,比如一个单位几十个人,就那么2、3个临时工,领导根本不屑于搭理你(当然他自己亲戚除外),因为在他们的眼中,几个临时工根本不影响单位大局,也掀不起什么浪头。而且几个临时工在一大群在编人员面前,自然就显得极其卑微了。
据我多年观察,每个事业单位的临时工群体里,混到最后,都会有极少部分的幸运儿能够实现从临时工到正式工的华美转身。
实现华美转身的人,基本都满足两个关键因素:
1、凭借过硬的背景关系,比如单位领导是你亲舅爷,亲叔伯。
2、凭借过硬的个人业绩,比如某一工种,尤其是技术型工种,你的能力远远超越了其他的临时工,甚至超越了大部分正式工,成为单位某项重要业务开展不可替代的关键人物。
无论你是关系硬,还是业绩好,你都是事实上的临时工群体的NO 1。
只要混成了临时工群体的第一名,你实现转身的机会就大了很多。领导可能专门为了留住你,而且申请编制,并且以定向化特殊人才引进或者设置指向性条件公开招考,直接解决身份问题。
当下,各方面越来越透明规范,最靠得住的还真不是关系了,最靠得住的是自己的实干和自己的能力,用自己的实干和能力从临时工变成正式工的,在体制内更能行稳致远。
如果在体制内当临时工,干得不好不坏,不疼不痒,想混进体制是很难的。因为编制只减不增的大政策摆在那儿,任何事业单位,不可能大范围的,普遍性的解决一群临时工的问题。作为事业单位管理者,他也一定是遴选一群临时工里最优秀的份子,给予身份激励,达到解决一个,激励一群的杠杆效果!
在事业单位干临时工的所有人,一定不是冲着临时工这份工作来的,一定是冲着有一天可能有机会进体制,一定是打着“骑驴找马,一边干临时工,一边参加各类公招考试”的“如意算盘”。
我有一个同事,在单位干了17年临时工(18岁入职),在他35岁那年,作为特例,专门给他举办了一场象征性考试,直接给他转了身份。
当时他成为特例的原因就是:他16岁当兵入伍,18岁返乡后入职到我们单位,从一个初中毕业生,坚持自学考试15年,在33岁时,已经拥有了三个自学考试本科;从字迹写得歪歪扭扭到全县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从日记都写得啰啰嗦嗦到出口成章,落笔成文
——他作为全县的青年励志典范并评选了先进个人,然后县上的大领导知道了他的事迹,特批了一个编制给他,以此鼓励更多青年奋进。
还有一个市政园林局的洒水工,他30年如一日不间断的开洒水车,从20岁开到了50岁,30年如一日每天凌晨2点起床开洒水车冲洗街道,奇迹般的创造30年不休假的纪录。而且经他的洒水车路过的街面最干净,于是,他从我们这里几十个洒水车临时工中脱颖而出,一举成为敬业模范,继而成为省级劳动模范和全国爱岗敬业典型。
——上头的大领导在他的先进事迹材料上作了批示,下面的领导很快就给了特殊政策,于是,这个当了30年临时工的洒水车司机在50岁的时候转正成了工勤事业人员。
所以,职上职下给临时工朋友的建议是:
不要把自己当临时工看,既要钻研,又要实干,还要坚守。
能考上编制固然很好,一时间考不上,也不要灰心,继续干好你的临时工,
没准将来,你也能等到柳暗花明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