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朋友是互联网企业的,他们为了探索收入第二曲线,开始尝试实体快消品,做盲盒业务,首次从线上转型尝试实体,想象很美好,等到实际落地,他们傻眼了,困难重重。
首先,他们团队资源不足,视觉设计仅有1人,而且之前是做传统UI,对盲盒人物设计没有任何经验。
其次,他们的推广费用极其有限,不能支持买曝光效果好的资源。
最主要,老板催得很着急,想要3个月内就要看到收入。
在面对这种情况下,你会怎么办?快速招人达成老板的使命?还是跟老板沟通,管理下他的预期,争取更宽裕的时间?
答案:NO!
朋友不仅没有新招人,还保证3月上线,而且他在刚开始就有盈利了。
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在我们的传统思路中,是给多少资源、干多少事儿。
给一个A产生一个N,如果要产出2N的话,需要增加到两个A。
所以,我们在公司经常会看到一种场景,事情进展慢或者没有做好,员工会抱怨一句:都是因为xx资源没给到!
但这时,老板会觉得是自己的决策错了吗?
当然不会,他只会毫不客气回怼一句:有这么多资源谁不能做,不然要你有什么用?
所以,对于朋友来说,就是在资源有限,如何能做更多事儿?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相信大多数人都直接撂挑子了,觉得这压根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可是,真的是这样吗?
我这位朋友就做到了,他的答案是——撬动更大的杠杆。
他告诉我这个秘密,叫借力他人,进行最大化的共创。关键点是找资源洼地、建立机制引入合作伙伴、保证稳定运转。
那他是如何做到的?我们接下来一起看看。
想要借力,最关键的就是,要先梳理业务全流程,找到属于资源洼地的环节。
什么意思呢?
说白了,就是从一个业务起点到终点,尽量把每个过程详细梳理出来,找到资源不足或者缺失的位置。
还是拿朋友案例举例,他的关键点是找资源洼地、建立机制引入合作伙伴、保证稳定运转。那我们就看看他做盲盒的资源洼地在哪,一个盲盒从有想法到设计落地,再到售卖,一共分为三个阶段。
初期确立方案阶段,从有想法,到开始视觉设计,再到内部确定方案。
中期落地实物阶段,从工场开模,到对实物不断调优,再到放大批量生产。
后期推广售卖阶段,从进行市场推广,到进行售卖。
按照这个思路梳理,朋友在几个环节都发现了资源洼地:
首先是用户偏好
在确立方案阶段,由于设计师是之前做传统UI的,拿不准用户的偏好,但这块又非常关键,一旦设计不好全盘皆输。
其次是推广费用
在推广售卖阶段,推广费用也非常有限,并不能买曝光效果好的资源,同时推广哪个产品也是非常有讲究的。
确定了问题在哪里,那要怎么解决呢?别急,我们继续来看。
他的解决方法说起来也简单,核心点就是:建立合作机制,引入更多角色进来。
上面说了,朋友在确立方案阶段,在面对缺少设计资源问题,他当时就在想,除了去招聘人以外,这种“专业”的人都在哪里?
于是他想到了像豆瓣、贴吧这种发烧友的聚集地,越想越兴奋,当天晚上就发起了一个设计激励大赛,让大家DIY设计自己喜欢的人物或者玩偶。
这个问题解决了,可推广预算还是不足,怎么才能
让更多作品有曝光呢?
他的做法非常讨巧。
首先,让发烧友为喜欢的设计投票,转发可以获得更多投票权,依托这些用户的转发,获得更大曝光和关注,也筛选出可能出圈的产品。
然后,他在基于用户投票胜出的产品进行推广上的投入,果然这种方式带来了不小声量。
他的一系列做法,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呢?
虽然,我们没有资源去增加设计人员,去增加推广费用。但是,却可以通过机制,让更多角色进来,去弥补我们自己能力缺口。
通过合作机制,挖掘到单个环节可以“帮”我们的人,落地成单点,量级足够大后,即将形成线。
当有不断各种角色涌入,线和线产生连接,最后这么多角色,通过机制运转起来,就组成了面。
运用上面模式发现奏效后,为了稳定运行,开始构建机制从事儿到人,保证良性运转。
主要从门槛、职责、动力三个方面来落地:
门槛上,之前活动用户已经产生了行为,再通过门槛限制可以把有能力人圈出来。
动力上,给予用户付出的回报,比如奖金或者荣誉称号等。这里荣誉最好是能跟兴趣本身相关的,而非硬通货,比如,球迷可能未必会对钱感兴趣,但他可能会对某个球星的签名感兴趣。
基于这样一套稳定体系后,我们就有一群稳定“员工”。不过,只有员工是不行的,要想让资源流动起来,就得让良币驱逐劣币。
这就涉及到晋升与淘汰,满足上个层级要求后,才可以晋升,同时不断淘汰达不到本层级要求的人。
除了淘汰外,要给自己储备好蓄水池,让一些新晋玩家加入,拟定一些门槛低、操作简单的身份做承接,比如实习身份等。
通过不断有新玩家加入,不断淘汰不合格人,晋升有潜力人,在这样机制,不断筛选出适合的人。
可以看出他这套健全用户体系,保证了业务的稳定运转。
通过上面案例,我们学到什么呢?
总结两点:
1. 引入合作伙伴
做件事儿有资源洼地是常态,常规想法是资源为我所有,更好的方式资源不一定为我所有,但要为我所用。建立机制引入更多角色加入。
2. 用户也可能是合作伙伴
传统思维用户和平台关系比较单一,是买卖或者交易关系,可以尝试突破中间一道墙,其实用户可以帮我们很多。
总结模型:找资源洼地-〉建立机制引入合作伙伴-〉保证良性运转。
合作伙伴有时候不是那么明显的,或者我们一眼就能看到的,可以通过机制将其从人群中挖掘出来。
让我想到一个朋友,他是做办公室租赁的,每年收入有大几百万的利润,这样的利润,你可能觉得他应该很忙吧?
他不仅不忙,甚至连办公室都没有,就更别提有员工了。你肯定很好奇,为啥他看起来对事业如此不努力,生意还能做这么好,他是这样说的。
公室租赁生意本质是信息差,一手承接需要找房子的客户,一手了解可用办公室的情况,但仅靠他一个人,很难把全链路做得很好。
所以,他是这样做的,一方面不断培养“小弟”,帮他去了解可用办公室情况,每天踩线新结果同步给他。
另一方面,他不断认识老板资源获得客户来源,当在这个圈子认识人多了,很多老板就会给他推荐其他老板,而这些人都是他的潜在客户。
所以,他每天只需要认识一些人,来增加自己增强回路。最后产生交易利润,然后与各个角色分润。
也就是说,他认识老板越多,自己生意越好,产生更多利润,大家的利润越多,就有越多的“小弟”跟他一起做事儿,将自己有限资源打造成一场无限游戏。
所以,也请思考下,我们怎么通过有限资源,构建自己的无限游戏呢?
专栏作家
杨学姐聊运营,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关注社区、内容、用户运营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