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自古以来就是繁华富庶之地,地理位置优越,水路交通便利。
扬州的繁华与盐有着不可分割的因素,盐业的兴盛带动和促进了扬州城市经济的发展,而扬州城的衰落也是由于盐业的衰落而起。
清代的扬州盐商曾经究竟是如何富甲天下?又为何在短时间内持续衰败,最终淡出历史舞台的?那究竟是怎样一段波折的历史呢?
明朝初年,食用盐是可以进行自由买卖的,任何商人都可以贩卖倒卖食盐谋取利益。
后来由于边军粮食运输出现了问题,朝廷为了保证边关军粮的供给稳定,开始鼓励商人运送粮食到边关。
而作为鼓励,开始给商人发放"引票",让商人可以贩卖食盐谋取利益,作为官商双赢的政策,"专卖"食盐的雏形初现。
万历年间,朝廷改革食盐买卖政策,朝廷将有资格贩卖食盐的商人弄成一个花名册,清朝的"食盐贩卖经营许可证"就此出现,并且可以买卖此证。
拥有了"许可证"的盐商高枕无忧,行业内竞争压力极小,扬州盐商因此做起了近乎垄断的行当。而官方给盐商如此好的政策待遇自然不少从此处赚取银钱。
同时国家一些大型的战争和基础设施建设都会有扬州盐商参与捐款,为国家提供资金支持,而盐商若有资金困难国家也会贷款支持。
自此朝廷官兵与扬州盐商互利共生造就了扬州盐商发展的政治基础。
盐商购入食盐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官营盐场,还有一个就是"个体经营户"的小农灶户。
虽然官营盐场出盐价格比较高,但是灶户制作成本低廉。作为国民必须消费品,食盐的运营流程都是由国家统一购买统一销售的,所以销路完全不用发愁。
表面上近四分之一的利润看起来不太高,但是实际运营相当暴力,这使得扬州盐商在除去税率和打通官兵的私钱之外,依旧赚的盆满钵满。
低投入,高回报,低风险的食盐贩卖体系是扬州盐商发展的经济基础。
清朝中期出现了"康乾盛世",在此背景下社会稳定,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于是出现了人口大爆发。据数据显示,整个清朝中期中国人口增加了差不多三亿,这其中大部分人口增长发生在南方。
如此巨大的人口增量使得两淮地区的食盐销售殆尽,这为扬州盐商提供了不可估量的市场。作为必须消费品的食盐,在人口红利之下产生的效应是扬州盐商发展的市场基础。
所以在政治、经济、市场等多方面的影响下,扬州盐商顺理成章的成长为一支强大的商业团体,走向繁荣,铸就了扬州的繁华与扬州盐商富甲天下的美誉。
在经历繁荣过后,扬州盐商也遇到了不可抗拒的"经济危机"。
很多有了"食盐贩卖经营许可证"的人高枕无忧赚大钱,其他人自然眼红,于是在市场的追逐下,"食盐贩卖经营许可证"的买卖价格高昂,再加上当时通货膨胀加剧,使得盐价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作为生活必需品,盐价的升高引起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于是传统制度崩盘瓦解,取而代之的是自由买卖制度。既所有人都可以买卖食盐,只要纳税就行。
由此而来,扬州盐商高枕无忧躺着赚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在大市场的考验与消磨之中渐显疲态。
在正常的商业运营之中,税费以及中饱官兵私囊的人脉费都是正常支出的,然而在这之后,日渐肥大的扬州盐商依然使得官兵和朝廷甚至是皇帝眼红。
皇帝明着要钱修建设施,商人们自然丝毫不敢怠慢,其实还有一些暗示性的指出消费,其中还不乏有官员敲诈勒索,使得扬州盐商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乾隆时期,两淮地区的巨大的盐税亏空漏洞被揭穿捅破。此案件牵扯重大,涉及钱财数额巨大,涉及的官员众多而且不乏许多大官大爵,最后在乾隆皇帝的指导下,要求窸窣追还亏空的税费。
虽然乾隆决定不再追究责任,只要把钱补上就行,可是经过此事不少官兵落马,两淮地区的制盐贩盐产业也从此一蹶不振。
制度实施的时间久了就难免出现许多漏洞,一来是钻空子的人多了,二来是执行力度松了,于是在巨大利润的诱惑之下私盐贩卖日益昌盛。
与私盐相较,这些正统的盐商丝毫没有竞争力。官盐过于昂贵,百姓也很乐意购买廉价的私盐;而作为盐商保护伞的政府因为时局问题也不能面面俱到。
长此以往扬州的许多盐商被逼破败,无数的富家子弟流落街头,扬州城也日渐衰落。
清朝后期,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爆发。这次战争几乎摧毁了皖南及江淮两岸所有的经济、人口,使得这些地区再也没有缓过头来。
太平天国运动
作为当时清朝经济的重心及命脉地区,扬州及淮河两岸必然首当其冲。控制了盐业就控制了经济命脉,因此,在太平天国运动中,徽商聚集之地的扬州城受到了猛烈的打击。
至此之后无论是扬州城还是盐商经济的运转,都受到了毁灭性的创伤,再难以恢复。
八大盐商集结扬州一地,仅徽州盐商的资产就可媲美当时清朝国库大半,如此巨大的财富造就了当时辉煌无比的扬州城。
在皇帝那里卑躬屈膝求生存的扬州盐商,回到了扬州不免放荡不羁,淫欲其中。
从日常饮食,穿装打扮,城市布局,莺燕娱乐各个方面都可以反应出扬州盐商的骄奢糜烂之风,就连乾隆皇帝都曾经批评过自己的儿子,说他贪图享乐应该去做扬州盐商的儿子,这是多么讽刺的话语。
随着扬州盐商一代一代的世袭,在优渥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后代自然容易走偏,而且在盐制改革之后,许多盐商面临困境或者直接倒闭,后起之人缺少底蕴和能力,更是使得扬州盐商的颓势达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
扬州盐商走向颓势早已经出现,只是外界不知。
扬州盐商大多由总商把控,总商内部中饱私囊亏空巨大,私自透支支出银两。上挪用政府库存银钱,下向小商贩收租,漏洞日益巨大,外部无恙实则空虚;而小商贩也不甚承受欺压,开始了私盐走私的勾当,同时开始拖欠税费,又一步重创扬州盐商。
还有扬州盐商的过度消费导致自身也是入不敷出,偷税漏税盛行,直到最终事情败露照成无可挽回的局面。
在内外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扬州盐商也逐渐淹没于历史的洪流之中,只留下当时不可一世的扬州盐帮和繁华至极的扬州古城。
现如今,看扬州盐商从繁荣昌盛走向衰落灭亡,不由感叹,起时承时代红利,落实也受时代牵连。
究其所以,扬州盐商的起起落落都逃不脱时代的原因,盐商的历史是清朝历史的一部分,也是清朝历史的映射。
红利产生,抓住红利则起,红利消失,内忧外患则落,起落之间也造就了一代商业传奇故事。
参考文献:
《扬州与盐商》
《清代扬州盐商的诗酒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