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的复杂局面,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三大攻坚战成效突出,“六稳”工作有序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成绩亮眼,新优势加快塑造,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全年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民生福祉不断改善。
2019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5688.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3.7%。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17.42亿元,增长0.9%;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291.04亿元,与上年持平;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880.04亿元,增长7.5%。三次产业结构由2018年的9.3:41.2:49.5调整为9.1∶40.3∶50.6。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达到60760元,增长3.8%。
各县市区、市属开发区生产总值完成情况:潍城区292.5亿元,寒亭区(含经济开发区)227.4亿元,坊子区171.5亿元,奎文区285.2亿元,青州市549.3亿元,诸城市636.8亿元,寿光市768.1亿元,安丘市319.1亿元,高密市500亿元,昌邑市444.1亿元,临朐县308亿元,昌乐县315.6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499.9亿元,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271.7亿元,峡山生态经济开发区41.8亿元,综合保税区19.2亿元。
民营市场主体稳步增长。新登记民营市场主体19万户,增长20.2%。其中,新登记私营企业7万户,增长36.9%;新登记个体工商户11.8万户,增长12.4%。截至年底,全市实有民营市场主体103.3万户,增长11.6%。其中,实有私营企业27.1万户,增长21.9%;实有个体工商户73.5万户,增长8.9%。经初步测算,全市非公有经济增加值3242.5亿元,其中民营经济增加值2958亿元。
乡村振兴全面推进。新增国家级产业强镇2个、龙头企业2家,省级田园综合体3家、现代农业产业园3个、“新六产”示范县2个。新增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43个,完成建制镇改厕45.8万户、涉农街道改厕17.3万户。整合涉农资金68.6亿元、新增涉农贷款243.6亿元,工商资本下乡新增52亿元。全市创建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2项标准填补国内空白。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引进4个高层次人才团队。
海洋强市建设步伐加快。全市纳入海洋强省建设项目库的56个项目总体进展良好,完成投资45亿元。建成省级海洋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10家、科技兴海示范基地2个、海洋领域创新平台10家、技术创新联盟15家。举办首届潍坊海洋动力装备博览会,签约项目17个,总投资158.3亿元。
三大攻坚取得新进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2019年全市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17694.2万元,增长14.4%,实施年度产业扶贫项目266个。全市累计投入3亿元,为7.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落实“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政策措施。污染防治持续加力,市区联动全力推进中心城区6家重污染企业搬迁或关停,市控以上重点河流全面消除劣V类水质。积极化解金融风险,截至年末,辖区银行业不良率1.69%,较年初下降0.42个百分点;处置不良贷款216.9亿元,其中核销116.7亿元。
重点产业集群聚优成势。重点培育9大产业集群,其中高端动力装备、高端畜牧产业集群规模突破500亿元。5个优势产业集群、7家企业入选全省首批“雁阵型”产业集群、龙头企业,8家企业入选“2019年全国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18家农业龙头企业获评2019年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00强。开展市级隐形冠军企业评选,构建梯次培育格局,新增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家、产品1个,省级“隐形冠军”和“瞪羚”企业数量均居全省前列。
“双招双引”取得明显成效。全市立项项目1274个,其中过百亿元项目12个,立项投资额6746.9亿元。引进高端技术人才(团队)1195名,引进人才平台载体项目191个。举办风筝会、鲁台会、海洋动力装备博览会、中日韩产业博览会等重点节会系列“双招双引”活动,签约项目106个,涉及总投资533亿元。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重点改革试点扎实推进,承担国家改革试点50项、省级改革试点86项,在全省率先推行试点分级分类管理,首批13个重大制度创新课题、12项重大改革试点加快推进。流程再造成效明显,推动审批服务、群众服务、项目推进、城市治理、机关运行“五大板块”、16项具体任务落实。加快“一次办好”改革,市级审批事项压减73.1%,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分别实现3个工作日、5个工作日办结。
全市农林牧渔业产值995亿元,增长0.9%。
粮食及经济作物生产总体平稳。据抽样调查,粮食播种面积1017.3万亩,减少2.8%,粮食总产量421.1万吨,减少1.5%。棉花产量5474吨,减少26.5%;油料产量18.6万吨,减少10.8%;烤烟产量1.5万吨,减少20.6%;蔬菜产量1220万吨,增长0.2%;水果90.3万吨,增长1.9%。
林业生态建设取得新成就。经初步测算,全市完成新增造林12万亩,四旁植树1348万株,森林抚育3.5万亩,育苗面积23.2万亩。全面实行林长制,明确市县乡村四级林长7493名。
畜牧业生产趋缓。生猪出栏 549.1万头,减少22.2%;家禽出栏5.3亿只,增长27.3%;肉蛋奶产量162.7万吨,增长1.4%。
渔业生产有所减少。经初步统计,水产品总产量45.9万吨,下降6.2%,其中,海水产品产量43.5万吨,下降6%;淡水产品产量2.4万吨,下降10.1%。
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农业机械服务组织3606个,农机户52.6万户,农业机械总动力1021万千瓦,增长1.9%。预计全年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92.35%。
水利工程建设有序推进。调引长江水、黄河水6104万立方米。峡山水库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完成投资0.9亿元。
工业生产稳中有降。全市299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下降0.7%。按经济类型分,国有企业增加值下降24.2%,集体企业增加值下降0.6%,股份制企业增加值下降0.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下降0.3%。按轻重工业分,重工业增加值增长2.9%,轻工业增加值下降10.7%。全年产品销售率98.4%,下降0.8个百分点。
分行业看,全市37个规模以上工业行业中有17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22.3%,金属制品业增长14.1%,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9.3%。从产品看,统计范围内的245种工业产品中有115种产品产量增长或持平。其中,汽车、中型拖拉机、电子元件、锂离子电池、生物基化学纤维等37种产品产量增长超过20%。
工业效益增势平稳。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571.5亿元,增长0.1%;实现利润353.8亿元,下降12.1%。前100名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984.5亿元,增长7.2%;实现利润249.9亿元,下降9.8%。
固定资产投资放缓。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下降23.2%,其中,第一产业投资下降5.6%,第二产业投资下降48.4%,第三产业投资下降0.8%。工业技改投资下降49%,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下降28.3%,民间投资下降31.8%。
房地产投资增势平稳。房地产开发投资762.6亿元,增长17.3%。房屋施工面积增长13.1%,其中住宅面积增长14.2%。房屋竣工面积增长35.2%,其中住宅增长32.7%。
建筑业发展平稳。606家资质以上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990.5亿元,增长0.1%。其中,建筑工程产值829.6亿元,下降1.1%;安装工程产值142.2亿元,增长10.1%;其他产值18.7亿元,下降14.4%。全员劳动生产率47.3万元/人,增长9.2%。签订建筑合同额1608亿元,增长4.7%,其中本年新签订合同额1021.6亿元,下降1.1%。
国内消费品市场增势平稳。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54.9亿元,增长5.6%。按经营地统计,城镇零售额实现1813.8亿元,增长4.9%;乡村零售额实现1041.1亿元,增长7%。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2544.8亿元,增长5.5%;餐饮收入310.1亿元,增长6.8%。消费升级类商品增长较快,限额以上单位新能源汽车、可穿戴智能设备、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一级和二级能效家电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93.5%、67.8%、50.8%和19.3%。
外贸进出口再创新高。完成货物进出口总额1788.1亿元,增长10%,其中,出口1131.9亿元,增长8.5%;进口656.1亿元,增长12.6%。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增长较快。机电产品进出口400.8亿元,增长32.5%,占进出口总额的22.5%。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174亿元,增长83%。对“一带一路”市场出口333.8亿元,增长13.8%。
利用外资快速增长。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20家,增长100%,实际使用外资7亿美元,增长4.4%。服务业使用外资快速增长。新设服务业项目76个,增长85.4%,实际使用外资3.6亿美元,增长418.6%。新设大项目支撑作用明显。新设总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35个,总投资145.4亿美元,占新设立外资项目总投资额的98.7%。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交通建设投资170.6亿元,其中,公路建设完成投资84.8亿元,港口建设完成投资0.2亿元,铁路建设完成投资19.6亿元,城市公交、场站完成投资1.7亿元。全市共有高速公路6条,普通国道7条,省道14条,公路通车里程28869.2公里,公路密度178.8公里/百平方公里。潍坊港泊位45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20个。潍坊机场开通客运航线7条、货运航线2条,每周客货运航班154个,通达城市13个。
交通运输生产稳步增长。全市道路运输客运量6053万人次,下降0.6%,旅客周转量47.3亿人公里,增长0.4%;公路货运量30586万吨,增长4.3%,货物周转量602.3亿吨公里,增长2.9%。水上运输完成货运量3859万吨,增长22%,货物周转量251.6亿吨公里,增长6%。潍坊港完成货物吞吐量5486万吨,增长18%。潍坊机场完成客运量46.9万人次,下降35.3%,航空货运量1.4万吨,下降42.5%。青临铁路完成货运量182.2万吨,增长31%。市区共有公交车1552台,其中新能源公交车1022台,公交线路111条,线路总长度2226.2千米,日客流量34.5万人次。
邮政电信业发展较快。邮政行业业务总量64.3亿元,增长41%,其中快递业务2.6亿件,增长38.4%。电话用户总数1137.9万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99.9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038万户。上网用户1089.5万户,增长5.7%。
旅游业保持平稳增长。全年接待游客8240.1万人次,增长8.6%,实现旅游总收入917.6亿元,增长12.3%。A级旅游景区98家,其中,5A级旅游景区2家,4A级景区23家。星级饭店42家,其中,五星级饭店3家,四星级饭店16家。旅行社182家,其中出境组团社14家。创建景区村庄64个,培育乡村旅游集群片区12个。
财政预算收支任务圆满完成。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71.1亿元,直比增长0.2%,考虑减税降费等政策性减收因素,同口径增长13.8%。其中,税收收入435.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76.3%。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77.9亿元,增长6.1%。其中,民生支出622亿元,较上年增加3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保持在80%以上。
存贷款余额不断增长。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8750.6亿元,比年初增加818.9亿元,增长10.3%,其中住户存款为5320.3亿元,比年初增加623.8亿元,增长13.3%。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为6538.8亿元,比年初增加713.2亿元,增长12.2%。
多层次资本市场取得新进展。新增上市企业2家,新增挂牌企业115家。全市上市公司总数35家,“新三板”挂牌公司52家,区域股权交易市场挂牌企业1002家。新增改制企业112家,累计完成规范化公司制改制企业2838家。通过发行短期融资券、企业债、可转债等债务融资工具融资338.8亿元,实现股权融资25.3亿元,资本市场融资总额达364.1亿元。信用互助业务资格认定6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1151笔信用互助业务,累计金额4885.4万元。市再担保公司注册资本19.1亿元,担保再担保业务额136.7亿元,增长16.7%。
保险业健康发展。驻潍保险机构75家,其中,财产险机构34家,人身险机构41家。保险业提供风险保障6.3万亿元,增长35.4%。保费收入250.7亿元,增长3.8%,赔给付67.8亿元,下降3.6%,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66.5亿元,增长4.8%,赔付40.5亿元,增长1.1%;人身险保费收入184.2亿元,增长3.5%,赔给付27.3亿元,下降9.8 %。
九、教育、卫生、文化和体育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全市高等教育学校15所,在校学生23.8万人。中等职业学校33所,在校学生7.1万人。普通高中59所,在校学生16.4万人。初中303所,在校学生32.6万人。小学731所,在校学生56.8万人。幼儿园1871所,在园幼儿28.7万人。新改扩建中小学81所、幼儿园162处,新增学位7万个。7个县市区率先接受省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评估。
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共7974家,床位6.3万张,卫生技术人员7.2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万人,注册护士3.2万人。建成覆盖全市镇街的各类“医联体”78处,其中县域医共体20个、医疗集团8个、专科专病联盟35个、远程医疗协作网15个。开展“万名村医能力提升计划”,培训乡村医生3735名。建成14个省级、80个市级、376个县级“示范标准村卫生室”。完成66处甲等卫生院、64处乙等卫生院等级评价。在全国率先实施“基层首席公共卫生医师”制度。
中医药产业加快推进。我市被确定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创建市。临朐县中医院建成了全国首家县级中医药博物馆。培育命名首批24个中医药特色小镇。投入2000万元引导性资金,实施“全民艾健康”行动计划,选择70个镇街、800个行政村(社区)、部分公办康养机构和15个由残疾人举办的中医诊疗馆作为市级示范点。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全市有8个镇(街道)、20个村(社区)被评为全市公共文化建设示范镇村。潍水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更名为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成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新增56名潍坊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个乡镇入选第二批全省非遗助力脱贫、推动乡村振兴典型乡镇(街道)。在潍坊商业学校、潍坊聋哑学校试点非遗职业化教育。更新图书70.7万册,分配给1843个农家书屋。
竞技体育水平不断增强。我市组队参加全国第二届青年运动会,获得11金15银12铜的优异成绩。此外,参加全国比赛共取得金牌56枚,银牌76枚,铜牌41枚;参加省锦标赛共取得金牌177枚,银牌93枚,铜牌127枚;参加省冠军赛共取得金牌114.5枚,银牌44枚,铜牌85枚。举办了潍坊市中小学生体育联赛,共有4957名运动员参加。
十、科学技术、质量监督及人才工作
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全市承担省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12项,获得无偿扶持资金5.2亿元。其中争取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57项,获扶持资金4.9亿元。推荐联兴新材料“基于一次换热的高温固体散料余热回收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申报国家科技进步奖。6项科技成果获省科技进步奖、1人获省国际科技合作奖,其中潍柴动力完成的“柴油机高效后处理系统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项目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高新技术产业较快发展。全市704家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产值增长4.15%,占规模以上工业的49.74%。推荐申报省级重点实验室34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37家,全市建成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8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14家,其中国家级1家。备案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36家,省级以上众创空间39家;备案山东省院士工作站98家。
知识产权创造增量提质。国内专利申请2.6万件,增长11%,其中发明专利申请5967件;国内专利授权1.6万件,增长22.8%,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635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173件,增长14.6%。累计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7559件,增长20%。新增注册商标2.9万件,总量达到11万件。马德里国际注册商标累计达到224件。新增驰名商标1件,地理标志商标5件,总量分别达到101件和99件。拥有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2个。纳入首批“中欧10+10”地理标志互认互保产品2个。
质量提升工作持续推进。20家企业入选山东省制造业高端品牌企业,14家企业入围省民营企业品牌价值百强榜单。全市获中国质量奖1个、中国质量奖提名奖2个、获山东省省长质量奖8个,评出潍坊市市长质量奖62个;累计创建11家山东省优质产品生产基地。通过国家级标准化试点考核评估合格项目累计达到59个。
招才引智高质量推进。全年引进高层次人才3460人,其中博士140人、硕士3320人,新增高技能人才5389人。为首批符合条件的369名高层次人才颁发“鸢都惠才卡”。2家单位入选首批省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新增省级以上高技能人才培养平台2个,潍坊技师学院获评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酒店接待项目中国集训基地、2019年山东省世界技能大赛集训基地。
十一、人民生活、就业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据抽样调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664元,增长6.7%;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6103元,增长6.9%。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0.4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369元,增长8.8%;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231元,增长9.1%。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9.9平方米。
物价水平总体稳定。全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6%,其中,食品烟酒类价格上涨8.1%,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增长2.7%,居住类价格上涨2.2%,生活用品和服务类价格上涨1.2%,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价格上涨0.6%,医疗保健类价格上涨0.2%,衣着类价格下降1%,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2.4%。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增长1.5%,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0.7%。
社会保障能力稳步提升。全市连续第15年调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月增151.1元,惠及43.6万退休职工。调整提高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水平,65至74岁、75岁以上居民基础养老金由118元分别提高到123元和128元,困难群体政府代缴居民养老保险费标准由每人每年100元提高到300元。降低社保缴费费率,全年减征社保费14.9亿元,涉及参保企业2.3万余户。
就业形势持续向好。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1.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65%的较低水平。实施创业服务质效提升行动,获批省级“四型就业社区”42家,评估认定市级创业型示范镇街13家。安排1亿元扶持资金用于创业带动就业,发放企业职工技能提升补贴1446.9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7.2亿元,带动就业4.6万人。“互联网+职业培训”试点工作在全省实现率先突破,打造互联网新媒体创业大学“青桔创课”品牌,178家定点培训机构上线入驻培训平台,组织职业培训9.1万人。
社会救助水平不断提高。截至年底,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不低于580元,农村低保标准每人每年不低于5200元;城市特困供养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不低于870元,农村特困供养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每人每年不低于7000元。全市特困供养人员14408人,其中城市特困581人,农村特困13827人,累计发放供养资金1.2亿元。全市城乡低保8.7万人,累计发放低保补助金3.1亿元。
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新增养老机构床位3864张,新增护理型床位2632张。培育和引进专业养老服务组织14家。落实省、市养老服务业专项扶持资金1676.7万元。培训市、县两级养老服务管理人员2233人次,培训失能老年人家庭护理人员5050人次。
重点项目取得新突破。站南广场片区、高铁新片区建设加快推进,禹王北街、幸福路、丰华路建成通车。潍县中路升级改造工程全线通车。改造北海路健康东街、北海路东风东街等4处交通环岛,打通北宫东街、文化路、青银高速下穿等94条“断头路”,提升40处渠化岛。
棚改征迁工作进展顺利。全市棚户区改造项目新开工11009套,开工率110.5%,基本建成13612套,为1183户发放租赁补贴。我市被国务院表彰为全省唯一的棚户区改造工作真抓实干政策激励城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项目16个,总建筑面积67.8万平方米,涉及总户数3265户。
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市大气优良天数达到221天。PM2.5、PM10、SO2和NO2分别比2015年改善26%、21.8%、70.4%和5.1%。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平均浓度26.4mg/L,同比改善2.9%;氨氮平均浓度0.8mg/L,同比改善30.1%。
十三、人口和安全生产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935.15万人,城镇化率62.18%,户籍人口918.1万人。全年出生人口95992人,下降11.9%,出生人口性别比106.3。
全市累计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54起,下降21.7%;死亡48人,下降5.9%。
注:(1)全市及分县市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人均生产总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依据第四次经济普查资料,山东省统计局和各地市统计局共同修订2018年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数据。
(2)公报所列数字为年快报数或初步统计数字,正式数字以《2020年潍坊统计年鉴》为准。
来源|潍坊日报、潍坊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