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龙泉人才网 - 公司招聘 -

武汉钢铁(大武汉系列之235)

  • 公司招聘
  • 2024-04-07 18:00
  • 龙泉小编

【编者按】在中国的历史上,只有上海和武汉两个城市曾经在城市名字前面冠以“大”字,“大武汉”以及“大汉口”曾经声名远播。而如今,随着城市改造的快速推进,一栋栋优秀历史建筑被推倒,一片片著名里分(里弄)被夷平,一处处具有保护价值的工业建筑被拆除,取而代之的几乎是清一色的高档楼盘。地产经济正在左右城市的发展。历史正在离我们远去,文化正在离我们远去,记忆正在离我们远去。若干年后,我们的子孙后代还能记得大武汉曾经如此辉煌的历史吗?若干年后,我们的子孙后代到哪里去找寻历史上的大武汉、大汉口的踪迹?

周国献

2017年7月于武汉

建设武钢破土开工的第一铲(来源:《武钢志(1952-1985)》)

武汉是中国近代冶金工业建设最早的城市。1893年建成的汉阳铁厂是当时远东第一个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新中国成立后,武汉成为全国重要的钢铁生产基地之一,冶金工业也成为武汉工业的三大支柱之一。

炼铁厂一号高炉在建设中(来源:《武钢志(1952-1985)》)

建国后,党和国家把发展冶金工业摆在优先位置,在武汉建设全国第二个钢铁中心——武汉钢铁公司。

据《武汉市志·工业志》(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3月第1版)记载,195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要迅速发展钢铁工业,尽快把中国建设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强国。

1950年和1952年,重工业部邀请前苏联专家马洛歇夫等人到大冶勘察建厂条件。1952年12月,在原来成立的大冶钢铁办事机构“三一五厂”筹备处的基础上,正式成立华中钢铁公司,隶属重工业部领导。

1958年9月13日毛泽东视察武钢(来源:《武汉工业百年》)

1954年,在前苏联专家的再次考察和建议下,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建设委员会批准在武汉青山地区建厂,并将华中钢铁公司更名为武汉钢铁公司。

随后,重工业部决定将公司划分为甲、乙方:甲方为武汉钢铁公司(简称武钢),管生产;乙方为武汉钢铁建设公司(简称武建),负责建设。

武钢一号高炉1958年9月13日投产庆典(来源:《武汉工业百年》)

武钢于1955年10月破土施工;1957年4月8日,武钢15个主体工程正式开工,耐火材料、焦化、炼铁、烧结等工程相继兴建。

1958年7月1日,大冶铁矿提前产出矿石;7月15日,武钢炼钢厂开工兴建;8月12日,焦化厂一号焦炉提前建成出焦;9月13日,炼铁厂一号高炉提前建成,毛主席莅临炉台观看出铁。

“一米七”轧机土建工程在建设中(来源:《武钢志(1952-1985)》)

在这期间,武钢的隶属关系及机构变动较大:1956年2月,重工业部撤销,分立冶金、化工、建筑材料3个工业部,武钢隶属冶金工业部和湖北省政府双重领导;1958年2月,武钢与武建合并,统称为武汉钢铁公司;1963年2月,武钢、武建再度分开,武汉钢铁建设公司更名为武汉第一冶金建设公司(简称一冶)。

冷轧厂五机架生产出的第一卷钢板(来源:《武钢志(1952-1985)》)

到1960年10月武钢大型厂试轧为止,武钢基本完成了年产钢150万吨规模的第一期工程。1964年又进行年产200万吨钢的配套设计。

1973年1月,国家建委和冶金部批准年产钢、铁双400万吨的扩建设计;1974年9月7日,“一米七”轧机工程破土动工,1978年9月25日冷轧厂建成。

1982年1月7日,国务院批准武钢进行钢、铁双400万吨和“一米七”轧机工程收尾的配套规划。

1985年,武钢的钢铁生产达到双400万吨水平,“一米七”轧机亦达核定设计要求,基本上形成了年产钢、铁双400万吨的综合生产能力。至此,武钢发展成为中国钢铁工业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

武钢大门(周国献2017年10月拍摄)

1984年8月4日,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在武汉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试点的指示,经湖北省、武汉市政府批准,武钢下放给武汉市管理,12月6日办理交接事宜。

武钢的毛主席塑像(周国献2017年12月拍摄)

武钢从兴建至1985年底,建设总投资69.57亿元,设备总重达40万吨,厂房建筑面积571.97万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56.7亿元,净值42.8亿元。

1985-1985年,累计产出生铁5015万吨,钢4075万吨,钢材2440.55万吨,钢材品种204种。产量占全国钢材年产量的10%以上,钢板占全国年产量的20%以上。工业总产值251.91亿元,实现利税72.04亿元。

武钢的毛主席塑像(周国献2017年12月拍摄)

1985年,武钢下设有矿山、生产、辅助、基建、设计科研、文教卫生、生活服务、附属企业等56个厂矿,43个部委、处、室,职工12万余人。

武钢已成为大型的现代化钢铁联合企业,拥有世界先进技术工艺的“一米七”轧机系统,并有从采矿、选矿到烧结、炼铁、炼钢、轧钢、焦化、耐火材料等系列完整的生产体系。

武钢厂区里的铁轨(周国献2018年6月拍摄)

据《武汉市志·经济(1980-2000)》(武汉出版社2006年11月第1版)记载,1992年,国家批准武钢组建企业集团,经过一年的筹备,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于1993年10月12日正式成立。

武钢集团是以武钢为核心的,由11家紧密层单位、18家半紧密层单位、43家松散层单位组成的跨国界、跨地区、跨行业的企业集团。

武钢厂区里的铁轨(周国献2018年8月拍摄)

据《湖北省志(1979-2000)》(湖北人民出版社2019年2月第1版)记载,1985-2000年,武钢进行了钢铁“双700万吨”配套工程建设,包括冷轧厂彩色涂层带钢生产线、5号高炉、热轧厂4号加热炉、7号和8号焦炉、四氧车间、一炼钢方坯连铸工程、棒材车间、自备电厂、高速线材轧机工程、三炼钢一期工程、烧结厂四烧结车间、二热轧工程等。

武钢厂区里的铁轨(周国献2017年12月拍摄)

2001-2003年,武钢进行了钢铁“双1000万吨”配套工程建设,包括9号焦炉、程潮铁矿、一烧和三烧改造、冷轧联机改造等;并进行了企业改革与资产重组:2000年收购襄钢,2001年成立武汉钢铁有限责任公司,2002年成立武汉钢铁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武汉钢铁工程技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3年武钢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审议通过增发新股等。

武钢(周国献2017年10月拍摄)

据《湖北日报》报道,2005年1月19日,“武钢、鄂钢联合重组协议正式签订,20多亿元的企业资产从省国资委转移到武钢。”“有关人士称,这是我省迄今最大的一桩国企重组案,也是我省打造钢铁“航母”的一个重大举措。”

武钢(周国献2017年10月拍摄)

武钢(周国献2017年10月拍摄)

据中国宝武武钢集团有限公司网站介绍,2016年,宝钢与武钢联合重组,组建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宝武”),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实施公司制改制、更名为武钢集团有限公司,成为中国宝武全资子公司;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上市公司-武钢股份通过换股吸收合并方式,成为宝钢股份的全资子公司,更名为武汉钢铁有限公司(简称“武钢有限”)。

武钢(周国献2017年10月拍摄)

作者曾多次前往武钢拍摄,武钢厂区巨大,分厂众多,本文先介绍武钢的核心部分,其他部分再另贴分享。

武钢四号高炉(周国献2017年10月拍摄)

炼铁厂系武钢钢铁生产的首道工序厂,供应炼钢厂炼钢生铁,并兼产铸造生铁。

炼铁厂为武钢第一期工程的主体工程之一,由前苏联列宁格勒黑色冶金设计院设计,1957年建成。一号高炉1958年9月13日建成投产;二号高炉1959年7月14日建成投产;三号高炉1969年4月8日建成投产;四号高炉1970年9月30日建成投产。

5号高炉1991年10月20日建成投产;6号高炉2004年7月16日建成投产;7号高炉2006年6月28日建成投产;8号高炉2009年8月1日建成投产。

武钢四号高炉(周国献2017年10月拍摄)

武钢四号高炉(周国献2017年10月拍摄)

武钢四号高炉(周国献2017年10月拍摄)

武钢四号高炉(周国献2017年10月拍摄)

武钢四号高炉(周国献2017年10月拍摄)

武钢四号高炉(周国献2017年10月拍摄)

武钢四号高炉(周国献2017年10月拍摄)

武钢四号高炉(周国献2017年10月拍摄)

武钢四号高炉(周国献2017年10月拍摄)

武钢四号高炉(周国献2017年10月拍摄)

武钢四号高炉(周国献2017年10月拍摄)

武钢七号高炉(周国献2017年12月拍摄)

武钢七号高炉(周国献2017年12月拍摄)

武钢七号高炉(周国献2017年12月拍摄)

武钢七号高炉(周国献2017年12月拍摄)

第一炼钢厂由前苏联列宁格勒黑色冶金设计院设计,为平炉、模铸工艺的炼钢厂,工序过程将高炉铁水冶炼成钢水、浇铸成锭和方坯后,供轧钢系统轧制成成品或半成品钢材。

原有平炉8座,80年代经过改造后有固定式平炉6座,每炉容量为500吨。

1998年,武钢投资6.5亿元,拆除平炉,淘汰落后的平炉工艺,新建2座容量为100吨的转炉,年生产能力170万吨。

武钢第一炼钢厂(周国献2018年8月拍摄)

武钢第一炼钢厂(周国献2018年8月拍摄)

武钢第一炼钢厂(周国献2018年8月拍摄)

武钢第一炼钢厂(周国献2018年8月拍摄)

武钢第一炼钢厂(周国献2018年8月拍摄)

武钢第一炼钢厂(周国献2018年8月拍摄)

2003年,武钢引进了薄板坯连铸连轧TSCR (Thin Slab Casting and Rolling)技术,建成了第一条连铸连轧薄板生产线。

武钢(周国献2018年8月拍摄)

武钢(周国献2018年8月拍摄)

武钢(周国献2018年8月拍摄)

武钢(周国献2018年8月拍摄)

武钢(周国献2018年8月拍摄)

武钢(周国献2018年8月拍摄)

武钢(周国献2018年8月拍摄)

武钢(周国献2018年8月拍摄)

第三炼钢厂是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装备建成的具有90年代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型转炉炼钢厂,1996年8月10日一期工程建成投产,设计能力为年产250万吨钢,采用全连铸生产方式,并配备铁水预处理和多功能炉外精炼设备,以及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总体自动化控制系统。

从1998年开始,该厂年产均突破设计能力,2000年产钢303万吨。

武钢第三炼钢厂总控室(周国献2018年8月拍摄)

武钢第三炼钢厂(周国献2018年8月拍摄)

武钢第三炼钢厂(周国献2018年8月拍摄)

武钢第三炼钢厂(周国献2018年8月拍摄)

武钢第三炼钢厂(周国献2018年8月拍摄)

武钢第三炼钢厂(周国献2018年8月拍摄)

武钢第三炼钢厂(周国献2018年8月拍摄)

武钢第三炼钢厂(周国献2018年8月拍摄)

武钢第三炼钢厂(周国献2018年8月拍摄)

武钢第三炼钢厂(周国献2018年8月拍摄)

武钢第三炼钢厂(周国献2018年8月拍摄)

武钢第三炼钢厂(周国献2018年8月拍摄)

武钢第三炼钢厂(周国献2018年8月拍摄)

武钢第三炼钢厂(周国献2018年8月拍摄)

武钢轧钢系统有新老设备两大系统。老系统是50年代初期建成的初轧、大型、轧板等轧钢厂,其装备技术基本处于50年代水平;新系统为70年代从日本和原联邦德国引进的“一米七”轧机系统,其装备技术达到70年代中期的国际水平,包括有热轧带钢厂、冷轧薄板厂和硅钢片厂。

热轧厂设计年产为301.6万吨,实际为244万吨。

武钢热轧总厂(周国献2017年12月拍摄)

武钢热轧总厂(周国献2017年12月拍摄)

武钢热轧总厂(周国献2017年12月拍摄)

武钢热轧总厂(周国献2017年12月拍摄)

武钢热轧总厂(周国献2017年12月拍摄)

武钢热轧总厂(周国献2017年12月拍摄)

武钢热轧总厂(周国献2017年12月拍摄)

武钢热轧总厂(周国献2017年12月拍摄)

武钢热轧总厂(周国献2017年12月拍摄)

武钢热轧总厂(周国献2017年12月拍摄)

武钢热轧总厂(周国献2017年12月拍摄)

武钢热轧总厂(周国献2017年12月拍摄)

武钢热轧总厂(周国献2017年12月拍摄)

武钢热轧总厂(周国献2017年12月拍摄)

武钢热轧总厂(周国献2017年12月拍摄)

武钢热轧总厂(周国献2017年12月拍摄)

武钢热轧总厂(周国献2017年12月拍摄)

武钢热轧总厂(周国献2017年12月拍摄)

武钢热轧总厂(周国献2017年12月拍摄)

武钢热轧总厂(周国献2017年12月拍摄)

武钢热轧总厂(周国献2017年12月拍摄)

武钢热轧总厂(周国献2017年12月拍摄)

武钢冷轧薄板、镀锌板、镀锡板的生产线是武钢“一米七”轧机工程主体厂之一,其成套设备及工艺技术从前联邦德国引进,具有70年代中期的世界水平。

冷轧厂设计年产普通低碳薄板及镀层板100万吨。

武钢冷轧总厂(周国献2017年12月拍摄)

武钢冷轧总厂(周国献2017年12月拍摄)

武钢冷轧总厂(周国献2017年12月拍摄)

武钢冷轧总厂(周国献2017年12月拍摄)

武钢冷轧总厂(周国献2017年12月拍摄)

武钢冷轧总厂(周国献2017年12月拍摄)

武钢冷轧总厂(周国献2017年12月拍摄)

武钢冷轧总厂(周国献2017年12月拍摄)

武钢冷轧总厂(周国献2017年12月拍摄)

武钢冷轧总厂(周国献2017年12月拍摄)

武钢冷轧总厂(周国献2017年12月拍摄)

武钢冷轧总厂(周国献2017年12月拍摄)

武钢冷轧总厂(周国献2017年12月拍摄)

武钢冷轧总厂(周国献2017年12月拍摄)

据新浪财经转载工人日报2021年1月13日报道,2020年9月份,湖北省政府和中国宝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共同支持中国宝武武钢集团有限公司按1600万吨产能规划做优做强。按照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要求,武钢有限发起“效率革命”,推动转型升级。

2020年,武钢有限实现营收775亿元,上缴税收16亿元。

.

【周国献大武汉系列链接】

大武汉系列之234:武昌焦化厂

大武汉系列之233:武汉搪瓷厂,武汉搪瓷总厂及金口瓷釉车间

大武汉系列之232:汉阳特种汽车制造厂

大武汉系列之231:武汉冶金设备制造厂,武汉冶金设备制造公司

【更多链接】

“大武汉系列1—200”分类汇总索引及相关链接(订正版)

“大武汉系列201—230”分类汇总索引及相关链接

.

工业遗产对武汉市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武汉之所以赢得“大武汉”的美誉,正是因为武汉市曾经举足轻重的工业。工业是武汉市的代表作,工业成就了“大武汉”的金字招牌。

要复兴大武汉,离不开对武汉市优秀历史遗产(特别是工业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回望过去,让我们看清来时的路。我无力阻挡城市改造的步伐,但我至少可以用我的镜头记录下这一切,为日后巡回失去的城市影像和情感记忆提供参照。

.

特别声明:本头条号“黑镜头”发布的图片,除非特别注明,均为周国献原创作品,转发请注明出处并保留作者姓名。

.

谢谢关注今日头条号“黑镜头”!

【关注方法】:

1.安装今日头条App(已安装的请忽略);

2.打开今日头条App,在今日头条首页搜索栏键入“黑镜头”,点搜索按钮,再点菜单栏中的“用户”选项,找到“黑镜头”头条号用户,认准“黑镜头”LOGO及大“V”标识,再点关注。

“黑镜头”LOGO

谢谢大家!

.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龙泉人才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收录文章侵犯到您的权益/违法违规的内容,可请联系我们删除。
https://www.lqrc.cn/a/gongsi/113150.html

  • 关注微信
下一篇:暂无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