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运维工作人员鱼永利在西安街头收集损坏的小黄车
公共单车运营维护 共享经济催生的新职业
西安从业者保守估计达到2000人
6月中旬的一天,在酷骑单车西安仓储维修基地,记者在这里遇到了酷骑的生产商——天津旭锋运动器械有限公司的生产维护人员。由于刚给西安投入一批可以边骑行边给手机充电的新款车型,他们过来负责调试。据旭锋公司在现场负责调试新车的贾先生称,他们企业2007年投产,之前的生产经营状况并不好。共享经济出来后,他们如今年产200万辆左右的自行车,全部供给了共享单车运营商。在此之前,他们全公司的职工不到1000人,由于生产任务饱和,员工数量如今已经翻了一番,达到了2000多人。不仅如此,共享单车的相关供应链企业的产品,也是供不应求,用工规模也都有相应增加。
记者在ofo小黄车西安市场部采访时得知,按照小黄车目前10万辆的运营规模,其运营维护人员在500人左右,这还不含他们市场部本部的数十名平台高管。以这样的规模来计算,其他两家单车运营商酷骑和摩拜的用工规模也在400到500人之间。对于记者的估算,ofo小黄车西安市场部负责人郭久云并没有否认。如果这样算下来,ofo小黄车以及摩拜单车、酷骑单车再加上最早在西安营运的5万多辆西安公共自行车,四家公司的运营规模在36万辆之多,日提供服务在200万人次左右,其从业者保守估计也达到2000人之众。
刚刚参加完高考的学生通过兼职应聘加入到共享单车运维队伍
从业者中“90后”居多
按照记者从ofo小黄车西安市场部了解到的情况,每天都会有几十个应聘者前来应聘运营维护岗位,运营维护岗位的工作职责就是巡检、摆放和调度单车。
在酷骑单车维修仓储基地,1993年出生的小王俨然已是这个基地的主力。据了解,像小王这样的90后从业者,在公共单车这一新兴领域相当多。
6月21日下午,皮肤晒得黝黑,人字拖、沙滩裤,身着黄色印有ofo小黄车标志T恤衫的孙文正在西安洒金桥地铁口有条不紊地整理着车辆。他现在是ofo小黄车的运营维护人员,作为1992年出生的年轻人,孙文觉得这份工作不错。他的工作就是在马路边巡检,把有问题的小黄车挑出来,能维修的就在现场维修,问题严重的则拉回维修站进行大修。“尽管天气热点,工作辛苦点,但是工作时间自由,也挺能锻炼人的。”孙文说。
事实上,在ofo小黄车的运维一线,活跃着大量的90后。6月22日,记者还在洒金桥附近见到两名刚刚高中毕业的90后,他们以小时工的形式为小黄车服务。1998年出生的小李称,他俩是在网帖上看到招聘公告来应聘的。“在家也是闲着,出来挣点钱还能给自己以后上学攒点学费。”
90后的孙文通过公司面试应聘成为一位ofo的运维工作者
公共单车让他们有了体面的职业
6月中旬的一天,在酷骑单车西安仓储维修基地,现年46岁的维修工吕师傅正有条不紊地忙碌着。吕师傅90年代初开始在西安市伞塔路自行车销售市场工作,专门负责永久自行车的售后服务。可随着老式自行车逐渐淡出市场,伞塔路最终变成了电动自行车的销售市场,他这个昔日“吃香”的自行车维修工一下子没有了工作。“如今有了酷骑单车,我就应聘到这里了。谁能想到这么多年过去,我这个修自行车的又有活干了!”
现年55岁的张西华是西安公共自行车未央区站点的运营维护人员,他来公共自行车站已经有三年时间了。张师傅豁达地告诉记者,自己是1999年某企业破产后买断工龄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这个“4050”人员越来越不好就业。来公共自行车站之前,他一直在外面打工。“反正是有啥活干啥活,维持个基本生活。”如今张师傅虽说工资不高,但起码有个稳定工作,他说自己蛮知足。
今年45岁的鱼永利是咸阳长武县人,来西安打拼近30年,一直在西安打零工,也跑摩的。“共享单车出来后,摩的生意越来越不行了,没人坐了……实在跑不成了……”他自己也应聘到了ofo小黄车这里。
鱼永利说,自己现在的工资每月有3000多元,还签订了三年的合同。拿到合同的那一刻,他心里感觉踏实多了。鱼永利说,来西安这么多年了,只有现在才感觉到自己真正融入进了这座城市中。
天津旭锋运动器械有限公司的生产维护人员贾先生正在对即将摆放上道路的“土豪金”单车做最后的调试
从业者薪资收入差距较大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各家单车品牌的这些运营维护人员,均实行基本工资加绩效计件考核,有的工作人员一个月收入可以达到8000多元。一般的运营维护人员工资也在3600元左右。
维修人员工资可媲美白领
今年40岁的李新宁是礼泉县烟霞镇人,之前在广东打工,主要从事模具制作。一个月前,听说ofo小黄车招聘车辆安装工,他凭借自己较强的动手能力,应聘到ofo小黄车在西安西郊石化大道附近的仓储基地,从事车辆散件的安装和质检工作。为方便工作,李师傅在附近的夹城村150元租了一间房子,平时吃饭就到附近的小饭馆凑合一下。由于还没干满一个月,他暂时还没有领到当月的工资。“来得早的工作人员工资都在四五千元,我还没领工资呢,我想应该还可以吧!”提起自己的工资,李师傅说。
对于运营维护人员的管理,以ofo小黄车为例,采取的是劳务外包的形式,由相关劳务外包企业进行代管。“从业人员越来越多,我们管理不过来,必须借助专业的劳务外包企业进行管理。”小黄车西安市场部负责人郭久云说。
像李新宁这样的职工,他们只是小黄车的服务外包企业所聘用的。来自咸阳市彬县的张宁军也在小黄车仓储基地负责安装小黄车,他的工资则以底薪加计件来计算。张师傅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12小时可以安装100-110辆单车,每辆计件2元钱。除去应得的底薪,再加上计件的酬劳,张师傅一月下来也能拿到4000到5000元。不过,张师傅属于临时工。装完这批车,他又得开始寻找新的工作机会,比如到运营一线去维修自行车。说到这里,张师傅显然对自己现在这个岗位有些不舍。
张宁军在组装完这一批共享单车后还不知道自己的下一份工作在哪里
小时工薪资最高每小时20元
与共享单车相比,西安城市公共自行车进入西安较早,可以说也是共享经济的雏形。2013年成立后,西安城市公共自行车从零起步,目前自行车保有量已达5万余辆,服务站点1460个,服务区域550.5平方公里,日均使用量超过216000人次。
在西安公共自行车公司工作的牟师傅,他的工作岗位隶属于西安公共自行车碑林站,几年前他在太白立交下看到招聘启事,就应聘过来了。起初他是小时工,工作时间是上午7:00到10:00,下午4:30到8:30。起初,一小时薪资12元,后来涨到14元,每半个月结算一次工资。
如今,牟师傅签订了工资合同,月工资合同约定为2800元,扣除三金后还剩2500元左右。不过没有住房公积金,能不能落实,还很难说。
西安公共自行车未央区站点的运营维护人员张西华告诉记者,他现在的工资是按小时工计酬的。每天干满7个小时,下来也就是每天不到140元。在西安小北门里,他每天都会和杨永良师傅在这里转运车辆。杨师傅今年57岁,以前是位大车司机,也是十多年前橡胶厂买断工龄的。杨师傅也是小时工,只不过计酬略高一点,一个小时按20元付酬。
就西安公共自行车的用工情况而言,基本上是后台管理人员辅以一线小时工的模式在运营,其一线运营维护人员的工资收入则略逊色于共享单车的运营维护人员。拿目前西安公共自行车的运营规模来计算,八个调度站,每个调度站有四辆车,一辆车由两个人组成,八个站点下来总共64个人。这64个人是按小时工计酬的,像张师傅这样的调度工一天七个小时133元,杨师傅这样的司机为140元,一周可休一天假。
55岁的张西华(中)三年前通应聘到未央区转运站
新业态下的从业人员未来向何处去
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的孟续铎助理研究员曾撰文指出,伴随“互联网+”战略的推动,国内分享经济迎来了大发展,不仅培育起一个巨大的市场,更推动了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正如孟续铎助理研究员所讲,共享经济在催生新的就业群体形成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在记者长达20天的采访中,一方面我们感受到了公共单车对于就业所作出的贡献;另一方面,这个行业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说公共单车从业人员的个人权益问题,他们夏天有无降温费,冬天有无取暖费,劳动保护问题,是否可以考虑加入工会组织的问题等等。
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又采访了相关专业人士。西安市莲湖区养老保险经办中心主任王波认为,在共享经济模式下,劳动关系会越来越多,灵活用工是趋势,现有的社保模式应该快速地与之匹配,并为他们提供相关的社保服务。
王波建议,在这些新兴行业,人员流动是非常快的。如用传统方式管理非常困难。对此,有的单车品牌运营商考虑让这些从业者以个体劳动者的身份自行缴纳社保,包括医保、养老保险、公积金等。比如运营企业支付给员工一定数量的社保成本,作价计入劳动者的工资收入当中,劳动者在领到工资之后,自己同步缴纳社保。
对此,陕西省总工会特邀律师余伟安则认为,对于在公共单车从业劳动者而言,最好还是由服务外包公司来进行管理。可以防止他们在领到工资后不参保。
西安市社会科学院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张永春教授则称,共享单车在西安的快速发展为就业创业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渠道,但由于这一领域中的经营模式大多是新生事物,此前相关部门没有相应的管理经验可循,在就业过程中很可能造成用工纠纷或现行政策不适用等问题,需要相关部门尽快出台有针对性的措施予以扶持、管理和监督。
酷骑单车维修工在库房对损坏的单车进行维修
对此,陕西丝路启业服务外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朋飞也表示认可。他告诉记者,他们集团隶属于陕西省人力资源发展研究中心,是一家集人事外包、人才派遣、服务外包、薪酬福利外包、管理咨询、产业园运营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外包集团。一直致力于服务外包员工的管理和探索,希望借助共享经济的东风进一步探索新形势下服务外包员工的管理。
张朋飞告诉记者,此前他们和相关共享单车运营商也接洽过,准备为他们提供一些服务,比如人员的社保代理、人事管理、共享单车调度的外包服务等等。如果可以洽谈成功,下一步他们将以专业化、规范化、效率化的服务宗旨,提供专业化的社保解决方案及后续服务,同时为企业提供招聘、薪酬福利、管理咨询及劳动关系方面的外包服务,让共享单车运营人员无后顾之忧。
90年代初开始在西安市伞塔路自行车销售市场工作的吕师傅通过应聘加入酷奇单车维修队伍重操旧业
一线运营人员盼权益落实
西安公共自行车公司未央站的张西华和司机杨永良老哥俩,在一辆车上已经合作多年,现在工作很默契。他俩每天的工作就是装卸调运单车,一个人从另外一个站点的运输车上把车子卸下来,另一个配合着装到他们的运输车上,每趟转运车辆50辆,然后再开着运输车沿指定路段投放自行车。
张西华笑着告诉记者,他们的工作看似轻松,其实不然,夏天一身汗,冬天一身泥。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公共自行车公司可以给大家夏季增加点降温费,冬季多发点取暖费。另外就是给他们的站点配发个饮水机,让大家都能及时喝上热水。
在ofo小黄车从事运营维修的鱼永利称,他现在的工作时间和上班族差不多,上午8点到12点,下午2点到7点,如果加班的话,7点以后三小时45元。老鱼告诉记者,最近天太热,他的心愿是公司能给他们配发防晒服。
李新宁对即将上市的小黄车做最后的检查
和记者前面采访过的张师傅、杨师傅这样的小时工相比,牟师傅还算幸运。据他讲,此前他是一建筑公司的瓦工,家住碑林区五星街,他从事这一工作三年多了,每月工资2000多,他很知足。
牟师傅如今负责8个点的自行车桩点卫生,他在高峰期必须保证每个点有四到五个空桩,保证大家能及时还车。另外就是把调运来的车辆及时上到车桩上,保证大家有车可骑。
对于他这样的巡检工,公司是如何考核的呢?“我们每半个小时要刷一下卡,取一辆车再还上,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监督大家,看看我们在不在岗位。”说话间,牟师傅走到车桩旁,取下两辆车,算是打卡一次,也为换车腾出两个空车桩。
牟师傅上下班也骑公共自行车,不拿包,不带水。他说,不敢喝水,担心找不到厕所。至于休息,只能中午下班回家了稍微眯一会。“如果没地方去,就在车桩附近休息一下。”牟师傅说。
如今,在碑林公共自行车站,像牟师傅这样的巡检工有50人左右,全市共有八个站,如果按碑林站这样的规模,整个西安市公共自行车的巡检人员应该在400人左右。
巡检工的流动性很大,好多人干不了几个月,就不干了。据牟师傅说,主要是人流量大,巡检工根本忙不过来。工作量太大,一些人吃不了这个苦。就他们这个群体而言,从业者大多是“4050”人员,就是为了赚点钱贴补家用。
40岁的李新宁通过熟人介绍应聘到ofo西安仓储基地从事车辆散件的安装和质检工作
眼下,除了西安公共自行车是自主管理外。其他共享单车品牌都是借助专业的劳务外包公司代管运营团队和职工的。但他们的员工都面临着同样一个问题,缺乏专门的休息场所和饮水点。特别是在夏季高温期间,他们的劳动权益如何得到保护,确实值得关注。
另外,对于小时工的用工方式,陕西省总工会特邀律师余伟安称,小时工本身是合法的,即非全日制用工。但是那是有条件限制的,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二十四小时的用工形式。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非全日制的规定适用有特殊情形,适用于辅助性、临时性岗位。余伟安律师称,像张师傅、杨师傅这样的用工方式,他们已经连续工作了三年,而且平均每天工作超过了4小时,每周累计也超过了24小时,应该不属于非全日制用工的范畴。
余律师同时指出,国家目前支持共享经济发展战略,公共单车这样的用工方式,还在逐渐规范中。建议未来逐步予以完善,对劳动者该落实的相关权益,也应逐步予以落实,真正让劳动者分享到共享经济的发展成果。
公共自行车调运工杨永良工作之余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和孙子多相处一会
文/兰增干 图/鲜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