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校到工厂,他从非航空院校脱颖而出,敲开了“611所”的大门,邂逅了他的“飞机女神”;从一线工人到技术骨干,他用“十分钟”法则要求自己;从技术骨干到行业尖兵,他又为自己立下“十二字”箴言,用创新创造的工匠精神不断将“女神”送上蓝天,翱翔天际。他说,他愿用一生来把“飞机爱人”供养,因为一份爱……
他叫殷贵刚, 611所试验工厂技术部部长。近日,小编来到611所,与他共同回味他和飞机爱人的“爱情”历程。
依稀还记得19年前的那个夏天,23岁的殷贵刚刚刚走出大学校门。彼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大学毕业生早已告别了统一分配工作的年代,人才招聘会成了新鲜事儿,而航空工业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的招聘启事显得格外惹眼。
“用现在的话说,飞机就是我的女神,我打小对她顶礼膜拜。”殷贵刚说,“折纸飞机是我小时最大的兴趣爱好,一有多余的纸张,我都拿来折成纸飞机。”
让殷贵刚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竟然有机会可以邂逅“女神”。尽管毕业院校并非航空院校,所学专业也并非航空相关专业,但殷贵刚依然递上了自己的简历。
几天后,殷贵刚接到了面试邀请。当面试官问他为什么要进入“611所”时,殷贵刚毫不犹豫地说出了自己对飞机的喜爱,而最终打动面试官的却是他保留至今的一份信念。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殷贵刚掷地有声地说道,“虽然我不是专业出生,但是我相信通过我的努力,我会成为一名优秀的‘611人’。”
611所试验工厂厂长、时任数控车间主任的田平回忆说,过去所有的员工都来自行业,在非航空院校招聘人员尚属首次,“正是看到殷贵刚身上敢于向前冲的拼劲,我们才决定录用他,这也符合我们当时多渠道招聘的人才思路。
当得知面试成功后,殷贵刚高兴得跟一个孩子一样。“那感觉太好了,就像吃了蜂蜜一样,我高兴得好几个晚上都睡不着觉。”殷贵刚回忆当年的喜悦,“我终于可以和女神见面了。”
在殷贵刚看来,敲开611所的大门意味着社会对自己的认可,也更加坚定了他心中“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信念。这份信念被他发挥到了极致。
殷贵刚最初的身份是在车间当一名技术工人。尽管只是负责数控机床操作,殷贵刚依然给自己制定了严格的工作标准。
“我有一个‘十分钟’法则,即每天早上早到十分钟,下班晚走十分钟。”殷贵刚说,“我也曾经迷惘过,找不到人生的方向,但我知道能够成为611所的一员,是我的幸运,我要尽最大的努力把这份工作干好。”
在殷贵刚看来,“十分钟”法则是自己快人一步的法宝。在工作中,他要求自己每一个步骤仔细一点,每一个控制点多检查一遍,严格执行工艺纪律,做出最完美的作品。
谈到机床操作的重要性时,殷贵刚表示,试验工厂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飞机风洞试验模型研制。风洞试验模型是在飞机型号研制过程中,根据相似理论设计生产的物理实验模型,其用途是测量飞行器各个部件的气动力特性。
“我们制作的模型是一种特殊的航空产品,在研制过程中,与通用航空产品相比有其特殊性,其几何外形必须与真实飞机完全相似,一般按飞机的理论外形进行缩比。模型设计必须满足风洞安装要求,并进行强度和刚度校核计算。模型的加工、装配精度要求较高。模型是一种高精密度的机械产品,无论是零部件,还是整机组合件,在研制生产过程中,都要求必须精准。外形的误差只允许控制在 毫米以内。”殷贵刚说,“所以机床操作的工作很重要,来不得半点马虎。”
在接下来的四年时间里,殷贵刚从一名青涩的少年成长为一线的车间技术能手。从机床操作到程序编制,从工艺优化到车间建设、管理,殷贵刚总是冲在别人前面,坚定地执行着自己的工作法则。一线的工作经历为殷贵刚积攒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他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611所试验工厂党支部书记左小红眼中,殷贵刚这名有着21年党龄的共产党员始终以高标准要求自己,敢于直面难题,是试验工厂年轻人的“标杆”。
2003年,殷贵刚因为成绩突出,被调到了技术科工作,更多的是从事技术科研工作。从那一刻起,殷贵刚的三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十分钟”法则已经被抛弃,取而代之的是“十二字”箴言:低头拉车,抬头看路,仰头望天。
“过去,我没有什么人生规划,只知道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殷贵刚说,“工作岗位调动以后,我才意识到还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他解释说,低头拉车即是要求自己按照成熟的工艺方法开展工作,严格按照相关工艺纪律要求,积极努力地做好基础工作;抬头看路就是要在熟悉掌握前人的成熟工艺后,思考是否有改进的空间、优化的余地,是否有更省时省力的方式方法;仰头望天则是要积极跟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工艺方法,敏锐地捕捉行业新动态,并结合实际工作加以利用,从而更好地为科研服务。
2008年,殷贵刚获得“成都市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而在2009年,他又被聘任为611所第一个高级技师。
殷贵刚认为,学习钻研是创新创造永恒的主题。作为国家的战机研发基地,611所承担了大量的创新课题,在创新创造领域大有可为。掌握先进技术,赶超国际水平,不仅可以为企业创造财富,也能为祖国的国防提供更坚强的保障,在这里,他深深地领悟了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航空报国、强军富民”宗旨的内涵。
凡是与项目有关的、对项目研究有帮助的论坛、会议,殷贵刚都积极主动参加,哪怕是自费前往。他表示,现在的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我们与国外还有较大的差距,需要花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努力追赶。
谈到创新创造,殷贵刚有一套自己的方法:把目标进行分解消化,然后与团队成员一起发挥聪明才智,集思广益,营造百花齐放的创新氛围。在研究过程中,殷贵刚要求大家不仅仅是坐在电脑旁,还要经常到车间走一走,看一看,和车间师傅们一起动手操作,及时优化技术方案、完善工艺方法,通过反复迭代实现研发工作的持续创新。
2013年,殷贵刚被提拔为技术部副部长。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殷贵刚带领团队成员大胆创新、锐意进取,鼓励大家不断学习,把工作做细做好。一方面,他先后多次对技术部使用软件及设备进行升级换代,不断提升硬实力;另一方面,他带领大家不断学习“三新”知识,不断提高技术水平,鼓励并促成年轻人尽快成长成才,不断提升软实力。
此外,殷贵刚牵头建立了企业攻关创新机制,组织人员对新材料、新技术等新领域进行大胆探索,努力促成技术部配合所相关设计部门更多地在设计阶段就参与到各个项目中,先后攻克了十余项技术难题,一款高精尖的“新型飞机锁”更是为工厂的发展打开一片新的技术领域。殷贵刚成了名副其实的青年专家、技术创新尖兵。
要问殷贵刚对这份工作有多么热爱,他的作息时间表可略见一斑,19年来未曾有过改变:早上六点过起床,不到八点就到工厂,直到晚上六点下班回家。
“六点下班是正常的作息时间,更多的时候是晚上还要加班。”殷贵刚笑着说,“我们没有节假日,没有周末,有的只是研究项目的进度。”
2015年1月,殷贵刚和团队开始攻坚无人机垂绳回收项目。经过几个月的奋力苦战,无人机垂绳回收技术难关被攻克,进入最后的实战演练阶段。这段长达43天的经历给殷贵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是在我国东部某海域举行的实战演练。每天早上9点,战舰载着试验团队准时出海,驶入大海深处。到达试验地点后,为了能够达到最佳的试验效果,得出最准确的实验数据,他们需要换乘小艇进行试验,也就在那之后,殷贵刚和队员们加深了对大海的认识。
殷贵刚说到,到了大海深处,风高浪急,小船不停地摇晃,本就有些晕船的队员们根本吃不消大海的“急追猛打”,吐得稀里哗啦,感觉肠子都快吐出来了。后来,大家总结出经验,早饭不吃,一直饿到下午六点回到基地。尽管吐得撕心裂肺,43天的时间里,大家都是踊跃地抢着参加试验,让别人休息。
回想起这段经历,殷贵刚开心地笑了。表情是那样的自然,就像是在讲别人的故事。
“如果还有这样的试验,我还是会去的。”殷贵刚说,“为这份事业付出,我无怨无悔。”
紧接着,一个商业多用途无人机项目的研发工作悄然铺开,试验工厂承担了无人机整机制造、装配和发射装置的研制和试验工作。作为项目的负责人,从2014年7月开始,殷贵刚就带领团队一头扎进了这个崭新的领域。
没有现成的经验借用,没有成熟的模式套用,更没有已成的样式照搬。2018年3月,经过45个月的勠力奋战,项目顺利完成。该型无人机实现了设计制造一体化,极大地缩短了试制和定型周期,为该所拓展国内外商业无人机市场以及全省的航空产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评审阶段,我们的产品获得了专家们的啧啧称赞。”殷贵刚说,“都表示前景广阔,意义重大。”
工作兢兢业业,但面对家人时,殷贵刚却显得没有那么“负责”。2016年春节大假期间,为了加班,他早早地来到单位,却在第二天得知父亲去世的噩耗;同样的不幸在2018年春节上演,刚到成都两小时的他接到了奶奶离去的消息;在女儿眼中,他早已成了“十分钟”爸爸,即便准时下班回家也是在电脑前忙碌到深夜;陪伴他16年的妻子更是让他深感愧疚,记不清有多少次她在电话那头跟他“汇报”女儿生病的消息……
面对这一切的亏欠,殷贵刚淡淡地说了一句:我无法做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因为现在国家对装备的迫切需求,航空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国际水平还有很大差距,工作压力非常大,挑战也很多,必须争分夺秒继续追赶,“自古忠孝两难全,希望家人能够给我更多的支持和理解。”
从歼7战机到歼10战机,从歼10战斗机再到歼20,我国的战斗机走过了光辉的历程,完成质的飞跃,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绩。而殷贵刚也从一名一线工人实现人生的自我飞跃,成为多领域的专家人才。
“我的成长经历就是战斗机的升级换代史,我们是同步在成长。”殷贵刚说,“我为自己从事这份工作感到骄傲和自豪。”
当下,“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号召在神州大地掀起热潮,此时已是试验工厂总经理助理的殷贵刚要求青年员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参与到创新创业的浪潮中,开展创新创造项目,为创新工作添砖加瓦。围绕科研生产任务,结合项目应用情况,制定目标、进行专利申报策划,并以身作则,带头申报专利十多项。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坚持是实现创新的特别重要的途径,一件事情三分钟热情很好实现,三年、三十年、一生能坚持下来很不容易,坚持下来了就变成了事业。”殷贵刚说,“我也将用我的一生供养我的飞机爱人,用不断创新创造的工匠精神将“她”送上蓝天,翱翔天际间。”