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先锋系旗下网信P2P平台发布公告称,为维护广大投资人/出借人的合法权益,提高债权人司法诉讼维权效率,先锋危机管理与重组工作组经过审慎研判与评估,拟确定以“集约诉讼”作为协助投资人催收工作的重点方向和方式之一,逐步以逾期企业或逾期项目为单位,由第三方专业律师事务所向债权人提供集合/并案诉讼服务。
1、高额的利率导致平台不受法律保护,借款人有恃无恐拒绝还款。
2、借款人本身就没有钱,高额的利率更加重了他们的负担,自然会自行减轻负担,即拒绝还款。
3、平台仅仅是居间信息发布方,不是直接出资人,与借款人之间不存在借贷关系,自然也是没办法直接起诉借款人的,起诉了也没用。
大部分P2P平台把无法成功催收的原因归结于“自身不是直接出资人”,于是网信便有了这次新动作,即“召集与借款人存在借贷关系的出资人”一起起诉借款人:一来,是避开平台游走法律边缘导致崩盘的责任;二是为了将崩盘的责任从平台经营不善转嫁到借款人身上,以避开出资人的直接追讨;三是渴望以此方法能从借款人身上“再捞一笔”,例如收取借款人的服务费之类的费用。
事实上,目前没倒闭但已经停止运营的许多P2P平台,其内部还是存在工作和催收情况的,且前两年就已经有了“召集出资人一同起诉借款人”的情况。这又涉及两个问题:
1、出资人的钱是集中后由平台放贷给借款人的,存在资金去向不明的情况,即“不知道把谁的钱借给了谁”。
2、聪明的出资人大都会拒绝一起起诉借款人,他们的钱本身就是投资给了平台,自然是追究平台的责任,这是其一。
第二,起诉借款人是一项很大的工程,出资人自然不愿将精力与时间浪费在借款人身上,而是向平台追讨。
第三,即使小部分出资人决定起诉借款人,那么又回到了我们之前的提到的两个问题:1)、谁的钱借给了谁?一笔钱借给了很多人,且金额不过百八十,怎么有效追偿?2)、借款人本身也没钱,或者已经还完了本金和应还利息,剩下的是非法利息,这部分钱怎么有效追偿?起诉借款人岂不是为平台做了嫁衣?
综合以上2点原因,不难想象平台“携出资人一同起诉”这样的举动,不过是单纯地为了推卸责任罢了:将问题推给借款人以置身事外。事实上,出资人也不傻,这样的举动,大概率最后会“闹了个笑话”!为什么会这样说?
从P2P爆雷至今,平台催收的招式可谓层出不穷,随着对黑恶势力打击的程度不断加深,催收公司也逐渐被取缔。走投无路的某P2P平台抱着“死马当作活马医”的心态将借款人集体上诉,不料被法院全数驳回,这可更加增长了“借款人拒绝还款”的信念。
1、朋友小陈,14年向网贷借第一笔款之后,一发不可收拾。直到2018年,短短四年时间他欠了将近80个网贷平台的钱,总计超100万。好在他的运气还是不错,祖宅恰好被纳入拆迁范围,2019年,他将60多万拆迁款,全部还进了网贷平台。这可让他乐坏了,像是放下了心中一个偌大的石头。
2021年初,工资微薄的他,终于又陷入了“无钱还债”的漩涡。3000块钱的工资对于20多万的欠款,可谓是“杯水车薪”。他咬了咬牙,索性不还了。刚开始,催收短信、电话打个不停,各种辱骂、威胁接二连三,他又咬了咬牙,关机。
据小陈所说,有一笔“某站”的欠款,借了8万多,还了13万,早已还完了本金,且利息也还了超过法定利息不少,但在平台的app上,还要再还将近6万。逾期至今未到一年,欠款已经从将近6万变成了100多万,且平台还是穷追不舍,所有亲朋好友的电话打了个遍不说,现在只要一开机,全是他们的恐吓短信,看到就心烦。
但是心烦归心烦,小陈每每看到催收信息,不论是什么平台的,基本上都会“本能地忽略”,心烦那么三五分钟,便回复如此,当作从没见过恐吓短信。
2021年8月,小陈终于熬不住了,仅剩的两张信用卡他也逾期了,至于接下来怎么办,他没想好。但是,手机依旧保持24小时关机,谁也找不到他,爱怎么催就怎么催,他名下没有任何财产,心里也不慌,整天该吃吃、该喝喝、该睡睡,没什么不同。
半年前,小陈交了个女朋友,女方欠了3万多的信用卡,小陈说:现在我的工资是6000一个月,还完了女朋友的就还我自己的。我目前逾期了5个平台,其中两个是银行的信用卡,我也只有这5个平台的欠款了。信用卡和其余两个加起来9万左右,一定会还的,过段时间有钱了就还,现在担心的是逾期利息的问题,太高了到时候也还不起了。但是“某站”就算了吧,100多万再过一年估计都300万了,无能为力……
2、朋友小李,2019年起诉了一笔借款纠纷。对方借了小李60多万,逾期未还且没有还款意愿,小李一气之下花了高价请了专业的律师团队起诉,且做了诉前和诉中的财产保全。直至今年,2年过去了,小李只收回了不到200元欠款。
欠小李钱的那位大哥,开豪车、住大平层,不亦乐乎。但他名下没有任何财产,所有财产都在朋友名下,是朋友免费借给他住、借给他开的。
小李说:他卡里就这么多钱,你有啥办法嘛?就不到200块钱,你强制执行又有个什么用? 对方故意不工作或者打零工不走帐,不让法院找到能执行的款项,碰到这种,你打赢了官司,你又能怎么样呢?这些不怕社会性死亡、不怕司法拘留的人,他就是不要脸,法律也很无奈……
以上两个案例,不论是“关机失联式应对催收”还是“清空个人名下资产应对执行”都不是个例,相信每个人身边或多或少都有几个这样的朋友,如果他们暴露的话。人就是这样,平日里人模人样的,但是做起极端的事来,简直是“丧心病狂”。
2015年,黄淑芬撞伤赵勇的父亲导致一级伤残,法院判决黄淑芬负事故的主要责任,赵勇的父亲负次要责任。
2017年6月,法院判决肇事者(黄淑芬)赔偿86万元,限十日内给付。黄叫嚣到“我是人品有问题,你在这儿说有啥?”总之就在拒绝赔偿。
从2015年至2017年,两年下来,黄淑芬买了房、添了车,却只赔偿了2.6万元。法院判决的赔付,赵勇却一直没有见到这笔钱。
2017年11月,法院冻结、查封黄淑芬名下相关资产,并将其列入全国失信人名单。2017年12月1日,赵勇的父亲(受害人)去世。截止2018年2月22日,黄淑芬仍拖欠83万元赔偿款未支付,即使法院将其资料移交公安局,正式立案,仍不支付。
2018年8月,因犯交通肇事罪入狱8个月的黄淑芬,刑满释放。截止2019年11月,黄淑芬仍拖欠745742元赔偿款未履行。
2021年7月13日,赵勇在网上发布:黄淑芬女士主动交赔偿款500元,这是判决生效四年来黄本人首次主动履行法律义务,目前还余约74万赔偿款未履行……
说一千道一万,从别人口袋里掏钱,终究不是件容易的事。
如果你愿意把口袋里的钱掏出去,不论对方人品如何、不论彼此关系如何,终究抵不过“天有不测风云”。在生活面前,人品有时候一文不值。对方没钱的时候,任你怎么哭嚎也没用。
不能赌天意,不要猜人心。不借款,不担保,才是正道!
所以才说:网信催收新动作,大概率会“闹了个笑话”。当然,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相信,后续这样的情况也会变得更多,当走投无路时,人们更愿意“死马当成活马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