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出品方/分析师:华安证券 王莺)
1.1 开创中国玉米高产道路
公司是我国玉米种子行业中的龙头企业,引领我国杂交玉米高产品种的选育。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玉米、小麦、水稻、蔬菜、花卉等种(苗),主推品种为登海、先玉系列等玉米杂交种。公司以紧凑型杂交玉米作为发展方向,连续两次创造世界夏玉米高产记录,是国内最早实施育繁推一体化的试点企业。在名誉董事长李登海的带领下,公司以研发创新推动玉米育种和高产攻关。
产业化试验站起家,产业模式稳定向前。
公司前身为1985年李登海创建的产业化试验站,2000年成立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公司于深交所成功上市。公司始终专注于玉米种业领域,完成了5代玉米杂交种的进步性替代。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获得品种权170项,借助技术储备与创新形成了稳定发展的产业模式。
登海种业股权相对集中,结构稳定。公司实际控制人为李登海先生,截至2022年3月31日,创始人李登海持有公司7.33%股权,并通过莱州市农业科学院持有公司53.21%的股权,股权较为稳定且集中。
1.2 业绩发展向好,营收稳步增长
供需关系改善,种子销售业绩恢复性增强。
2010-2016年,在国家实行玉米价格临时收储政策的背景下,公司营业收入从9.3亿元增长至 16.0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9.5%。
2016年开始,国家取消玉米临储政策,调减玉米种植面积,同时叠加产能过剩背景下玉米种子市场存在同质化程度高,套牌假冒侵权及非法经营等现象,2017-2018年公司业绩承压明显,营收分别同比下降49.8%、5.3%。
2019年,面对行业下行态势,公司调整工作思路,积极推进科研、生产、经营各项工作,业绩较上年同期小幅增长,公司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8.2%和11.5%。
玉米种子销售量价齐升,利润增长迅速。
2020-2021年,随着玉米去库存工作顺利推进,玉米种植需求量回升,供过于求情况得到缓解,公司抓住玉米商品粮价格回升的机遇,营收和净利润均实现恢复性增长,2020年和2021 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 9.4%、22.2%,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45.2%和128.3%。
盈利能力持续修复。
2022Q1,公司营业收入达 3.4 亿元,同比增长 45.8%,归母净利润 1.04 亿元,同比增长75.9%,销售毛利率增长至 37.89%,同比提升 2.65 个百分点。一方面,玉米种子供需关系偏紧,农民种植积极性强,公司销售量较上年同期增长明显;另一方面,玉米粮食价格持续高位,在覆盖成本的基础上提升了公司盈利水平。
分业务看,玉米种子业务为公司营收的主要来源。公司抓住商品玉米收购价格及玉米需种量回升的机遇,不断加大玉米种子销售力度,2021年玉米种营收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88.9%,销售收入 9.78 亿元,同比增长 24.7%。
分地区看,北方地区营收较高,收入占总营收 86.0%。公司制种基地分布于新疆、山东等地,随着公司逐步推进育种基地和销售网络建设,未来公司在南方区域的营收有望得到提升。
分季节看,种子业务具有季节性和长周期的特征,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相对集中在每年 11-12 月份。其中,Q3 为经销商提前打款期,2017-2021 年,公司的预收账款持续呈上升趋势,2021Q3 公司预收账款达 8 亿元,同比增长 26.4%。2021Q4,公司实现营收 5.9 亿元,占全年营收的 53.5%,归母净利润 1.16 亿元,占全年归母净利润 49.8%。
2.1 种业现代化发展,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20 世纪初开始,国际种业经历了从政府主导、立法过渡、垄断经营再到全球化市场的发展阶段。根据 The Business Research Company 数据,2021年全球种子市场规模为551亿美元,预计将在2026年增至 730.7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 5.8%。
与此同时,作为种业的基础,国际育种实现了从 1.0 驯化选择、2.0 杂交育种、3.0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到 4.0 “生物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信息技术”育种的快速迭代,随着谷物在饲料、食品以及生物燃料行业的应用日益增加以及分子标记、转基因、基因编辑育种等先进技术的持续发展,国际种业也实现了快速增长。
中国种业由于产业化和市场化历程较短,目前仍处于传统杂交育种 2.0 时代向分子育种 3.0 时代的过渡阶段,育种水平的差距是中国玉米等作物农业单产不及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国种业发展可大致划分为 6 个阶段:
户户留种阶段(1949-1957年):家家留种,自给自足,良种率较低;
四自一辅阶段(1958-1977年):集中管理,统一调种;
四化一供阶段(1978-1995年):重建种子管理经营机构,用种“多、乱、杂”,统一供种率低;
种业产业化发展阶段(1996-2010年):种子管理法治化,种子经营市场化,同时面临国际种业的冲击和新的困难挑战。
种业现代化发展阶段(2011-2020年):生物育种成为主流,种业发展的法律法规逐步完善,鼓励优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资源,某些领域的种子还面临“卡脖子”困境。
种业振兴发展阶段(2021-至今):打好种业翻身仗,全面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大力推进种业创新攻关。
企业层面,在三次不同侧重点的并购浪潮影响下,种子企业实现了资源、区域、人才的快速融合,世界种子行业逐渐呈现跨国种子集团高度集中垄断格局。
第一次并购浪潮(1997-2000)以纵向并购为主,以孟山都为代表的农化集团对种业进行并购整合,实现了种子与农药的结合,转基因抗除草剂大豆、抗虫抗除草剂玉米和抗虫棉等科技进步成果的应用,要求种子与专用农药相结合是重要驱动要素;
第二次并购浪潮(2004-2008)以横向并购为主,国际农化巨头混合兼并重组,并购标的由玉米、大豆种子企业向棉花、蔬菜水果等种子企业拓展,实现了不同种子作物之间的互补;
第三次并购浪潮(2016-至今)是在全球农产品价格下跌背景下,跨国资本推动国际农化巨头超大型并购与资源整合。
目前全球种业市场 CR5 为 63%,其中龙头企业拜耳、科迪华、先正达2021年收入分别高达 440.8 亿欧元(其中农业 202.1 亿欧元)、282 亿美元和 156.5 亿美元,产业链一体化趋势明显;国内种业分布较为分散,CR5 仅为 15%,行业集中度和龙头企业在细分市场的市占率均远低于全球水平,随着种子法的修订和《种业振兴行动方案》的提出,行业集中度未来有望进一步提升。
2.2 新年度杂交玉米种子供应或略有盈余
13/14年,我国杂交玉米种子余种量达到峰值 13.5 亿公斤,伴随着需种量的上升,以及制种面积的下降,杂交玉米种子余种量持续回落。经过数年调整,玉米种子供大于求局势发生根本变化,黄淮、西北、西南产区主推品种大幅出清。
根据全国农技中心组织召开的杂交玉米制种面积与种子库存视频会商会:今年以甘肃为核心的制种基地供不应求,季末商品种子库存同比下降约 45%,综合新产种子及季末库存情况,22/23年度杂交玉米商品种子供应充足,略有盈余。
2.3 玉米供需紧平衡,玉米价格有望维持高位
USDA8 月报预测:22/23年度中国玉米库消比 69.2%,较 21/22 年度下降 3 个百分点,处于 16/17 年度以来最低水平;据我国农业农村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 8 月预测,22/23年度全国玉米结余量或降至 4 万吨,结余量较 21/22 年度下降 479 万吨,国内玉米价格有望维持高位。
2.4 转基因商业化渐行渐近
种业政策密集发布,转基因商业化渐行渐近。
2020年末,明确提出“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强调了“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强种子库建设”。
202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发布,明确了种子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强调我国应当尊重科学、严格监管,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
2021年7月,中央深改委会议审议通过《种业振兴行动方案》,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随后《国家玉米、稻品种审定标准(2021年修订)》公开征求意见出台。
2021年9月,种子法修正草案首次提请审议,主要修改内容包括扩大植物新品种权的保护范围及保护环节、建立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完善侵权赔偿制度等,将用制度导向激发原始创新活力,从源头上解决种子同质化严重问题。
政府通过多重举措奠定了以生物育种为代表的农业生物技术在我国蓬勃、有序发展的顶层指导方针,我国种子行业将进入变革发展新阶段。《国家级稻品种审定标准(2021年修订)》和《国家级玉米品种审定标准(2021年修订)》于2021年10月1日起实施。此次修订后的审定标准,提高了品种产量指标、品种 DNA 指纹差异位点数指标、抗病性指标,增加一票否决病害类型和病虫害鉴定内容等。
本次稻和玉米品种审定门槛的提高,有利于强化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激励育种原始创新,引导培育突破性品种,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同质化问题,中长期利好种业龙头企业。
2021年11月12日,农业部同时发布《农业农村部关于修改部分种业规章的决定(征求意见稿)》和《农业农村部关于修改(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的决定(征求意见稿)》,部分种业规章修订包含了《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农业植物品种命名规定》,为转基因商业化铺平道路。
2022年6月,国家级转基因玉米、大豆品种审定标准(试行)正式印发,我国转基因产业化再进一步。
我国转基因产业化审批流程较为严格,主要分为试验阶段、生物安全及品种审定、商业化应用三个阶段,对转基因生物安全实行分级评价管理:
① 按照风险程度,转基因生物安全等级分为 4 级;
② 评价的阶段包括实验室研究、中间试验、环境释放、生产性试验和申请领取安全证书五个阶段。
其中,中间试验,是指在控制系统内或者控制条件下进行的小规模试验;环境释放,是指在自然条件下采取相应安全措施所进行的中规模的试验;生产性试验,是指在生产和应用前进行的较大规模的试验;为确保安全评级科学、可靠、公平和全面,农业转基因安全委员会在转基因产品的环境释放、生产性试验和安全证书申领三个方面,实行单票否决制。
③安全评价内容包括分子特征、食用安全和环境安全。
分子特征主要包括基因、插入位点、外缘蛋白表达情况等;环境安全包括生存竞争能力、基因漂浮、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等;食用安全包括毒性、过敏性、营养成分等。目前,我国转基因品种生物安全证书和品种审定标准均已出台,随着相关政策的继续推出,转基因种子商业化流程有望加速推进。
规范完善品种登记和保护,种业知识产权保护进入新时代。
一方面农业农村部以向日葵“仿种子”整治为切入点,启动 29 种非主要农作物登记品种三年清理行动,全力清理同质化品种,严格规范品种命名;另一方面,新修订的《种子法》通过扩大植物新品种权的保护范围及保护环节、新增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加大对假劣种子打击力度、完善侵权赔偿制度等途径,保护育种者和企业合法权益,激发投资育种研发的积极性,助推我国生物育种实现健康发展。
3.1 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育种条件完备
公司是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具有多个技术创新平台。截至2022年 3 月 31 日,公司拥有 6 个国家级、3 个省级研发平台。
2022年 8 月,公司成功入选国家农作物种业阵型企业中补短板阵型玉米企业。种子生产加工基地覆盖新疆、甘肃、宁夏、山东地区,拥有 8 条现代化的以鲜果穗烘干为特点的种子加工系统。
全面推进自控生产基地,公司+承包户打造多元化营收格局。
公司长期聚焦于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工作,实行“公司+农户”、委托代繁和“公司+基地”、“公司+承包户”相结合的种子生产模式,全面推进自控生产基地建设和承包经营,降低生产成本, 从源头上保障种子及亲本的安全。
公司以玉米育种研发创新为产业重点,引领中国杂交玉米的发展方向。拥有育种试验田 3000 多亩,温室 2 万多平方米,仪器设备 100 多台套,配套育种设施完备,满足育种需要。
坚持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研发费用占比始终维持高位。
2017-2021年,公司研发费用占比均保持在 6%以上波动,在行业中处于较高水平。同时,公司通过与国内高校及相关跨国公司建立合作关系,不断进行技术储备与创新,目前公司累计申请品种权 219 项,获得品种权 170 项;授权专利 16 项,其中发明专利 9 项、实用新型 7 项,技术水平在行业中持续处于优势地位。
3.2 高产品种持续迭代,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
公司累计玉米品种审定数量领先于同行业。1979-2020年,我国玉米品种累计审定 17127 次,就审定数量而言,登海种业累计审定数量为 161 个,在同行业中排名第一。
在此期间,公司完成了以掖单 2 号、掖单 6 号、掖单 13 号、登海 661 与登海 605、登海 618 为代表的 5 代玉米杂交种的进步性替代,数次打破国家及世界夏玉米单产记录,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
公司优质单品繁多,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2020年,中国种子协会从近 40 年来 1.6 万多个玉米推广品种中,评选出 20 个“荣誉殿堂”玉米品种,登海种业自主选育的五个玉米品种入选,是入选品种最多的单位。
2021年,公司选育的 478、掖 107、DH382、DH351、掖 52106、8001、515、DH65232 玉米自交系入选第二十九届中国北京种业大会开幕式发布的“全国杰出贡献玉米自交系”,占比 14.55%,优质品种持续为企业业绩持续注入动力。
山东地区过审品种数量最多,玉米种植区域品种审定数量充足。
2002-2021年,公司通过国审的玉米种子数量 132 种,其中,山东地区过审品种的数量最多,为 13 种。根据过审品种的地区分布情况,甘肃、宁夏、山东等种子加工基地的品种审定数量充足,推动优质品种的过审进程。从过审区域分布占比看,公司玉米品种的主要适宜种植区北方地区为主要过审区域,占比达 74%。
国家级玉米品种审定标准修订,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愈发规范。
2021年,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组织修订了国家级玉米、稻品种审定标准,将稻、玉米审定品种与已审定品种 DNA 指纹检测差异位点数由 2 个分别提高至 3 个、4 个,并对产量、品质等做出更高要求。这有助于缓解玉米品种的同质化问题,强化公司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有利于专注研发创新的登海种业公司快速发展,提升优质品种的市场份额。
优质受体品种助力转基因种子商品化,有望获得先发优势。
公司提前布局转基因品种商品化工作,目前公司已经拥有受《种子法》保护的稳定自交系品种,而良好性能的自交系和亲本品种可以作为转基因种子的受体品种。
此外,公司正在与大北农等转基因性状提供方合作,按照“国家转基因生物新品种重大专项”实施内容的要求进行玉米转基因实验,提前储备主要品种的转基因版本,有望把握转基因商业化历史机遇。
3.3 下沉市场销售模式,子公司盈利提升
深耕下沉市场,不断完善营销模式。
公司通过与各区域经销商签订销售协议,不断开拓县级、城乡农户市场,随着农村土地流转速度不断加快,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等种业新型客户群体明显呈上升趋势,公司也随之不断改进、优化销售模式,通过为客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化服务适应市场变化。
子公司经营情况好转,盈利能力持续增强。
加强优质品种销售、严格管理库销比,子公司的经营状况持续好转,2021年子公司登海先锋实现扭亏为盈,净利润达 1665 万元,盈利能力预计持续增强,为公司发展注入活力。登海五岳、登海良玉等子公司经营情况持续向好,亏损幅度同比减小。
3.4 快速落实制种进度,玉米库存持续去化
制种面积推广面积同增,推动玉米种子销量增长。玉米供需关系改善,2021年杂交玉米制种面积回升至 272 万亩,同比增长 17%。
公司抓住需种量回升机遇,提前 3 个月落实制种面积,预计2022年公司玉米制种面积和推广面积将保持较快增长,随着未来内蒙等三大基地改建完成,公司制种规模可以达到 5800 万公斤。在玉米粮食价格持续高位的背景下,为公司销售收入的持续增长奠定基础。
公司库存去化效果显著。
2017年以来,公司借助强化生产管理、加大销售力度等手段降低库存,2021年库存商品账面余额降至 3.7 亿元,同比下降了 41%,成功去化玉米种子老旧库存。目前恰好处于非转基因和转基因交汇的过渡期,低库存有助于公司推广转基因商品。
预收账款持续增长,业绩稳定强。
2017-2021年,公司的预收账款持续呈上升趋势,2021Q3公司预收账款达 8 亿元,同比增长26.4%。公司在下游供应商中议价能力强,预计后续的种子提价政策能够顺利施行,销售收入能有效弥补销售成本。
4.1 盈利预测
我们假设:
1、玉米供需紧平衡,价格有望维持高位,随着公司制种面积的持续提升以及玉米种子供需情况的改善,2022-2024年公司玉米种子业务持续发展,营收同比增速分别为30%、25%、20%;
2、考虑到公司玉米种子价格提升、制种成本提升以及公司提前授粉的综合影响,2022-2024 年公司玉米种子业务毛利率分别为 40%、42%、45%。转基因商业化进程和气候变化情况需持续关注。
4.2 估值
我们预计2022-2024年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17亿元、17.62亿元、21.1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8%、24.3%、19.8%,对应归母净利润3.57亿元、4.82亿元、6.55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0.41元、0.55元、0.74元。
玉米种子是公司主营业务,有望充分受益于杂交玉米种子供需关系改善;登海种业作为国内玉米种子龙头企业,优质品种繁多,通过与大北农等转基因性状提供方合作,公司有望获得先发优势,充分受益转基因商业化。
自然灾害风险;新品种研发和推广风险。
——————————————————
报告属于原作者,我们不做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谢谢!
精选报告来自【远瞻智库官网】或点击:远瞻智库-为三亿人打造的有用知识平台|战略报告|管理文档|行业研报|精选报告|远瞻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