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偶然看到了《市场观察》杂志25年前刊发的《1996年全国60家大商场销售额排行榜》。
作为一本由国资委主管,中国企业家协会主办的综合性经济类月刊,创刊于1987年的《市场观察》可谓相当权威了。
根据这份由国内贸易部有关部门提供的商场销售排名和销售额榜单,1996年,全国有60家商场年销售额在5亿元人民币以上,上海第一百货商店以26.8亿元独占鳌头。
出于好奇,也出于行业情结,我对当年TOP10的项目的现状,进行了一轮盘点。
1996年的中国,沃尔玛刚刚在深圳开出国内第一家店,距离淘宝的创立则还有7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614亿元,仅仅是2021年的5.6%;当然,那个时候,也没有奥秘克戎。
那时的商业环境,无论线上线下,与今日相比,都可谓天壤之别。
正因如此,在如今实体难经营、商场高空置,连沃尔玛都已经关掉了这家从1996年开始的全国首店的背景之下,对于这些历史更悠久的老场们,我每查一个,就像在开盲盒,心里忐忑又有些期待,期待它们都还好好的,或者至少还活着。
好在,这些“老朋友们”都还活着,甚至其中一家,仍屹立于2021年的全国商场销售额TOP10之上。这在当今不太温暖的大环境中,算是一点慰藉。在此,也将盘点结果与大家分享。
上海第一百货,其前身为1949年10月20日成立的公营上海市日用品公司门市部,是新中国的第一个国营百货。1952年正式更名为国营上海市第一百货商店,并于1953年迁入南京路四大百货之一的大新公司旧址。
2000年前后,一众港资外资进入,恒隆、新天地等一批项目开业,其绝对的垄断优势不复存在。
1959年的上海第一百货
2018年11月,第一百货将老楼、新楼与一旁的东方商厦合为一体,从百货正式升级为一个涵盖零售、餐饮、娱乐、生活服务的体验式购物中心,重新开业并更名上海市第一百货商业中心。
如今的A馆、B馆、C馆分别为原一百老楼、一百新楼与东方商厦,各自定位为:品质购物馆、餐饮及体验馆、年轻族群乐活馆,总面积达11.8万平米。
如今的第一百货
基于自身历史优势,第一百货商业中心在老字号品牌的引进和营销基础之上,还构建了不少具有海派特色的体验空间。同时,也引入了包括卡地亚、LAMER、CPB、YSL等时尚大牌,以及adidas亚太中心旗舰店等年轻化品牌。目前,第一百货商业中心的年营业额仍维持在15亿以上。
豫园位于上海最早的市中心城隍庙,是上海人每年春节元宵的必打卡地。上世纪50年代,城隍庙一带的商店实行了公私合营,“豫园商场”由此诞生。
1990年,“豫园商场”成为第一批上市的“老八股”之一;1992年,其经历重组后,形成了如今的上海豫园,商业面积从1.8万平米增至10万平米。
1994年豫园旅游商城改扩建工程一期竣工典礼
2017年,其更名为“豫园股份”,次年完成资产重组,复星集团和黄浦区国资委注入复合功能地产业务,复星体系持股比例提升至68.53%,成为豫园控股股东。
面对疫情影响下文旅客的骤减,如今的豫园也在谋新求变,努力在老字号品牌基础之上,纳入新兴的品牌内容,拓宽本地年轻客群,跟上新的时代消费潮流。
今年10月,由豫园自营的年轻复合空间项目“葱葱商店”开业,项目其余部分的改造亦在陆续实施。
如今的上海豫园“葱葱商店”
位于一期西侧的豫园二期地块的建设也在进行中。今年9月,豫园股份与蚂蚁集团又联合拿下豫园商场东侧的福佑地块,开发建成后,将与最东面的BFC连结,构成整个“大豫园”片区的完整拼图。
西单商场诞生于上世纪30年代,位于北京西单商业街。其前身由厚德、福寿、益德、临时、惠德、福德六个商场组成,后由西单商场员工自行设计建起营业大楼,并于1978年正式对外营业,成为北京市四大商场之一,是西单大街曾经的小霸王。
80年代的西单商场
项目于1994、2003、2019分别进行三次改造调整,但随着同区域内老佛爷、汉光百货、西单大悦城的入驻分流,西单商场逐渐走向没落,昔日辉煌不再。
2020年西单商场90周年
目前其依旧保持着以零售为主、分区明确的老式商场经营模式。服装和鞋帽的主力消费群体基本是中老年人。
北京城乡贸易中心成立于1992年1月18日,是北京公主坟商圈内最早商业。后期随着区域内凯德晶品购物中心、翠微百货、印象城等一些列更具市场化、年轻化的购物中心入驻,该项目也逐渐没落。
90年代的城乡贸易中心
2016年底,原城乡华懋商厦和城乡贸易中心两个项目闭店改造,将二者打通,并于2017年重新开业,更名为城乡购物中心,但仍逃不掉时代的洪流。
如今的城乡购物中心
在大众点评上,目前城乡购物中心的标签是档次低、打折多。
北京市百货大楼,开业于1955年,是新中国第一个由国家投资建设的大型百货商店,位于王府井大街,有着“新中国第一店”的美誉。
开业当天,客流量达到了16.4万人次。1993年,商店进行股份制改造,成立北京王府井百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955年北京百货大楼开业
九十年代的王府井百货,是很多老北京人的眼中高端消费的象征。但如今这一名号已然飘向了SKP和国贸。
2017年,王府井百货也开始进行调改转型,提升体验性业态比例,将空间格局打通提亮,品牌定位也更年轻化。
2021年在其地下二层打造的和平菓局,对老北京优秀传统文化进行诠释与挖掘,引入了上新了故宫、码字人书店,白毛煎饼、大北照相馆等多家网红品牌及北京老字号品牌,进一步升级消费场景。
如今的北京百货大楼
依托于王府井大街“中华商业第一街”的流量加持和近些年来的年轻化营销,北京市百货大楼的现状要明显优于西单商场、城乡贸易中心。也希望它能顺利度过各类弹窗阴影之下,游客锐减的经营挑战期。
武汉商场前身为建于1959年的中苏友好商场,位于江汉区解放大道武广商圈。1966年,正式更名为武汉商场,
武汉商场前身 中苏友好商场
1983年武汉商场率先在全国商界对大楼进行改造装修。1986年进行股份制改革后,成立中国第一家由商业资本、金融资本、产业资本、社会个人资本组成的股份制企业——武汉商场股份集团有限公司。
后经1992年、1999年的两次改扩建装修,面积由原来1.2万平米扩大到4万平米。
后由于市场环境变化,2006年4月12日,屹立47年“老武商大楼”启动爆破重建。2007年9月29日,更新后的武汉商场更名为“武汉国际广场”,并与武商广场和世贸广场共同构成了武商摩尔城。
由武汉国际广场、武商广场和世贸广场共同构成的武商摩尔城
武广的成立,拉开了奢侈品牌进入武汉的序幕,Hermès、Cartier、GUCCI等品牌都是由武广进入武汉,乃至华中市场。
其后十多年内,囊括了百余个国际高端品牌的武广,奢侈品销量连续多年位于华中第一,占据了武汉高端商业的绝对老大哥地位。2021年,武广在全国商场销售额排行榜中,仍旧高居TOP6。
当然,随着这两年,恒隆广场、万象城、SKP等越来越多高端商业进入武汉市场,武广也会面对更多、更大的挑战。
1996的上海华联商厦前身为民国29年(1918年)创办的永安公司,位于南京东路。是上海历史上著名的四大公司之一,2005年更名回旧称“永安百货公司”,现为百联集团下属企业。
90年代的上海华联商厦
现华联商厦为中联商厦,营业期间,一楼引入了亨达利钟表、茂昌眼镜、冠龙照相器材专卖;二楼为优衣库在上海的旗舰专卖厅;三楼以上囊括了皮鞋、箱包、钟表、首饰、服饰、特卖场等品类。
自2021年初,项目关停改造,预计将于2022年末以“百联ZX创趣场”全新项目名开启。
项目将聚焦新生代客群的精神需求,以“Play Together”为口号,用次元文化与游戏体验,构建传统商业街上的社交娱乐新场景。
目前,日本外首家万代魂TAMASHII NATIONS STORE已确定将入驻于此。
百联ZX创趣场效果图
中兴-沈阳商业大厦于1987建于沈阳最繁华的商业区——太原街,分别于2000年完成二期扩建改造,完成百货向现代商业的跨越;2010年完成三期扩建,总面积达到24万平米。
2019年,辽宁方大集团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1987年中兴-沈阳商业大厦建成
中兴一直是沈阳高端消费的代表,尽管随着万象城、恒隆的兴起,其与卓展笑傲江湖的地位双双遭到了挑战。但依托于百货强有力的SP和积分政策,以及全沈阳最齐全的高化、珠宝品牌阵容,目前的中兴沈阳商业大厦,仍然是当地的头部高端商业体,以及“老钱”们的理想消费场所。
如今的中兴沈阳商业大厦
天津人有一句老话“到了天津,没去劝业场,就不算真正到过天津”。
天津劝业场始建于1928年,位于当时的法租界内,当局提出取名“法国商场”,创始人高星桥认为“法国”二字会让民众却步,便取名劝业场,寄托着“劝吾胞兴,业精于勤,商务发达,场益增新”的希望。
当时进驻店铺达300多家,更有在四至七楼开设的8个娱乐场所:天华景戏院、天乐戏院、天宫影院、天会轩戏院、天露茶社、天纬台球社、天纬地球社和天外天屋顶夜花园,号称“八大天”,享誉津城。
日本侵华后,天津沦陷,劝业场从1940年起就处于半停业状态,直至上世纪50年代公私合营,又与天祥商场合并之后,终于迎来了第二春。
1959年的创业场
1991年,劝业场再度扩建,营业面积达3.43万平米,一举成为天津最大、最高档的商厦和城市名片,更成为无数70后、80后的美好回忆。
然而,进入20世纪后,随着南开大悦城、海信广场等新商圈的崛起,以及2014年后一街之隔的恒隆广场、天河城等竞品项目的开业,劝业场也繁华不再,目前仅有部分楼层处于营业状态,人气和出租率均相当低迷。
2021年的创业场(如今KFC已停业)
如今,作为国务院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天津劝业场更多是作为历史景点的存在。其背后的“津劝业”公司,自2015年开始就陷入主业亏损的状态,于2020年6月进行了重大资产重组,更名“金开新能”,主营业务变更为新能源电力的开发、投资、建设及运营。
武汉中南商业大楼成立于1985年,是改革开放后武汉新建的第一所百货大楼。开业当天接待了顾客接近30万人次,日销额达到98万,并凭借其一举之力,将中南路变为了90年代前后武昌区最繁华的街道。
中南商业大楼
1997年,中商广场在其旁边建成,形成双子楼。2013年,中南商业大楼斥资近亿元进行全面改造扩建,与中商广场购物中心二合一,建成如今的中商广场。
直至2000年前后,其仍旧为中南商圈,乃至武昌的“扛把子”。而后,随着群光广场、银泰百货、楚河汉街、凯德1818等的相继入局,项目热度逐渐被分散。
现如今,中商广场仍是中南路区域内的标杆性商业存在,但跨区域影响力大不如前。
如今的中商广场
回首去看,这些曾经的商场头部玩家有超过半数已年过半百。而在过去的近30年里,它们中有通过自身不断革新、壮大,依旧盘踞城市首位、全国前列的标杆,如武汉摩尔城;
也有在自身历史文化根脉之上,不断求新求变,实现客户开源、跟紧时代的新生长者,如上海一百、豫园、王府井百货、华联商厦等。
当然,也有在新生力量的洗刷之下,难以复现旧时光辉的昔日区域霸主,如北京西单、城乡贸易中心等。
但不论兴盛或是衰败,这些昔日商业王者的二十多年沉浮,使得它们即便不再是城市的商业中心、主流人群的消费场所,也依然是时代的标签、城市的记忆。
希望这些标签和记忆,以及更多的在不同阶段的商场、店铺,都能够熬过这个实体商业最长、最冷的寒冬。
毕竟,建筑的一砖一瓦间,记录着我们每个人的青春。
出品:Mall先生 | 编辑:小栗子 | 照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