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找我咨询的来访者小范倾诉了她的苦恼。
毕业后留在上海打工的小范在一家儿童美术培训机构做老师,但工作不是太顺利。
这家小公司不管是人员管理还是招收学员都不规范,小范工作半年也没挣到几个钱,还要父母补贴房租和各项消费。
小范精心准备了一阵子面试,跳槽到一家大型的同行培训机构,虽然工资不高,但是比上一家要强得多。
本来小范挺开心的,谁知父母为她在老家三线城市找了个学校做美术老师,要求她回去。
小范左右为难,一边是理想,一边是父母之命。
“你内心更倾向于达到什么样的人生状态?”我问。
“我想过精彩的人生,不想庸庸碌碌,只不过父母的要求让我很犹豫。”
如果小范懂得“头部效应”的道理,相信她在面对职业选择时就不会如此苦恼了。
头部效应指的是,通过观察和判断,抢占高价值、有优势的头部,然后从小头部走向大头部。
什么是头部呢?
头部就是你所在赛道里的高价值并且有优势的领域。
我们在职业选择的时候之所以会迷茫,是因为容易陷入各种误区。如果能遵守“头部效应”的相应原则,就能成功避免误区,从而走对职场路上的每一步。
01、几个头部远远大于众多长尾
还记得曾经火极一时的“超女”吗?除了李宇春、张靓颖,你还记得谁?
每次看游泳比赛,你是不是只记住了第一个到岸的选手,其他人你还关心吗?
出门叫车,是不是发现还是滴滴好用?之前PK的几个平台都不再叫嚣了。
它们就是各行业里的头部。
而这几个头部所占的比重远远大于众多长尾,这就是“二八定律”。
二八定律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发现的。他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
你们部门的业绩是全体人的贡献吗?NO。
通常是20%的人创造了80%的业绩,而这20%的人就是头部,如果你想要进步,就要先向这20%的人学习。
同期毕业的两个人,在金融、房地产的头部行业起步和在制造业、物流业的尾部行业起步,成长速度是不同的。
同样地,在北上广奋斗还是在三线城市挣扎,最后的结果也是天壤之别。
因为,头部总是集聚了80%的能量,能获得更多的支持,能够最大程度的借势,随着高收益+高投入,带来的又是高增长。
循环往复,加速度更快。
所以,不要再盲目于“个人努力成功论”,不在头部的赛道里,你再努力也是事倍功半。
找到属于自己的头部,是职业选择的第一步。
02、找不到高价值区,你的“顶端优势”无处安放
看过《家有儿女》这部剧的人都知道,小雪从小就是优等生,将来考大学绝对没问题。
结果因为小雪太自信,只报名了清华大学,却差一分没考上。
这种打击之下,小雪不打算复读,她要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工作。
她尝试过应聘、创业、做造型师等等,都没有做成。
当她知道世上没有一件事是可以轻松成功的,她选择了回学校复读,因为那里才是最适合她的地方。
对小雪来说,她聪明、有激情、有创造力,这些都是她的“顶端优势”。
顶端优势原意是指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抑制的现象。在管理学里,也指处于优势的部门或者人才会更受青睐,会抑制其他部门或人员的发展。
但是这种优势只有在适合她的高价值区里才能发挥到极致。
高价值区的意思是,投入产出比最高的20%的赛场。
对高中生的小雪来说,学习、考试是她最大的优势,而这个比赛,头部赛道就是学校,在这里她才能施展得出来,换一个环境她就立即渺小了。
所以,在选择职业的时候我们都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高价值区,才能展现出优势,才能有所发挥。
03、不判断自己的“差异化优势”就入场,是自我毁灭
之前有个咨询来访者,她现在想要创业,但是之前的创业失败让她心有余悸,所以她很犹豫。
她是四川人,在《舌尖上的中国》最火的那一年,看到重庆小面纷纷拨地而起,身在昆明的她觉得自己也能做这个项目,把家乡的美食传播出去是多么好的一件事啊。
于是她辞掉室内设计的工作,开始找店面、联系厨师、进食材,经过筹备,小店就这样开起来了。
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因为她本身不会做小面,完全依赖厨师,而厨师的流动性非常大。
也因为之前没做过餐饮,投入产出一直不平稳。大概坚持了半年多,她的小店就关门了。
当年重庆小面确实很热门,满大街都能看到各种招牌,直到现在有些店还生存着。
但是在热门领域随大流,是择业中的大忌。
价值越高的领域,竞争越激烈,越要有自己的独门秘籍,也就是差异化优势。
对于个人来说,你的差异化优势就是区别于其他人的独特的竞争力,让你能够在某个领域里异军突起。
而看到有利可赚就稀里糊涂入场的人,通常并没有研究透彻自己在这个领域里独特的竞争力是什么,就着急出手了,最后惨败而归。
所以,如果你想要在职场里做“凤头”,那么就要先找到你的头部,在高价值区发挥你的高优势,从小头部慢慢做到大头部,才是正确的职业选择。
1、正确使用“搜索力”,入场高价值领域
信息时代,搜索力与学习力、影响力、判断力并称为“四大必备能力之一”。
我们在职场中需要学会使用搜索力,找到目标头部,在高价值区输出高优势能力。
小豪在一家大型集团财务部实习,但是公司今年没有招聘应届生的计划,能留下的可能性不大,那么该如何找到其他心仪的工作呢?
Step1: 搜索有用信息
小豪分析了对自己有利的环境信息,虽然拿不到这家公司的offer,但是要让这段经历发挥出最大的效果。
Step2: 多问how,多尝试,多实践
财务工作内容分为融资类、核算类、税务类等。小豪本来的实习岗位是核算岗,他经常向主管讨教具体做法,也会提出一些自己的想法。
对于其他岗位的工作,他都尽可能的参与,即使是财务总监与银行间的应酬饭局,小豪也主动提出给总监做司机。
不要小看饭局的力量,能了解更多行业信息,还能展现点自己的小能力,锻炼自己的人际关系交往。
Step3:多问what,和别人讨论,理解不同的思维和观点
小豪看到办公室的其他同事,即使都是核算会计,但是处理起账目来却使用不同的方法。
小豪就经常向前辈们询问,书本上看到的知识和实际工作中的操作都有哪些不同,在这个过程中他累积了不少专业经验,也懂得了如何规避一些错误。
Step4: 多问why,理解原因和初衷,尝试找到不同的想法
有次领导让小豪核实一组销售数据,由于时间比较长,经办人也离开了,核实起来非常麻烦。
小豪只能顺藤摸瓜抽丝剥茧,一点点地核对。这个过程他联系了销售、成本、招标等好几个部门才算核算清楚,同时,他也明白了很多行业的业务知识。
小豪通过在公司的实习,不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用搜索力,提高了自己的人际交往、专业经验和行业知识。他后来轻松应聘到同行业的另一家大型公司,在熟悉的业务和领域里,工作起来得心应手。
2、“OODA循环理论”,实现从“底部”到“头部”的跃迁
晴晴在一家大牌服装公司做设计师2年了,虽然顶着北大才女的名声,晴晴的职场之路却不怎么顺利。
和她同时进公司的小游,不过毕业于普通学校,工资却已经比她高了三级,马上就要晋升设计经理了。
晴晴很不服气,找领导理论。领导对她说:“工作不能固步自封,你要懂得迭代。”
迭代是重复反馈过程的活动,其目的通常是为了逼近所需目标或结果。
晴晴要想升职加薪做出业绩,她要懂得OODA循环理论。
这个理论后来应用于管理中,在信息瞬息万变,知识高倍迭代的今天,想在职场上谋事,要通过一次次的循环往复才能达成更好的目标,做头部引领者。
那么晴晴应该怎么做呢?
Step1:观察
每接到一个新的设计任务,晴晴不能再向以前一样拿来就做,做完结束。
迟到进场不意味着不重视,而是花更多时间做好观察准备工作,内容包含:
Step2:调整
设计初稿做完之后需要听取市场部和销售部的反馈意见,然后进行选择性调整。
Step3:决策
针对调整结果,向领导和团队征求意见:根据每种不同目的设计而成的服装,各占比例做到多少是合适的。
Step4:行动
最终确认意见之后,开始修改并将设计稿最终完成。
经过这一个循环之后,产品推向市场,这时候是另一个循环的开始:观察。
如此往复,产品才能不断迭代,有了市场反响,晴晴才能在设计领域有自己的话语权,升职加薪才能来得更快。
3、运用“登门槛效应”,循序渐进变成“凤头”
职场人很容易跑偏赛道,而且好高骛远,去关注一些不属于自己的机会,眼高手低。
为什么不愿意在自己的赛场耕耘呢?遇到困难解决不了时的逃避心理在作怪。
所以就会有些人跳槽、转型,再去寻找简单的、低的起点。
而实际上,会有另外一道困难的坎儿在等待他。
人性都是这样的,不愿接受较高较难的要求,因为它费时费力又难以成功,相反,人们却乐于接受较小的、较易完成的要求,在实现了较小的要求后,人们才慢慢地接受较大的要求,这就是“登门槛效应”对人的影响。
所以,职场人不要想的太远,要踏踏实实从身边的头部做起。
小蔡是个快递员,他每天都很努力地在寄件派件,因为他的目标是成为“全国最好的快递员”。
但是干了一年了也没能达到这个目标,他很沮丧,工作也没有之前积极了。他甚至在想,自己是不是选错行了。
其实,小蔡的问题出在,他把目标头部定的太大了。
很多人都想做“业内最好的XXX”,“做一款改变世界的产品”,这样的战略太大了。
小蔡需要做的是:
Step1:半年时间内,成为他所在小组(10人)的业绩第一名;
Step2:一年时间内,成为他所在公司(50人)的业绩第一名;
Step3:一年时间内,成为他所在区域(200人)的业绩第一名;
任何事情都有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一节门槛一节门槛的攀登,先成为小头部,才可能成为大头部。
先抢占距离自己最近的一个小山头,再抢占下一个大山头,最后是山脉的顶峰。
每登上一个新的山峰,都会给你全新的资源和视野。虽然这样很慢,但总有推进。
即使你转而进入一个无法把握的赛场,即使偶尔获胜,最后也会输的精光。
职场中我们经常会面临很多问题和选择,想要升职加薪,想要出人头地,所以我们付出了百分百的努力,但有时却没有结果。
努力是卓越的必要条件,但选好赛场再努力才能事半功倍。运用“头部效应”,早日成为自己领域的牛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