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铁二院土建一院张洪文、张东卿
2015年6月18日
是践行中国装备技术“走出去”的标志性日子
在俄罗斯第二大城市圣彼得堡
在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与时任俄罗斯第一副总理舒瓦洛夫
的共同见证下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朱颖
与俄铁第一副总裁、俄快速干线公司总裁米莎林
签署了勘察设计合同
成为中国高铁真正意义上“走出去”的第一单
The day June 18, 2015 marked the “going global” of China’s equipment technology. In St Petersburg, the second largest city of Russia and witnessed by Zhang Gaoli, then Vice Premier of China's State Council and Igor Ivanovich Shuvalov, then First Deputy Prime Minister of Russia, Zhu Ying, General Manager of China Railway Eryua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CREEC) and Misharin Alexander, First Deputy Managing Director of Russian Railways and CEO of High Speed Railways, signed the contract for survey and design, the first order marking the “going-global”of China’s high-speed rail.
朱颖与米莎林签署勘察设计合同
莫喀高铁设计时速高达400km,采用1520mm轨距,全线铺设无砟轨道。线路全长770公里,其中路基长度高达80%。随这一标志性项目的落实,中铁二院“路基人”也走向了国际舞台。
With a design speed of 400km/h, the Moscow-Kazan High-speed Railway will feature ballastless track on the whole line with a gauge of 1,520mm. It has a total trackage of 770km, including 80% of the length on roadbed. With the landmark project, CREEC has launched itself onto the global stage with its roadbed technology.
带着将中国高铁技术应用于莫喀高铁项目的初衷,在中铁二院路基专业副总工程师李安洪的带领下,土建一院路基专业组建了由院副总工程师、路基所负责人及骨干设计人员构成的专业团队。2015年8月,团队走出国门,踏上了俄罗斯这片高铁建设的“处女地”。初出国门,尚未适应时差,就接受了第一项重要工作:针对俄罗斯专家团队为莫喀高铁打造的“路基特殊技术条款”进行技术分析与修改。
项目组实地考察地质情况
在语言不通,没有投资论证参考、线路位置和地勘成果等基础资料缺乏的不利情况下,团队依靠谷歌地图、网络搜索和多年丰富的实战经验,对莫喀高铁可能遇到的各类地质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并结合国内高铁设计经验,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完成了对该技术条款的分析与核对,对多项重要技术指标提出了修改意见,并得到了业主的认可。“路基特殊技术条款”最终版中的多项内容,如路基面变形限值、填料压实度等均采纳了中铁二院路基团队提出的建议。
刚刚走出国门的中铁二院路基团队,凭借着修改“路基特殊技术条款”这一工作小试牛刀,展现出了中国路基人工程经验丰富和设计能力卓越的同时,也正式开启了中国路基人迈向国际的步伐。
如果说修改“路基特殊技术条款”是小试牛刀,那么接下来开始的与业主、联合体、分包商等参与方的分工谈判则是大显身手的时候。
分工谈判事关中铁二院路基团队在建设这一块的份额,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为此,由土建一院副总工程师赖紫辉,路基所所长薛元、副所长肖朝乾、王智猛、张建文,负责人田钧组成的团队在谈判之前就精心准备,通过各种途径对联合体各方、分包商的技术实力、人员情况、设计业绩等都进行了充分了解。
莫喀高铁西起俄罗斯首都莫斯科
第一场交锋,由王智猛代表路基专业对阵联合体一方“莫院”(莫斯科国立交通设计院)。“莫院”是俄罗斯铁路设计院中的翘楚,在整个俄罗斯铁路行业拥有充足的社会资源、人脉资源,背后强大的财团支持也使其拥有稳定的资金来源。面对如此强大的“对手”,路基团队则有着明确的目标:拿下全部无砟轨道路基设计,掌握未来路基设计领域的话语权。
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交锋,前后持续长达数月。这场交锋不仅仅是技术的对抗,更是智慧的较量、体力的比拼。最终凭借着团队成员的不懈努力,路基团队顺利拿下了关系到中铁二院路基人荣誉的第一战,占得了莫喀高铁路基设计的先机。
莫喀高铁东至鞑靼斯坦共和国首府喀山
谈判完成后,等待路基团队的不是“松一口气”,而是更为艰巨、更为漫长的技术论战。俄方已经有数十年未开展过大规模铁路建设了,面对400公里时速高铁这一新鲜事物,他们不满足于仅仅对路基特殊技术条款进行书面上的修改,而是希望针对每项内容都能够有全套的、深入的技术论证。
按照俄罗斯的体系,一项技术最终的确认,需要参与各方形成一致意见并写入会议纪要,各方在会议纪要上签字认可才能在设计中得以应用。因此往往针对一项内容,双方可能开会十余次,耗费一个月的时间也未必能形成一致意见。
习惯了国内按照规范进行设计的路基团队,面对俄方这一要求和做法,面对俄方白发苍苍的固执老专家,团队年轻的工程师们最初有些措手不及。在国内设计时理所当然、设计相当成熟的路基面宽度、基床厚度、填料等级、填料压实度、电缆槽位置、水沟形式等,在莫喀高铁这里都要进行刨根问底式的论证。
莫喀高铁钻探现场
面对困难,路基团队没有胆怯,没有退缩。同时,远在6000公里外的成都总部专门成立了专题研究团队,通过理论分析、案例收集、实地调研、规范编制等手段对多项内容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撰写了专题研究报告,为莫斯科现场技术讨论提供了坚实依据。现场工程师们则从规范起源、理论依据等方面不厌其烦地讲解着沥青混凝土、基床厚度、填料控制标准、沉降计算深度等内容。最终,在这场高铁路基设计的“莫喀论道”中,中铁二院路基团队实现了以理服人、以质服人。
在紧锣密鼓应对技术论战的同时,路基设计团队也一直在对“走出去”第一单的莫喀高铁路基设计进行着深入的思考:
时速高达400公里,列车动荷载对路基基床的影响是否与普通高铁相同?沿线最低气温达-48℃,如何有效防治路基基床的冻胀?塌陷机理与国内常见灰岩地区不同的岩溶路基如何加固?如何改良沿线广泛分布的粉细砂以用于填筑路基?采用何种地基加固形式才能同时解决沉降与冻胀的问题?
中俄专家团队谈判现场
为了顺利完成莫喀高铁路基设计,首先必须解决上述问题。为此,由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李安洪、院副总工程师薛元担任负责人,土建一院路基抽调王智猛、张建文、田钧、张东卿、代伟、刘菀茹、冯子亮等精兵强将成立了科研团队,联合包括两家院士团队在内的多家高校和研究所,开展了全方位的技术攻关。
项目研究期间,团队成员付出了艰辛努力,多次赴北京、石家庄、兰州、哈尔滨等地对接与调研。历时三年,取得多项创新性成果:在国内外首次开展了在-48℃低温、40℃高温、冻融循环环境下的足尺基床疲劳加载试验;提出了全断面铺设沥青混凝土的新型防冻胀基床结构;提出了适用于莫喀高铁严寒环境的基床表层改性沥青配方、沥青混合料配合比及控制指标体系;提出了适用于莫喀高铁严寒环境下作为防冻层的粉细砂改良方案及填料防冻胀技术控制标准;提出了浸水及排水困难条件下的防冻胀路基结构和铺设保温缓冲层的新型桩板结构……
俄罗斯的寒冷气候极大增加了莫喀高铁的修建难度
2018年6月28日,课题顺利通过评审,专家组一致认为研究成果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项目目前已授权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正在申请发明专利5项,发表论文近20篇,其中SCI论文5篇。由张东卿、薛元等项目成员完成的《高寒地区高速铁路基床表层沥青混凝土级配研究》更是获得中国铁道学会2017年度学术活动一等奖优秀论文。
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中国中铁董事长李长进向俄铁第一副总裁米沙林递交《俄汉铁路综合
在前方莫斯科进行艰苦技术论证的同时,后方成都总院也悄然开始了初步设计工作。虽然称之为“初步设计”,但在设计精度上不亚于甚至超过了国内高铁的施工图设计。
莫喀高铁路基初步设计就像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在所有参战者的共同努力下,最终按期交付了各阶段设计文件,打赢了这场攻坚战。
每当向团队成员询问设计莫喀高铁的感受时,都会得到同一个答案——“压力好大”。提问的人通常不解,也许只有亲自到俄罗斯,亲自坐在俄籍业主的对面,亲自面对众多白发苍苍的俄方老专家、老教授的质询,才能感受到自己就代表路基专业,不能为路基、为中国路基人抹黑的那份压力。
但正是这份沉甸甸的压力,路基团队获得了更多前行的动力。为了回应俄方专家的质疑,团队常常向国内专家寻求帮助;为了满足业主要求,团队加班加点搜寻高铁规范路基条文的来源;为了回答俄籍同事的疑问,千方百计寻找各种资料和案例……
中铁二院办公大楼
顶着有形无形的各种压力,在国内各方的指导下,团队成员飞速成长。2018年2月,负责人代伟向俄铁第一副总裁米沙林做路基专题汇报。年轻的工程师从容不迫、条理清晰、自信满满,米沙林表示非常满意。此时此刻,他们才抛开压力,感受到巨大的自豪与喜悦。
时光荏苒,经过莫喀高铁的洗礼,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管理能力上,路基设计团队成员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与项目一同成长的,不仅仅是中方员工,招聘的第一名俄籍员工伊万如今已成为项目部第一副总工,在对外协调、俄籍员工技术管理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做好俄罗斯莫喀高铁项目,中铁二院派出一支青年突击队参与到项目设计中
在成都土建一院路基所办公室的走廊上,挂着两幅字——“远路迢迢,积基树本”。这两幅字是路基人的写照,更是莫喀高铁路基设计团队这三年来历程的写照。这三年里,路基团队在异国他乡,用技术、力量铸造着俄罗斯梦想高铁之基,用信念、情怀树立着高铁路基工程师之本。
编辑:王然
审核:向雯
主编:邓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