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些新闻连起来看挺有意思的。
9月20日,德国8月PPI同比上涨45.8%,预期值是36.8%,前值37.2%。
9月21日,德国宣布对天然气巨头Uniper实行国有化。
9月22日,商务部公布数据,今年1-8月欧盟对华投资增长123.7%。
这些新闻背后,都有什么互相关联的信息呢?
还有,最近已经越来越多的迹象和征兆显示,世界经济危机已经处于正在爆发的状态,有些寒气逼人。
本文会来做一个详细分析,欢迎大家长按点赞支持。
德国8月这个PPI增速有点太过于吓人,同比和环比均创下有记录以来的最高增幅。
PPI生产者价格指数。
PPI猛涨意味着工业的生产成本大幅度上升。
一般来说,PPI会更容易受原材料和能源价格上涨影响。
当前德国的PPI猛涨,主要就是受能源飙升,特别是天然气价格飙升影响。
德国为了短时间内尽量不在这个冬天被俄罗斯威胁,过去几个月,德国一直是高价从全球范围内进口LNG天然气。
美国公司是装满一艘LNG液化天然气船,要花6000万美元的成本,而欧洲的收购价格则已经飙升至2.75亿美元。
欧洲收购天然气的价格,是美国本土天然气价格的4倍多。
当前欧洲的天然气价格,也是去年的十几倍。
如此高昂的价格,对化工企业简直是灭顶之灾。
石油和天然气,不仅仅是能源,也是化工产业的主要原料,们的衣食住行基本都离不开化石能源。
像德国有很多化工产业是以天然气为主要原料,由于天然气价格暴涨,这些化工产业不得不选择停产。
除此之外,由于能源危机,欧洲电价比起去年普遍也上涨了十倍左右。
高昂的电价,对耗电量比较大的重工业来说,也是灭顶之灾。
前阵子,全球最大的钢铁制造商之一安赛乐米塔尔表示,由于电力成本飙升,该公司已关闭位于德国的两座工厂。
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也曾警告,如果没有足够的天然气,其最大的路德维希港工厂将完全停摆。
也难怪德国很多人都跑出来警告说,如果能源价格长期维持这样的高位,德国将被迫“去工业化”。
比如,德国萨克森州的州长克雷奇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声称,失去了俄罗斯的能源,德国工业很难高效运转,如果德国无法在国际社会上寻找到替代能源贸易伙伴,德国可能会被迫完成“去工业化”。
德国硅橡胶生厂商BIW Isolierstoffe GmbH公司首席执行官表示,“这里的能源通胀比其他地方要严重得多,我担心德国经济会逐渐走向去工业化。”
当然,这些人所说的“去工业化”,倒不是说德国的工业真就彻底没了。
而是指在能源危机如果长期持续的话,德国工业将面临产能转移问题,存在阶段性“去工业化”的风险。
德国显然也意识到这个严重问题。
所以德国在9月21日,才会宣布对天然气巨头Uniper实行国有化。
Uniper为德国40%的天然气用户供气,因为能源危机,该公司今年上半年累计损失超过120亿欧元,目前每天亏损约1亿欧元。
由于今年7月的救助方案失败,如果德国不对Uniper实行国有化,那么这个德国天然气巨头,肯定是只能选择破产。
所以,这次德国是选择以每股1.70欧元的价格增持Uniper股份,增资80亿欧元,将其在Uniper的股份增持至近99%,实现国有化。
随着欧洲能源危机愈演愈烈,可能很多能源企业都会面临国有化的命运,才有可能抵御住危机。
当然,这会进一步增加欧洲国家的负担,加剧欧洲债务压力。
并不是国有化就万事大吉了。
所以,只要俄乌冲突持续,能源危机不解除,那么欧洲的工业产能仍然将持续转移。
这就可以联系到另外一个新闻。
商务部在9月2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8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1384亿美元,增长20.2%;其中,欧盟对华投资增长123.7%。
很显然,欧盟对华的投资是出现大幅上涨,远超世界其他地区的涨幅。
这背后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美国不断拱火俄乌危机,并通过美联储激进加息,二者互相配合之下,来驱赶欧洲资本回流美国,对欧洲进行收割。
然而,这一次,欧洲资本显然也知道美国自身也存在很大问题。
所以,并不是所有欧洲资本,都乖乖的服从美联储加息这根鞭子,去回流美国。有一部分欧洲资本也选择分流到我们这里。
于是才会出现,今年欧盟对华投资增长翻倍的罕见现象。
7月19日,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作出最终投资决策,表示将全面推进其位于中国广东省湛江市的一体化基地项目。
这是巴斯夫全球最大的投资项目,预计2030年建成,将投资达到100亿欧元。
巴斯夫这个项目最早是2019年就已经启动。
然后在2020年5月30日,首批项目开始打桩施工。
所以,这并不是因为俄乌冲突才突然跑到我们这里的投资。
但需要注意的是,7月19日的新闻稿里,是说“巴斯夫作出最终投资决策”,“将全面推进”。
这说明,在俄乌冲突爆发之前,巴斯夫内部可能就是否继续这个耗资100亿欧元的大项目,还是有一些疑虑,包括巴斯夫在外部可能也面临一些压力,因为今年以来,欧盟出现不少杂音,去施压欧洲企业减少对我们投资。
但7月19日,巴斯夫是做“作出最终投资决策”,意思是已经打定主意,不会再更改了。
这背后肯定还是有一些因为俄乌危机导致能源价格暴涨,让巴斯夫更加下定决心推进广东湛江这个化工一体化基地项目。
因为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
另外,有意思的是,2019年的新闻稿里,当时是说该项目投资总额达100亿美元。
不过,今年7月19日的新闻稿里,则变成100亿欧元。
这个一方面是由于欧元大幅度贬值,所以当前欧元跟美元的汇率已经变成了1:1,用美元和欧元是一样的。
但另外一方面,这可能还有一个深层次含义,就是说巴斯夫这个投资项目,可能后面会采用欧元来投资,而非美元来投资。
这个可能还有一些全球去美元化的大趋势的含义。
除了巴斯夫之外,前阵子德国大众也表态,大众汽车希望保持在中国的成功,并希望继续运营中国的大众汽车工厂。
宝马于6月在沈阳开设了第三家工厂,这是该公司在中国最大的一笔投资。
德国《世界报》在9月4日报道,德国金属行业雇主协会主席表示,在短期内减少对中国的经济依赖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西方与中国发动经济战,许多地方的工业将陷入瘫痪。
所以,我也是一直跟大家说,我们虽然不能妄自尊大,但也不能妄自菲薄。
在反制裁这方面,我们也有自己一些底牌。
相比欧洲对俄罗斯的天然气依赖,世界对我们的商品依赖也并不低。
至少在5年之内,美国是不可能找到另外一个国家,可以实现替代我们的制造业规模。
大规模的基建、营商环境、高效物流、员工素质等等因素,在超大规模化后,这本身也是一种无可替代的优势。
当然,只要涉及到制裁和反制裁,都是一个双输的局面。
但至少,我们也是有能力,让欧美等国家不敢轻举妄动。
如果不是我们有这个硬实力,美国早就已经跟我们全面脱钩了。
美国之所以不敢跟我们全面脱钩,只是美国现阶段无法承受跟我们全面脱钩的后果,因为一旦跟我们全面脱钩,美国的经济就会立马崩,当然我们也好不到哪去,这是相互的。
但至少美国就不敢主动去跟我们全面脱钩。
只能是嘴巴一边说不脱钩,然后进行各种不择手段的打压,这一切都是美国试图在未来5到10年后,能够降低对我们的产业依赖,等到美国认为他们不太依赖我们的时候,到时候美国就有可能跟我们全面脱钩。
但我觉得,美国要做到这一点,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总体来说,趁美国还比较深度依赖于我们的商品、工业、制造业的时候,不敢跟我们全面脱钩的时候,尽量在3年之内完成我们一直以来的夙愿,是我们的最佳时机,这样我们还有一些可以拿来制衡欧美的筹码。
其实,在欧洲深陷能源危机的情况下,欧洲更没有勇气和底气去跟随美国制裁我们。
从这个角度看,如果欧美爆发严重的经济危机,是有利于我们加速完成夙愿的步伐。
这个你们懂就好。
我在年初,有跟大家提到过这次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一些标志。
其中有一个标志是,石油和黄金价格同步大跌。
最近不但国际黄金价格跌破了1680这个关键支撑位置。
国际原油价格最近也在跌跌不休,布伦特原油已经跌到87美元,美国原油也跌到80美元。
除此之外,国际范围内的股市和债市,也是普遍下跌。
包括各国的外汇,除了美元之外,也普遍处于持续贬值的状态。
这就是美联储激进加息,通过制造强势美元周期,来试图对全世界进行金融收割的结果。
在美联储连续大幅度加息之后,当前全世界的美元流动性,又开始出现一些“流动性危机”。
有一个比较明显的信号,韩国总统尹锡悦和拜登会谈时,提到了韩美货币互换协议事宜。
韩国作为全球经济的金丝雀,对金融危机是最敏感的,而且韩国是出口型国家,对全球经济的敏感度也是比较高的。
如果当前美元流动性出现问题,那么韩国必然是首当其冲,韩国会在这个时候去跟美国研究韩美货币互换协议事宜,是一个比较明显的信号。
当前全球资产价格普遍下跌,唯独强势美元一枝独秀,这不但是美元的末日狂欢,也是某种金融危机爆发的征兆。
这个冬天,对全世界来说,都是一个寒冬。
我们作为普通人,要做的就是提高风险意识,保护好自己,不要倒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
危机危机,危中有机。
如何转危为机,这需要我们的耐心和理性。
我是星话大白,欢迎大家点赞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