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龙泉人才网 - 职业人才 -

保定夜班招聘信息(点亮文化夜生活的一盏灯)

  • 职业人才
  • 2023-07-09 20:00
  • 龙泉小编

推荐阅读:

清西陵景区发挥旅游富民功能,以创5A级景区助力区域脱贫攻坚

喜欢宫斗剧?故宫之外你还该来保定这里看看

云尺、古砚、镇纸、丝巾……清西陵景区的文创产品堪比故宫


城市中的深夜,文化可以承载灵魂——专访保定首家24小时公益书店经营者刘一

在保定市盛兴中路的一段,有一条小吃街。在不少“老保定”眼中,这里是城市夜间的“灵魂”所在:各路美食夹道,行人大快朵颐、欢饮达旦,酒绿灯红尽显城市物质文明的繁华。

而就在“小吃街”不远处,矗立着陈列和展示保定文化底蕴的市图书馆、市博物馆。平日间也难称热闹的“两馆”,更是在入夜前就封门闭户,早早成为城市夜间的“背景”。

物质与精神、繁华与萧瑟的转角

物质与精神,繁华与萧瑟,在这个街角的夜间交汇,隐隐掩映着城市文明发展的进程。而就在最近,这个转角出现了一段介于两者间的灰色地带——温度·茶书房,保定首间24小时公益书店。

本报记者 李昂 文/图

让文化走进深夜去“承载灵魂”

温度·茶书房的经营者叫刘一,一位1985年出生,2015年从北京返回保定的年轻人。

当被问及为何要在保定这样一座城市将书店开放到24小时,刘一首先谈到的是自己常有的一种心境。

“每天夜晚下了班回到家里之前,我往往会在车里多呆一会。什么也不做,只是多呆一会。因为之前在单位,我可能是别人的领导或下属;回到家中,我又会变成别人的儿子、丈夫和父亲。而只有在车里的这一会,我才能暂时抛离全部的社会属性,只作为纯粹的自我存在。”

这种对于自我长期缺位的恐慌和孤独感,刘一将之归纳为“人性”的一部分。敢于在保定,这座“夜生活几乎仅仅局限在酒吧、KTV以及夏季的烧烤店(摊)”的城市开设24小时书店,刘一的依据显然不是市场,也不能笼统地概括为“情怀”。最本质的原因,是刘一认为这样一座开放到深夜的书店,是在把握人性后做到的“以人为本”。

深夜的茶书房

“这样一间茶书房,能够代替车里的那一小会,去承载市民的灵魂。”刘一说。

在刘一看来,24小时书店最大的价值,在于给市民提供一个“能够安静下来的场所”。他们可以在这里看看书,和朋友聊聊天,甚至漫无目的地看看窗外,思考一些只属于自己的问题。

茶书房前台

让文化习惯通过书店实现传承和传播

2019年1月4日,温度·茶书房开始试营业。试营业前十天的情况难言理想,来这里“安放灵魂”的人实际上并不多。刘一自己看到过一个凌晨1、2点进店读书的年轻人,而另一位已经在店里值过几次夜班的工作人员,也只见到过一个深夜进店的人,却还是“一直在玩手机,可能只是因为路过这里,店里暖和才进来的。”

这种情况在刘一的预料之中,他也并未因此对24小时的模式产生任何的怀疑。“对于一座人口基数在200万左右的城市,凌晨的书店内有一个人和有十个人,其象征意义是完全不一样的。”刘一说。“一个人,只能说是偶然;而如果有十个人,就说明这座城市是有这样一个群体存在的”。

深夜中的阅读者

对于他口中的这种“象征意义”,刘一又用了一个词加以阐述:“质量”。而再具体去解释这个城市的“质量”,刘一又引入了三个概念:文化质量、生活质量、城市服务水平。一种“象征”,一个“质量”,就在凌晨时分城市街角的书店中汇集。

刘一认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即便凌晨只有一个人在书店里,却要有4个、5个乃至更多工作人员去支撑,也是十分值得的。深夜里,刘一也常坐在书店的窗边,眺望仅有一窗之隔的“小吃街”中的繁华,做着如何“让在外面游荡的灵魂走进来”的各种设想。

夜间茶书房外景

这些设想总是能让刘一感到欣慰,“你看那边正在读书的大姐,她如果对这次来茶书房的体验满意,她下次可能带着她的孩子来。孩子4、5岁就可以开始看绘本,10岁左右就能看一些简单的文学,再大一些时候各类型的图书也都可以涉猎。那么,孩子的阅读习惯就此养成了,而当他(她)长到母亲这个岁数时,他(她)也会带孩子过来,依旧是绘本、文学……一种阅读习惯,或者叫做文化习惯,就这样形成了代际的传承。”

深夜里阅读的家长与孩子

除了传承,还有传播。

在温度·茶书房的临窗一侧,设有一些可供二人相对而坐进行阅读的座位。这些座位常常吸引到一些恋爱中情侣的光临。“他们进来的时候,可能一个人拿一本书在阅读,另一个坐在对面玩手机。但几天后,很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就是两个人都在看书。又或者,他们已经分手了。”刘一笑着讲述了他的另一种设想。

仅仅是试营业的几天,刘一的设想就已开始成为现实。三天前,一位女士带着她的两个6、7岁的孩子走进了茶书房。起初,孩子们的喧闹打破了整体的氛围,但大约仅仅4、5分钟后,孩子们便安静下来。之后的三个小时,孩子们都处于“消失”的状态:根据各自不同的喜好,他们与母亲分处不同的阅读区域,仍旧始终保持了安静。

深夜看书的孩子

“我的这些设想,是一定能达到的!”刘一信心满满。

是书店,也不是书店

最早提出开办温度·茶书房这间24小时公益书店设想的,是当时的保定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和保定市《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意见》的相关要求,该局开始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到新型图书馆的建设和运营上来。提出24小时书店设想后,赵其国局长称之为要“给保定文化夜生活点亮一盏灯。”而作为投标方,刘一想通过茶书房的建设,走出“保定文化不打烊”的第一步。

温度·茶书房

但从经营角度看,“24小时”和“公益”两个标签,都将给刘一巨大的压力。

“24小时”,意味着这里的水电等必须全天开放,工作人员也要“三班倒”。经过刘一和其团队的测算,温度·茶书房的运营成本将是普通书店的三倍。

“公益”,意味着这里的图书只能在收取少量押金后向市民免费借阅。参照国家图书馆等标准,温度·茶书房向借阅会员收取300元(可借阅一本)、500元(可借阅两本)、1000元(可借阅四本)不等的押金,并可随时退款。刘一也不打算将未来经过积累达到可观数目的押金作其他投资之用,仅仅是让它“趴”在银行的账面上“吃”利息,利用利息再去购进其他图书。

茶书房全部的利润,仅仅来自出售图书以及部分咖啡类饮品的收入。刘一在经营方面的设想,也只是“实现自给自足。”

茶书房内的咖啡吧台

咖啡位

对于实体书店的前途,刘一也并不看好。基于对行业未来的预判和温度·茶书房的具体情况,刘一提出了一种经营理念:不能把书店当成书店开。

“在这里,书店并不仅仅是书店,图书并不仅仅是图书,我们所售卖的咖啡也并不仅仅是咖啡。他们都是一种让人可以在这里安静下来的介质。通过这些介质,市民们可以更容易地找到自我。”刘一说。

二层小厅

三层演讲区域

三层“自习室”

比之传统的书店,温度·茶书房还有一些别有洞天的区域。书店的二楼被规划为一个小厅,未来将开办读书沙龙、讲座和论坛一类的活动。书店的三楼被规划为演讲活动的场地和高校学生的自习室。在一楼读书区域和咖啡厅之间,也存在一个专门用于展示保定元素文化创意产品的区域。

“平台,可能是这间茶书房最大的价值所在。她未来将是一个文化综合体。”刘一说。

茶书房内的文创产品专区

他们,是图书的一部分

温度·茶书房里的书籍,包括畅销、文学、历史、科技、绘本等各门类。这些图书,都是刘一从众多的图书中经过筛选后摆上书架后的。而择取书籍的依据,主要是刘一的个人品味与喜好。

“在服务市民群体之外,我们更希望进行一些引领。”刘一说。茶书房的书架上,很少有时下似乎很流行的所谓“成功学”“心灵鸡汤”的书籍,也没有像“教辅”这样实用性太强的图书。但刘一发现,似乎此类图书确实销路最好:此前店内曾经上架了一本许多年前流行的老畅销书《谁动了我的奶酪》,几日内便已脱销。

“我认为根本就没有所谓的成功学,因为成功的标准本就十分多元。”刘一说。美术专业出身的他,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舞美专业,而在高考的第一年,“年轻气盛”的刘一还曾因为“和自己梦想不符”的原因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退学。这位今天作品价值动辄六位数的画家说,“就我而言,现在拥有这样一间书店也是一种成功。”

除刘一外,在这间24小时茶书房内日夜值守的,还有17个人。他们来到这里工作之前有的是高中老师,有的是幼儿教师,甚至还有无人机飞行员。但用刘一的话说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有故事的人。”而他们中超过半数的人,都希望能开一间自己的书店。

这些特点也是刘一选择他们的原因之一。在这17人之外,刘一手里还有60多人的应聘简历。关于进入茶书房工作的门槛,除了形象好、气质佳这些之外,刘一还“希望他们能读过很多书。”

茶书房的管理员

刘一希望工作人员能够与走进茶书房的读者形成交流,而且认为这种交流能力是这里的工作人员必备的。“凌晨两点走进书店的人,他们一定都有自己的故事;而进店找寻‘弗洛伊德’的人,也一定是有心灵上的需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图书与人是可以形成合力的。

为实现图书管理员们(刘一愿意将这里的工作人员叫作这个,而非导购)的这种功能,刘一也赋予了他们足够的自由,“他们除了需要按时上下班外,可以随意翻看店里的图书,也可以用一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去和读者聊天,哪怕他们聊天时店里的地板是脏的。”刘一笑说。

读书中的管理员

“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图书的一部分。”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龙泉人才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收录文章侵犯到您的权益/违法违规的内容,可请联系我们删除。
https://www.lqrc.cn/a/zhiye/52083.html

  • 关注微信
下一篇:暂无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