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龙泉人才网 - 职业人才 -

上海多肽合成(高科技动保企业)

  • 职业人才
  • 2024-01-17 14:00
  • 龙泉小编

(报告出品方/分析师:西南证券 徐卿 刘佳宜)

1 公司概况:高科技动保企业

申联生物成立于2001年6月,是一家专业从事兽用生物制品研发、生产、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业务涵盖口蹄疫疫苗产品及兽用诊断制品,是农业农村部指定的口蹄疫疫苗生产企业,在全球率先研制生产口蹄疫合成肽疫苗,是国内最早研究开发口蹄疫合成肽疫苗的企业之一。

上海多肽合成(高科技动保企业)

公司旗下拥有上海合成肽疫苗车间、兽用诊断制品车间、兰州分公司等3个GMP生产基地,其中兰州分公司已率先通过国家重大动物疫病生物安全三级防护验收;积极研发布局口蹄疫灭活疫苗,获得国家一类新兽药的"泰吉联"猪口蹄疫O型、A型二价灭活疫苗于2021年成功上市销售。

公司致力于建设世界一流的高科技生物公司,以“开生命科技先河,创人类健康伟业”为使命,秉持“创新引领发展、质量铸就品牌、诚信服务客户、聚才共筑未来”的理念,为中国动物疫病防控事业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曾获评上海市专利工作试点企业、上海市高新技术自主创新十强、上海市专精特新企业、上海市闵行区百强企业等荣誉。

公司主营业务结构:公司主要营收来源兽用生物制品,2022年上半年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4亿元,其中兽用生物制品实现营收1.4亿元,占总营收99.7%,主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加6.1%。

从毛利角度,因2022年半年报并未进行详细拆分,参考21年全年实现毛利2.7亿元,其中兽用生物制品实现2.7亿元,占比99.8%。

上海多肽合成(高科技动保企业)

公司业绩状况: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亿元,同比增长5.2%,上半年受下游生猪养殖业行情低迷等因素影响,单三季度出现明显好转;实现归母净利润0.7亿元,同比下降21.3%,上半年因公司新产品“泰吉联”产量尚未达到设计产能,报告期内单位产品摊销的固定资产折旧成本较高,营业成本同比增加28.7%。

上海多肽合成(高科技动保企业)

2 下游需求回暖,动保发展向好

2.1养殖规模化发展,动保重视程度提升

环保政策提高养殖门槛,行业向规模化发展。

我国养殖行业初期进入门槛较低,散户和家庭养殖作为畜禽养殖行业的主体,缺乏必要的引导和规划,加之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设施普遍配套不到位,大量畜禽粪便、污水等废弃物得不到有效处理并进入循环利用环节,导致环境污染。

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表明,畜禽养殖业COD、总氮、总磷的排放量分别为1268万吨、106万吨和16万吨,分别占全国总排放量的41.9%、21.7%、37.7%,分别占农业源排放量的96%、38%、65%。

按照中国每年出栏6亿只猪估算,一年所产生的排泄物约有12亿吨,在政府没有严格的处理要求时,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负担。

但自2014年以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养殖的环保政策,其中包括要求养殖场、养殖小区周围应建设畜禽粪便处理设施,禁养区划分细则,明确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镇居民区和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区等区域禁止建立畜禽养殖场。

许多散户因无法满足绿色养殖条件而不得不离开市场。

上海多肽合成(高科技动保企业)

非洲猪瘟等突发疫病考验养殖户疫病防控能力,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非洲猪瘟2018年8月首次出现在中国,随后蔓延至全国各地。根据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2018-2020年全国共发生非洲猪瘟181起,扑杀生猪103.4万头。受此影响,相较于规模化企业,散户的防疫措施有限,生猪存活率较低。

此外,2020年初由于新冠疫情的爆发,许多企业停工停产,部分养殖企业出现经营困难,进一步造成众多中小养殖户减产或退出养殖行业。据农业农村部消息,2021年畜禽养殖综合规模化率首次达到70%,其中生猪养殖规模化率首次达到60%,养殖规模化率进一步提升。

2021年,生猪出栏量较大的十家上市养殖公司(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正邦科技、新希望、天邦股份、大北农、天康生物、唐人神、傲农生物、金新农)占总生猪出栏量的比例有所提升,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国内生猪出栏总量为6.7亿头,十家上市生猪养殖企业出栏量合计达9428万头,占比达14%,2022年上半年全国生猪出栏3.7亿头,十家上市生猪养殖企业出栏量合计达5985万头,占比达16.4%。

上海多肽合成(高科技动保企业)

集团养殖企业于周期低谷合理运用融资优势,稳健扩张产能,未来市占率将有望提升。

2021年9月牧原股份发行可转债95.5亿元,其中51亿元将投入生猪养殖建设,19亿投入生猪屠宰项目建设,余下25.5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所涉及23个生猪养殖项目共计可提供产能677.3万头;正大集团于招股说明书(申报稿)中表示,公司本次拟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不超过5.7亿股,预计募集资金150亿元,其中42亿用于补充流动资金,余下108亿将投入到17个生猪养殖产业链项目中,主要包括饲料、养殖以及生猪屠宰相关业务的部署;21年11月新希望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总额81.5亿元,其中57.1亿元将投入到18个生猪养殖项目建设中,建设周期皆在两年左右。

规模场在融资渠道以及养殖成本等方面相较于中小散户更有优势,生猪寒冬中自更易获得资金支持,未来占比进一步提升。

上海多肽合成(高科技动保企业)

规模养殖企业在疫病防控以及应对风险方面均拥有优于散户的实力,而其在养殖市场中占比的提升,将使得动保的重视程度随之提升,我们认为科学养殖提升效率与资金优势将成为养殖户的核心竞争力,这使得动保行业长期发展前景向好,优质产品更易获得青睐。

2.2 下游养殖步入盈利空间,动保需求迎提振

2014-2018年的生猪周期中,不论是生猪存栏量或是价格波动上都更加平缓,2016年生猪价格处于相对高位,存栏量自年初36671万头逐步增长至37709万头,幅度较小,市场在生猪价格高位时预期未来生猪存栏量增长,对于上游动保行业关注度提升,且公司业绩跟随存栏数量均迎来一定幅度的增长,2016下半年生猪价格有所回落,但基本维持在成本线附近,且因动保为养殖过程中的必需品,故而并未受到剧烈影响。

上海多肽合成(高科技动保企业)

非洲猪瘟使行业迅速去产能且养殖户大举进行产能扩张,不论是价格或是数量都波动十分剧烈。能繁母猪的数量在2019年大幅减少,至2019年11月,能繁母猪存栏量首次实现环比增加0.6%,《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9生猪出栏54419万头,同比下降21.6%;从价格角度看,2019年11月前后,生猪价格达41元/公斤,为历史最高水平。

后期随产能迅速且大幅的扩张,猪价于2021年开始下降,于21年10月达到10-11元/公斤左右,21年6月能繁母猪存栏4565万头,为农业农村部所提出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4100万头左右的111.3%,处于红色区域,后于7月出现去产能趋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2年4月,能繁母猪存栏量4177万头,环比减少0.2%,后五月出现环比上升,截至8月能繁存栏为4324万头,环比增长0.6%。

下游养殖周期回暖,养殖企业盈利能力得到修复。

下游养殖端自深度亏损中逐步修复,盈利能力增强的过程中,动保产品需求将迎来提升。

从生猪价格走势以及养殖企业披露年报的情况来看,22年Q1、Q2养殖企业经营情况较21年Q3得到显著改善,截至2022年11月初生猪市场价格在25元/公斤左右,绝大多是养殖企业顺利步入盈利区间,生猪价格回暖,有利于动保企业业绩提高。

虽然21年三季度生猪数量偏高,但养殖行业陷入深度亏损,未来以半年为维度对于生猪价格的预期仍将维持低位,虽大型集团客户需求量仍相对稳定,但中小散户受到影响较大,在疫病出现的情况下存在选择放弃而直接淘汰的做法,因此21年三季度大多数动保企业业绩出现同比下滑。

22年Q1因去年同期基数过高仍皆呈现出同比下降,二季度情况有所好转,未来半年维度内生猪价值预期向上,养殖端已摆脱深度亏损,动保产品的需求也迎来了拐点。

3 强免疫苗市场化,非瘟疫苗研发持续推进

我国兽药行业销售规模增速高于全球,2020年我国兽药销售额达621亿元。

当前海外兽药行业已进入稳定发展期,2020年全球(除中国)兽药市场总销售额为338亿美元,近五年复合增速为2.4%。

2012-2017年国内市场兽药销售额持续增长,2018年受非瘟影响销售额有所下滑,2020年中国兽药协会将进口兽药销售额纳入统计,我国兽药销售额达到621亿元。

2020年我国兽药行业销售额同比增速为23%,近五年我国兽药市场复合增速为8.5%,显著高于全球市场。

生物制品领域,口蹄疫和禽流感疫苗市场规模最大,是头部公司激烈竞争之地。口蹄疫疫苗作为猪用疫苗领域最大单品,根据智研瞻产业研究院数据,市场规模接近40亿元,目前国内仅有8家企业生产,门槛较高,行业格局相对稳定。

上海多肽合成(高科技动保企业)

口蹄疫是由病毒所引起的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症状为口腔黏膜、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疱。成年动物感染后可能会伴有数月无法恢复的体重减轻。

口蹄疫可分为七个主型、65个以上的亚型。其中O型口蹄疫为全世界流行最广的一个血清型,目前我国O型口蹄疫呈地方性流行,A型散发,农业部于2018年1月2日发布公告,自2018年7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停止亚洲I型口蹄疫免疫,停止生产销售含有亚洲I型口蹄疫病毒组分的疫苗。

2021年农业农村部通报我国发生口蹄疫疫情三起,均为O型口蹄疫,分别发生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东省、青海省。

《2022年国家动物疫病免疫技术指南》中提到,“基于监测数据,预判2022年我国口蹄疫疫情仍将以O型口蹄疫为主,O型多毒株同时流行的状况仍将持续,不排除A型口蹄疫点状发生的可能;境外毒株传入我国的风险依然存在。”

由农业农村部印发的《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指导意见(2022—2025年)》中表示需要对全国有关畜种,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选择适宜疫苗,进行O型和(或)A型口蹄疫免疫。

当前口蹄疫疫苗以灭活苗、合成肽疫苗为主流。

口蹄疫疫苗包括许多种类与研制途径,发展过程中较为主要的是:

(1)自1958年起我国建立20余个实验组以不同方式对口蹄疫弱毒苗进行研究,但因技术限制以及RNA病毒在宿主体内极易由于基因突变导致毒株的反强等情况,后出于安全考虑于1997年停止了口蹄疫弱毒苗的生产。

(2)亚单位疫苗是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将口蹄疫病毒主要免疫原性蛋白,在原核或者真核细胞中外源表达,通过纯化的方式获得相对纯化的抗原,合成肽疫苗属于其中的一类,随着病毒表位被逐步研究探明,在体外合成短肽后可用仪器将抗原表位单一或者串联合成,从而获得抗原。

(3)灭活苗是指利用常规技术生产的以灭活病毒为抗原的疫苗,80年代至今,研究者对灭活苗佐剂的使用和灭活的工艺进行探索更新。为了区分病毒感染与疫苗免疫,反向遗传学等新型技术的引入和使用使得标记灭活疫苗走向市场。

口蹄疫病毒样颗粒疫苗正出于研究开发阶段,未来或将成为新一代主流产品。

病毒样颗粒(virus-likeparticles,VLPs)是含有某种病毒的一个或多个结构蛋白的空心颗粒,没有病毒核酸,不能自主复制,在形态上与真正病毒粒子相同或相似,俗称伪病毒。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获得相关研究的专利成果,气VLPs与自然病毒粒子几乎一致的形态结构,能有效模拟自然病毒的抗原表位,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在基础结构不被影响的前提下,可插入或删除某些氨基酸序列从而实现多价或多种病毒抗原的同时免疫。VLPs不含核酸,具有优越的生物安全性。

口蹄疫疫苗行业壁垒高,生产条件严格。

经农业部批准拥有口蹄疫疫苗生产资质的企业共有8家,分别为金宇保灵生物药品有限公司、中农威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兰州生物药厂、中普生物、天康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必威安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申联生物医药(上海)、海利生物。生物安全防护共分为四个级别,从一级到四级防护级别逐渐增强。

依据农业农村部规定,在2020年底前,生产口蹄疫疫苗的企业必须满足生物安全防护三级要求(P3),室内应处于负压状态,从而使内部气体不会泄漏到外面而造成污染,条件严格,达成的成本高,因此拥有较高的行业壁垒。

上海多肽合成(高科技动保企业)

上海多肽合成(高科技动保企业)

非洲猪瘟疫苗正处于研发过程中,若未来商品化将为动保市场带来增量。

非洲猪瘟病毒于演变过程中毒性减弱、流行性增强。2018-2020年全国共发生非洲猪瘟99、63、19起,共计扑杀生猪63、39、1.4万头,发生数量以及扑杀数量的减少主要是归功于防疫力度以及重视程度的提升,但与毒株的演绎也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国家非洲猪瘟专业实验室表示,2020年在对黑龙江、吉林、辽宁、山西、内蒙古、河北和湖北等省的农场和屠宰场的为期6个月的检测中,收集到3660个样本,发现并分离出22株流行毒株,由特征判断是II型非洲猪瘟,属于低致死率的自然变异流行株,与最早的分离株HLJ/18相比,基因组序列均发生不同程度改变,包括核苷酸突变、缺失、插入或短片段替换等,相较于初期毒株具有毒性减弱但感染率成倍增加的特点,且潜伏期高达30天以上。

上海多肽合成(高科技动保企业)

非瘟疫研发持续推进,2021年农业农村部颁布“动物疫病综合防控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重点专项项目,其中包含非洲猪瘟基因缺失疫苗研发、非洲猪瘟亚单位疫苗研发、非洲猪瘟活载体疫苗研发三项非瘟疫苗研发项目:非瘟基因缺失疫苗在有效性上表现出良好的免疫保护作用,但安全性相对较低;相较于基因缺失疫苗,非瘟亚单位疫苗在有效性上可能有所不及,目前不能保护猪只或者只能部分保护猪只,但在安全性上相对较高;非瘟活载体疫苗有少部分的候选疫苗表现出攻毒保护力。

目前非瘟疫苗的研发正在积极推行中,结合当前非瘟病毒毒性减弱、流行性增强的特点,未来非瘟亚单位疫苗的推广可能性更高,若能顺利实现商业化,或推动动保市场规模扩张,成长性进一步增强。

上海多肽合成(高科技动保企业)

上海多肽合成(高科技动保企业)

4 创新推动产品矩阵丰富

4.1核心产品优质,渠道拓展扩大规模

公司以口蹄疫疫苗产品为核心,同时进行相关诊断制品布局。

公司是国内首批研究开发口蹄疫合成肽疫苗的企业之一,也是全球率先实现口蹄疫合成肽疫苗产业化的企业。

疫苗主要产品包括有猪口蹄疫O型、A型二价合成肽疫苗(多肽2700+2800+MM13)、猪口蹄疫O型、A型二价灭活疫苗(Re-O/MYA98/JSCZ/2013株+Re-A/WH/09株)、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多肽2600+2700+2800)。

诊断相关产品则包括猪口蹄疫病毒VP1结构蛋白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诊断试剂盒及非洲猪瘟病毒荧光PCR核酸检测试剂盒,前者可用于检测猪口蹄疫病毒VP1结构蛋白抗体;后者则用于血液、脾脏、肝脏、淋巴结、扁桃体、肾脏、肌肉、环境样品等样品中非洲猪瘟病毒核酸的检测。

于市场苗替代政采苗的趋势下,公司有望凭借优质产品获得市场份额。

目前我国动物疫苗市场分强制免疫和非强制免疫两大类,《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指导意见(2022—2025年)》中规定强制免疫的动物疫病主要有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小反刍兽疫、布鲁氏菌病、包虫病等。

强制免疫疫苗以政府招标采购后免费发放给养殖户使用(政采苗)为主导,疫苗生产企业点对点销售给养殖场(市场苗)为辅;非强制免疫疫苗则均为市场化采购。

2020年11月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入推进动物疾病强制免疫补助政策实施机制改革的通知》中指出,未来市场发展的方向将以2021年、2022年、2025年为三个重要节点。

2020—2021年,在河北、吉林、浙江等10个省份的规模养殖场户开展深入推进“先打后补”改革试点;2022年,全国所有省份的规模养殖场户实现“先打后补”,年底前政府招标采购强免疫苗停止供应规模养殖场户;2025年,逐步全面取消政府招标采购强免疫苗,树立“生产者防疫、受益者付费”理念,支持市场机制在强免疫苗经销、采购、免疫服务等环节起决定性作用。

上海多肽合成(高科技动保企业)

核心产品优势明显。猪口蹄疫O型、A型二价合成肽疫苗(多肽2700+2800+MM13)是最早进入市场的猪口蹄疫二价三抗原合成肽疫苗:

1)保护力高,多肽配伍,互补、叠加免疫。

选择猪毒谱系中最经典的OZK/93毒株作为O型多肽2700的亲本毒株、缅甸98毒谱系中最经典的O/MYA98/BY/2010毒株作为O型多肽2800的亲本毒株、A型口蹄疫病毒主要流行以A/GDMM/2013毒为代表的毒株,于2018年12月25日获得生产批文;

2)该产品采用固相多肽合成技术,在体外主要抗原位点并通过赖氨酸连接可激活辅助性T细胞的短肽加入矿物油进口佐剂混合乳化制成;

3)抗原含量为75μg/ml,水平较高免疫效果更加。

猪口蹄疫O型、A型二价灭活疫苗(Re-O/MYA98/JSCZ/2013株+Re-A/WH/09株)于2021年2月9日获得生产批准文:

1)生产过程采用全密闭、管道化、全自动量化控制;

2)生产工艺采用全悬浮细胞培养技术和独特的双膜连用一体化纯化技术,杂蛋白去除率达99.5%以上,安全性更高;

3)主要物料全部采购自知名品牌供应商,疫苗批间粒径稳定、均一,差异小;

4)采用抗原双向保护技术,保存有效期内抗原结构稳定,抗原降解率小于10%;

5)利用单质粒反向遗传技术开发的疫苗株,对于流行毒株具有很好的交叉保护效果。

上海多肽合成(高科技动保企业)

明确质量重要性,产品受下游认可度高。

公司目前拥有上海和兰州两个生产基地,建成的细胞悬浮培养口蹄疫灭活疫苗、口蹄疫合成肽疫苗、细胞悬浮培养病毒亚单位疫苗、免疫学类诊断制品(A类)、分子生物学类诊断制品(B类)等6条生产线已通过GMP验收,均获得兽药GMP证书和兽药生产许可证。

技术中心按照CNAS-CL01:201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及相关检测领域应用说明,完善实验室管理体系,确保公司保持国际领先技术水平。建立产品质量管理体系,于研发质量、物料采购、生产过程、产品放行、售后服务等每个环节严格把关,实现产品合格率100%,监督抽检合格率100%。

公司募投项目稳步推进,产能扩张、丰富产品矩阵增强竞争力。

公司2019年上市募集资金4.5亿元投入至悬浮培养口蹄疫灭活疫苗项目,该项目建设一条口蹄疫灭活疫苗生产线、动物房、质检楼、办公楼及相关配套设施,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2.5亿头份口蹄疫灭活疫苗的生产能力,2021年5月末该项目生产线通过了新版兽药GMP验收,后续进入投产。

2020年公司生物制品生产量为2.3亿毫升,21年全年为2.8亿毫升,同比增长24.2%,未来新随增产能的利用率逐步提升,产量将有望迎来明显增长。

2020年7月27日,公司发布公告表明公司将在甘肃省兰州新区投资建设动物疫苗项目,该项目投入3.4亿元,于2020年7月开始实施,预计建设时间为两年,后续进行GMP验收,并于2023年6月左右投入生产。

根据2022年半年显示,兰州动物灭活疫苗工程进度为9.4%,兰州动物活疫苗项目工程进度为36.1%。项目建成后将用于生产“动物灭活疫苗”和“动物活疫苗”两类产品,预计实现动物活疫苗7000万头份/年,动物灭活疫苗7000万头份/年的生产规模。

公司拟先进行猪圆环疫苗、猪瘟疫苗的生产,投产后预计年均销售收入增加3.2亿元,年均利润总额增加9600万元,为公司带来显著的业绩提升。

上海多肽合成(高科技动保企业)

除产品外,为市场化发展顺利,公司进行销售模式调整。

《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办法》2021年3月修订版对国家强制免疫用生物制品经营方式进行调整优化,放开两个“渠道”,实现两个“允许”:文件第六条指出兽用生物制品生产企业可以将本企业生产的兽用生物制品销售给各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或养殖场(户)、动物诊疗机构等使用者,也可以委托经销商销售。

从历史经营情况来看,公司以政采销售途径为主,地方动物防疫主管部门每年依照《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制定年度防疫计划和兽用疫苗采购计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及有关规定公开招标。

各地根据春防、秋防的需求每年一般安排1-2次招标,个别地区可能会2-3年安排一次招标。

当前公司积极调整销售策略与团队建设,建立专业的市场化销售队伍和完善的技术服务保障体系,并行推进政府招标采购和市场化两种销售模式。

公司2021年公司兽用生物制品实现营收3.6亿元,其中政府采购实现收入3.1亿元,同比减少7.3%,市场销售实现营收5243.6万元,同比增长556.7%,占比14.7%。

公司产品与服务并行,升级营销策略提高市场份额。

加强营销网络建设和品牌推广工作,从人才角度扩充销售队伍提高服务质量,采取差异化的市场销售策略,积极推广新产品猪口蹄疫O型、A型二价灭活疫苗(Re-O/MYA98/JSCZ/2013株+Re-A/WH/09株),大幅提高该产品在防疫应用中的比例。

售前,公司的技术专家将针对疾病防控提供专业见解对养殖场和基层防疫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销售过程中,公司保证按时完成产品的全程冷链运输,并指导养殖户进行使用;售后,技术支持部门为客户提供技术咨询服务以及定期回访,解决问题并了解需求的变化,以便即使对市场做出应对,同时让客户对产品与服务均满意。

同时公司营销中心持续加强对服务中心的跟踪和技术指导,加强向终端用户宣传以及产品推广,除此以外,公司技术中心建立检测平台,为客户提供的样品进行检测评估,为猪场疫病防控提供数据支撑;与多个农业院校、科研院所、第三方检测机构等检测中心建立业务联系以便在提供检测服务的同时给出防控方案。

4.2 合作自研铸平台优势,创新推动发展

公司高度重视研发,明确科技推动发展。截至2022年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为1614.1万元,同比增长6.8%,研发费用率为11.7%,较去年同期提高4.1个百分点。并经过多年经验累积,逐步建立四大平台:合成肽疫苗技术平台、灭活疫苗技术平台、病毒样颗粒疫苗技术平台及体外诊断技术平台。

(1)合成肽疫苗平台:公司生产合成肽疫苗经验丰富,掌握产品设计、生产及检测等各环节的关键核心技术,包括Fmoc/tBu策略固相合成工业化生产技术、抗原多肽浓缩纯化技术、化学切断工艺精准控制技术、抗原表位筛选技术、多肽结构构建技术、多肽“结构库”合成工艺技术、猪口蹄疫合成肽疫苗检验技术等。

公司将合成肽工业化生产技术模块化,提高抗原肽制备效率的同时,减少人力成本并有效减少能耗以及废弃物排放。

(2)灭活苗技术平台:公司建立细胞克隆、蚀斑纯化、悬浮培养、浓缩纯化、病毒灭活等技术平台;形成了五大灭活疫苗优势技术:双毒株反向遗传技术、双高效悬浮培养技术、双膜联用一体化纯化技术、双向抗原保护技术、双重146s检测技术。

(3)病毒样颗粒疫苗技术平台:公司重视病毒样颗粒疫苗研发,致力于攻克行业难点,目前重点项目取得关键性技术突破,已完成大肠杆菌、酵母、昆虫杆状病毒、哺乳动物细胞等载体表达平台、蛋白纯化平台、过程检测平台、新型佐剂开发平台等技术平台的搭建。

(4)体外诊断技术平台:公司以自主创新技术为核心,以打造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体外诊断技术平台为发展目标深入研究传统诊断技术,引入创新内参体系。自主研发的同时积极与外界合作,积极推动分子生物学类、免疫学类诊断制品的研发。

上海多肽合成(高科技动保企业)

自研与合作并重,与研究院所以及高校合作研发。

公司于2011年成立研发中心,2018年被认定为上海市企业技术中心,自主创新方面公司形成上述核心四大平台,合作方面,公司先后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动物免疫学重点实验室、南京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等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所、高校在兽用疫苗研发方面建立技术合作关系,确保有效的产学研机制。

2022年4月公司与兰研所签署《口蹄疫等动物疫病疫苗产品合作开发框架协议》,双方同意在口蹄疫、圆环、塞内卡等重大动物疫病方面,利用合成肽疫苗技术等共同开发相关疫苗产品,包括牛羊口蹄疫O型、A型二价灭活疫苗、猪圆环合成肽疫苗及基因工程疫苗,并对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多肽2600+2700+2800)进行升级改造。在此为期四年的合作过程中,公司每年向兰研所支付合作研发费925万元,共计3700万元,以支持前期研发。

科技创新助力产品多元化发展。

2022年11月9日公司发布公告,猪圆环病毒2型亚单位疫苗(重组杆状病毒OKM株)获得兽药产品批准文号,这是公司即将上市销售的第一个非口蹄疫类疫苗产品,该圆环疫苗产品是国内第二个获得新兽药证书的杆状病毒载体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系公司与南京农业大学等单位联合研发,具有抗原纯度高、交叉保护性强的特点。

截至2022年上半年,公司合作研发的牛口蹄疫O型、A型二价合成肽疫苗已完成试生产工作,目前处于产品批准文号申报阶段。

合作研发的猪瘟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CHO-133D)及猪塞内卡病毒病灭活疫苗均处于新兽药注册阶段,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猪δ冠状病毒病三联灭活疫苗(SD14株+HuN16株+HeN17株)处于临床试验阶段。

猪圆环病毒2型病毒样颗粒疫苗和猪口蹄疫O型、A型二价病毒样颗粒疫苗等已完成动物实验评价,正积极推动新兽药注册申报。

诊断试剂方面目前在研的包括口蹄疫病毒A型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猪圆环病毒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非洲猪瘟抗体检测试剂盒等。

上海多肽合成(高科技动保企业)

5 盈利预测与估值

5.1盈利预测

假设:当前生猪养殖企业实现盈利,动保需求回暖向好,未来公司拓宽市场化销售渠道,明确服务与产品相结合的营销优势,预计2022-2024年产品均价保持稳定,销量增速为5%/30%/25%,随公司市场化转型发展,毛利水平降迎来提升,对应毛利分别为75%/78%/82%。

基于以上假设,我们预测公司2022-2024年分业务收入成本如下表:

上海多肽合成(高科技动保企业)

5.2 相对估值

我们选取行业中的两家相关公司:中牧股份、普莱柯,二者2023年平均PE为28倍,考虑到公司产品创新、销售渠道拓展,未来成长空间广阔,予以公司2023年28倍PE,目标价 12.04元。

上海多肽合成(高科技动保企业)

6 风险提示

产能扩张不及预期、研发进度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等。

——————————————————

报告属于原作者,我们不做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谢谢!

精选报告来自【远瞻智库】远瞻智库-为三亿人打造的有用知识平台|报告下载|战略报告|管理报告|行业报告|精选报告|论文参考资料|远瞻智库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龙泉人才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收录文章侵犯到您的权益/违法违规的内容,可请联系我们删除。
https://www.lqrc.cn/a/zhiye/99497.html

  • 关注微信
下一篇:暂无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