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龙泉人才网 - 公司招聘 -

重庆物流公司最新招聘(重庆物流金融好文分享)

  • 公司招聘
  • 2023-05-10 10:10
  • 龙泉小编

两江财经的这篇报道,立意甚好。尤其是对重庆物流金融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的分析,应入选MBA经典案例!问题剖析深入,我也遇到过类似问题,深有感触;难能可贵的是,作者还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醍醐灌顶,很受启发。这个案例,值得我等深陷其中的创新从业人员剖析、反思,也会对阻碍创新的因素带来深刻警醒,为后来者铺平道路。影响深远!

重庆物流公司最新招聘(重庆物流金融好文分享)

前言

社会乐于分享成功学鸡汤,因为光鲜亮丽、吸引眼球,但往往被过度包装,其经验难以复制;而挫折,也许源自一步之差,经过不断放大,最终对未来产生较大影响,其经历值得总结。本文全由真实案例组成,因力求完整,故篇幅较长,但比鸡汤营养。所谓成功,也许只是看多了别人踩过的坑,自己一一避过,也就走到了彼岸。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被国家正式确定为全国继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之后的全国第四极以后,一个风口或将被快速地打开。这个风口就是区域重大发展战略、机遇带来的物流金融服务。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两大核心城市,重庆和成都,似乎都提前进行了布局:

1. 重庆率先成立了重庆物流金融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物流金融公司);

2. 四川成都随后成立了成都交子供应链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都交子供应链公司)。

这两个既是川渝两地未来在引领西部地区物流发展的明星企业,又是西部陆海大通道建设等战略催生物流金融蓬勃发展的朝阳企业。

对于重庆物流金融公司和成都交子供应链而言,谁将在川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川渝共同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自贸试验区发展等重大战略中为各自的城市提供强有力的物流金融助力?未来谁能抢抓“全国第四极”带来的巨大机遇?

重庆物流公司最新招聘(重庆物流金融好文分享)

01

时钟拨回三年前。

2017年12月25日,重庆雾都宾馆,一家衔着金钥匙的企业闪亮登场——重庆物流金融公司。这是一家由重庆市政府具有前瞻性、战略性批复组建的物流金融企业。根据《关于组建重庆物流金融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的批复》,明确了重庆物流金融公司的几件大事:

明确重庆物流金融公司“利用自有资金提供物流供应链融资、增信相关业务”等经营范围(2019年3月,重庆市政府批准该公司增加“依托银行等合法合规的支付结算体系,为企业的商品、物流交易提供结算等服务);

明确重庆物流金融公司股东构成及股份占比;

明确重庆物流金融公司坚持“政府引导、公共服务、市场运作”的原则和普惠金融服务的宗旨。

重庆物流金融公司成立之初的注册资本为6.5亿元人民币,股东及其所占股份比例为:

股东名称

出资金额(亿元)

持股比例(%)

重庆西部现代物流产业园区开发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1.5

23.08

重庆交通运输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1.5

23.08

重庆两江金融发展有限公司

1.5

23.08

重庆辉联埔程国际物流有限公司

1

15.38

重庆港务物流集团有限公司

0.3

4.62

重庆市合川物铁开发投资有限公司

0.15

2.31

重庆新生港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0.14

2.15

秀山华渝物流投资有限公司

0.14

2.15

重庆龙头港物流发展有限公司

0.14

2.15

重庆新途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

0.13

2

制图 / 渝小江

重庆在做顶层设计时,为重庆物流金融公司确定了多元分散的混合所有制股权结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现代企业制度、服务实体经济的普惠金融商业逻辑、先行先试稳健起步的经营发展规划。

之所以说重庆物流金融公司是衔着金钥匙出生,不仅是该公司由市政府批复成立、顶层设计,而且还在于重庆市委市政府领导对该公司寄予的厚爱、厚望:

重庆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开放型经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明确,物流金融创新是重庆自贸试验区的重要创新举措,由市内银政企多主体参与推动,决定组建物流金融公司,作为其中的一个牵头载体;重庆市领导多次召开会议对重庆物流金融公司的组建进行专题研究,并对公司章程、三年经营发展规划、风控体系方案等提出了具体要求;

2017年12月25日,重庆物流金融公司揭牌,宣告重庆率先在全国启动物流金融创新试点。满载重庆物流金融创新的平台,衔着金钥匙在素有金融创新之城美誉的重庆闪亮登场。

重庆物流公司最新招聘(重庆物流金融好文分享)

02

多家金融机构、大型贸易企业,用实际行动对重庆物流金融公司给予了有力回应。

据2017年12月26日《重庆日报》报道,在揭牌当天,重庆物流金融公司联合中外运签发了全球首份铁路提单国际信用证,用于重庆终极汽车贸易有限公司从德国进口汽车,额度约为15万欧元,开证行为工商银行重庆市分行。这意味着重庆通过物流金融公司探索建立了铁路提单规则体系,创设了铁路提单的控货功能和权利凭证属性。

重庆物流金融公司与工商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和中国外运等8家银行机构及大型贸易企业,签署了铁路提单货物进口业务合作协议和国际信用证融资增信合作协议,助力重庆迈出了探索陆上贸易规则的第一步

不仅如此,重庆物流金融公司还在揭牌当天与中国银联等20家金融机构及32家制造、物流、商贸、电商领域的重点企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签约合作金额共计达到了228亿元。

重庆物流金融公司成立以后,不断迎来自己的高光时刻,比如:

重庆市领导要求公司加强物流金融创新,加大对陆上贸易企业、物流企业的支持。

铁路提单融资及物流金融创新试点自启动以来,一直被列为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探索创新的2项典型示范案例上报国家,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重视,在国家层面给予了重点指导支持及复制推广:

2018年,国家有关自贸试验区建设的高层会议上,将铁路提单融资确定为国家探索陆上贸易新规则的重点任务;

2019年,国家发改委发布《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提出“推动并完善国际铁路提单融资工程,使其在国际贸易中更好发挥作用”,将物流金融创新发起的铁路提单融资上升到国家战略规划层面;

2020年5月,国务院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刊发关于《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探索陆上国际贸易规则取得新进展》的简报,肯定了有关工作。

重庆物流公司最新招聘(重庆物流金融好文分享)

03

重庆物流金融公司迎来的高光时刻,一方面得益于具有战略性、前瞻性顶层设计,另一方面得益于有一个专业化、市场化的人才团队。

根据重庆的顶层设计,重庆物流金融公司肩负着四大任务——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推进物流体系顶层设计;探索陆上贸易新规则;促进招商引资。

由于金融行业专业化要求较高,创新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在于能否招募到“德才兼备”的市场化专业人才。为此,重庆审定的物流金融创新试点方案要求重庆物流金融公司“按照市场化原则选聘经营团队,采用金融行业普遍实行的薪酬体系和管理体系运行”。

重庆物流金融公司在筹建及成立之初,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展示出的独有的市级金融公共服务平台定位,“五湖四海、任人唯贤”的开放包容胸怀,以及对认同并坚持市场化、专业化理念的人才的渴求,组建了一个强有力的市场化经营团队。

重庆物流金融公司人数最多时,有员工数十人,研究生学历、本科学历占比较高,平均年龄较年轻,主要来自银行业等领先的金融机构,具备较丰富的金融专业经验、较强的金融创新能力和风控合规理念,简单举几个例子:

1. 首创的“铁路提单”已在全国一定范围内实现推广应用,陆路单证标准化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推动形成国际规则相关工作深入推进,累计签发提单56份,服务货值近2000万欧元。

2. 积极参与制订重庆市陆海新通道金融体系建设方案,提出了跨境商品、多式联运、国际投融资三大交易中心建设目标及有效路径,探索通过商流、物流、资金流三流合一,降低跨境贸易、物流、资金成本。

3. 建设全国物流行业交易结算中心,自2018年11月揭牌,半年内就注册会员253家、交易量突破70亿元;累计结算量170亿元。

4. 牵头参与“全市金融机构专题走访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活动,发挥物流金融平台的信息整合能力,对接了6000家规上民营工业企业的数据,通过实地走访积累了200家优质客户资源和丰富落地场景,累计拓展动产融资业务约7000万元。

对于像重庆物流金融公司这样非常专业的平台来说,正是由于集聚了一批高素质金融专业人才,所以才在顶层设计的保障下,不断地迎来自己的高光时刻。

重庆物流公司最新招聘(重庆物流金融好文分享)

04

重庆物流金融公司的成功,国内一些地区也加入了物流金融创新这片蓝海。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研究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两个月之前,2019年10月,也就是重庆物流金融公司成立2年以后,四川加入到了物流金融创新行列:成都交子供应链服务有限公司应运而生。与重庆物流金融公司定位相符合的是,成都交子供应链公司似乎亦是剑指供应链金融。成都交子供应链公司成立之初注册资本20亿元人民币,股东及其所占股份比例为:

股东名称

出资金额(亿元)

持股比例(%)

成都交子金融控股集团(成都市国资委100%控股)

9

45%

易见供应链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A股上市公司)

9

45%

成都现代物流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成都青白江区国资委及金融局100%控股)

2

10%

制图 / 渝小江

成都市国资委官方网站披露,成都交子供应链公司依托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优势,借助各方股东的力量大力拓展金融科技板块,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帮助民营、中小企业疏解流动性问题,打造全省顶尖、西部一流、全国知名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助力成都市供应链产业政策的落实,助力四川高质量建设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对重庆物流金融公司这个“前浪”来说,在供应链金融领域,成都交子供应链公司算得上是“后浪”。 “前浪”和“后浪”,现在怎么样?作为“后浪”的成都交子供应链公司,2021年1月,累计业务规模达11.77亿元,成为成都市2020年度供应链创新及应用优秀企业。“后浪”在衔枚疾进?

当成都交子供应链公司业务规模迅速扩大、成为成都供应链创新及应用优秀企业时,作为“前浪”的重庆物流金融公司,身上的光环似乎正在逐渐消退:

1. 注册资本不增反降。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的数据显示,2019年12月13日,重庆物流金融公司的注册资本,由6.5亿元变更为5.37亿元,减少了1.13亿元。

2. 亮相巡视整改通报。

风正巴渝网(重庆市纪委监委官网)公开的一份《关于巡视整改情况的通报》显示,要“推进物流金融公司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完善公司治理”。

3. 市场化团队人才流失。

重庆物流金融公司组建之初吸引的市场化金融人才,目前已经有不少流失。天眼查数据显示,该公司正面临员工的劳动争议诉讼。

重庆物流公司最新招聘(重庆物流金融好文分享)

“前浪”在望而却步?

重庆物流公司最新招聘(重庆物流金融好文分享)

05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物流金融明星企业,作为地处有着浓厚金融创新氛围的重庆,重庆物流金融公司为何在迎来组建时的高光时刻以后,面临与成都交子供应链公司截然不同的境遇呢?

本文作者通过向重庆物流金融公司多名内部人士(高光时刻在职的多位员工)了解到的该公司注册资本减少、公司治理待完善、业务放缓、人才流失及劳动争议等有关情况,或许可以“管中窥豹”(以下分析内容,作者经过查阅有关会议资料、文件等佐证)。


◎ 注册资本,为何减少?

重庆物流金融公司资本金减少超过1亿元、且注册资本金在公司成立后18个月才到位,是重庆物流金融公司发展史上无法回避的问题。这要从2017年12月,公司成立前夕说起:

1. 创立大会引发的风波。2017年12月21日,重庆物流金融公司创立大会上,有关高管未向股东及管理部门报告,自行将上会议案中自己的薪酬抬高。引起一家国有大股东代表的质疑。最终,该大股东代表对该议案有关内容投了反对票。创立大会前,重庆物流金融公司国有、外资、民营股东已就章程及出资事宜达成一致。这场由全体股东出席的重要会议,本应延续股东间良好的合作态势,而会上的风波却引发了大股东不及时出资、提出修改章程,又引致民营及外资股东退出……连锁反应。

2. 谋求过度控制的股东。创立大会风波后,上述国有大股东为此拒绝在原已由全体股东商定的发起人协议、公司章程等法律文件上签字,更进一步提出了退资要求(应缴1.5亿元),从此引发公司资本金延迟到位的问题。后经上级协调,上述国有大股东虽然同意继续出资,但提出了扩大自身权利的特殊条件:① 针对公司有关高管,提出将其人事关系调转到该集团,按中层干部管理。② 针对公司,提出修改原已商定的章程,赋予自身一票否决、委派管理人员等权利。原章程约定的重大决策“表决通过”股权比为总股本的2/3,修改后为80%(三大国有股东的股权占比均为23%,因此都有了一票否决权);原章程约定股东有关人员在公司不得担任除董事、监事以外的其他职务,修改后增加了国有大股东派人等条款。

3. 受阻碍的混合所有制股权架构。重庆物流金融公司被迫按有关股东的要求,拟定了《公司章程修正案》,加入上述条款,并召集股东大会审议。但这份在公司成立不足半年就调整核心条款的章程修正案,并未得到其他股东的一致认同。上述修正案,打破了原章程约定的股东权力平衡,使得三大国有股东都拥有了一票否决和派人的权利,削弱了外资、民营及中小股东参与决策及管理的权利,因此,一家外资股东、一家民营股东强烈反对修改章程。外资股东书面致函重庆物流金融公司,提出“修正案对原章程内容进行重大调整,与发起设立初期的目标不相符,对公司股东各方的合作契约精神和诚信度产生怀疑”,提出退股。民营股东要求“按《发起人协议》第十七条”追究有关大股东不按约定出资的责任,认为他们是用国家的钱,而“本老实人是在用自己的资金严格按各项规定执行”(该公司原民营股东当时发给公司相关工作人员的信息),提出退股。

4. 延迟缴纳的资本金问题。金融机构实行注册资本实缴制,按公司法规定,公司是协调股东出资的主体,但并未落实好相关责任。重庆物流金融公司成立3个月后,注册资本仅到位21%,主要来自民营及中小股东。由于上述一家国有大股东拖延出资、要求退股,后续还未出资的其他股东不愿先出资、要求与该国有大股东同步;而已出资的股东强烈要求公司尽快协调大股东履行出资义务。经上级多次协调,上述国有大股东在所提特殊条件得到满足后,于2018年7月到位了一半资本金。剩下的工作,仅需公司协调其他股东完善出资程序即可,资本金问题有望尽快解决。但由于相关原因,截至2018年9月30日,重庆物流金融公司6.5亿元资本金仍有3.39亿元未到位。为此,上级对该公司及有关负责人等作出了书面警示,督促其切实履行自身职责担当,抓好问题整改。但重庆物流金融公司资本金拖延至2019年4月仍未到位,距离公司成立已过去了18个月。那么,重庆物流金融公司资本金最终是如何到位的?重庆物流金融公司又付出了怎样的代价?2019年5月,重庆物流金融公司的外资股东和民营股东退出,该公司资本金因此减少了1.13亿元。随后,三大国有大股东终于足额出资到位。但:

① 公司股权结构已从原设计的混合所有制,变为了纯国资。

② 按章程约定,股东、董事的决策效力取决于足额履行出资义务的情况。因此资本金未到位期间,股东大会、董事会等公司治理主体无法正常运作,被动形成了高管“内部人控制”局面。

③ 由一个国有大股东派出自己的高管兼任重庆物流金融公司总经理,至此该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及有关负责人皆由国有大股东委派。大股东对公司日常经营管理实施直接控制,公司章程原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现代企业制度无法落实。就这样,先是大股东不及时出资、提出修改章程扩大自身权利,又引致民营及外资股东退出,最后国有大股东直接控制公司日常经营管理,导致公司成立18个月资本金才到位,混合所有制股权架构落空,治理机制未按章程正常运作,公司长期无法达到“注册资本实缴制”的要求、无法获取金融牌照等问题,逐步将公司撬离了原定的方向。


◎ 高光时刻,为何消退?

重庆物流金融公司的高光未能延续,主要在于公司治理机制不到位、业务推进受阻。

1. 业务拓展方向偏航?结合重庆物流金融公司初创成立的实际状况,以及供应链金融行业运作规律,该公司本应当聚焦到银行想做的产业链地位较强的企业主体,但因企业缺乏固定资产抵押而银行做不了的业务,通过动产质押的方式去提供融资增信服务。初期本可以凭借股东及政府资源快速起步。但实际上,未达到预期效果,比如,有的关系企业的主体资质偏弱(如英*贸易、盛***等),反复被报审却因“风险过大”而无法落地;已走访已对接的200多家规上企业,应属于优质客户资源,却仅落地几户、几笔业务。

2. 计划管理不强?重庆物流金融公司作为站在风口的创新型企业,为抢占市场先机,初创期时间紧、任务重,因此对计划控制的精细化程度要求极高。该公司本应遵循企业管理的客观规律,制订科学合理的经营计划,建立周期较短、频率较高的进度检视、控制机制,来保障执行效果及效率。但实际情况距目标有差距。

3. 发展步伐放缓?资本金不到位,导致三会等治理主体缺位,治理机制不能发挥有效监督制衡作用,被动形成了“内部人控制”局面。该公司本应当坚持“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市场化的激励约束机制,在加强对高管的监督、考核、优胜劣汰的基础上,加大对经营管理团队的授权。但是,2019年4月之后,国有大股东派任了公司总经理、董事长及有关负责人,对日常经营管理实行了直接控制。再加上,股东自身金融行业的专业人才和良好的经营经验储备有待加强,导致业务经营推动乏力,规上民企融资服务的客户资源、股东自身的业务场景,一些未能有效落地。


◎ 明星企业,为何减员?

1. 创新试点业务虽遇阻,但仍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虽然重庆物流金融公司因资本金不到位,不满足“注册资本实缴纳制”要求,尚未申请地方金融牌照,上级支持该公司按已批复的金融服务经营范围和物流金融创新试点方案,先行开展业务创新。尽管公司治理机制、业务落地效率等问题影响了试点效果,但该公司依然具备良好的业务资源储备和巨大的商业潜力:

该公司成立至2019年初,通过规上民企走访积累了200家优质客户资源和丰富落地场景;

铁路提单融资业务已完成了从0到1的创设,正步入1到N的规模化发展阶段;

全国物流行业交易结算中心开户数量快速增长、日均结算量破亿,吸引了多家全国性金融机构抛出合作的“橄榄枝”;

重庆物流金融公司通过创新试点探索,形成了各方面良好发展的环境,只要正确引导,既能发挥物流金融服务平台的规模效应,又将为公司未来2-3年发展创造可持续的主营业务收入,带来较高的商业价值。实践证明,重庆关于“物流金融创新”的决策安排、定位为“秉持公共服务优先、兼顾商业可持续”的试点方案,切实可行。这一重点改革专题惠及实体经济的效果,本应在不久的将来一一彰显。

但本文作者了解到,重庆物流金融公司却在2020年初突然自行叫停了业务,年末时,员工锐减了80%,究竟发生了什么?

2. 设立第一大股东,决定申领多张牌照、叫停业务、解散团队。2020年初,在重庆市有关部门的推动下,一家国有股东成为重庆物流金融公司第一大股东。该股东联合另外两家国有大股东,将公司工作重心由“先行开展业务试点”调转为“申领金融牌照”,实施了三个环环相扣、对公司至关重要的决策:

决策1:放弃了以公司自身作为主体、申领牌照的路径;选择了作为股东出资、申领多张牌照的路径。2019年5月资本金到位后,若以重庆物流金融公司自身作为主体,本来也可合规的申领牌照,但该公司为获取多张牌照,决定通过“作为股东出资设立多家子公司”的方式来申报,但因公司不符合监管规定的“近2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的出资条件,迟迟无法成功申领。

决策2:又以“缺乏金融牌照、无法合规开展业务”为由,全面叫停了公司正常开展的业务。2020年初,大股东不顾公司达不到金融牌照申报条件、上级支持公司在获得牌照之前先行先试,牌照并未影响公司正常经营等实际情况,全面叫停了公司正常开展的业务。要求全员都仅围绕“申领多张金融牌照”开展工作,并提出若监管部门不给牌照,就解散市场化专业团队,由几个大股东派人来顶,等拿到金融牌照后再开展工作;要求公司向上级打报告,申请豁免监管规定的“2年盈利”等出资条件,后被依规驳回。

决策3:再以“申领金融牌照受阻、需要盈利”为由,解散了市场化团队。2020年10月,经重庆市有关部门同意,由一家大股东成立工作组,接管重庆物流金融公司;以“申领牌照受阻,为达到‘2年盈利’,缩减管理成本”为由,对于包括已到期/未到期在内的所有在职员工,都不再签订劳动合同;对未到期的员工进行大幅降薪50%以上,最终导致公司职工总数在短期内锐减了80%,也给公司带来了劳动争议诉讼。那么,为确保盈利,“解散”市场化专业团队,逻辑是否成立?首先,原有团队已于2019年推动公司实现扭亏;2020年即使不缩减人力成本,也将盈利。其次,申领牌照更看重主营业务收入, 因此,确保申领牌照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是恢复业务、扩大主营业务收入。最后,公司选择与员工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需要按法律规定向员工支付双倍工资及经济补偿,短期反而增加了支出,且容易造成劳资关系紧张。

3. 三个决策,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① 关于主营业务。停业前,重庆物流金融公司已储备了一批正在拓展、或已具备实施条件的业务,却不得不按股东的要求停止拓展、实施(如:*都食品等),导致业务资源流失,业务收入逐步下降。

② 关于核心竞争力。物流金融创新试点在市场上没有可复制、照搬的模式,不能“纸上谈兵”,关键在于开展业务、拓展市场、形成产品。随着创新主体——原有具备相关经验的市场化专业团队被解散,重庆物流金融公司近3年投入大量时间和资源打造的核心竞争力也随之减弱,良好的可持续经营能力受到影响。

③ 关于申领牌照。首先,金融监管规定,公司作为股东出资申领金融牌照要符合“3年存续、2年盈利,良好的经营管理”等的条件,是要求公司具备持续经营和盈利的良好经营管理能力,才可能控得住风险,获得金融市场准入的资格。但公司用解散团队,来达成账面盈利的条件,这种形式上过关的操作,能达到行政许可的实质要求吗?

此外,巡视整改情况通报里面有关“完善公司治理”的要求是否得到落实?原风险管理团队已被全部遣散,公司能否达到申领牌照所需的“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及内控机制”等实质要求?

更重要的是,此番操作后,公司又如何达到申领金融牌照还需要的“最近1年主营收入占比80%以上,相应专业知识和从业经验的工作人员,有良好的社会声誉、诚信记录,权益性投资余额不超过净资产的50%”等必要条件的实质要求?

综上,作为金融创新企业,应先思考:

创新试点是否已成熟?业务场景、风控模型、管理团队是否已建立并能稳定运作?

实质风险是否可控?作为一家有着高光时刻的物流金融公司,应牢牢地抓住已经打牢的基础,才能具备驾驭多块金融牌照,从而提升进行规模化发展的能力。


◎ 劳动争议,所为何事?

重庆物流金融公司的劳资关系,从多位员工与其的劳动争议来看,似乎陷入了不确定状态。本文作者了解到,重庆物流金融公司的员工人数,2020年初为20多人,到年底仅剩几人。员工们离开公司前,纷纷在工作微信群留言,表达了对事业的痛惜与不舍。

而近期的多起劳动诉讼案件,正因员工基本工资、劳动合同等基本权益问题而引发。

……

重庆物流公司最新招聘(重庆物流金融好文分享)

06

面对物流金融的大好前景,一度被树为物流金融创新标杆的重庆物流金融公司,怎样才能重振组建时的雄风呢?

一些熟悉重庆物流金融公司情况,以及熟悉金融机构运营、管理的专业人士认为,重庆物流金融公司要重拾高光时刻,建议可能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建议1:进一步明确政府和企业,管理的边界。

1. 政府支持不能替代企业自身努力。作为市级金融公共服务平台,上级指导公司筹建,批复了金融服务经营范围,支持公司在未获得金融牌照前先行先试开展业务,允许公司接入公共信息资源,给予各种机会让公司体现作为。据此,银行及其他合作方才给予初创期的公司充分信任、愿意合作。因此,公司在物流金融创新试点上取得的成绩,是各方支持、共同成就的结果。但公司仍是独立市场主体,要自负盈亏、自担风险,应充分授权并施展市场化专业团队的专业能力,持续、深入开展创新试点,才能结合真实的市场需求来构建业务场景,从而创新产品模式、建立风控模型、完善制度体系,独立行走。

2. 企业自主经营并非绝对自由。金融行业一直有着较高的法规、监管及道德要求,必须遵循契约精神和合规文化。公司在追逐经济利益的过程中,只有当行为符合这些规则,才能获得经营管理的自由。即使是创新型企业也没有特殊的自由。任何金融创新,都应该以更有效的控制风险为底线,以更有利于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为目标,在规则体系中发展。而违背金融运行基本规律的创新,都与金融的本质不相容。正如最近被暂缓上市的某互联网金融企业,无论叫“金融科技”还是“科技金融”,其主营业务实质是小贷,依旧无法摆脱金融属性,必须符合金融监管的有关规定。因此,公司应按照上级批复要求依法依规经营,接受严格监管。否则,必然会受到来自法律法规、监管和社会的外部约束。

建议2:进一步采取措施完善公司治理。

1. 公司治理问题应对症下药。重庆物流金融公司成立三年来,经营效果有待提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于治理结构有待完善的问题,建议应结合实际情况,精准施策,不能过度强化任何一方的权利:

一是公司成立至2019年4月,由于股东履行出资等义务不到位,按章程约定,未出资股东和派出董事的表决权受到限制,导致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决策效力存在法律瑕疵;经管层权力缺乏有效监督,被动形成了高管“内部人控制”局面。这并非规划的“多元分散”股权结构设计造成的。因此,不能“开倒车”,违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现代企业制度,转由一股独大的股东直接控制、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混同来解决。至于如何更好解决此问题,建议完善治理结构、推动三会正常运转,在认可经营层的经营管理权不受干预的前提下,强化监事会内部监督制衡和企业管理制度约束,通过激励约束机制来引导经营层的行为。

现代企业制度,强调“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将决策活动中需要专业能力的日常经营管理,交由高管负责,即“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来干”。如管理层能力不足就应以考核的方式来解决,而不是股东推翻治理机制,过度强化股东的控制,自己派人来干日常经营管理的事,尤其当股东在金融专业方面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时,更不能如此。

二是公司大股东,在公司成立之初未及时出资,提出修改章程、扩大了自身权力,后期又突破原章程约定,派任了董事长、总经理及重要岗位的中干……董事会和经营管理层已被大股东实际控制,属于典型的“大股东过度控制”问题。

金融行业公司治理的实践规律证明,大股东对金融机构实施过度控制、但在法律层面却只需承担“有限责任”,造成权责不对等,容易引发治理失灵等风险。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近期宣布破产的包商银行,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的有关报告显示:包商银行的大股东干预银行正常经营,党委书记、董事长附庸于大股东成为其代理人,银行只有形式上的公司治理框架、缺乏全面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最终包商银行被大股东逐渐“掏空”,造成严重的财务与经营风险。

至于如何更好解决此问题,建议通过混改、引入新的市场化股东,优化股权结构、避免一股独大,形成有效制衡。在“多元分散”的股权结构被“相对集中”的股权结构替代、对大股东缺少有效制衡的现状下,在内部,应强化监事会职能,加强对于大股东派出的董事及经营管理人员的监督、履职评价。在外部,更要强化监管部门的力量,加大对大股东行为的约束力度,防止大股东攫取其他利益相关者(中小股东、员工等)的合法权益。 即使是第一大股东,也要尊重公司独立法人资格,不能过度干预日常经营管理;即使是法定代表人、董事长,也不能干预经营管理层按照章程规定的正常履责,而应当在完善监督、考核机制的基础上,充分授权市场化专业团队进行经营管理。总之,股东及经营层的权利,都应控制在外部法律、监管要求和内部章程及制度所规定的范围内,通过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来保障授权与监督的平衡,实现投资和运营的科学化。

2. 公司治理是为公司定位服务。重庆物流金融公司作为落实2017年重庆“推动物流金融创新”重点改革专题的专设载体,旨在打造具有公信力的市级综合金融公共服务平台。为重点体现“公共服务、市场运作”定位,上级为之设计了多元分散的混合所有制股权结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现代企业制度。因此,建议公司治理制度的调整、完善,应更有利于公司实现以独立、开放、多元、包容为特征的“公共服务”平台定位,打造公正、客观的第三方公信力,独立于股东自主经营、开展市场化运作。

3. 大股东要进一步提升金融机构的股权管理能力。从重庆物流金融公司3年的实践以及现有大股东已实施的行为来看,现有大股东要进一步提升管理金融企业的专业能力、经验及人才储备,特别是要进一步提升对综合性金融公共服务平台的管理能力。

4. 可在上级指导下开展混改。重庆市领导指明的引入市场化优质股东作为第一大股东,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方向,是促进公司重拾高光时刻的有效路径。建议上级加大对公司混改的指导推动力度,约束大股东过度控制行为,为混改创造有利环境,加快引入市场化优质股东,让公司重拾高光时刻。

建议3:进一步强化符合金融市场发展的人才观。

1. 对优秀人才的渴求与尊重,是金融行业的共识。金融的本质是风险控制,具备风控经验与技能的市场化专业人才是价值创造的决定性因素。因此,金融机构不是有一堆钱就能办好,关键是要有一帮专业化的人才。物流金融属于金融行业中风险识别难度大、专业化要求高、经验型人才稀缺的供应链金融领域,对从业者的金融认知层次、产业实践及跨界结合能力要求较高。优秀人才集中在大型正规的金融或科技机构,原单位事业稳定、福利较好,因此创业公司初期,需要投入符合市场定价规则、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人力成本,才能吸引高素质人才。从第三方专业调研数据来看,重庆物流金融公司的薪酬标准位于行业中等偏低水平,部分员工的薪酬还低于原单位,作为创业型公司,市场竞争力并不高;但公司股东大多属于物流交通运输行业,若将自身薪酬理念代入公司,推行不符合市场法则的大幅降薪,容易激发劳资矛盾。

2. 股东和员工在长期利益上具有一致性。对于重庆物流金融公司而言,扩大盈利的正确途径是按照上级定位和批复,扎实开展授权可以试点的相关业务,稳定并依托具有创新和开拓经验的原有团队扩大营收,而“解散”市场化经营团队,即便当下真能节流,但具有较为丰富经验的优秀人才流失后,将影响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结果可能得不偿失。市场客观规律已证明,一家成功的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在长期利益上必然具有一致性。若都盯着存量资源进行零和博弈,容易陷入内卷困局。只有建立符合金融行业规律、激励相容的利益分配机制,创造增量,才能实现企业整体、长远利益的最大化。……


供应链金融的风口在全国范围内正在被快速地打开: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单独提及“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这意味着供应链金融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其在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和金融脱实向虚等方面的作用得到了国家层面的认可和扶持(据21世纪经济报道)。

商务部等8单位日前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创建工作的通知》,部署开展示范创建工作,力争用5年时间,培育一批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城市和示范企业(据新华网)。重庆和四川两家明星企业,本应在物流金融的风口和蓝海中不断向上、奋力远航。

重庆物流公司最新招聘(重庆物流金融好文分享)

转自两江财经,侵删。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龙泉人才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收录文章侵犯到您的权益/违法违规的内容,可请联系我们删除。
https://www.lqrc.cn/a/gongsi/22082.html

  • 关注微信
下一篇:暂无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