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流沙言职
偶然在职场论坛上看到这样一个帖子:
看到这个案例,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想说:老板真黑;老板不人性化;老板不体恤员工......
且慢,我们在“骂“老板之前,不妨把自己代入做一点深入思考,由表及里看看这个现象背后到底有怎样的原因。
我归纳了三点:
我们分别来看。
这就是我们熟悉的鲶鱼效应。
在老板眼里,企业的老员工某种程度上就像这些"安静、追求平稳、安于现状"的沙丁鱼,在公司时间越长,因为太过熟悉公司的文化、业务甚至是老板的习惯,思维越容易僵化,越缺乏创新的动力。
老板们也许不一定人人都相信"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但大多会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求得这样一条"好动"的鲶鱼,几番"搅动",也许能激起一些"浪花"。
这样做会直接产生两种结果:
1.有野心的老员工被"正面刺激",新老员工达成新的动态平衡
老员工的优势在于"业务熟练",甚至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行事准则,即发生怎样的状况脑海中几乎是条件反射就能给出"标准答案",这样的技能适合企业处于稳定发展的阶段,流程化的应对方式能让企业高效运转。
但是当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发生剧烈变化时,所有问题便没有了"标准答案",需要员工因时因地制宜,灵活应对,与时俱进。
新员工的"不熟悉"具有两面性,既是劣势,但同时也是优势,"不熟悉"使得新员工能以全新的视角看待问题,往往会有创新的解决方案。
在这种扑面而来的"新想法"的刺激下,一部分原本有"野心"的老员工会焕发活力,激起斗志,企业内部会出现你追我赶、积极上进的良性竞争场面。
新老员工就这样在一次次的碰撞中达到了动态平衡。
2.不适应的老员工离职,"适者生存",劳动力得到合理配置
当然,企业内部还有一些老员工是真正的"老员工",在一个岗位待了多年,只为"混"那点微薄的工资。
当"生猛"的新员工无所顾忌地释放自己的活力时,这些"老员工"心慌了,但无奈长时间的安于现状让他们丧失了竞争的资本,"求稳"的风格无法适应新的工作作风,逐渐就被企业边缘化。
一个岗位待得太久,会形成惯性。当环境改变时,很多老员工"船大难掉头",无法适应改变,最终不得不选择离开,另谋他处。
现任老板留下了最适合的员工,离职的员工又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单位。
人才流动,使得劳动力得到了合理配置。
"新老交替"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即使公司不主动放"鲶鱼"进来,迟早也会发生,只不过新员工的到来加快了这个进程而已。
再往深处想,公司愿意花高薪外部招聘的原因在于成本控制。
1.有些老员工"薪不配位"
涨薪有三种状态:
人人都想要第一种,可现实往往是第三种,而第三种恰恰就说明了员工目前的能力无法匹配更高的工资,至少在老板眼里是这样。
作为老板,要考虑投入产出比,而产出要有持续性。
工资5000涨到7000,涨幅达40%,结果无法连续创造7000收入该有的价值,那企业干的就是赔本买卖。
如果工资10000,却能带来比5000月薪多出3倍的收益,并且可持续,那企业就赚了。
员工看的是收入的绝对值,企业看的是投入产出比以及产出的可持续性。只有投入能带来可持续的预期收益,老板才有动力为员工涨薪。
招聘新员工虽然也有"高薪请低能"的风险,但是好处在于新员工有试用期,降低了这种风险。
2.个例的成功会引起连锁反应
涨薪是对一个人能力可否匹配更高工资的综合评定,需要参考一定周期内的业绩表现,不是随时随地任何人都可以提出要求。
如果个例申请涨薪成功,极大可能会引发组织内部的效仿。
今天小A因为项目成功而要求涨薪40%,明天小B就会因为技术取得突破进展要求涨薪50%。
到时,成本将无法控制。
老板自然可以拒绝,只是拒绝一个人容易,拒绝一群人恐怕就难了,处理不好还会影响组织的安定团结,得不偿失。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将这种行为扼杀在萌芽状态。
现有员工薪资不变,以更高的薪资招聘新员工,成本可控,组织秩序也可控,老板何乐而不为呢?
1.外部招聘的市场化
在招聘员工这件事上,企业当然希望花得钱越少越好,如果5000可以搞定绝对不可能花10000。
但是,外部招聘相当于和众多公司竞争劳动力,劳动力的价格在多方的博弈之下,达到新的高度。
这是市场决定的,老板想要符合岗位需求的人才,就需要按照市场的定价支付报酬,否则劳动力就会被竞争对手抢走。
外部的人才争夺战中,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起决定作用。
2.企业内部的涨薪逻辑:依靠制度,有一定的流程
企业内部则不同,相对来说,不存在其他企业的直接竞争。
涨薪与否,涨多少、给谁涨完全企业说了算,涨薪制度便应运而生。。
处于高速发展的企业或者创业型公司,薪资体系相当灵活而多变,可以有高的涨幅,然而一般的传统中大型公司,其涨薪制度都有既定流程和固定频率,相对稳定。
一般企业每年会有一次普调涨薪,一般发生在年初。当然特殊情况除外:比如员工升职,项目奖励等,不受普涨时间的约束。
普涨的基本流程是:
公司会在上一年度制定加薪预算,分解至各部门,部门负责人根据额度,确定本部门涨薪计划。
比如甲部门领导接到通知,今年整个部门涨薪额度为2000块,不算领导本人,部门成员共4个人:a、b、c、d,假设工资都是10000元。
经过综合考虑,领导给出如下的涨薪方案:
但是如果给b的涨幅是10%,整体方案就随之变成:
可以看出,涨薪总额控制在部门整体额度内,领导只是对员工的涨幅进行重新分配而已,所以,是先确定涨薪额度,再计算出涨幅。
在确定员工的涨薪额度时,部门负责人通常会考虑如下因素:
其中最后一点"分配的相对均衡",就是要尽可能地让差距不要太大,在一定范围内实现均衡,涨幅出现10%这样的情况都属于运气爆棚。
一般情况下,第一种更有可能成为最终的实施方案。
明白了涨薪的底层逻辑后,我们就不难发现,普通员工,即使你是老员工,也毫无理由要求公司在非升职,非普涨的情况下给自己加薪;即便在涨薪期间,要求涨薪额度等于或超过部门额度,那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所以,涨薪这件事绝不仅仅是你提出,由领导确定行和不行的过程,而是涉及到多方的利益博弈。
企业要考虑自己的整体薪酬预算、外部市场的人才抢夺、内部的利益平衡、投入产出比、人才创新的活力等。有人说:跳槽才是涨薪的王道,根本原因就在这里。
所以,在明白了这一整套逻辑之后,你还能抱怨企业吗?毕竟企业内部还是有很多人实现了晋升、涨薪,而被留在最后的你是不是该想想为什么单单自己被"遗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