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造纸机械总厂,侬还记得伐?
原上海造纸机械总厂,位于上海市彭浦工业区,即共和新路3001号,前身为中华铁工厂,创建于1925年。
至1988年末,全厂职工总数4634名,其中工人2892名,工程技术人员361名,占地面积30.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5616万元,净值2542万元,完成工业总产值7365万元,实现利税3455万元,出口创汇281.2万元,造低机设备年产量1.204万吨。
该厂专业生产净纸宽1092—4000毫米等六大系列的造纸机和一些备料设备、浆处理设备、整饰设备共四大部分约40个大类、近150个品种的成套造纸设备,以及制造造纸机械的专用设备,在品种规格、产品质量、产量、出口创汇、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地位。
1925年
原为“中华职业学校”的机械实习工场,后由张立颜、吴武铭、方根佘等出资和校方投资成立“中华合记铁工厂”。
1930年
在陆家浜路1060号建造新厂改名为“中华铁工厂”,以机械修配为主。
1940年
开始生产小型造纸设备。
1949年
解放前夕,有职工120人,年产值10万元左右。
1954年
公私合营,先后并入40多家中小型企业,人员增至1000人,资产259万元。
1957年底
由国家投资在彭浦工业区扩建新厂区,更名为公私合营上海造纸机械厂。之后有多家企业并入,职工增加到2000人。
1958年11月
为“大打矿山之仗”,与上海铸造厂、上海锻造厂合并为“上海冶金通用机器厂”。
1958年底
改名为彭浦机器厂。
1966年
由彭浦机器厂中主要生产造纸设备的第二金加工车间和铸造车间划出,恢复设立上海造纸机械厂。
1986年5月
上海造纸机械厂与东方造纸机工厂、沪光造纸机械厂联合成立“上海造纸机械总厂”。
1987年5月
以上海造纸机械总厂为龙头,成立了“中联造纸机械联合(集团)公司”,47个成员单位横跨14个省市。
2001年
明园集团以3.04亿元的价格,获得宣造破产的上海造纸机械总厂的地块,开发建造“明园森林都市”。
至1988年末,上海造纸机械总厂共有6种产品获奖。其中,蔡伦牌ZSLI—4获国家质量银质奖,1760/200长网多缸造纸机、真空伏辊、¢1500烘缸、¢2500烘缸获轻工业部、上海市优质产品奖,¢400立式离心筛获轻工业部优质产品奖。
解放以后的40年中,上海造纸机械总厂的产品产量比1949年增长601倍,工业总产值增长175倍,上缴税利增长526倍。1949年—1988年,上缴税利共计42871万元,为总厂1988年末固定资产原值的7.6倍。
厂房拆迁中
工友返厂记
2017年11月26日,上造厂的老员工们受明当代美术馆的邀请重新回到这里,与多年未见的同事相聚,一同回忆当年的历史。
工友见面
促成这段重逢的契机发生在2014年,一位叫陆文彬的老先生在博客上发表了《探访上海造纸机械总厂旧址》的连续博文,希望用相机记录历史的变迁。原造纸厂的一些员工看到博文后通过留言与陆先生取得了联系。美术馆的工作人员一直好奇这座厂的历史,偶然的机会下也发现了这篇文章,在陆先生的牵线下,认识了企管办主任汪玉妹女士,希望她能联系到以前的员工回来看看,说一说老厂的历史。返厂的消息由此传开,11月26号这天美术馆迎来了近百位上造厂的老员工。
左为陆文彬先生,中间为汪玉妹女士
现场签到
下午两点,人陆续到齐,参观从美术馆周边开始。多年未见的老友、同事,彼此都有许多话要说。
参观美术馆周边
阿姨们合影留念
曾经是上海造纸机械厂后花园的地方,如今建起了别墅,但里面的一草一木,大都还保持着原来的样子。大家辨识着这些植物与遗留下的工业产品,唏嘘不已。
曾经的花园如今变成别墅区
刘师傅还记得这里原来的样子
回忆往昔
大家在曾经的“龙园”前合影
参观结束后大家回到了美术馆内,坐在一起喝茶聊天。曾经的副厂长陈老先生站起来为大家多年后的重逢致辞。几位老员工带来了照片、厂刊、报纸等有关上造厂的历史资料,美术馆的工作人员从他们口中第一次了解了这个每天工作的地方。
茶话会
陈副厂长致辞
工友出示《纸机报》
传看曾经在这里拍下的照片
上海造纸机械总厂大门原貌
工友带来的荣誉证书
图片史料来源:
上海机电工业要览
McaM上海明当代美术馆和陆文彬博客等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