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大家阅读“景德镇南河公安”头条号。如果您喜欢本文章,还可点击右上角关注我的头条号,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荐。
来源:(原创)党史博采
1947年4月,中央军委为加强东北民主联军的力量,决定将晋察冀军区所属的冀察热辽军区(二级军区)划归东北民主联军建制,当时军区代司令员兼政委程子华,下辖冀热察、冀东、热河三个军区。1947年8月,为便于集中指挥刚组建的第8、9两个纵队及北宁线作战部队发起秋季攻势,东总令冀察热辽军区组成一个前方指挥所(当年12月又曾以南线野战司令部的名义指挥作战)。该指挥所为军区派出,是临时性的战役领导机关,无下属部队,主要领导人由军区领导人兼任,司令员程子华、参谋长黄志勇、政治部副主任刘随春。
程子华资格较老,曾担任过鄂豫皖红25军军长,与徐海东、吴焕先一起率部单独长征。抗战时期到晋察冀,协助聂荣臻工作,对创建和发展冀热辽根据地做出过大贡献。
1948年4月,冀察热辽军区前方指挥所改称东北野战军前方第2指挥所。刚调来的军区政委黄克诚兼任指挥所政委,其他领导人不变。不久,程子华、黄克诚指挥11纵(1948年3月组建)部队参加热河、滦东战役,歼敌1万余人。在隆化战斗中,他们发现并树立了一位流芳百世的舍身炸碉堡的英雄董存瑞。
9月1日,东野前方第2指挥所改称东野第2兵团。辽沈战役开始后,2兵团由北宁线山海关内外出击,攻占昌黎并包围兴城、沙后所、绥中等地,切断了锦州与华北的联系。随后,又指挥第4、11纵及数个地方独立师在锦西塔山、沙河营地区阻击国民党军东进兵团,有力配合了锦州攻坚,之后又粉碎了敌夺回锦州企图。
12月12日,东北人民解放军第2兵团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3兵团,仍归东北野战军建制。兵团司令员程子华、副司令员彭明治、参谋长黄志勇、政治部主任刘道生,原政委黄克诚此前已调回总部。
平津战役中,程子华兵团主要负责平北、平西地区战斗,切断平张线,协同华北军区部队歼灭并包围敌人。北平和平解放后,曾短暂兼过北平警备司令部,将投诚的国民党军第4兵团部编入13兵团部。
1949年4月,四野主力开始南下,13兵团指挥第42、47军及华北军区一部发起安(阳)新(乡)战役,歼敌3.3万余人,扫除了华北敌最后两个大据点。5月,13兵团奉命下辖第38、47、49军,归第四野战军兼华中军区建制(6月又再次明确各军建制归属)。军委命令:兵团司令员程子华、政委萧华(未到职)、第一副司令员李天佑、第二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彭明治、政治部主任刘道生。
13兵团之38军,军长梁兴初、政委梁必业,下辖第112、113、114、151师。该军前身为东野第1纵队,发源于1928年7月的平江起义,是我军具有红军基础的核心老部队,具有强烈的荣誉感和吃苦精神,作风勇猛顽强,部队战斗经验丰富,进攻、防御、攻坚、野战皆佳,有很高的战役、战术素养,是四野部队中人数最多、装备最好、战斗力最强的主力军。47军军长曹里怀、政委周赤萍,下辖第139、140、141、160师。该军前身为东野第10纵队,由红军老部队和地方独立师组成,素称“猛进雄师”。所属139师前身为红6军团、八路军359旅,历史悠久。10纵在辽沈战役黑山阻击战中力挫敌廖耀湘兵团,一战成名。49军军长钟伟、政委徐斌洲,下辖第145、146、147、162师。该军前身为东野第12纵队,系由北满3个独立师组成,虽然成军较晚,但进步很快,在长春围困战中表现突出,是围城部队的主力。军长钟伟非常有性格,作战积极,敢打违抗命令之仗。
1948年9月,辽沈战役首先在北宁线打响,东野2兵团此时已将8、9两纵队交给东野直接指挥,用以围攻锦州。程子华带11纵和独立4、6、8师和骑兵师、炮兵旅出击北宁线,以山海关为中间点,关内、关外大举出击破袭,攻克了绥中,同时从鞍山调来的东野4纵也打下了兴城。根据中央军委和东野部署,为确保我军攻克锦州,令程子华、黄克诚率4、11纵及独立第4、6师和热河炮兵旅在锦西塔山一带组织坚守防御,阻击敌东进兵团增援锦州。
塔山并不是山,只是锦州与锦西之间一个有着百多户人家的村庄,称塔山堡,是敌援锦的必经之道,距锦州30公里。该处坡地起伏平缓,东临渤海,西靠虹螺岘山和白台山。村东面是铁路,通往锦州的公路亦从村中穿过,战略位置极为重要。程子华和4纵司令员吴克华、政委莫文骅、副司令员胡奇才到塔山看地形,经过分析讨论,程子华拍板确定主阵地要放在塔山村,不能放在白台山。据此,4纵安排了重点防御和火力配置。
整个2兵团的部署为:4纵防御正面为东起打鱼山、塔山,西至白台山一线。11纵位于4纵西侧,东起白台山和4纵阵地相邻,西至老边,担任新立屯等一线防御,几个独立师在南面东窑站、双树铺等一线实施钳制。
从10月10日到10月15日,4纵与敌激战6昼夜,击退东进兵团数十次猛烈进攻。最后敌调上战斗力颇强的“赵子龙师”(独立95师),4纵前沿指战员沉着应战,以机枪、步枪、手榴弹把敌人杀伤了一批又一批。特别是10月13日,从拂晓打到深夜,号称常胜不败的“赵子龙师”,在我英雄的阵地面前碰得头破血流,死伤惨重。
10月15日,敌已丧失信心,不能组织起有效的集团冲锋,我军一反击,即狼狈逃窜。当日12时,在锦州即将失守,败局已定的情势下,敌全线溃退。4纵经历6个昼夜的生死搏斗,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铸造了塔山钢铁阵地,共歼敌6000余人,自身伤亡3000余人,涌现出了“塔山英雄团”“白台山英雄团”等英雄模范集体。
塔山守住了,锦州也解放了,但蒋介石仍梦想夺回锦州,与彰武、新立屯的西进兵团会师。10月25日,锦西敌军将主攻方向避过塔山,转向11纵阵地,我军早已严阵以待。26日,敌4个师全面展开,向我11纵33师主阵地沙河营扑来。敌众我寡,白天我军阵地丢失,夜晚又反击收复。27日战斗更加激烈,敌靠人海战术,波浪式冲击,与我反复争夺。33师部队虽英勇抗击了敌人,但由于工事不坚固,尤其因为事先缺乏周围防御的准备,以致于在敌人迂回分割的攻击下,遭到极大的不利。在整日的战斗中,我就伤亡了800余人。到16时,沙河营一线阵地被敌占领,我被迫退守二线阵地。是日夜,我军组织一次反击,夺回阵地一部。
◆4纵部队坚守塔山阵地。
10月28日,辽西战场传来全歼敌西进兵团的捷报。上午9时敌人发起最后一次攻击,士气高昂的11纵指战员坚决阻击,至14时与敌形成对峙。当晚,按东总电令,锦西阻击任务已经完成,程子华令11纵撤出阵地。11纵的沙河营阻击作战共歼敌2000余人,自身伤亡1500余人。作为一支刚组建才半年多的新纵队,11纵虽然完成了保障主力全歼锦州守敌以及廖耀湘西进兵团的任务,但从战斗质量上看,还不是十分圆满,与成功组织塔山阻击的老主力4纵还是有不小的差距。
1948年10月29日,第2兵团根据中央军委指示,率第4、11纵队和冀察热辽独立第4、6、8师、骑兵师共12万余人组成先遣兵团进入冀东,参加华北作战。此时入关先遣,不仅要乘胜改变华北局势,更在于要粉碎敌傅作义集团正在实施的偷袭石家庄、捣毁我党中央所在地西柏坡的计划,从冀东玉田、蓟县、遵化等地威胁北平,调动南下的傅作义部回头。你打我西柏坡,我就打你北平,围魏救赵,以解危局。
果然,傅作义见计划曝光,解放军早有准备,遂将偷袭部队撤回保定。东野2兵团与紧急驰援到曲阳、望都的华北2兵团从东面、南面威胁着北平,为尔后求歼平津地区的国民党军创造了有利条件。
辽沈战役于1948年11月2日胜利结束,东北全境解放,华北敌军毫无屏障。淮海战役又于11月6日开始,对敌更加震撼。鉴于傅作义集团撤守两难,毛泽东令东北野战军结束休整,尽快入关,会同华北解放军,提前发起平津战役,就地将傅作义集团全歼。
战役初始,对傅作义集团猬集的张家口、北平、天津等处,总的方针是“隔而不围”或“围而不打”,以稳住敌人,各个歼灭。11月下旬,东北我军主力大举入关,向平、津、唐地区集结,程子华奉命带东野2兵团从蓟县地区向延庆、怀来地区前进,协同华北2、3兵团在平张线上作战。
11月底,华北3兵团开始围攻张家口,引敌主力35军从北平前来救援。但东野2兵团西进途中,为扫清障碍,于12月5日由11纵(48军)攻克了密云,歼敌13军1个师。密云失守,傅作义大惊,迅速判明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将联合切断平张线,直下北平。他急忙调整部署,令35军马上赶回北平,天津、塘沽抽调3个军增防北平,13军、101军都向北平外围收缩。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特别是35军一旦顺利撤回北平,毛泽东和中央军委精心制定的平津决战计划就会出现相当不利的情况。我军马上采取各种措施进行补救,终将敌35军阻围在新保安。
平张线上,东野2兵团继续向康庄、南口、八达岭逼近,4纵(41军)于12月10日围歼康庄敌16军大部,切断了怀来敌104军退路。敌慌乱逃跑,4纵追,11纵堵,将104军1.3万人歼灭,只军长率少数人跑回北平。紧接着,4纵又西进,增强了包围张家口的我军兵力。12月中旬,已入关的东野5纵(42军)也调归程子华2兵团指挥,与11纵一起经北平西郊向丰台、宛平攻击前进,占领了石景山、门头沟,进逼德胜门,与东面、南面的东野1兵团及华北7纵构成了对北平的包围。
毛泽东终于放下心来,傅作义集团跑不掉了,张家口、新保安、北平、天津都困得死死的。1948年12月21日至1949年1月15日,我军先后用战斗手段将新保安、张家口、天津之敌解决,迫使傅作义率余部25万人于1949年1月31日在北平接受和平改编,平津战役胜利结束。
程子华率领的东野2兵团(13兵团)在平津战役中除了攻占密云过早惊动敌人外,均较好地完成了中央军委和东野赋予的作战任务,对先遣南下、切断平张线、包围北平最终争取和平解放北平立下了功劳。
四野主力南下渡江后,13兵团进到湖南常德地区,此时兵团下辖第38、47、49军。在之前7月间宜沙战役中,49军这支13兵团中的小老弟,打得虎虎生风,连克江北沙市、江陵,过江后又一鼓作气解放了公安、澧县、临澧、常德,仗打得很顺。但在7月22日,该军145师攻击湘北澧县县城时,因轻敌麻痹,付出较大代价,仅牺牲就达104人。145师对此十分重视,及时认真总结了战斗教训,而146师却未能给予充分重视,不到一个月,就在青树坪栽了一个大跟头。
8月4日,程潜、陈明仁率部7.7万人在长沙通电起义。8月7日,起义部队有4万余人叛变南逃。四野于8月8日命令49军、46军、40军和二野5兵团18军等部队,追歼和争取叛军。已进至益阳、桃花江、安化一线的49军全力南进,该军145师、146师向永丰、界岭及其以西的宝庆地区追击前进。
8月15日晚,146师前卫部队437团1营抵达青树坪界岭地区,遭到敌主力桂系7军一部伏击,我反击撤退到锡石桥、竹叶冲一带,16日146师主力跟上后,又遭敌3个师围攻。一时间桂军黑压压一片,如潮水般涌来。战事空前残酷,青树坪一带硝烟弥漫,遮天蔽日,杀声动地,枪炮轰鸣。该师各团依托简易工事,奋勇抗击。17日激战一天后,146师各团被迫向江口方向撤退。赶来支援和掩护的145师也被迫向永丰方向撤出战斗。这场遭遇战,49军损失1270余人。由此,四野及时认识到轻敌思想的严重后果,多次指示部队要严防。
1949年9月,因14兵团撤销,其政委莫文骅调任13兵团为政委、第一副司令员黄永胜调13兵团仍任副司令员,华中军政大学教育长曾国华也调任13兵团参谋长,并将14兵团之主力39军拨归13兵团建制。
四野进军中南,采取的是以远距离包围迂回的方针, 9月中旬,休整完毕的四野各军兵分3路前进,以13兵团38军和39军为西路,从常德取道沅陵、芷江,直插柳州,防其逃往贵州。南下以来,两个主力军还没捞到大仗可打,这下斗志昂扬,甩开铁脚板就开始了疾进。一路摧枯拉朽,10月2日38军占领芷江。花桥战斗中,113师仅用4个小时就全歼敌103军700团1300余人,成为山地作战范例。39军亦攻占了安江,在洪江西南的岩脚歼敌100军直、55团等部4000余人。西路军继续追击时,我中路大军与敌正在鏖战,一举抓住了白部4个主力师,随即遵令挥师东进,解放了武冈和宝庆。
留驻湘西的13兵团47军,此时也积极配合衡宝战场,奔袭盘踞大庸一线的宋希濂部第122军。10月16日晚,139师417团1营乘敌防守疏忽,利用雨夜悄入城内,直插敌军部,俘虏敌军长,逼其下令守军缴械投降。大庸作战,47军歼敌5500余人。此后,47军兼湘西军区,配合二野追歼敌宋希濂集团,解放川东并担负湘西剿匪。
◆13兵团部队冒雨过河,大迂回包抄敌军。
衡宝战役后,程子华离开13兵团返京,由黄永胜担任代司令员,率领这支“东北虎”继续南进。
对于歼灭华南地区最后残剩的劲敌白崇禧集团,中央军委决定采取大迂回大包围的作战方针,全歼敌于广西境内。对此,四野前委部署,以12、13、15兵团、二野4兵团及两个华南地方纵队分成西、北、南3路向广西进军。广西战役仍旧以13兵团主力38、39军为西路军,由湘黔边沿黔桂边迂回广西西部,关闭敌经贵州西逃云南的通道。12兵团为北路,由桂北正面推进。4兵团和15兵团为南路,由粤桂边包抄钳击。13兵团的49军为预备队,沿湘桂路两侧,尾北路入桂,担任肃清残敌、维护交通、接管城市等任务。
11月初,战役打响前,13兵团在湘西南安江、洞口、武冈地区休整,林彪从衡阳来电,令西路军13兵团全部搭汽车前进,由安江直插贵州的富禄、榕江,尔后折向广西的河池、东兰、百色、龙州,不让敌人逃到云南或越南。13兵团代司令员黄永胜和政委莫文骅分析很不现实,车辆、道路、汽油等很难解决,遂上报情况。经副司令员彭明治据理力争,林彪同意13兵团组成一个车队,沿安江向衡阳、桂林一线公路前进,建立行进中的指挥所,在行进间实施指挥。
11月6、7日,担任战略迂回的38、39军从洞口、武冈向西秘密出发,进入黔桂边的苗、壮族地区,向靖县、通道攻击前进,奏响了广西战役的序曲。
越过人烟稀少的苗岭山区后,38、39军占领黎平、榕江,迫使白部刘嘉树兵团撤向桂西北。尔后,38军继续向思恩、东兰、百色前进,切断敌西逃云南退路。39军折向古宜、融安,插向广西腹地,于11月25日攻占柳州,差一点就逮住了慌忙飞往南宁的白崇禧。我另两路大军也进展迅速,相继在博白、廉江、钦州展开大围歼,歼灭了白崇禧集团大部有生力量。
39军自柳州继续南追,于12月4日占领南宁。然后不顾疲劳,配合兄弟部队13军、43军等,勇敢追歼企图逃窜越南之敌,先后解放桂西南的龙州、上思、明江、宁明等县,截歼敌黄杰兵团1万余人。12月11日,115师343团进占中越边境要塞镇南关(今友谊关),将红旗插上城楼。友邻43军于14日进至浪墟、隘店,封锁了边境线,广西战役胜利结束。
此前,12月9日,中央军委电令成立广西军区,由已进驻南宁的13兵团机关兼广西军区机关。司令员兼政委张云逸,13兵团代司令员黄永胜、副司令员李天佑、彭明治任军区的第一、第二、第三副司令员,兵团政委莫文骅任军区副政委,开始全面接管和经营广西。此后,38军除114、151师暂归陈赓4兵团指挥进军云南和39军115师在桂林、柳州之间地区护路和剿匪外,两军主力开始北上。47军脱离13兵团建制,留在湘西。49军在桂林组成桂北指挥所,所辖各师分别兼平乐、柳州、桂林军分区,开展剿匪建政工作。四野将12兵团的45军作为机动作战力量也留在广西。1950年2月初,广西军区指挥45军134师将从越南回窜广西的白部第17兵团部及100军残部6700余人在平而关地区歼灭。
1950年4月,13兵团免兼广西军区,因剿匪事务繁重,兵团机关尚未脱离广西军区机关,又要担负军委赋予的全军战略预备队任务,刚去掉“代”字的兵团司令员黄永胜便带政治部主任杜平和机关3名干部,先行北上河南郑州,以13兵团机关的名义,负责领率陆续进驻河南进行生产、整训的第38军(信阳、驻马店)、39军(漯河、许昌)、40军(7月初北上未在河南停留)。38、39军北上河南,也有一大部分原因在于广西缺粮,无法长期供应。而40军和43军解放海南岛后,留43军展开于琼州海峡两侧,将40军调出北上。
6月25日,朝鲜战争突然爆发,迫使中国不得不尽快做好一切准备。驻守中原的13兵团虽然部队满编,兵强马壮,但没有健全的指挥机构,兵团机关基本全留在广西,一时过不来,黄永胜在郑州非常着急,四处招人调干部,仍缺额甚大。此时,四野的12兵团部改成了海军和湖南军区机关,14兵团部更是一年前就调给了空军,陈明仁起义部队改编的21兵团不会考虑,唯一能用的只有在广州的15兵团部,再加上该兵团司令员邓华刚刚成功指挥了渡海登陆解放海南岛,其稳重、全面,获得中央军委和中南军区肯定。7月8日军委下令,着15兵团与13兵团互调番号和机关,15兵团司令员邓华任13兵团司令员,率领第38、39、40军立即北上,组建东北边防军,以应对朝鲜局势。
1951年5月,第15兵团兼广东军区扩编为华南军区。1952年7月华南军区撤销,机构并入从汉口移驻广州的中南军区,同时组建中南军区广东武装工作部,其后发展为中南军区公安部队部兼广东军区、广州军区公安军司令部兼广东军区,现为广东省军区,隶属于军委国防动员部,管辖范围划入南部战区。
1949年5月13兵团建制领导下的3个军以后发展如下:
第38军,1950年10月首批入朝参战,在二次战役西线作战中表现特别突出,对扭转朝鲜战局起到了关键作用,获得“万岁军”美名,其113师亦被称为“飞虎师”。著名作家魏巍以112师335团3连在松骨峰战斗中的英雄事迹为主,写成战地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为志愿军赢得了“最可爱的人”的赞誉。1953年7月该军回国,先后驻防吉林通化和河北保定地区。1969年组编我军第一个摩托化军。1983年开始合成集团军编制试点,1985年整编为陆军机械化集团军(全军仅2个),隶属北京军区。
第47军,1951年2月参加抗美援朝,141师涌现出一级爱民模范罗盛教,1954年9月回国。驻防湖南期间,140师又涌现出著名爱民模范欧阳海。1970年5月,47军列入全军战略预备队,北上移防陕西。1985年整编为兰州军区陆军第47集团军。
第49军,1950年7月,49军领导机关并入广西军区机关,但保留军的番号,各师兼军分区归广西军区建制。1951年7月,以广西军区154师师部为基础,扩编为新的49军军部,原辖各师重新回到49军序列。1952年4月,新49军撤销,军部调空军改为空3军,沿革至今为北部战区空军大连基地。所属145师编入中南军区新21兵团为219师,后为广州军区55军164师、41集团军164师,1998年调海军南海舰队改为海军陆战队164旅。145师师部改编为炮兵第5师师部,所属3个团开赴海南岛担负守备任务。炮兵5师后发展为北京军区24集团军炮兵旅,现为秦皇岛陆军预备役炮兵旅。147师改编为公安第12师,后调入福建组建防空军第1军,再后发展为福州军区空军,1985年撤销。162师亦在1949年8月调归湖南军区,分编组建了衡阳军分区和零陵军分区。
文章来源:党史博采,版权归作者所有。
声明:如有侵权,造谣,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